第940章
可站在崇禎皇帝的角度,這些決定固然說有些冒險,可對于那時的大明而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過去的事情,就叫他過去吧。” 崇禎皇帝收斂心神,微微一笑道:“人都是要向前看的,現在遼地兩省重獲新生,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當然遼地兩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想要確保大明東北邊陲的安穩,就必須要鉚足勁發展才行,朕相信有孫元化、申甫等一眾良臣悍將,必然能帶動遼地的改變。” 在地方上逐步去除個人影響力,這是崇禎皇帝一直在注意的事情,明確任期,改變官制,精兵簡政,惟有把這些事情都做好,做扎實,那才能有效避免尾大不掉、擁兵自重的情況發生。 大明的流官制度,必須要更進一步的精進,以此確保大明在邁向新的道路征程,能夠更快的適應和調整過來。 “陛下,老臣一直有一個疑問。” 孫承宗躊躇剎那,向崇禎皇帝作揖行禮道:“今后的大明,究竟要達到怎樣的改變,才算是對標陛下所提的維新變法?” 受崇禎皇帝的影響,隨著一批枷鎖被徹底打破,這其實在大明的上下,引起很大的爭議和影響。 即便是在遼東那邊,孫承宗在沒有卸任遼東督師前,一批維新派出身的官員,就朝堂上的種種決斷,都有著自己的看法和分歧。 大明究竟要走一條怎樣的路,這是很多人都在思索的事情。 “其實老卿家的這句話,朕也不知該怎樣回答。” 崇禎皇帝想了想,神情有些悵然,“在朕的心里,大明要走‘新’的路線,可是這個新,究竟該怎樣定義,涉及到的層面太多。 朕所想的新大明,應該是一個清平的時代,對外霸道,對內王道,這注定需要兩套不同的體系,去扎根到大明本土和大明海外。 就像在大明本土境內,朕希望能持續推進產業領域的發展,讓大明治下的子民,能夠過上富裕的生活,讓特權被限制在一個框架內,讓土地兼并受到有效扼制,讓底層的人能夠看到希望。 過去的種種不合理之處,是滋生弊政和毒瘤的溫床,這也給國朝帶來很多的麻煩,造成很大的被動。” 新。 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詞匯,可是在聽完崇禎皇帝所講,孫承宗的心中卻生出感慨。 過去的大明,的確存在很多問題。 恰恰是這些弊政和毒瘤,才導致大明在遇到一些問題時,沒有足夠的實力和底蘊,去從容面對這些問題。 “陛下,維新變法會持續推進嗎?” 孫承宗收斂心神,再度詢問道:“據老臣在遼地的種種見聞,倘若想達到陛下所言的謀劃,恐并非10年,20年,就能夠逐步實現的。 這必然需要經歷一個漫長國朝,去分時期的不斷向前推進,解決一個個時期下,所需要面對的問題。” “維新變法是國策,是今后大明要貫徹的事情。” 崇禎皇帝神情倨傲道:“就算是有朝一日,朕不在了,但是維新變法,也要持續的向前推進。 這不是堅持10年,堅持20年,就要摒棄掉的國策,而是要長期伴隨著大明,一起向前行進的事情。 為何歷朝歷代的新政,會出現人亡政息的情況? 朕不止一次的想過這個問題。 根源就出在政策繼承人上面。 倘若新政能夠在改變各領域之際,也能更深的影響思想,在不斷推行新政的過程中,簡拔起一批批能臣干吏。 那么就算一批老人致仕或故去,也會有新生代頂上來,去站在他們的角度,有效的深化推動維新變法。” 維新變法不是一句政治口號,而是必須要扎扎實實去做的事情,崇禎皇帝的心里比誰都要清楚,就算是持續推進維新變法的進程,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必然會有一批批維新派出身的群體,最終會淪為阻撓深化改革的絆腳石。 原因很簡單。 利益是能改變一個人的。 一旦出現這樣的羈絆,不管先前做的再怎樣好,那到了后期就會提出反對,提出質疑,繼而阻撓進一步深化改革。 所以培養人才梯隊,建立起縝密的制度,要比多推行幾項新政要更好。 “大明處在一個新的時期下,我們處在一個新的時期下,想要有真正意義上的改變,就必須要不斷前行。” 崇禎皇帝有些感慨,“現在大明擁有的這些改變,固然說相較于從前,已經是有著不小的改變了。 可是在朕的心中啊,還是遠遠不夠的。 大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因為取得一些小的成就,就開始沾沾自喜,就開始驕傲自滿,那過去所取得的那些成就,終究是會消耗一空的。 畢竟過去的大明,不是沒有經歷過盛世,只是這個盛世,在朕的眼里太過短暫,朕想讓大明一直都處在盛世下,這才是真正的盛世。” 第一百六十五章 思想的威力 國子監。 “推動《皇明祖訓》的立法和修訂,這在我眼里無疑是正確的,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過去,難道過去的人,能夠預判到今日所處之大變局嗎?” “要是按照你這套說辭,那過去的人所做決定,都是錯誤的了?像你這樣摒棄過去,一味地求新,在我眼里就是背叛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