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等到大明治下諸親王、郡王群體,都被理藩院敲詐一番,將子嗣都集中在京城,那圍繞剝離名下田產的事宜,就能隨著孫傳庭在河南境內,對治下宗藩取得的進展,而逐步的推動起來了。 “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 看著手里的奏疏,崇禎皇帝露出一抹笑意:“朝鮮想和大明進行通商,這要好好的謀劃一番,要是能帶動北方諸省的工坊發展,這對大明來說百利無害啊。” 在崇禎皇帝增強東江鎮的權重,軍機處外派的東江平叛前指,受遼東時局的影響,多次秘密趕赴朝鮮,去和朝鮮的高層面談,這也讓大明的一些變化,開始逐步在朝鮮境內流傳起來。 說到底大明宗主國的身份,在朝鮮尚沒有完全失效,而劉興祚所領的東江軍,在遼東打了幾場漂亮仗,使得朝鮮這邊的人,開始不再那般膽怯建虜,想秘密修復和大明的關系,以此擺脫建虜的威脅。 “臣……張之極,拜見陛下。” “免禮吧。” 看著作揖行禮的張之極,崇禎皇帝露出笑意,對英國公一脈,他心里是很滿意的,這是忠誠于大明的。 特別是張之極的獨子張世澤,還敕封世襲的忠勇伯之爵,以后等到張之極薨了,張世澤會承襲英國公之爵,那忠勇伯的爵位,將從張世澤的子嗣里,再挑選一位來承襲。 對待忠誠于大明的群體,崇禎皇帝的態度是明確的,絕不會虧待他們的,該有的都會有。 “張卿,朕打算讓你以理藩院的名義,代表朕,代表朝廷,去朝鮮一趟。” 崇禎皇帝想了想,看向張之極說道:“這朝鮮通過東江鎮,遞交給朕一份密奏,懇請我們大明,能和他們進行通商,這不是一件小事情。 朕會給你抽調些人手,就兩國開海通商一事,進行詳細的洽談和明確,意在幫助朝鮮擺脫困境,讓大明獲取相應的所需。” 張之極:“……” 對天子所講的這些,張之極心情有些復雜,前兩日,朱純臣他們要追加銀子,連帶著他們也跟著掏銀子。 畢竟聯合海貿的事情,的確能賺取到相應的銀子,就算是追加也沒什么,不過張之極還忙著理藩院諸事,這使得其沒多想其他。 現在理藩院的事情,他還沒有忙完,就又讓他離京趕赴超想去,那海上奔波讓張之極想想,都覺得頭皮發麻。 “這件事情要是洽談好了,朕打算讓皇明海貿總會,專司對朝鮮海貿諸事。”見張之極這般,崇禎皇帝繼續說道。 “像朝鮮本土的青壯、礦藏、木材等等,都是我大明急缺的,如果這件事情能辦好,相信能讓朝廷解決不少煩心事,讓朱純臣、徐允禎他們,也跟著你一起去吧,必須要設法促成此事。” “臣遵旨。” 張之極忙作揖行禮道。 本覺得頭皮發麻的張之極,一聽天子要將對朝鮮通商事,交由皇明海貿總會專司,那瞬間心態就改變了。 要是真能促成此事的話,以后皇明海貿總會這邊,所能賺取到的銀子,必將會相應的增加很多啊。 一想到這樣的好事,張之極的心里就開始盤算著,自己該怎樣從朱純臣、徐允禎他們身上,適當的敲詐些好處了。 第三百二十一章 發展是第一要素(1) 生產力倘若想要持續提升,就必須伴隨著利益的驅動,讓更多的群體參與其中,繼而以宏觀的方式進行引導才行。 現階段崇禎皇帝所想要的,就是讓北方諸省治下,那大批破產的底層群體,能有序分流進逐步興起的工坊內,讓他們暫時能獲取吃飽肚子的機會。 至于說盤剝、壓榨等不公平的待遇,唯有等大明的原始工業化進程,能推動到一定的程度,大明先前積攢的那些弊政,能夠初步得到解決后,等到朝廷積攢的底蘊增強,再去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畢竟工業化的推進,必然伴隨著野蠻生長,這是資本擴張的趨勢,并非個人意志所能更改的。 天津直隸州衙署。 “我的盧巡撫啊,您先別這般的著急。” 陳延生面露笑意,捧著茶盞,走到盧象升跟前,遞上茶盞說道:“當前北直隸的發展趨勢,不是很好的嗎? 這不正是我們當初想看到的嗎?沒必要這般上火,現在下官還覺得賑災行署這邊,所聚攏的脫產群體太少呢。” “陳知州,本撫能不著急嗎?” 盧象升緊皺眉頭,迎著陳延生的注視,沉聲道:“你可知當前直隸賑災行署,聚攏了多少脫產群體嗎? 整整400多萬眾啊! 如此還沒算上你們天津直隸州,所聚攏的那批脫產群體。 按照當前的這種趨勢來看,此后較長一段時間內,只怕還會穩定增加中,時下北直隸所轄府縣,單摘掉你們天津這邊,所明確的馳道整飭、水利整修兩件事情,就缺額150多萬兩銀子,糧食就更不用說了。 本撫此次趕來天津,就是想向你尋求解決之策的,過去這幾個月間,陛下從內帑調撥的糧餉,已讓本撫無臉再上疏去請糧餉了。” “喝茶,喝茶。” 陳延生微笑著說道:“直隸巡撫衙門這邊,所缺額的那批糧餉,下官在這里可以向巡撫保證,全部由天津兜底。” “當真?!” 盧象升眼前一亮,順手接過眼前茶盞,盯著陳延生說道:“據本撫所知,你們天津近期發展很好,衙署這邊的糧餉也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