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這個問題……朕想想怎么回答你們。” 崇禎皇帝故作沉思,沉吟片刻后,說道:“朕也算是領兵打過仗,盡管跟你們相比,朕上戰場的次數不多,但能驚動朕來御駕親征,那必是我大明遇到了浩劫。 咱們言歸正傳。 在我們行軍打仗期間,必然涉及到軍令傳遞,以達到統兵將領的作戰部署,然在緊急的戰況下,僅靠傳令兵口述轉達,定會出現不明確,戰情偏差等隱患,而以文書的形式傳遞,能精準的進行明確。 那么身為各級將領,當這樣的文書軍令,傳遞到你的手中,卻不能看懂和領會,那仗怎么打? 總不能說我大明軍隊中,給各級將校配一名誦讀軍令的文人吧?藝多不壓身的道理,朕不展開去講,你們這些人心里也都明白吧?” 在大明這個時期,遍地都是文盲,知識這種寶貴的東西,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也是讀書人的特權。 想要打破文武失衡的政治生態,壯大識文認字的群體,便是崇禎皇帝日后治理大明,所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聽著崇禎皇帝認真的講述,孔有德也好,隊列中的其他人也罷,那心里也是生出些許唏噓的。 沒有端著架子的天子,誰會不感慨和唏噓呢? “報告!” 毛承祿的聲音,此時在隊列中響起,崇禎皇帝點頭叫毛承祿出列,既然決定啟用原東江將校,那該有的一視同仁,必須要表明。 “啟稟陛下,學生這邊也有一點不明,這枯燥乏味的隊列訓練,究竟能帶來什么?講武堂許多中低級將校,在實際的隊列cao練中,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疑惑和不解。” “正是因為枯燥乏味,所以才要開展這一項訓練,難道你沒有發現,在沒進講武堂前,和進講武堂進修后,你在潛移默化間,就養成遵守軍規的習慣嗎?遇事喊報告,聽令做反應,我大明的軍隊,目前所缺的不就是這個嗎?” 此次前來西苑,召見這幫高級將校班的學院,崇禎皇帝的最終目的,就是叫他們能統一思想,這樣所碰撞出的火花,所明確的種種進修機制,才是他所想要的。 崇禎皇帝能接受他們來自不同地域,但絕不能允許山頭主義盛行,他要通過自己的方式,為大明培養職業軍人,摸索出一條可行性路線。 當大明軍隊的中低層軍官,皆出自某某講武堂,受同一套培養機制進修,那像起兵造反的事情,是不是就能減少? 當然崇禎皇帝的心里也清楚,想達到這樣的層次,是件任重道遠的事情,但他有的是耐心和時間,來做這件對的事情。 “啟稟陛下,學生也有一事不明,講武堂所定高強度訓練,學生是沒有意見的,可在傳授課業時,卻言明日后要推廣開來,這跟我大明軍隊是背道相馳的,每日展開高強度訓練,就現有所行規矩,是會發生營嘯的,是會引發兵變的。” “曹文詔,朕要當眾夸贊你一下,敢講出這樣的話,朕心里很欣慰,那朕就回答你這一疑問吧,當前你們這批在講武堂進修的將校,是會編入朕要組建的新軍的,新軍跟大明現有軍隊,是完全兩種不同的軍制,還有著不同的待遇。 既然叫你們進修這些學科,那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有一點朕要事先講明,首批所定新軍的規模不大,畢竟每日所定口糧,甚至三天一頓rou食,所耗費的錢糧數目較大,這也是朕為何定下三個月后,要展開軍演一說,到時能順利畢業的,將調往新軍任職,沒能畢業的,就要老實待在講武堂繼續進修了。” 站在崇禎皇帝的角度,他很清楚戍守各地的軍隊,多是底子全都爛掉了。 與其在舊軍身上花費時間和錢糧,倒不如拿著寶貴的錢糧,再重新錘煉一支新軍,在新軍沒有錘煉出來前,諸如祖大壽、吳襄這類舊派將領,崇禎皇帝是不會去動的。 在穩的執政態度下,逐步替換大明腐朽的梁柱,并重新構建新框架,才是崇禎皇帝要做的事情。 或許期間會迸發出諸多問題和矛盾,那到時積極解決就是,畢竟有這批新軍將校在,哪怕是全天下都造反,到時上山打游擊就是了。 “啟稟陛下,學生有一個建議,單純的隊列訓練、高強度訓練,雖說能強調軍規軍紀,強大個人體魄,但對學生等來說,畢竟是要統兵打仗的,對戰術方面的cao練,對武器方面的訓練,對火器、火炮方面的訓練,在西苑要地終究是施展不開。” “陳繼盛,你能想到這些,證明你在講武堂學到了不少,這些的確是需要進行實兵演練的,現階段你們先將基礎的夯筑起來,等一個月后,朕會在京城外另尋地址,叫你們在校場展開相應的實際cao練,古之趙括,所行紙上談兵之事,在我講武堂肯定是要避免的。” 隨駕的王德化、朱純臣等一眾人,看著和印象中不一樣的崇禎皇帝,那一個個心里都驚嘆不已。 從建虜進犯大明后,他們就很少見到天子這般隨和過,尤其是對朱純臣幾位隨駕的勛戚,那個中滋味只有他們清楚。 好在這西苑講武堂的高級將校班,有他們勛戚子弟在列,這才叫他們沒有多想下去,不然像朱純臣這些勛戚,還不知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這次同周遇吉、曹文詔、陳繼盛、毛承祿、孔有德、左良玉、黃得功等一眾高級將校班的學員,在這西苑御臺進行了很久,崇禎皇帝通過這種隨和、鼓勵的態度,叫這些個講武堂學員,都有著不少的感受和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