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事實上要不是背后就是出村的道路,隨時可以轉進,估計這幫人早跑了。而站在糧差身前,真正面對鄉民的,自然是熊道手下的行動隊員們了。 站在最前方的還有一個官府的人:余本德。一身黑色皂吏服的余書辦此刻雖說心里打鼓,但他實在是沒得選擇了。這件事走到今天,他已經徹底陷在了里面,并且將家中的老底都押了上去,所以他想退也退不了。 左右看了一眼身邊這些穿著雜色短袍,貌似很淡定,還在悄悄說笑的打手們之后,余本德愈發焦躁了。 鄉族械斗和抗稅時,打死打殘幾個官差那都是常有的事。而根據最近一段時間他老人家在左家村的所作所為,如果今天這邊敗了,那自個就只好被這些亂民用鋤頭敲死了。 實在按捺不住恐慌的余本德,忍不住扭頭賠笑著對身旁一個黑瘦漢子問道:“古爺,對手人太多,弟兄們吃得住不?” “余老爺,莫要再問了。這幫烏合不是對手,你安心看戲便是。” 名叫古樂的中年漢子再一次安慰了余書辦后,舉起手中的徠卡高清迷你單筒望遠鏡,朝對面望了過去。 此時的鄉民大隊已經開始了最后的動員:鏡頭中各家房頭的頭面人物正帶著手拿刀槍的精銳,站在人群中大聲鼓動著。沒過多久,當鄉民們的情緒被調動到最高點時,他們便緩緩舉起了手中的叉子和鋤頭,看樣子準備往前舉步了。 就在鄉民們邁出第一步的同時,古樂放下手臂,扭頭對著身邊一個其貌不揚的壯實男人說道:“可以開始了,吳班長。” 名叫吳班長的男人點點頭,轉身一揮手。當土坡上人群散開后,最前方便站上來了十個穿著灰布短褂的漢子。 很快,這十個人便蹲了下來,兩兩一隊,組成了五個小組。然后他們便將手中一根黑亮的鐵管斜插在地面上,管口對準了200米外的人群。 …… 隨著穿越勢力對大明朝的了解日益加深,無論是軍隊還是情報部門,在平時的行動中都注意到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鄉民聚眾。 在這個盜匪橫行,官府黯弱的中古時代,聚眾可以說是最普遍的民人日常了。不如此,不足以對抗各種天災人禍,當然,和鄰居械斗爭水爭地也是聚眾的一大目的。 像左家村這次就是典型的聚眾行為。顯而易見的是,今后還會有無數同樣的場面要應付。然而在這種局面下,穿越眾勢必不能對上千佃戶大開殺戒。 這種局面是很令人頭痛的,總不能每次都消耗進口的震撼彈吧?所以在去年底的大會上,唯一一個被陸軍和情報局聯合提出來的“國產化”高科技項目就得到了內閣批準:自制催淚彈。 說到催淚彈,其實真做起來也不難。刨除后世那些苯氯乙酮之類的化學催淚彈后,用辣椒素和胡椒素作為主要原料的防狼噴霧和催淚瓦斯,同樣被廣泛應用。 而對于窯區化工廠來說,想要得到辣椒素這種簡單的化學提取物其實不難,難的是如何獲得準許投入資源的批文,而不是制取過程。 辣椒和胡椒穿越眾手頭是不缺的。而用酒精或者其他一些有機溶劑提取辣椒素的工藝也不復雜,無非是一些蒸餾,減壓的常用手段——實驗室制取就可以,這玩意需求量也不算太大。 得到辣椒素后,再配合一點用來燃燒的鎂粉和硝酸鹽,譬如說硝酸鋇之后,制造催淚瓦斯彈的材料就全活了。 有了彈藥后,下一步自然就是投放了。 對于主要武器是糞叉和鋤頭的鄉民來說,最經濟廉價的投放武器莫過于rou絲克星擲彈筒了。這種射程只有200米的粗陋東東,是二戰時本子專門用來欺負缺乏機槍和火炮的rou絲中國部隊的。 然后在太平洋島嶼遇到美軍后,本子頓時明白了rou絲的真正含義——被召喚來的艦炮和陸炮隨時洗地的本子,再也沒有用上射程只有200米的擲彈筒。 第351節 開港(十七) 擲彈筒這玩意吧,說白了就是貧民版迫擊炮。 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是射程:迫擊炮是滑膛,射程能達到800米以上。而擲彈筒是有膛線的,精確射程只有200米,再遠的話彈藥就飄了。 有自行車的人很容易就能理解擲彈筒的構造,因為便攜打氣筒和擲彈筒的外表幾乎一模一樣。 外表一樣,功能可就不一樣了。擲彈筒前半截的圓筒用來裝藥,后半截的螺桿則是用來調節筒長的。因為發射的彈藥很雜,連手榴彈都有,所以擲彈筒不能通過調節彈藥來改變射程。 這時候就只能通過調整螺桿來改變發射筒的長短:發射筒變長,打得遠,變短,打得近。 總之,這種重量只有5斤的簡易迫擊炮,或者說原始槍榴彈,是一種非常簡陋的便攜武器;士兵要想用它打中目標,必須“手感”非常熟練才可以。 好在今天來得都是專業人士:陸軍為了這款來之不易的高科技面殺傷武器,也是專門組織了人員培訓的。這一次之所以派來5個小組之多,就是為了實戰檢測。 于是在吳班長指揮下,5個小組迅速發射了第一輪催淚彈。 和迫擊炮那種帶尾翼,依靠滑落擊發底火的標準炮彈不一樣。短小,口徑只有50毫米的擲彈筒使用的彈藥同樣很粗陋。 這種古今結合的圓柱形催淚彈是某勢力獨有的,其上充斥著nongnong的窯區簡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