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周五氣溫驟降,寒風呼嘯,大雪也紛紛而至,好在天黑前,芳華趕到了羅家仁村,到家的時候,母親正在灶屋做著飯,卻不見父親的蹤影。 看著已有兩月不見的母親,芳華心中的愧疚感油然而生,卻又說不出任何rou麻或者致歉的話來,反倒是劉臘梅,見芳華回來了,笑著問“還在生你哥的氣?。俊?/br> 芳華默默地幫著母親做著飯,沒有回答這個問題,過了一會兒才開口輕輕地問“嗲嗲呢?” “你嗲嗲到你正陽叔家買rou去了?!眲⑴D梅一邊用高粱穗扎成的炊帚刷著鍋,一邊回著,對于上一個問題,見芳華不肯回答,索性也就不問了。 “現在這么早就殺年豬了嗎?”一般村里殺年豬不都是要等臘月里嗎? “不是殺年豬,是你正陽叔家里的幾頭豬前幾天不知道怎么的就發瘟了,請人來打了針,結果還是沒用,今天下午只得殺了,所以大伙兒都去他家買rou,也讓他家少損失點!” 芳華點點頭,大家鄉里鄉親,能幫點是點的道理芳華打小就明白,見灶屋一旁幾個大木桶里都浸泡著糯米和高粱,芳華有些驚喜地問“娘,明兒家里不會是要打糍粑了吧。” “可不是,你哥來信說,要家里今年早點打糍粑,他師傅要給他家親戚帶些?!?/br> 娘倆正說著,羅正洪提著一個豬腿和一大塊rou深一腳淺一腳的回來了,在門口抖了抖一身的風雪,走到灶屋門口把豬腿和rou遞給劉臘梅“先放到灶屋去,吃完飯再腌上?!?/br> 劉臘梅一邊接過應許,一邊問“正陽家的rou都賣完了嗎?” “大的賣得差不多了,兩個豬腦殼他們自己留著,那頭小的和臟器之類的都丟了。” “你沒少他錢吧?” “沒呢,大伙兒都給市面的價格買,正陽見犟不過,給每戶多剁了一些rou?!?/br> “哎呀,干嘛多要一些rou,他受這個災本就虧得厲害?!眲e人無緣受了這樣的災,還要多給一些rou,劉臘梅覺得很過意不去。 “這是他的一個禮,你也知道他脾氣犟的狠,不要,只怕他都不要我們買rou了!”羅正洪說著,又忍不住卷起一根草煙抽起來。 芳華把飯菜端到堂屋,開始給父母盛飯,跟劉臘梅念叨完的羅正洪進堂屋看了眼芳華,又把話題扯到芳華身上“你哥來信說別人給小向重新介紹個對象,聽說在糧食局上班的?!?/br> 見芳華無動于衷,羅正洪有些恨鐵不成鋼地說道“別人在糧食局那么好單位的姑娘都不嫌棄,不知道你當時嫌棄個什么勁?!?/br> “我沒嫌棄,我只是覺得我們不合適,或者說沒緣分。”芳華忍不住解釋著。 “你拇指大個人的,知道什么叫合適,什么叫緣分啊?” 芳華沒再作聲,端起自己那碗飯,夾好菜直接回自己房間了,讓羅正洪氣的直跺腳,唉聲嘆氣道“真是不知好丑,看你以后能給我找個乘龍快婿回來?!?/br> “孩子有孩子的想法,要是芳華真的覺得不合適,總不能讓她熬著一輩子吧?!眲⑴D梅走過來勸解著,羅正洪有些無奈地叼著煙,從一旁的柜角取來一瓶白酒,準備小酌幾杯來解悶氣,真是女大不由人。 第二天一大早,芳華就起床跟母親忙活起來,在灶屋剛把土灶的火燒好,大鍋加足了水,準備架起木甑子蒸糯米的時候,村里的一些人都相續地過來了,這是村里的習俗,每次誰家打糍粑的時候,村里人就會一起過來幫忙,年輕的男人會幫忙打,女人們會幫忙做,大家其樂融融好不熱鬧。 羅正洪正指揮著村里幾個壯實的小伙把放在屋后,用來打糍粑的石槽給抬了出來,別看幾個小伙長得粗壯,可是要抬起那足足幾百斤的石槽也確實費了不少功夫,抬出沉睡了快一年的石槽,羅正洪打來一盆清水,拿起一把高粱穗子細細的清洗起來,灶屋這邊村里的幾個大嬸子也過來幫忙,劉臘梅便讓芳華出去,去取家里種的花生和買來的一些柑子招待大家。 芳華端來花生柑桔的時候,瞧見村里的幾個孩子圍坐在屋門的坪場上,不知道什么時候嗲嗲已經在坪場上燒起了一個火堆,孩子們正圍著村里德高望重的羅俊興要他講糍粑的典故。 見自己沒什么可幫上忙的,芳華干脆在坪場上招呼起大伙兒,順便也聽聽羅俊興說的故事。 羅俊興吸了幾口旱煙,摸了摸自己白白的長胡須,咳了咳,這些都標志著羅俊興要開始講古了,幾個等著做糍粑嘮著嗑的嬸子也趕忙圍攏過來,大伙兒認真地聽他娓娓道來。 “相傳糍粑的來源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自刎之前對自己的親信說,我死后,如國家有難,百姓受饑,在相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饑的食物。后來越國勾踐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當時正值年關,天寒地凍,城內民眾絕糧危在旦夕之時,人們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暗中拆城墻挖地,才發現城墻地基都是用熟糯米壓制成的磚頭。” “太爺爺,那些轉頭就是糍粑嗎?”一個小孩子好奇地問道。 “是啊,這是伍子胥在建城時,將很多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后,作為城墻基石儲備下來的備糧荒的。從那以后,大伙兒每到年底,便用糯米制成像當年“城磚”一樣的糍粑,以此來紀念伍子胥。”聽羅俊興講完,大家連連稱贊,年年吃著自己打的糍粑,居然還有這些典故。 正當大家就這糍粑的典故積極討論的時候,灶屋那邊傳了一聲叫喊“糯米蒸好一甑子了,可以打糍粑咯!” 聽這么一叫喊,孩子可高興了,都笑鬧著跑去灶屋要糯米飯吃。給每個孩子分了一小團糯米飯后,兩個壯小伙抬著木甑子出來,把糯米導入石槽中,幾個聽古的大嬸趕忙到堂屋口,在一塊又長又的木板上抹了層茶油,等候著做糍粑。 兩個小伙搓了搓手,抓起打糍粑的大木錘,一聲吆喝后,狠狠地朝著石槽砸了去,木錘在米團里“噗哧噗哧”發出聲響,兩個人就這樣圍著石槽你一錘我一錘的倒搗起來。 等到石槽里的糯米都被搗爛的差不多了,兩個小伙便同心協力將石槽里搗爛的糯米團從槽窩里摶成團,用木錘將糯米團舉到半空,“啪”的一聲又砸回進槽窩子里,就這樣來來回回幾次,待到濃稠的糯米團將木錘越粘越牢,無論如何使勁,糯米團就是不肯松勁的時候,兩人便用木棍交叉旋轉,將米團扭成一個麻花形的大面團往那塊抹了茶油的木板上一扔。 女人們便開始忙碌了,先給自己雙手也抹了抹茶油,然后將糯米團扯成一個一個小圓團,再不停地摁扁,直到摁成銀盤似的圓餅,芳華帶著幾個孩子們也一起幫起忙來。 羅正洪將最先做好的一個糍粑乘著軟糯,先供奉到了堂屋的天地國親師位,然后再把第二個糍粑給了村里最年長的羅俊興,老人家很高興,雖然歲數大,牙口不怎么好,但是這軟糯的糍粑還是很喜歡。 見孩子們攙著,羅正洪又讓芳華她們扯幾個糯米團再分給孩子們,大家伙就在這并不算寬敞的坪場里熱火朝天地忙碌著,孩子們的嬉笑,女人們的打趣,男人們卯足勁的打糍粑聲,交織纏繞在這個冬日里,即使是風雪后的寒冬,這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最純真的相處,都讓這個寒冷的冬日分外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