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龍嘯大明在線閱讀 - 第348節

第348節

    目前在中華軍中,擁有外國戰馬和新型戰馬約有六千匹左右,主要是分配給湖廣、淮南、山東三個軍區,南京軍區也分到了一部份。優質戰馬的大量引進,自然也大大提高了騎兵的戰斗力。因此在中原大戰開始之后,騎兵的幾次參戰,也都有不錯的表現。但和清軍的騎兵進行大規模的戰斗,確實還是第一次。

    不過這時中華軍正是軍心、士氣旺盛的時候,同時師長蔣連軍也確實渴望與清軍的騎軍大戰一場,過去蔣連軍還是明軍的時候,和清軍的騎兵交手過好幾次,但幾乎毎一次都是以慘敗收場,但加入中華軍之后,商毅對騎軍的訓練更為嚴格,而且又給騎軍裝配了犀利的火槍和優質的戰馬,因此蔣連軍也信心大增,認為目前中華軍騎兵的實力,完全能夠與清軍的八旗精騎一較高低。于是在得知清軍出動騎軍進攻之后,也立刻下令,排出進攻陣形,迎戰清軍的騎軍。

    第十八軍的騎兵師里約有一千七百多匹外國戰馬和新型戰馬,裝配了兩個騎兵營,騎兵師就是以這兩騎兵營為箭頭,毫不示弱的向清軍發動了進攻。

    清軍的騎軍是一萬人,中華軍的騎兵師是八千多人,相差并不大,這時雙方都排出一個箭頭形態,相對奔馳,接近十萬個馬蹄快速的起落擊踏著大地,發出沉悶而又密集的聲音,雖然不如炮擊那么驚天動地,但也有另一種震懾人心的力量。

    雙方的距離逐漸拉近,騎士們都將自己戰馬的速度提升到了最高點,更是帶出一股無堅不摧的驚人氣勢。不過這時沖在最前排的清軍騎兵卻發現,對手所乘騎的戰馬個頭,十分明顯的比自己要大出一號,有的甚致大出一號都不止。因此在不少清軍的心里也都打了一個突,中華軍那來這么多的大馬。

    不過雖然心里是這樣想,但現在進攻已經展開,停是停不下來了,而且清軍的騎兵們也不想停上來,畢竟戰馬并不是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他們對戰勝中華軍的騎兵,還是很有信心的,因此還是作好了戰斗的準備。

    沖在前排的騎士都在馬背上摘下了彎弓,抽出羽箭,搭在弓弦上,然后雙臂甲力,拉開了弓弦,將箭尖指向對面不斷逼近過來的的敵人。這一連串的過程,騎士們都是只依靠雙腿控制著座下的戰馬,并保持著自己的身體平衡,也顯示出精湛的騎術。而在他們的身后,其他的騎兵用不上弓箭,側抽出了自己的馬刀,在空中揮舞,劃出一道道匹練似的寒光來。

    而與此同時,中華軍的騎兵也同樣完成了準備的動作,雖然動作沒有清軍的騎兵那么復雜,但前排的騎士同樣也是用雙腿控制戰馬,平衡身體,這同樣也是多年艱苦訓練的成果,而雙手一前一后,平端著火槍,槍口也同樣指向著對手。而后排的騎手,則是一手揮動馬刀,另一手卻持著一支短銃。雙方都在等待著進入自己射程,出手的那一刻。

    這時雙方的距離己不足一百步,幾乎就是在幾下呼吸之間,距離在迅速之間拉短。從空中俯看下去,兩個巨頭的箭頭幾乎就要相蹱在一起了。

    中華軍的騎兵扣動了扳機。頓時“砰砰砰砰”槍聲如爆豆一樣響了起來。

    清軍的騎兵松了弓弦。一時“嗖嗖嗖嗖”,箭矢破空之聲也不絕于耳。

    雙方的騎兵幾乎是在同一時刻選擇出手。

    第五卷 飛天篇 第八十九章 騎軍交戰(下)

    戰馬哀鳴,人聲慘叫,rou體跌落倒地的聲音連續傳出。在第一輪進攻之后,雙方都有數十人騎被擊中,有的騎士從馬背上摔落下來,迅速被后面蜂擁而上的馬蹄洪流給吞沒;有的戰馬中槍中箭,頹然倒地,并且又絆倒后面的同伴,總體來看,雙方的損失也大體相當。

    在射出箭矢之后,清軍的騎士迅速在馬背上伏身,一方面收好弓箭,準備近身格斗,一方面也是為自已身后的同伴讓出射箭的空檔來。

    而中華軍的騎士也同樣在馬背上伏身,但卻都紛紛拔出掛在馬鞍前的短火槍,以伏身的姿式,繼續向清軍開火射擊。因此這一次中華軍的火力眀顯比清軍要大得多,結果在清軍陣中,有更多的人馬被擊中倒地。當然從總體上看,雙方傷亡都還遠遠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呈度。

    經過了兩輪遠程攻擊之后,兩個箭頭的最尖端部份終于相撞到一起,雙方的騎兵也都在馬背上坐好了身體,揮舞著馬刀,準備在錯身而過的時候,向敵人發動致命的一擊。至少清軍的騎兵都是這么想的。

    但中華軍的騎兵不同,因為中華軍的騎兵已經進入了火器時代。每一名中華軍的騎兵,配備的火槍是一支長管后填彈式火槍,和一到二支短管前填彈式火槍,有少數中下級軍官,甚致會裝配三到四支。火槍和弓箭相比,另一個優勢就是火槍可以單手發射,由其是騎兵使用的短槍,而弓箭必須用雙手。因此在近身作戰時,中華軍的騎兵都是一手執短槍,一手執馬刀。在雙方相要相遇時,首先用火槍射擊,然后再用馬刀砍。

    由于這時雙方的距離極近,中華軍的騎兵射擊幾乎是百發百中,而在這個距離內,馬刀卻偏偏還差了一點。還有不少騎兵是對準清兵的戰馬開槍,當然效果是一樣的,就是騎士摔下,戰馬倒地。

    結果在雙方的騎兵交錯而過的時候,從馬背上落下來的,大部份都是清兵。這和雙方的騎術、戰術、戰斗能力無關,完全就是技術上的優勢。

    在射光了所有的火槍之后,中華軍的騎士就只能依靠自已艱苦訓練的騎戰技術與清軍作戰了,在這方面,中華軍的騎兵和清軍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

    當然有的中華軍騎兵拿著射擊完了的完槍嚇唬清兵,畢竟大多的清兵見槍口指向自己,都會本能的縮身閃躲,而這一下往往也就會露出致命空隙來,等清兵明白過來以后,也已經晚了,雪白的馬刀已砍到了眼前,也有中華軍的騎兵則是依靠自已坐下的戰馬高大,沖擊力強,居高臨下的優勢,硬吃敵人。由其是兩個重甲騎兵連,則完全是蠻不講理,和清軍硬撞,但中華軍的一名重甲騎兵連人帶馬加鐵甲,總重可以達到六百多公斤,而清軍的騎兵最多只有四百多公斤,雙方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上的對手,相撞的結果也可想而知了。

    不過大多數的中華軍騎兵還是老老實實和清軍揮刀對砍作戰,因此到了沖鋒的后期,中華軍的騎兵傷亡也不小。

    等雙方互相穿透了對方的陣式之后,距離拉開,在交戰過的地面上,留下了超過千俱的人馬尸體,有不少尚未斷氣的戰馬發出一聲一聲的悲鳴,受傷的士兵也扎爭著離開戰場,還有數十匹失去騎士的戰馬,在戰場上四散逃開。

    而分開之后的騎兵在跑出一段距離之前,立刻都停住了戰馬,轉過頭來,重新列陣。而中華軍的士兵則趁著這個空隙,迅速的給火槍重新填彈,準備下一輪的沖鋒。

    這時清軍的兩名主將都有些馬喇希、哈寧阿鎮驚,想不到中華軍的騎兵真的能夠在馬背上這么自如的使用火槍,雖然現在沒有時間統計傷亡,但兩人都感覺得出來,在剛才那一輪的較量中,清軍的損失,要比中華軍大一些。同時兩人的信心也開始動搖了起來。但這個時候是不能后退的,唯有死拼到底,于是兩人也立刻重新組織好隊伍。

    趕快雙方的騎兵又互相展開了攻擊。

    經過了上一輪的戰斗之后,中華軍的騎兵明顯加強了自信,握槍的手也更加穩定,射擊也更堅決、果斷,更準了。既使是在與清兵揮刀對砍的時候,也同樣毫不手軟。而相對的,清軍的士氣明顯下降了不少,雖然他們都是騎兵,與中華軍交手的機會并不多,但平日耳濡目染,也都知道中華軍使用火槍是多么厲害,原來以為在騎戰中,火槍并不能發揮多少作用,誰知中華軍的騎兵偏偏就能玩出新花樣來,騎兵開槍比清軍騎馬射箭玩得還漂亮,因此心里也自然產生了懷疑,這一戰還能贏嗎?

    結果在此消頗漲之下,雙方的第二輪交戰完全呈一邊倒的局面,誰都能夠感覺得出來,清軍的傷亡要遠遠大于中華軍。不過這時馬喇希到是看出了一點門道,果斷的改變了戰術,不再和中華軍進行一輪一輪的對沖,這樣只會給中華軍留出足夠的空余時間來填彈,索性就和中華軍打混戰,這樣一來,中華軍也就沒有時間再重新填彈了,等彈藥射擊完之后,就輪到清軍發威了。因為經過兩輪的對沖之后,馬喇希也基本可以得出結論,論真正的騎戰能力,清軍確實要比中華軍強一些。

    但等中華軍全都射擊完火槍之后,清軍還能夠剩下多少人,還能不能擊敗中華軍,馬喇希心里也沒有底,但也只能賭一賭了,否則就這么一輪一輪的對沖,清軍肯定是必敗無疑的。

    果然就在雙方第三輪對沖的時候,清軍并沒有選擇穿透中華軍的陣式,而且死死纏住中華軍,進行混戰。不過每一名中華軍的騎兵致少都有二到三支火槍,一但進行混戰之后,到也不會輕易開槍射擊,全都力求穩準,每一槍盡可能都要擊中目標,無論是人是馬都行。同時也會在戰斗中互相掩護填彈。而清兵則是盡力的纏住中華軍的士兵近身作戰,不讓他們有取槍射擊的機會,由其是一但發現射擊之后的中華軍士兵,則毫不客氣的沖上來交戰。

    結果兩支騎兵部隊就像步兵一樣糾纏在一起,混戰起來。

    不過這場混戰并沒有進行太長的時間,因為這時雙方的步兵也都趕到了戰場來。騎兵和騎兵進行混戰到還沒什么,但如果是騎兵和步兵進行混戰,那可就是棄長用短了,因此雙方的騎兵紛紛退出了戰團,在一邊列陣觀戰,把戰場讓給了步兵。

    結果雙方統計損失,清軍騎兵戰死二千二百八十一人,傷四百五十七人,戰馬傷亡一千六百七十三匹。而中華軍的騎兵戰死一千七百二十七人,傷五百六十九人,戰馬傷亡八百五十五匹。雖然戰場上并未分出戰負來,但從戰果上來說,中華軍明顯占了上風,而且清軍的實際兵力,還要比中華軍略多一點。

    在騎軍退出戰場之后,雙方的步兵立刻混戰在一起。和騎軍不同,中華軍的步兵從來都不害怕和清軍進行野戰、混戰。在這方面,中華軍的步兵有足夠的作戰經驗和戰術。他們在戰場上速度分散成以連為單位的戰斗小團體,一般鄀是由兩個排付責在前面與清軍進行白刃作戰;一個排付責在后面輪流開槍射擊;還有一個排側專門付責扔手榴彈,各就其位,各施其責,絲毫也不亂。

    盡管清軍也有八千火銃兵,但在混戰中,火銃兵其實和長槍沒有什么區別,都是端著上好了刺刀的火槍,尋找中華軍的士乒,進行白刃作戰,雖然也有一些清軍的火銃兵在混戰中找空隙填彈開槍,但都并沒有形成系統的小組配合作戰。其實訓練新軍時,教官們也教過清兵,進行小組配合,團隊作戰的訓練,但一來是這種團隊作戰的訓練最花時間,清兵大多都沒有練熟,而且又是初學乍到,缺乏實戰經驗;二來清軍使用的武器也達不到要求,沒有拉弦式手榴彈,就使這種團隊作戰的威力下降了近一半,而且清軍中還有一大半都是用的火繩槍。

    因此雖然在一開始,清軍也擺出了一個小團隊作戰的架式,但在戰斗進行之后,團隊很快就瓦解,清兵紛紛陷入了各自為戰的情況中。結果在步兵交戰中,清軍十分明顯的不是中華軍的對手。而這時雙方的騎軍又互相牽制住,不能助戰,清軍被打得不斷的后退。很快就退到先前的陣地前。

    好在是這時清軍又渡過來一支人馬,于是立刻趕上來支持,而中華軍的目地也不是要將清軍趕過淮河去,而是堵住清軍在淮河南岸的擴展路線,現在打到了清軍的陣地前,目地也已經達到了,見清軍有援軍,也就沒有繼續追擊,而是停了下來,就地組建陣地。而清軍趁著這個空檔,也全部都退回到陣地里面防守。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九十章 合圍(一)

    這時中華軍第一軍,以及第十一軍的第七師都已經到達,但中華軍雖然沒有向清軍的陣地發動進攻,但也沒有撤軍,而是在清軍的陣地之外駐守。

    這時阿濟格也來到了淮河南岸,查看這邊的戰事情況,后來的步兵交戰中,清軍又損失了三千多的兵力,不過阿濟格并沒有太在意,因為清軍畢竟守住了淮河南岸的的陣地,這就是最好的結果了。而且因為先前的交戰是在離陣地較遠的地方進行,因此清軍的陣地還向外擴張了一些,至少目前的地方可以容納下六七萬士兵。于是阿濟格也打算,等將人馬都渡過淮河之后,再和中華軍交戰。

    不過經過了前幾天的戰斗,這時清軍的中路軍減員已經接近了萬人,而且被清軍寄于厚望的騎軍在與中華軍的交戰中,也沒有占到多少便易,另外目前在淮河北岸,還要留下一定的兵力駐守,因此清軍調過淮河南岸的只有五萬多人馬,這樣的兵力當然不足以再向中華軍發動進攻,于是阿濟格也決定,將左右兩翼的部隊都調到中路的息縣來,就在中路渡河,并且集中兵力,在淮河南岸與中華軍決戰。

    于是阿濟格也立刻下令,命令左右兩翼的人馬立刻向中路靠壟,而在淮河南岸,暫時堅守陣地,等待人馬聚齊之后,在向中華軍發動進攻。結果第二天,雙方都按兵不動,清軍在等待著其他兩路的人馬到來,而中華軍則在加緊搶修陣地防線。

    清軍的左右兩翼人馬離息縣的距離都不遠,到了下午的時候,兩路人馬都陸繼到達了息縣,當然因為這時在左右兩翼,清軍都與中華軍在隔河對持,因此也不可能一下了全部都轉移到了息縣來,在原來的陣地上,還是要保留一部份兵力,一面是看守陣地,同時還付責押運隨后的輜重物員,來到息縣的,都是輕裝簡行的人馬,不過兩名主將阿山和阿哈尼堪也都已經隨軍趕到了息縣。

    這個時候清軍在息縣一帶,已經聚集了十二三萬大軍。好在是開封送來的物資補給品都屯積在息縣,因此到不用擔心后勤物資的供應不夠。但由于息縣的地方太小,容納不大這么多的兵馬,因此從左右兩翼趕過來的人馬都駐扎在息縣城外。

    而阿濟格也十分滿意,當夜他又返回淮河北岸,在息縣城中設宴招待左右兩翼的將領,要求他們今夜好好休息,準備在明天與中華軍決一死戰,力爭一舉一擊中華軍,直搗光州。而在席間,眾將當然也都不能示弱,于是一個個都慷慨激揚,胸膛拍得“啪啪”直響,也都紛紛保證,明天一定會努力作戰等等。因此席間的氣氛也十分熱烈,眾將也都盡歡而散。而在當夜,阿濟格著留宿在息縣城里。

    但就在當晚,局勢發生忽然的變化,清軍左右翼的留守陣地都遭遇到了中華軍的襲,首先是在三更時分,中華軍集中了第十一、十七、二十,三個軍的兵力,向清軍的右翼軍發動了進攻。

    中華軍的第十一、十七、二十軍都是被雪藏了十幾天的時間,看著留守淮河防線的幾支部隊和清軍大戰數場,打得昏天暗地,人人心里都不禁有些求戰心盛,因此勁頭早就攢得足足的,現在終于得到了出戰的機余,那還不人人爭先,個個奮勇,雖然這時是黑夜,但在一連串火炮和霹靂火箭的打擊之后,清軍的陣地上也燃燒起不少的火光,足以讓中華軍的士兵在發動地面進攻時,看清戰場的情況。于是從進攻的一開始,戰斗就進行得異常的猛烈。

    返到并不是說,清軍的右翼陣地在黑夜里沒有預防,其實清軍確實留下了必要的守夜士兵,而且在中華軍發動進攻的時候,也向全軍發出了警告。

    但這也僅僅只是常規的晚間值守,對中華軍突然發起的進攻,清軍確實有些出預料不足:一是沒想到中華軍會從自己的側后方發動進攻,因此就算是守夜的士兵極時的發出了警告,但清軍也不可能在這短短的時間就就布置好防線。二是沒有料到中華軍會集中這么多的兵力,三個軍的兵力差不多在八萬左右了,而這時清軍在右翼的留守的人馬不足一萬人,實力相差也極為懸殊。

    而中華軍卻是早有準備,而且又己攢足了勁,一上來就是一陣猛沖猛打,清軍的陣地在這樣突如其來的攻擊下,并沒有堅持太長的時間,本來就并不牢靠的防線,趕快就被中華軍給攻破了。中華軍的士兵突入了清軍的陣地中,和清軍展開了白刃作戰。

    但既使是白刃戰,清軍的抵抗也沒有堅持多久,很快就立刻全軍敗逃,好在是這一次作戰,中華軍的任務并不是殲滅這支清軍,而是盡快擊清軍,趕到息縣去合圍阿濟格倍的主力,因此沒有采用包圍作戰,而是正面強攻。結果敗退之后的清軍才得以比較順利的脫身,沿著淮河北岸,向息縣的方向撤退。

    擊敗了清軍的右翼之后,中華軍只留下一個旅在這里收拾陣地,清理戰場,統計戰利品等等工作,其余的部隊馬上對清軍展開了追擊,當然這種追擊也不是全力狂追,而是不緊不慢的墜在清軍的后面,既不讓清軍跑丟,也不輕易的追趕上去。

    清軍的右翼離息縣只有二十五里的路程,因此雙方互相追逐了不到兩個更次,清軍的敗軍就已經逃到了息縣東部的清軍外圍。

    因為跑得快的敗軍已經先期趕到,將右翼遭到中華軍的消息傳到了息縣,因此清軍也提前了足夠的時間作好了準備,不過在黑夜中,清軍也不敢輕易出擊,只是等中華軍追擊到陣地前的時候,清軍的火槍手、弓箭手、火炮等等也都一起開火,向中華軍發動攻擊。

    遭受到了清軍的抵抗之后,中華軍也立刻停止了進攻,并就地對清軍展開了火力反擊,于是就在黑暗中,雙方的各種武器一齊開火,槍炮亂響,火光閃爍不斷,而且在各自的陣地上也都逐漸燃燒起星星點點的火光來。

    但中華軍畢竟是有備而來,又是主動進攻的一方,見清軍的正面防守十分嚴密,立刻只留下一部份人馬在這里和清軍對持,其余人馬馬上展開迂回,繞到清軍的側翼去尋找突破點,而清軍卻是倉促應戰,在黑夜中也不知道中華軍有多少兵力,因此也只能一味守住陣地,不敢出擊。

    而在黑夜中,清軍也看不見中華軍的動向,再加上槍炮大作,連中華軍行動的聲音都聽不到,結果中華軍成功俯繞到了清軍的側面,清軍對此幾乎都一無所知,等中華軍向清軍發動了攻擊,清軍才知道自己的側翼已被中華軍攻破了。

    這一下清軍終于抵抗不住,只好放棄了外圍的陣地,向后退去。好在是這時清軍的援軍趕到,終于在息縣城外二里多的地方成功的擋住了中華軍,雙方又互相射擊對攻起來。而這一次清軍也長了教訓,注意了對自已側翼的保護,而中華軍見這時到達的地方也差不多了,于是一面和清軍周旋,一面也在分布兵力,在息縣的東側,對清軍進行包圍封鎖。

    原來阿濟格在息縣城里睡得正香的時候,忽然被手下的親兵叫酲了,才知道自已的右翼陣地遭到了中華軍的進攻,巳經全軍敗退了下來。

    阿濟格也不禁一機靈,頓時睡意全無,立刻下令聚集眾將商議對策。等眾將都到齊之后,阿濟格又收刻了報告,中華軍已經在進攻清軍的外圍陣地了。阿濟格也來不及和眾將商議,立刻命令阿哈尼堪馬上帶領本部的人馬,趕去外圍陣地增援。

    等阿哈尼堪離開之后,阿濟格才開始和眾將商議,應該如何應對中華軍的這次進攻。現在的局勢很明顯,中華軍在淮河南岸全力防守,估計是把主力轉移到了淮河北岸,向清軍發動進攻。

    有人認為現在其實是一個大好機會,因為中華軍是在外線,而且被淮河一分為二,雖然說淮河并不寬,但也會給中華軍的兵力南北調度造成一定的困難,而清軍位于內線,而且在淮河上已經架好了五座浮橋,兵力調配遠比中華軍方便,因此清軍正好可以對中華軍,逐個擊破。

    阿山就建議應該集中兵力,先在淮河北岸與中華軍決戰,然后再將戰線南移,與南岸的中華軍一戰。因為清軍一直都在找中華軍的主力決戰,現在既然找到了,當然就不能放過,現在清軍在淮河北岸大約有八萬人馬,淮河南岸大約有五萬兵力,因此再從淮河南岸調二三萬人馬過北岸來,就有足夠的兵力向中華軍發動全面進攻,可以一戰而勝。

    但巴牙喇甲喇章京噶達渾則認為,既然中華軍的主力在北岸,不宜首先碰硬敵,而且雖然清軍在南岸的兵少,但卻是全軍的精銳,另外中路軍所有的火炮也都拖到了淮河南岸,又布置好了陣地。因此就算要打,也該先打南岸的中華軍,先擊敗弱小者,再打北岸,與強敵決戰。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九十一章 合圍(二)

    阿濟格正在考慮先打南岸還是先打北岸時候,正藍旗蒙古梅勒額真庫爾闡則認為現在天黑地暗,根本就看不清中華軍的虛實,不如等到天亮了以后,打探清楚了中華軍的虛實以后再說,也許中華軍在北岸的進攻就是虛張聲勢,目地是把清軍的注意力吸引到北方來,然后中華軍趁機在南岸發動進攻,將清軍逼回淮河北岸來。

    庫爾闡所說的也不無道理,從昨天的雙方的戰斗來看,中華軍也確實有將南岸的清軍擊退的勢頭,至少把中華軍的虛實摸清楚再決定下一步的計劃,這一點到也并沒有錯。反正現在離天亮也不到一個更次了,因此先全力守好陣地再說。

    但就在這時,又有一個親兵慌慌張張跑了進來,向阿濟格報告,清軍的左翼也遭到了中華軍的襲擊,這時人馬已經敗退到了息縣西側,現在息縣西側的守軍正在全力抵抗中華軍的進攻。請阿濟格速發兵支援。

    進攻清軍的左翼陣地的,正是湖軍區的第六、十三軍,其實他們發動進攻的時間比東路的中華軍還要早一點,但因為這一路的中華軍只有兩個軍的兵力,因此攻破清軍的左翼陣地,花費的時間也相對較長一些,結果比東路進攻的中華軍要略晚一點,不過到了這時也成功的擊敗了左翼的清軍,殺到了息縣。

    這一下阿濟格也不禁大吃了一驚,不過中華軍競然同時在淮河北岸的東西兩側對清軍發動進攻,這也說明中華軍確實已經將主力人馬都調到了淮河北岸,因此阿濟格一面下令,讓阿山帶領本部的人馬,去守住息縣西面的陣地,也一面又開始重新考慮,是先打南岸還是先打北岸。

    但阿山的前腳剛剛離開,馬上又有人來向阿濟格報告,在淮河南岸,中華軍也向清軍的陣地發動了進攻。

    雖然這時戰場被淮河一分為二,但中華軍從東西兩面對清軍的進攻都是沿著淮河的北岸進行的,淮河本來就不寬,因此北岸的槍擊炮轟,南岸也聽得清清楚楚。成進也知道,這是潛伏的中華軍部隊終于到達了戰場,而為了吸引清軍的注意力,為北岸的合圍創造有利的條件,成進也下令南岸的中華軍第一軍連夜出擊,向清軍的陣地發動進攻。牽制清軍的兵力。同時也下令,與清軍的左右翼對持的中華軍立刻趕到中路來,參加在淮河南岸對清軍的合圍。

    因為這時雙方在淮河南岸都已經布置好了防御的陣地,而且相隔極近,不足千步,因此中華軍幾乎可以隨時向清軍的陣地發動進攻,當然對清軍來說,也是一樣的。

    不過也正因為是如此,在淮河南岸的清軍的警惕性也明顯比北岸的清軍高得多,不少清軍就睡在戰壕里,以更隨時戰斗。因此中華軍一動,清軍就已經發現,并且馬上就做好了戰斗的準備。經果在淮河南岸的陣地上,雙方也展開了激烈的戰斗。

    三個方向都遭到了中華軍的攻擊,而且似乎都打得很兇,因此阿濟格這時也有些犯昏了,弄不清楚到底那一邊才是中華軍的主力人馬,也只好下令各戰線,全力穩固防守,等天亮了以后再說。

    而就在等待天亮的這不到一個更次的時間里,中華軍在淮河北岸的各路部隊也完成了布置,終于布好了初步的包圍圈。

    等天亮之后,阿濟格派人四下打探,中華軍分別在淮河兩岸,已經將自己的人馬圍困住了。

    終于完成了對阿濟格部的全面包圍,這也是豫南戰役的關建一步,同時整個中原戰場,也進入到了關建的時刻,成進和李定國既高興也相當緊張,因為包圍了阿濟格部,并不等于就是大功告成,阿濟格部本身就在相當的實力,雖然雙方已經打了好幾戰,但阿濟格部的總兵力損失并不大,現在還有兵力十四萬左右,而且火槍部隊和火炮部隊基本都沒有什么損失。而且剛剛徉到了補給,彈藥、糧食都十分充足,因此這雖然是一塊上好的肥內,但也并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別到時候rou沒吃著還崩壞了牙。

    而中華軍現在是集中了八個軍,總兵力超過了二十萬,雖然在兵力上占優,但在包圍戰中,包圍的一方斦需要的兵力,絕對要比被包圍的一方多,而且在阿濟格部的身后,還有尼堪、韓岱部的五萬人馬,因此清軍實際的總兵力并不比中華軍少。

    另外開封離息縣也不過六七百里地的路程,最多十天,清軍還可以從開封再發來五萬左右的援軍,現在也不知道豫北戰場進行的怎么樣了,攻克了大名府沒有,能不能牽制住開封的清軍,而且就算中華軍在豫北戰場攻克了大名府,也并不一定就會把清軍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北方,也許多爾袞會先出兵解救阿濟格,然后再向北方進軍。如果真的讓開封再派來援軍,對豫南戰場來說,壓力可就相當大了。弄不好還有可能被清軍打一個反撲。

    因此現在中華軍不僅要包圍阿濟格部,還要至少留出一個軍來付責阻擊清軍的援軍,雖然包圍了阿濟格部,但想要將其圍殲,難度還不小。成進和李定國背付的壓力和面臨的困難,也是可想而知。

    而在包圍的前一二天時間最為關建,因為中華軍對清軍的包圍剛剛形成,而且又是在晚上完成的,不僅在兵力布置上有很多問題,并不十分合理,而且各路部隊都沒有建立起阻擊清軍突圍的陣地,因此如果清軍在這個時候選擇不顧一切,全力突圍,確實很有可能立刻突圍成功,雖然說清軍有可能會損失一部兵力,但也總比全軍覆沒要好很多,而對中華軍來說,這一次圍殲戰就成了虎頭蛇尾。達不到最終的戰略目地。

    于是成進和李定國兩人一面將戰報發回南京,一面也立刻開始布置起來,首先由李定國帶領一個師和騎兵師立刻趕到淮河北岸去,盡快將淮河北岸的包圍圈布置合理,并且修建好阻擊陣地,同時也加強淮河北岸的兵力。而成進在淮河南岸繼續對清軍的陣地發動進攻,牽制清軍的兵萬,另外成進又命令工兵立刻開始在淮河上架設浮橋,在今天以內,一定要在息縣的上下游各架一座浮橋,以保障中華軍在淮河兩岸的連通。

    分派完畢之后,兩人也馬上分頭行動起來。成進立刻下令,向清軍的南岸陣地發動進攻。

    ————————————

    果然,就在李定國率軍剛剛到達淮河北岸的時候,清軍就展開了突圍。

    原來天亮之后,阿濟格也知道自己被中華軍包圍,因此也招集眾將商議對策。

    有人馬上就提出,就在原地設守,然后立刻派人去通告尼堪、韓岱,讓他們趕到救援,等援軍到達之后,里應外合,一舉突圍成功。

    大部份將領都反對原地待援,而是主張立刻突圍,因為尼堪、韓岱的援軍趕來,至少也要二三天時間,而現在中華軍的包圍圈剛剛形成,立足未穩,也沒有建好防守陣地,正是清軍突圍的大好時機,如果緩個一二天,等中華軍準備好了這些事情之后,就算是尼堪、韓岱的援軍趕到,也未心能夠輕易突圍。因此現在就突圍,同時也派人給尼堪、韓岱送信,讓他們盡快來增援,那怕不能突圍成功,也能削弱中華軍的防守,等尼堪、韓岱的援軍趕到以后,里應外合,也就能夠一舉突圍成功了。

    阿濟格顯然是傾向于這個主張,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別人的身上,顯然是阿濟格不能接授的。

    但這時阿山認為,應該放棄淮河南岸的陣地,將南岸的部隊都調到淮河北岸來,集中兵力突圍。

    但這個建議遭到了阿哈尼堪的反對。他認為首先清在南岸還有大批的物資和紅衣大炮,如果將南岸的兵力全部調到北岸來,至少需要一天的時間,而現在多拖一分鐘,中華軍的防線也就能穩固一分,清軍絕對拖不起,而從現在情況來看,中華軍是分南北兩線,同時對清軍進行包圍,因此中華軍在南岸同樣也保留著相當的兵力。如果清軍放棄南岸,將兵力都調到北岸來,那么中華軍也同樣可以把兵力都調到北岸來堵截清軍,這么看來放棄淮河南岸的陣地,未必就是上策。相反清軍在淮河南岸已經修筑好了堅固的陣地,完全可以留下一部份兵力守住南岸的陣地,拖住中華軍的南岸兵力,并逐步開始搬運南岸的物資,等北岸突破成功之后,正好可以一起運走,同時南岸的士兵還可以付責斷后。遠比馬上就放棄南岸陣地好。

    阿濟格考慮了一會兒之后,也終于同時了阿哈尼堪的意見,先保留南岸的陣地,并立刻在北岸實施突圍。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九十二章 合圍(三)

    清軍的突圍計劃是分三路,分別從東西北三個方向進行突圍,不過其中只有一路是實,另外兩路都是虛張聲勢,吸引中華軍的注意力。

    俱體的計劃是由漢軍將領劉武元率領三萬人馬,首先從正北方向進行突圍,等半個時辰之后,再由漢軍將領士朝璘也率領三萬人馬,從正東方向進行突圍,這兩路人馬發動突圍之后,必然能夠吸引住中華軍的大部份吸引力,然后清軍再集中精銳人馬,從西路突圍,如果能夠突圍成功,就趕到真陽縣去駐守,然后聯合尼堪、韓岱兩部的人馬,再作下一步的打算。當然對劉武無和士朝璘自然不能把實底交給他們,同時阿濟格還嚴令這兩人,必須奮力死戰,不得退縮。致于清軍突圍成功以后,這兩部人馬的命運如何,阿濟格就直接無視掉了。

    布置好了之后,清軍也馬上分頭開始行動,在上午九時左右,劉武元率領三萬人馬,率先向正北方出擊。清軍走出息縣還沒有五里路,就遇到了中華軍的攔截部隊。

    守衛正北方是南京軍區的第十七軍,因為這時時間太緊,十七軍的士兵們根本就來不及挖戰壕,填泥砂袋,因此只能直接排出三排連射的陣型,阻擊清軍。而清軍也知道,突圍能否成功,就在此一舉,也拼命的發動進攻,雙方很快就展開了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