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之士[科舉] 第205節
見他這副模樣,柳賀眼眶也有些發紅:“我不能再見恩師,還請年兄替我多看一眼,盡些孝心?!?/br> 升為閣臣后,柳賀甚少有情緒外放的時候,此時卻怎么也難以忍住。 張嗣修也不由想起張居正還在世時的種種,嗓子沙啞道:“家父在世時便十分掛念閣老,常常在我們兄弟面前夸贊閣老,家父身子一貫不太好,我們兄弟也有了準備,閣老不必傷心,仍要以朝事為重。” 待柳賀送了行,張嗣修、張懋修及張簡修都踏上了歸鄉之途。 …… 對張居正該用什么謚號,朝中議論仍是紛紛。 文官的謚號,文正為最上選,之后有文成、文忠等,武官謚號以武開頭,有武忠、武勇等,俞大猷的謚號便是武襄。 為了叫天子避選文正這個謚號,有官員將張居正為官的種種錯處列了出來,他們并未直言張居正不該謚“文正”,卻提前設好了限制。 作為當朝首輔,張四維上疏稱,張居正之謚號,用文定為最佳,他洋洋灑灑寫了數百字,講張居正定國安邦之功,將張居正吹得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柳賀聽得心頭火起。 大明文臣的謚號順序,先是文正,再是文成,之后是文忠、文端、文定等,文定這個謚號給別的官員倒也不錯,畢竟文官能得謚號者只是少數。 可張居正為國創下的功勞,當真只配得上一個“文定”嗎? 張四維之心,路人皆知。 何況張四維居于首輔之位,竟就不怕后來人評說,他眼下在天子面前要給張居正一個低低的謚號,難道就不擔心日后朝臣們給他謀一個文莊、文順嗎? 柳賀思慮了一陣,還是給天子上了封密揭,他在其中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請天子考慮到張居正這許多年為國、為民所謀之事,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 柳賀心中明白,天子對張居正仍是有嫌隙,天子親政已有一年,然而朝堂內外的諸多功績都是由張居正創造的,是張居正冒天下之大不韙推一條鞭法,若非如此,國庫不會如今日般充盈。 要知道,萬歷初推行考成法的時候,京官的俸祿還是由胡椒折抵的,哪像今日,朝廷想辦成什么事,多少還能拿出些錢來。 而無論天子最終為張居正定了什么謚號,柳賀都不會再懇求,事非功過由后人評說,張居正恐怕也不愿向天子低頭。 張居正歸政已有一年,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多少削減了一些,不過他身為首輔 創下的功勞太大,以致百官知張居正而不知天子。 一直到七月,張居正的謚號才終于定下,天子最終用了“文正”這個謚號,想必也是感念張居正對江山社稷的功勞。 但柳賀一顆心仍是懸著未曾落地。 果然,到了八月,適逢皇長子出生,張四維向天子上疏,要改變朝堂上的煩事苛政,弘揚天子的恩澤。 柳賀與王錫爵道:“朝政之事,何來不煩不苛的時候?” 許是在張四維看來,張居正柄政時過于苛刻,令官員們無法放松吧? 然而真正辦事,哪有不苛刻的?若非考成法揪住官員們的軟肋,哪有清丈田畝策、一條鞭法的施行。 張四維此舉看似是弘揚天子的恩德,實際上不過是希望天子推翻張居正主政時的功績,讓天下官員及百姓只記得天子罷了。 天子欣然采納。 此事仿佛是開啟了征兆般,就在這一月,前吏部尚書王國光兩次遭劾,一是云南道御史楊寅秋糾他王國光六罪,稱其支工部銀修火房,受重賄,納美女—— 滄州知州送美女一事柳賀和王錫爵都知曉,他既然會給王國光送,自然也會給柳賀等閣臣送。 王錫爵道:“王汝觀真有雄風。” 柳賀和王錫爵都不肯收美女,年紀是柳賀兩倍多的王國光卻還有精力與美女嬉戲,實在叫二人佩服之至。 當然,言官想彈劾的時候,做沒做過不重要,只要他彈劾的官員看起來有重罪就足夠了。 之后曾省吾、王篆等都遭到彈劾,這兩人為人還不如王國光,自然被彈劾更狠,何況王國光是致仕官員,被彈劾也就罪加一等,少領俸祿罷了,曾省吾與王篆卻真真切切給馮保送過禮。 天子十分惱怒,立時將二人貶官了。 大明官場的風向歷來看上位者的態度,上位者一個眼神,縱是官至部堂,言官們也能彈得他自行求去。 曾省吾、王篆及王國光的遭遇仿佛揭開了彈劾張居正的序幕—— 這一年底,南京刑科給事中阮子孝彈劾張居正子泛濫登科。 下一月,工科給事中唐堯欽彈劾王篆和曾省吾欺騙張居正,致張居正誤國。 南京吏科給事中劉一相彈劾,稱王篆曾勸張居正奪位稱帝。 高啟愚一案再度被揭,王大臣案、奪情等舊事也紛紛被揭開。 就在這同時,張四維也被彈劾,說他結交馮保,且在張居正為首輔時唯唯諾諾,在其卸任后又背信棄義,此等小人,不堪為首輔。 申時行也受高啟愚案的尾風影響,被言官們彈劾。 前首輔、現首輔、次輔,前吏部尚書、工部尚書、戶部尚書都被彈劾,堪稱大明官場上的奇景。 但官員們都看得出來,張四維、申時行被彈劾只是受到波及罷了,真正被彈劾的還是張居正。 有官員稱,張居正任首輔時欺上瞞下,其一辜負了天子深恩,其二將大明天下視為私有,朝廷官員皆聽他號令,其三官場風氣也因張居正變得渾濁不堪。 天子初時仍是一副張居正于己有恩的態度,不肯處置張居正,之后卻漸漸松口。 就在這時,已故遼王之母也向天子彈劾張居正,說他惡意構陷親王,霸占遼王產業,還有官員稱,張居正貪污受賄,其產業遍布各地,富裕更勝皇家。 朝中幾乎掀起了一股倒張的浪潮。 張居正做過的事、沒有做過的事,都一股腦倒在了他頭上。 柳賀也是大開眼界。 他心中不由想,當年劉臺彈劾張居正時,這些仗義直言的官員在哪兒? 張居正奪情不肯回鄉時,吳中行、趙用賢意欲上疏被他阻攔,但進士沈思孝、艾穆仍是上疏, 在那時候,今日慷慨陳詞的官員,可曾上疏稱國事離不開張居正? 既考成法是爛法,一條鞭法百姓深恨,兩法施行不止一年,若百姓有恨,這些官員當時就該為百姓伸張冤屈。 他們在哪兒? 柳賀將他這一聲聲問寫于疏中,待早朝時,他一句不落地報給了天子及百官。 “臣只想問,公道與正義為何只在張閣老過世后才能伸張,莫非各位大人覺得,萬歷五年時,陛下不能為各位大人伸張正義嗎?” 柳賀這話等于將眾人面皮揭開。 他曾幾回去張居□□上,朝官中慷慨激昂彈劾張居正的,有數位也曾在張居□□外苦苦等候。 “陛下,遼王之事及貪污之事還需細查?!绷R道,“不可聽遼藩一面之辭?!?/br> “臣之恩師為首輔時是犯過錯,然而近日朝中彈劾紛紛,有許多駭人聽聞之舉,臣之恩師必然不會為。”柳賀對天子深深一拜,“恩師為人臣十分清楚,他既已故去,實不該承受這些虛空捏造之言,請陛下明察?!?/br> 別人不敢攔,那就由他來攔。 他是張居正的門生,張居正一貫十分照顧他,若非張居正護佑,柳賀在官場上做了那么多得罪人的事,他早就該滾回老家了。 天子看向柳賀:“柳先生對張先生倒是情深義重?!?/br> 柳賀道:“恩師在時就曾和臣說過,他平生所為之事,他認,他不曾為之事,縱然挖墳掘尸,他也絕不會認?!?/br> “王大臣一案,何人所為至今無定論?!?/br> “奪情之事,百官上疏請陛下挽留恩師,今日為何又成恩師之罪責?” “張嗣修為榜眼,張懋修為狀元,此皆金殿上陛下欽點?!?/br> 這鍋到頭來全結結實實砸到張居正頭上。 且這話旁人不能說,柳賀卻能說。 王大臣案發時,柳賀不過是小小一翰林,還說不上話。 可奪情一事,百官都閉了嘴,唯獨他冒著得罪張居正的風險去勸說,張居正才返鄉守制,令朝廷禮法有存。 科考一事更是,若非篩落了張敬修,柳賀也不會被踢到揚州府去。 他這般說堂堂正正,因為他敢,那些官員不敢。 而那些官員在張居正柄政時一言不發,他一死,便紛紛彈劾張居正。 可謂無恥之徒! 柳賀一聲“無恥”道出,殿上無一人敢辯駁! 第263章 憤怒 其實柳賀在罵誰,在場官員十分清楚,天子也十分清楚。 他所罵之人,此刻正在這殿中。 被他一罵,許多官員都低著頭,不敢再出聲。 就連天子也不好意思多說什么。 他還未親政時,見了張居正便張先生長張先生短,許多賞賜張居正不肯收,天子又各種給張居正戴高帽。 天子的圣旨又不是秘密,有起居注為證,他對張居正的寵幸百官皆知。 張居正一過世,天子便攛掇著百官抹殺張居正的功績,將香的臭的往張居正頭上倒,在這時候,聲望受損的難道僅張居正一人嗎? 柳賀罵到怒極,雙眼也不由有些發紅,過了一會兒,他對天子道:“臣御前失儀,請陛下責罰?!?/br> “只是臣心中有話不得不傾吐,恩師病重時,仍掛念著陛下,掛念著朝事……”柳賀哽咽道,“陛下,嘉靖以來歷任首輔,比恩師年歲還淺者又有幾人?” 張璁也因改革土地得罪了權貴,但張璁活了六十四歲,就算是被嚴嵩害到人頭落地的夏言,也活了六十六歲。 張居正當真算不得長壽。 柳賀此言,天子也不知該說什么,他從未見過柳賀如此憤怒的模樣,何況柳賀之言……并不算錯。 天子心中明白,這朝堂上的官員,若要掀了他們的底,不堪之事恐怕比張居正還多。 何況這些官員方才一個個義憤填膺地彈劾張居正,柳賀指責時,他們卻一個個低下了頭顱。 無他,柳賀說中他們的心事罷了。 …… 柳賀是真的怒了,他一點做戲的成分也沒有,心中只想著張居正的遭遇。 當年他還是翰林院小小一修撰,張居正推考成法時,他便勸對方考慮身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