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49
看都看不夠。 劉澈更是直接向彭瑾請求道:“娘親,你也再給我們生一個小弟弟或是小meimei吧?我也想體驗一把做哥哥的感覺!” 暖暖雖然很愛護劉湛和劉澈,但是天生的女俠習氣讓她在面對兩個弟弟時,總是不可避免地帶上了一種令人信服仰視的權威感,久居其下的劉湛和劉澈都很想體會一下這種感覺。 劉澈的一番話逗得一屋子的人哈哈大笑。 周淑儀強撐著產后的虛弱,笑著打趣彭瑾道:“澈哥兒說的對,你還是趕緊再生一個吧!” 三房早已經分了家,自立門戶,劉識又高封寧安伯,正是需要綿延子嗣的時候。 而劉識和彭瑜一樣,一心一意地愛護妻子兒女,從來不想要收用別的女子,開枝散葉的重擔便都壓到了彭瑾一個人的肩上。 劉湛和劉澈兄弟兩個現如今都已經五歲了,今年春上劉識奉皇命離開之前,就請了夫子啟蒙教育他們,兩個孩子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樣整日纏著彭瑾求照顧了。 此時正適合再要一個孩子。 彭瑾倒覺得還要不要孩子的都不當緊,他們如今已經兒女雙全,于子女問題上,不再像以前一樣急切,三個孩子也都已經長大離手了,她和劉識也正好可以好好地過過夫妻間的小日子了。 至于要不要孩子,還是隨緣吧。 更何況,劉識近一年都在巡撫大齊海濱戍所和炮臺,最快也要到明年春上才有空準備返航的事宜,她就是再想生一個孩子,單憑她自己一個人也生不出來啊。 于是彭瑾便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道:“就算是想要再生一個孩子,那也得等叔彥回來后再說呀。” 想到劉識之前來信說,惠州再往南的一帶的海濱戍所和炮臺因為距離京城遙遠,又未經上次倭寇侵犯的戰火的洗禮,大多守備松懈,不時會有周邊未曾臣服的島國居民前來sao擾,情況復雜。 為整頓大齊海防,保衛大齊海上的平安,所以劉識還要再晚些才能回來,彭瑾就覺得自己的心一個勁地往下沉。 往常在紅河縣和泉州任上時,彭瑾都曾經和劉識分開過,尤其是劉識奉命抵御倭寇時,夫妻兩人更分別了長達近一年之久。 但那時不論分開多久,因為劉識和她相隔的距離并不遙遠,所以她內心才覺得覺得安穩寧靜。 但是現在劉識卻因為皇命在身而離她越來越遠,無法一時跨越的空間上的距離,讓彭瑾心里倍感凄涼煎熬,焦急不安。 周淑儀見狀便笑著勸慰彭瑾道:“沒有分離時的相思凄楚,何來團聚時的十分歡樂!你沒聽說過李商隱的這一聯詩嗎?‘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那些分別時的煎熬想念,等到再見時便會成為相互之間不可磨滅的共同的回憶,煎熬痛苦也變得值得細細品味了。 彭瑾微微一笑,順著周淑儀的話開始設想來年她和劉識夫妻再見的情形,覺得心中好受一些,趁勢打趣回去,道:“那大嫂這輩子可難得體會這種感覺了……大哥恨不得到哪里都是時時刻刻帶上你才好呢!” 周淑儀聞言面霞緋紅,斜睨彭瑾一眼,嗔怨道:“你這丫頭,真是的,人家好心地勸慰你,你倒反來打趣人家!” 彭瑾見周淑儀一臉羞澀,不禁捧腹。 周淑儀都是四個孩子母親了,還有此等小兒女的忸怩情狀,恰恰說明她平時多受彭瑜寵愛,還保有一份赤子之心。 彭瑾心里替周淑儀高興,不由地抿唇一笑,轉而和周淑儀說起剛出生的彭晟暄來。 因為彭晟暄已經是彭瑜和周淑儀夫妻倆的第四個孩子了,一切儀禮都很熟悉,所以到了彭晟暄的“洗三禮”那天,彭瑜心不慌手不亂,有條不紊地接待賓客,進行“洗三”禮,安排宴席,恭送賓客, 十分嫻熟。 彭瑾送了彭晟暄一組寶華樓純金打造的生肖禮,還有她親自做的小衣鞋襪,既體面,又貼心。 彭晟暄的“滿月禮”也正好趕在正月里,年味尚足的時候。 大家熱熱鬧鬧地湊在一起,熱鬧喧騰地慶賀之后,周淑儀便帶著彭晟暄一起去周府小住兩日日。 原本是可以住滿一個月的,但是周夫人考慮到過年正是合家團圓的好時候,便留周淑儀和彭晟暄母子倆暫且住了兩日,就讓他們先回彭府一家團聚了,約定了二月里再讓周淑儀帶著幾個孩子到周府小住。 對于周夫人的體貼,周淑儀感動的同時,又為自己出嫁多年都未能在生身父母面前盡孝而慚愧,便和彭瑜商議二月里帶著孩子們到周府之后,要多住一些時日,補償多年未曾在父母面前盡孝的愧疚。 彭瑜當然沒有不同意的。 不僅爽快地答應了,等到二月里周夫人親自來接周淑儀母子五人到周府小住時,彭瑜親自準備大包小包的貼心禮物,讓周淑儀帶去周府,孝敬周翯和周夫人。 周淑儀十分感動,做人妻子的,誰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尊敬自己的娘家人呢? 周夫人見狀也甚是欣慰,做母親的,誰不希望自己嫁出去的女兒被夫家捧在手心里呢! 第554章 遠見 陽春三月的京城,煙柳畫橋,風簾翠幕,花團錦簇,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 彭瑾看著院子里一片姹紫嫣紅,想著劉識不久就要啟程回京了,嘴角不由地上揚。 書房里,書聲瑯瑯,是三個孩子在跟隨夫子學習。 古人學童啟蒙讀物多為“三百千”,前兩部和孩子們已經學完了,在這陽春盛景,暖暖和劉湛劉澈三姐弟清脆的聲音聽起來格外地悅耳: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章。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 其實彭瑾原本倒是覺得孩子們的學習完全不需要這么趕,暖暖還好一些,畢竟她已經九歲了,接受起來也不是特別的難。 可是劉湛和劉澈兩個如今才六歲,就算是他們遺傳了劉識對于讀書的聰慧敏銳,這課程安排得也緊了一些。 夫子任教至今不過才一年稍有余,就讓他們囫圇吞棗地學習完和兩部書,未免也太快了一些。 尚好,不過是了解各個姓氏及其來源罷了,中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