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8
他在去年記下的改良宣紙的制作步驟,畢竟是后世參觀宣紙古鎮時看的工藝流程,時隔一世,很多細節早已記不清。沒有紙匠的幫助,他是絕對沒法完成改良宣紙的制作的。如今制作改良宣紙的秘方有了,紙匠也有了,場地便設在縣城北邊的草場,那里有界河水,有草地,山上還有青檀樹,樹皮可以用作原材料。 現在缺的,便只有蘆葦、龍須草等纖維含量高的輔助材料了。 像這些材料,不僅可以用來制作改良宣紙,還可以生產一些普通的書籍用紙。 “你怎么了?有什么要說的嗎?” 李文柏正思考著,突然見李成有些欲言又止,于是問道。 李成猶豫了一下,低聲道:“大人今天的舉措,小的有些擔心。” “你覺得……不妥?”李文柏知道李成說的是田產處理的方案。 李成點了點頭,擔憂道:“如今整個西州的人,都看著大人手里的田產。而大人卻不愿講這些田產接濟給窮苦百姓,小的擔心……會被有心之人以為口實。” 李文柏知道李成的意思。自古以來,百姓以耕種為生,田地對于百姓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如今如此多的田產在他手里,根本就如同一堆燙手的山芋,他若是一個貪官酷吏倒也罷了。可他偏偏百姓眼中的“青天大老爺”。 既然是青天大老爺,自然便是站在百姓這一邊的。查抄了這么多的田產,怎么可以不用來救濟窮苦百姓呢? 不得不承認,有些時候,百姓的想法是淳樸的,同時也是強盜思維。 不過這是這個時代人思想的局限性,李文柏也不多解釋什么。他不在乎暫時的惡評,只要最后交合縣富了,便沒人能說他什么不是。 “放心吧。”李文柏看著李成,說道:“你以為我不分田,而是讓百姓買,是真的貪他們那點錢嗎?一畝田十兩銀子的市價,縣衙只賣二兩。這根本就是賤賣了。我當初能以工代賑,幫難民度過寒冬。如今就能照樣讓那些無田的百姓,攢到買田的錢。” 李成愣住了,他不知道李文柏還有這樣的想法。 “大人的意思是……還要雇他們……” 李文柏點頭。 “可是……城墻和道路都修完了,還能雇他們做什么呢?” 李文柏笑了,“你忘了,我去歲臘月收購的草場地契?” ***** 原本貼出的施五等人被查抄的財產處理方案,引起的風波還未消退。第二天一早,衙門里又貼出了新的告示。 這次是一張以縣衙為名義,雇傭民工的告示。 和去年臘月的以工代賑不同,去年是干活兒給吃的,這次是干活兒直接給錢。 縣衙剛剛查抄了施五等人的家產,根本不差錢。昨天剛說要賣田,今天就給你活兒干讓你賺錢,這里面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告示里的雇傭內容有兩個部分。 一是種草,二是開山。 種草是指種植蘆葦、龍須草,開山則是指開鑿北邊草場上的那座端山。 蘆葦、龍須草都是纖維含量很高的植物,雖然不能吃也不好看,但確實造紙所不可或缺的輔助材料。李文柏既然決定制造改良宣紙和普通書籍用紙,便必須提前種好這些必備的材料。 而那座端山,正是去年臘月,李文柏在草場上偶然發現的那座盛產端石的端山。這端山,還是他給起的名。端石,是制作后世負有盛名的端硯的主要原料。盡管端硯在這個時期還未出名,但李文柏相信,只要好好開發端山,制作出端硯,投入市場,便已定會驚起文人圈子的驚濤駭浪。 同時,改良宣紙的問世,必定也會引起文人用紙的大改革。宣紙成為富豪世家的奢侈品的時代,將會永遠過去。 李文柏是商賈出身,他深知,這個世上,有兩種人的購買力,是絕對不容小覷的。 一個是女人,一個就是讀書人。 畢竟,這是一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 聽說要種植蘆葦和龍須草,不禁都有些疑惑不解,交頭接耳起來,最后問道,“不知大人讓大家種植蘆葦和龍須草,是何用意?” 是用藥嗎? 可好像沒聽說蘆葦和龍須草有什么藥用價值啊。 既然不能吃,又不能用藥,與野草無異,那種來做什么? 這只有做出來,才能夠看得到成效,李文柏對著李二輕點頭。 李二瞬間明白自家大人眼神里的意思,邁出幾個步子,大聲喊道:“哪來的這么多問題?讓你們干活兒就干,又不會短了你們的工錢。若是不愿意,縣尊大人也不強求。且自退去。” 反正給銀子就成,百姓也就不再多問。 見百姓們都沒什么要說的了,李二在李文柏的示意下,帶著衙役兄弟們,在縣衙門口,東西兩個城門口,都擺了一個登記處。但凡有想報名的,都可以來登記。三天后,便可以開工。 第144章 紙和硯 又過了一日, 李成突然來報, 京都來的宣紙紙匠, 終于到了。 說到這兩個宣紙的紙匠, 李文柏也略微聽李成說起過。 因為宣紙制作不易, 極為珍貴,工藝向來都是不傳之秘,而把紙匠請走, 也變意味著, 要買下人家的工藝。雖說是不傳之秘,但畢竟都是商人, 商人之間的事,便都是錢的, 沒有錢解決不了的事。 故而為了請這兩個紙匠, 著實花費了李文柏家里不少的銀子。 終于請動兩個紙匠后,長途跋涉,又各種好生照料,生怕這兩個中年紙匠在路上有個三長兩短, 要是一不小心病死在了路上,可就什么都白搭了。 要知道, 對于古人, 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來說,每一次長途跋涉,都可能是要命的。 所以這兩個紙匠能夠平安來到交合縣,著實是費了李家那邊不少的心血和功夫。 兩個紙匠都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 見到李文柏后,發現竟是個這么年輕的公子,都有些意外。他們心里都知道,李家花了重金把他們請到交合縣,自然是看中了他們手里的工藝。本以為也是個造紙的行家,卻沒想到竟是個縣令,而且還是如此年輕的縣令。 見兩個紙匠有些拘束不自在,李文柏沒有多說什么,只是客套了兩句,便在縣衙周邊安排了兩間房,先讓他們住下。 等到第二天一早,李文柏才把兩人叫到了縣衙的書房。 “不知李大人千里迢迢把我們叫到這里,可是為了宣紙的制造工藝?” 兩個紙匠知道,既然他們已經被李家買下,自然就是李家的匠人了,所以見到李文柏,便直接開門見山了。 “不錯。接下來一陣子,便要辛苦兩位了。”李文柏心情不錯,客氣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