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18
里又多出了幾分凌厲。 “我不知道為什么您一定要憑借對一句話的一種理解,逼迫本來與這件事不相關的人連坐和承諾,調查有結果之前,還沒有定罪的人,每一個親朋好友都需要出來保證,否則就是心虛嗎?” 鄭俊英還是“戴罪之身”,盡管這件事是記者做得毫無道理,鄭智雍的劍走偏鋒打亂了對方的部署,讓鄭俊英拉回了不少分數,但他也只能做到這里了。 鄭俊英再說下去,新聞說不定可以寫成“鄭俊英發布會現場反斥記者”,把中間的過程略過,前面是記者問thinker,后面直接接上鄭俊英的這番話,中間的追問和逼問全部略過,看起來就是鄭俊英囂張跋扈,一點就炸。 不過,即便他不再繼續說下去,鄭智雍的話也已經足夠了。 本來就受到了很多人關注的、甚至可以說“萬人矚目”的、鄭俊英的發布會,因為鄭智雍的話取得了更加爆炸性的反響。在韓國的新聞下面,熱門回復的點贊量達到一萬的量級就已經是社會熱點,鄭俊英的事本來就是熱點,鄭智雍被牽扯進來以后,點擊數和評論數更是刷刷地往上漲。 “鄭俊英解釋他的問題,為什么記者一定要問thinker的看法?” “就因為網上的一些猜測?在發布會上讓thinker承諾是不是有點太不像話,看完發布會覺得十分荒唐。” “鄭俊英可別有問題,thinker因為信任朋友一起隱退就太冤了。” “這記者怎么回事,因為thinker最近有人氣嗎?” “父母都不能擔保孩子一定不會做違法犯罪的事,是連坐什么時候要復活了嗎?” “明明是鄭俊英的事情,怎么全都咬上thinker了,這一周thinker的音源太恐怖礙了別人的路?昨天鄭俊英的新聞剛反轉,緊接著就都是黑thinker的帖子,記者也立即把這拿到發布會上問。” “既然沒有拍攝,為什么要承認呢?” “鄭俊英既然那么說,等結果是最好的,不管手機里的視頻是多久以前刪除的,手機是不是早就壞掉了,警察都有辦法恢復出來。” “既然thinker能那么確定的擔保,等警察的結果出來再下定論吧。” “thinker居然完全相信鄭俊英,可是他看朋友的眼光真的沒問題?怎么感覺他的每一個朋友都有點奇奇怪怪的。” “檢察院還原數據不會花太久時間,等結果出來。” “居然能說出‘隱退’這種話,對于鄭俊英的事也沒法那么確定了,結果出來前保持中立。” …… 網民們的評論大致分為兩種:記者在鄭俊英的發布會上咬著thinker不放很不對勁,鄭俊英的事等警方的檢查結果出爐再下定論。 之前一邊倒地罵鄭俊英的輿論突然變成這個樣子,并不是因為以前或者現在有人動了手腳在控評,一般來說,控評只能在人氣有限的帖子里用幾百個點贊把惡評頂到最上方,多點開花地讓輿論發酵,這種手段只適用于事情沒有成為太大的熱點——比如影響力局限在飯圈內的事件,或者事情成為熱點之前,成了社會熱點之后控評就不那么容易了,要給一條惡評刷成千上萬條點贊量,其中貓膩簡直閉著眼睛都能揪出來。這種手法在給以鄭智雍為代表的鄭俊英朋友圈潑臟水的時候能用,鄭俊英這件事本身,卻是用不上的。 真實的原因是人在獲取信息時難以糾正的一個不太好的習慣——對于不是那么非黑即白、簡單直接的信息,人往往會對其中最刺激的部分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有意無意地忽略其他。比如說鄭俊英的事,其實之前鄭俊英承認拍攝過視頻的同時就解釋了“只有兩三秒”“以為同意”“馬上刪了”等先置條件,但人最關心的還是“鄭俊英承認拍視頻”這一條,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鄭俊英的解釋,以至于現在還有路人疑惑:沒有視頻為什么要承認呢? 在鄭智雍身上也是同理,無論是關注了發布會的人,還是發布會上沒有被某個神秘勢力事先買通打算給鄭智雍潑臟水、而是單純地想搞個大新聞是怎樣的大新聞并不重要的記者們,第一時間注意到的便是鄭智雍的“有證據就隱退”,給新聞起標題,在網上口口相傳,也不會留意到鄭智雍加了“偷拍私密視頻并分享給別人看”的前置條件,那些關于鄭智雍的所謂“證據”或者“疑點”,就更加沒人去看了。 人們只會想:thinker都說出“隱退”了,難道鄭俊英真的是清白的?thinker就那么相信他?逼問身份只是朋友的thinker是不是太過分了?為什么會有人抓著thinker不放? 同樣的事情,如果鄭智雍或者鄭俊英留有余地,有心算計的人可以春秋筆法暗示他們“心虛”,特別是鄭智雍,他要是避而不談,或者不明確表態,就算后面鄭俊英的清白得以證明,記者還可以再回顧往昔,暗示鄭智雍的“不仗義”,在當下更可以暗示thinker和鄭俊英同流合污沆瀣一氣,所以連保證都不敢。聽起來荒謬,可是人類歷史上群體性狂熱數不勝數,大眾在已有成見并被有心引導的情況下看人哪里都是錯的,又有什么奇怪的? 從心理的角度上講,在人的想法有一定程度的定性的情況下,極端的話語或者行為更容易帶來人心的震動與轉變,用“雖然……但是……”的句型去講道理往往是不管用的。鄭智雍過去用“我不覺得我有錯所以不道歉”的方法面對危機,而非采用“雖然我有錯但是事出有因希望你們諒解”這種溫和謙卑的方式,對人群的心理變化有些心得,這一次的事情又一次證明了,對于不是那么善惡分明非黑即白的事情,說得狠一點才能訊速地扳回輿論風向。 當然,這種方法不是沒有缺點的,如果當事人不是毫無問題的話,前面話說得越滿,后面就會被diss得越慘。鄭智雍過去是仗著他清楚他的殘疾足以扳回所有輿論上的不利,現在則是基于對鄭俊英的信任。 所有人都意想不到,包括鄭俊英。 thinker就那么信任鄭俊英?他的人品是有多好?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想。 “你可別給自己太大壓力了,俊英哥”,在確認了輿論風向的扭轉后,鄭俊英終于得以喘息,與鄭智雍通了電話,好友的聲音里同樣有著nongnong的疲憊,仍然在安慰他,“我們相信你的人品,也不僅僅是你的人品,如果你手機里真的有什么,你應該抓住‘女方撤訴’這一點,拖著不交手機,安代表也是這樣想的”。 行事作風時常被稱為“瘋子”,同時卻能得到很多長輩的喜愛,縱然有著“不給別人添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