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2
這個彎兒,只想到要幫丁小西撇清關系,自己則攬下了所有責任。 出事后三天,林瓚美國的父母就回來專門找到何院長溝通這件事,林瓚的父親是梅奧診所的肝病專家,母親則是哥倫比亞大學器官移植配型方面的教授,就這么一個令自己驕傲的兒子,自然第一時間回來看望。 林瓚從醫雖然有受到醫學世家的影響,然而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林瓚在外從來都隱藏自己的家世,只憑自己的實力,他在美國的醫學之路上遠比父母更有潛力和前途。 只是年輕人熱血沸騰,雖然舉家都在美國,然而總想著學有所成便一定要回到祖國,不為什么,就是想著能給祖國人民做點事情。 當時父母竭力勸說未果后,最終還是選擇支持了他,也一直以他為榮,這次出了這樣的事情后,林爸林媽也是十分生氣,前來C醫大問罪,替自己兒子不值。 何院長此時也才知道學術圈里華人排名前二十鼎鼎大名的兩位科學家正是林瓚的父母,于是接待林瓚父母的時候也就變得小心翼翼,賠禮賠笑。 何院長再三表示絕對會力保林瓚,一口咬定責任是丁小西的,好在林家父母到底還是正派的大家,聽了也不屑,只是逼林瓚回美國。 此時更有幾家國內排名前幾的醫院不畏流言力邀林瓚前去他們醫院,還許諾主任,高薪聘請。只是林瓚此時有點心灰意冷,內心情感波動復雜,第一次對回國內行醫有了動搖。 只是自己當初為什么要一意孤行只身回國呢?只是為了評個主任職稱嗎? 適應了醫院里的規則不是會讓自己更快更容易成為學科領軍人物嗎? 可是這些,又有什么意義呢? 換來換去,不過還是從一個白色巨塔跳到了另一個,體制里的醫院,醫生不像醫生,病人也失去了對醫生的尊重和信任,每天雖然做著大量的手術,可卻也像是流水線一般的機械cao作,早已令他心生疑慮和苦悶,只是年輕的自己總想著自己可以改變這一切,現在好了,現實徹頭徹尾地告訴了自己這究竟有多么難。 只是事到如今,他依然不想回到美國去,說他固執也好,天真也罷,真的回去了,他林瓚一直以來堅持的東西就全盤否定了。 此刻,他還不想放棄。他想再堅持一下,只是需要靜靜地思考一下。 于是,碰巧正是又一年的援藏項目報名,他沒有告訴丁小西,獨自選擇了遠去西藏援助當地的醫療。 西藏位于中國青藏高原西南部,北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連四川省,東北緊靠青海省, 東南連接云南省,南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家毗鄰,西與克什米爾地區接壤,陸地國界線4000多公里,南北最寬900多公里,東西最長達2000多公里,是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 2012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總數為308萬人,轄4個地級市、3個地區,3個市轄區、72個縣。 而林瓚所要去的林芝就是西藏自治區下轄的一個地級市,林芝的藏語意為“娘氏家庭的寶座或太陽的寶座”,更處在雅魯藏布江的中下游。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被稱為西藏的江南,以世界上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著稱于世,風景自然是美不勝收,然而當地的醫療水平還是遠遠落后于內地。 此次來的援藏小分隊共4人,專業包括心內科、普外科、骨外科和小兒內科, 成員2人來自S市立醫院,1人來自C市中醫院,只有林瓚來自的醫院最強,所以自然被大家推選為醫療隊隊長,林瓚謙讓不過也只好應承下來。 當地的情況比預先估計的還要差,醫療條件艱苦,設備簡陋,藥品短缺,連麻醉劑都已經過了期。 再說當地大夫都是全科醫生,什么病都能看,然而什么病都只能看個皮毛。骨折病人通常只進行簡單的牽引及石膏外固定,一般沒有條件開刀進行內固定。 林瓚作為醫療隊長,顧不上旅途勞頓,放下行李就馬上到當地醫院投入到了工作中。 剛到病房,林瓚的主要任務是熟悉工作流程并對疑難重癥病人作出指導。由于初來乍到,對當地醫院的工作方式、用藥習慣及搶救水平都不清楚,加之存在交流困難,所以林小教授心里還是沒底。 其間,先后碰到幾例死亡病人,當地藏民坦然對待家人死亡的態度,著實讓林小教授感到驚訝。 林瓚遇到的第一例病人是一個剛滿月的嬰兒,診斷為重癥肺炎,臨床表現為拒奶、呼吸困難及發熱,體溫波動于40.0℃左右,肺部沒有啰音,胸片可見肺紋理增強。 當地醫生給予青霉素、頭孢曲松及氫化考的松治療了兩天,然而癥狀沒有任何改善,后面又建議改用紅霉素,輸注丙球或血漿加強支持,結果是什么藥都沒有,更不用說機械通氣輔助呼吸了。 限于家庭經濟條件限制,也沒能開展相應檢查及轉院,在查房的時候,患兒就出現了呼吸心跳停止,當地醫生只是把情況向家長作了交代,也沒進行任何搶救,家長也表現得非常平靜,沒有哭泣,沒有吵鬧,只是默默地抱起孩子的尸體離開了病房。 這一切讓林瓚感到十分震驚,如果換了是在C醫大,醫生及時更換有效抗生素,再輔以支持治療和輔助呼吸,這個幼小的生命生還的可能性極大。 可是,在荒僻落后又缺醫少藥的西藏,又怎么能苛求這些醫生做到完美呢?他們駐守在此本身就是一種無私的奉獻。 雖說藏民的信仰令所有人感動欽佩,然而難道不能從另一個層面上來探討一下嗎? 俗話說“人窮命賤”,這話聽起來不雅,但事實上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正是因為貧窮落后,才使他們有病不能及時得到診治,往往是病入膏肓或失去最佳治療時機后才來就診。即使有些疾病能夠治療,往往病人因無法承擔治療費用而放棄治療機會坐以待斃。 有人說,藏人能夠坦然面對死亡,他們認為死亡是靈魂到了西天極樂世界,是佛祖帶他(她)脫離苦海,其實這僅僅是無奈之余的一種信仰罷了。 正是因為無奈,他們才視生死為自然界優勝劣汰、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視生死為rou體及靈魂在天國及人間的轉世輪回,才使得他們面對死亡如此的淡定,使冷漠成為一種必然。 正在轉型中的中國大部分地區又何嘗不是這樣,很多人還是因為貧窮而將病情一拖再拖,還是因為大病而傾家蕩產負債累累。 而經濟的前進和發展又使得大多數身處內地的中國人不可能像地處荒僻之地的藏民一樣保留著原始和傳統的所謂信仰。 醫療在經濟齒輪的帶動下,已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再無回頭之路。 我們有好的先進的技術,然而卻不能滿足多數人民的需求,經濟高速前進卻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