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5
展的必然路徑。讓勞苦大眾,普通百姓也能有成為社會精英的機會,這才是真正的公平不是嗎?所以,阿華,再堅持一下,一定能看到的。” 阿燦帶著想要學打獵的阿華一邊往山上走,一邊趁著沒人說起了這些,用自家爺爺的名頭,想要多給予阿華一點勇氣。顯然這個法子很不錯,阿華的眼睛里帶著希望的光彩,狠狠地點頭。 “我和阿雅也這么說,我會再試一次,在努力一次,我才25歲,我真的不甘心。” 這樣的吶喊不是阿華一個人,許許多多和他一樣的,或是類同的人都不甘心。時代不可能忽視這樣的呼聲。 第199章 重新。。。 一般來說, 當你把秘密告訴給另一個人的那一刻開始,那么這個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即使嘴巴再緊,這消息散發出去也只是時間的問題。阿華這里也確實驗證了這一點。當他帶著顧建國他們友情贊助的一整套復習資料回到北大荒之后, 那些和他關系不錯的一個個也開始了復習。 當然阿華也沒有那么傻,一開始就把這復習的目的, 和大學可能復招的事兒說出來。這畢竟只是猜測,是對政策揣摩,上層人員變動分析的結果,里頭關系到了不少人,他沒道理為了取信身邊的人就把顧建國他們置于險地。 所以他拿著書開始復習的時候, 也不過是說不想把學校教的全還給老師,豐富一下課余生活,或者尋個周邊沒什么娛樂,那讀書做習題當游戲什么的。你別說這道理在這個年代其實還是能取信人的。 你說為啥?因為這個時候真的是除了干活就沒別的事兒可干了呀!電視,電腦那是不用說, 肯定沒有的。收音機?這個時代能聽的就那么幾個頻道,還都是千篇一律的宣傳攻勢,就這樣,還不是每家都有的,像是他們這樣的知青, 更是想都別想。想去看電影?北大荒這地方,你想進城去看,那不走上一天基本沒戲,就是偶爾來個下鄉的露天電影, 那沒有點特別的情況,你也別想看到,所以這一點你也不用指望了。除了這些,琴棋書畫這類的,你尋不到什么趁手的樂器紙和筆,自然也沒可能,下棋這事兒,倒是可以,可目前正是反封建殘余的階段,是個人都謹慎小心的厲害,生怕這傳了千百年的棋類游戲讓人當成把柄,除了偷偷的自傲屋子里躲著玩會兒,外頭那是絕對不會拿出來的。 一樣兩樣的都被否決了,能剩下的也就只剩下看書這一項,也正是因為這樣,這個年代在歷史上還曾出現不少的手抄本,比如那個什么繡花鞋之類的,這是人們精神生活極度匱乏下隱隱的反抗。流傳速度快的,比那什么什么寫真集都吸引人。只是這樣的書一樣有風險,被定性為黃/色刊物的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引來某些人的攻jian,搞不好要批/斗的。如此一來,復習功課,做點習題成了最安全的活動。 “雖然明知道這復習了也是白瞎功夫,推薦上大學這樣的事兒,咱們想都不用想,可拿著書本,我還是感覺心里挺歡喜,你們說奇怪不奇怪?” 這時候不是物質豐富的年代,這個時候也不是大學擴招的年代,在這個時代,即使知識越多越反/動的理論讓無數知識分子倒霉,可幾乎所有的人依然很清楚,知識分子永遠都不可能落伍。那些廠礦單位,政府機關里頭做主的,也還是讀書人。再加上如今這求學的艱難,大學之路的斷絕,讓這些知青們對學習更加的珍惜。或許這也是另類的求不得造成的現狀。 “這一套書可真夠全的,阿華,怎么想著弄這么一套回來?” 聰明人從來都不缺,總有人從阿華這突兀的舉動中察覺到點什么,不過人阿華也不是笨蛋,自然知道該怎么說。 “我爹留下的唄,好些都是當初備課攢下的全套習題,不知道翻了多少地方才攢齊的,我可不舍得幾分錢賣給廢品收購站打紙漿,所以就帶來了。” 都知道阿華這次回家就是因為他爹病重病危,也都聽說回去還是晚了,愣是沒趕上見最后一面。如今聽得是他爹的遺物,瞬間一個個都不出聲了,就是再有疑問,這會兒也不合適問啊,所以,這一個話頭算是插了過去,就是以后有人來問,估計也有這些再坐的幫著分辨一二了,從這個角度來說,阿華人挺機靈。 等著一個個的跟著沒事兒學上一會兒成了習慣,阿華挑了一個人最少的機會,可死黨打著趣一般的閑話道: “你說這大學會復招不?” “這可不知道,應該會吧,不然這以后本事人不是越來越少?那些推薦上學的,十個里頭倒有九個底子差的一塌糊涂的,光靠著成分,就能學出來?傻子都知道不可能。” “我也覺著會,再不復招,咱們不說別的,以后人北面的老大哥要是再來幾個專家啥的和咱們開個研討會,那咱們臉往哪兒擱?青年科學家一個都沒有,那不是把笑話都鬧到國際上?” “這話沒錯。要這么說,還真是不得不復招,不然人才斷層了。” “所以啊,我想著,既然這樣,那咱們這讀書復習的事兒,就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么瞎來,就是奔著有這么個可能呢,系統的制定個計劃,好好的擼一遍也是必要的。你說,要是真復招了,消息下來,到時候咱們已經復習過一邊,那到時候這優勢啊!” 白日夢什么的,偶爾做做還是挺美的,更不用說還是那種聽著挺有道理的夢了,阿華的那幾個交好的伙伴一個個忍不住都笑了起來。臉上也出現了幾許夢幻一般的幸福表情。 “要真是那樣,我肯定能考個第一等的大學,順帶還能回家了,我家就在**大學邊上,走路不過是二十分鐘,多方便。我就考我家邊上的這個學校,到時候天天能回家吃飯,那日子美的。” 對于知青來說,遠離家人,孤身在外,一頓團圓飯簡直就像是世間最幸福的夢。而能天天回家吃飯,更是他們想了好幾年的好日子。這會兒說出來,若是外頭人聽了,只怕淚都能催下來。 “我更想去**大學,聽說那學校有個老大的圖書館,啥書都有,有好幾萬本書。要是能考上,到時候還看啥手抄本啊!一天換一本都能看好幾年的。看看,我這手指頭這兒的繭子,厚的都能挫下好幾層了。到時候我怎么的也要好好的養養,不然談個對象都被人嫌棄。” “我想去**學校,到時候去看天安/門。。。” “我覺得**學校更好,那誰誰誰就是這個學校畢業的。。。” 起了個話頭,這些對大學校園有著無限渴望的年輕人自己就能不斷的接下去,一點一點的,開始改變他們的觀念,說到了后來,似乎這大學復招就像是已經定下來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