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
同是五歲的庶次子韓云靜,排第五。庶四子韓質有兩子,一子韓縉,今年是九歲,排行為二,另一個今年四歲。另外永寧侯嫡幼子韓毓有一子韓綜現年方三歲。 而韓質帶著全家外任,孩子們都不在府上。剩下的孩子中,韓紜厭學,韓緯年方六歲也才啟蒙,暫時都在族中的家塾中混念著。 永寧侯府中的孩子一般是是五歲正式啟蒙,當然個人父母私下提早開蒙的也不是沒有。如韓縝,自他能開口說話就拉著葉婉婉指著書本要學字,等到學的差不多能糊弄過去了,他就自己抱著書不放了,再加上過目不忘的天賦,不知已經背了幾本書在腹內。 到如今韓縝,韓云清,韓云靜都是五歲,已經是正式開蒙的年齡。 要不說永寧侯偏心呢,同樣是孫子的韓紜,韓緯就放任自流,任他們在家塾中讀書啟蒙。等到了韓縝,就早早的籌謀著為孫子請一個學識淵博的先生,對在族中家塾里讀書進學看不上眼了。 韓縝自然也希望早點找到一個老師,說實話,他雖然將蒙學所需要的啟蒙讀物都爛熟于心,倒背如流,可是還真不一定就全部能讀懂。他上一世學的是理科,文言文最多也就是高中水平,有些簡單的,他也能看懂,可是更深一點的沒有人講解,單憑自己是理解不了的。而且他還不敢自己胡亂解釋,就怕自己誤解了走岔了路。古文的博大精深是眾所周知的,韓縝自認自己不是天才神童,所以這幾年他盡背書了,按著順序將書從蒙學所需的一直背到了四書五經,另外就是看了不少的雜書。 他現在所缺的就是一個精通科舉之道的老師帶領著講解教授,然而一位好的老師卻是太難請了。 16、第16章 韓縝知道永寧侯是想為他請一位好的老師,因為他了解韓縝讀書的天資,那是非常的有天分。即使永寧侯一心希望他習武,但也不想浪費掉這份難得的天賦。或許他的心里也有一份野望,想培養出一個文武全才,在未來大放光芒的棟梁之才。 但良師難求,學問高深的不是一方大儒就是地方名士,而且大都清高自許,視勛貴武將之家粗魯淺薄,一向是敬而遠之不屑結交。更何況是上門教授一幫無知幼童開蒙,即使韓縝讀書的天資再好,也不會有人動心。更何況如韓縝這樣的天資雖然難得,外面一向不缺少天才兒童,總能碰到幾個。 如果真的有心,韓縝未必沒有辦法拜得老師,不過礙于朝廷重文抑武的風氣,文官集團日益高漲,輕視武將成風,韓縝本能的不想和這些文人扯上太深的關系,三觀不合怎么當師生?要知道古人講究尊師重道,一脈傳承,很多時候學生繼承的都是老師的理念,并將之發揚光大。所謂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生關系不是輕易能斷開的,所以他寧可慎重些自己看書,也不輕易拜師。 他也曾去族中義學旁聽過,那是族中的一個老秀才,他就看著一幫孩童在堂上搖頭晃腦的背誦,背一個時辰后停下來聽老師意思講解,那個照本宣科干巴巴的,韓縝當即打消了去義學的念頭,還不如他自己看經義注釋來得明白有趣。他也去蹭聽過他大哥韓維的老師講學,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對方曾中過進士的原因,講起來引經據典的是比秀才高明多了,不過對方旁征博引的太過深入,他看他大哥都有些跟不上糊涂了。 因此,他覺得有學問固然重要,但是能懂得因材施教,善加引導的老師才是真正的好老師,也是他需要的。 照韓縝看來,何必一定要求那些大家名士鴻學大儒,考不上進士的不一定就是學問不到家,也可能是運氣還沒到。而舉人不能做官,卻未必不能是名師,想遇到這樣的名師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自己還不知道有沒有這份幸運能碰到呢? 如果能請得這樣的一個舉人也挺好的,最好是精通科舉之道,背景干凈,為人不迂腐,又能靈活變通的,畢竟他自己就是一心奔著科舉去的,對學問做的多好真的沒興趣。 不過他的想法卻不能代表永寧侯的,也不知道是不是長寧侯擅自為大哥韓維請老師的行為觸犯到永寧侯了,暗地里憋著氣要找一位更好的,絕對不能比一位進士差了。而據韓縝所知,大哥那個進士也是臨老才考上的,沒做幾天官就告老了。而且早年欠了長寧侯府的人情,所以才愿意屈身入府來教導大哥。一般的進士不是忙著做官,就是教導自己的兒孫,永寧侯府在朝中又不是一流家世,想請到人還真是懸! 這蹉跎到了如今還是未覓得良師,不過想到一向威嚴端肅的永寧侯,也有暗地里斗氣的時候,還是蠻可愛的! 不過永寧侯自是去做他的努力,韓縝也沒放棄自己的想法,早就吩咐了人在外面注意著,看有沒有符合自己要求的舉子。他還想早點考科舉呢,只要有了合適的老師,而自己又不是笨人,爭取早點考□□名。 科舉是他一早就定下的目標,不說現在是個‘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的朝代,就說中舉后的好處,能做官入仕就不說了,就沖著以后能見官不拜,他也得努力啊!到底還是將尊嚴看得太重,他不能想象以后碰上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自己隨時隨地跪拜的場面! 收拾下心緒,韓縝沒有直接去‘瀟湘苑’,而去轉身去了永寧侯夫人所在的‘榮壽院’。平時有永寧侯擋在前面,他的年紀幼小,永寧侯夫人特意免了他天天去請安,只要十天半月去一次就好。等他正式進學以后,規矩也得立起來,就再也不能這么松乏了。畢竟世人講究孝道,沒有一個好的名聲,是很難在世上立足的。 既然沒有用功讀書出了‘葳蕤院’,就沒有先去‘瀟湘苑’的道理,當然要先往永寧侯夫人的‘榮壽院’一行。 永寧侯夫人娘家姓衛,出身平遠侯府,平遠侯府也是武將世家,可惜業已凋零敗落。永寧侯夫人沒有嫡親的兄弟,只有一個庶弟圣上隆恩降等襲爵,封了個三等伯。而永寧侯夫人與這位娘家兄弟也并不親近,與娘家也少有往來,連帶著侯府諸人對平遠伯府多有冷淡。 而侯夫人早年也曾飽受無子之苦,甚至不得不讓妾室先生下庶長子。好在后來有了二子一女,也算是苦盡甘來,安享榮華富貴了。如今永寧侯夫人安居‘榮壽院’,而侯爺卻擇了后面安靜的院子居住,等閑不到前面來,對幾個妾室也不上心,任由她們移到偏院居住,沒人傳喚就呆在院中,不過衣食無憂而已! 永寧侯夫人如今守著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