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31
。” 葉向高在心里抹把汗,陛下,太子還不到十歲呢,就想到皇太孫了。但他不得不承認天子未雨綢繆的長遠規劃,真的是大明百姓的福氣。改朝換代中,最受磨難的還是萬萬的百姓了。 天子能為百姓想了這么許多,葉向高突然萌發了回鄉寫書的念頭。他要將今日之日記錄下來,看二十年后,陛下是不是如今日所言。 葉向高向天子長揖到地,“陛下,太子而立之年,陛下尚不到半百之數。老臣是看不到陛下行堯舜之舉的那一天了,在此先恭祝陛下,也恭祝大明能千秋萬代,臣返鄉之后會日夜為大明禱告神佛的。” 葉向高突兀地提出了致仕,倒是讓朱由校愣神。君臣經過數年的磨合,可以說是每一件事情,不用他多說,葉向高對他的想法都能猜到**不離十的。 “葉卿緣何要致仕呢?可是因為公孝與返鄉之故?” 葉向高搖頭。 “陛下,老臣已經年過七十了,到了該返鄉的時候了。雖老臣羨慕周明卿,但不是人人都能像周明卿有那般的壽數。老臣五年前的那場病,要不是陛下賜藥,可能早就壽數到了盡頭了。 為朝廷計,陛下該考慮再培植閣臣的事情。劉季晦和韓虞臣只比老臣小了幾歲而已。何如寵也只比臣小了十歲,閣臣該增加年輕人了。” 朱由校沉默了一會兒,他知道葉向高說的不錯。但是失去葉向高這個首輔,依劉一燝的個性,他和韓爌與自己有的磨。 “朕可否委托進卿一事兒?” “陛下請直言。老臣赴湯蹈火也會為陛下完成。” “勸劉季晦和韓虞臣在七十致仕。” “好。老臣一定會做到的。” “新的閣臣人選,還望首輔推薦一二。” “老臣謝陛下信任。” 作者有話要說: * 仁宗作為廟號,可以指下列君主(按時間順序): 宋仁宗趙禎,1022年-1063年在位 越南李朝李仁宗李乾德,1072年-1127年在位 高麗仁宗王楷,1122年-6年在位 西夏仁宗李仁孝,1139年-1193年在位 西遼仁宗耶律夷列,1151年-1163年在位 越南陳朝仁宗陳昑,1279年-1293年在位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1311年-1320年在位 明仁宗朱高熾,1424年-1425年在位 越南后黎朝仁宗黎邦基,1443年-1459年在位 朝鮮仁宗李峼,1544年-1545年在位 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即嘉慶帝,1796年-1820年在位(這個不提,大家看看而已。) ** 宋仁宗在位期間,西夏對宋發動戰事,雙方損失都很大。 最終達成和議,西夏對宋稱臣,宋‘歲賜’西夏以銀、絹、茶。 第913章 木匠皇匠帝168 再次見到謝必安, 林夕發現謝必安的態度更恭敬了。 “恭喜上人啊。” 林夕笑著與謝必安回禮,看著謝必安一掃自己到大明來之前的氣惱、無奈模樣, 不由地就問道: “崇禎帝離開接引司?” 謝必安笑嘻嘻地應道:“沒有, 但他不鬧了。也放了別人了。就等著與上人見面、再說幾句話就轉世投胎了。” “發生什么事了,讓他變化這么大?” 林夕可記得崇禎帝在枉死城前面,攔著那些在他后面死了的臣子,跳腳大罵的鬧騰。 “從你在大明帶軍去遼東, 與女真族在遼陽城外打完第一戰,他就安安靜靜了。” 倆人說著話,很快就到了接引司。圍在接引司前面想對崇禎繼續效忠的人, 都被崇禎以自己也要轉世投胎給勸說著離開了。那些后來降清的大臣,也在他萬般的鄙視下, 難掩羞愧地去地府清算功德。 唉!千古艱難唯一死。 地府的接引司里, 新鬼們擁擠在一起,靜靜地簽到, 然后被鬼差引向各處。偶有被擠出來的新鬼, 也拼命地擠回鬼堆里, 都想遠遠地躲開這個紫氣繞體的死鬼皇帝。 于是在崇禎的身邊,就形成好大的一塊空域。 林夕看看那些快擠成紙片的新鬼,在看看崇禎的身周,帝王做鬼了也不同凡人啊。 “上人。” 崇禎遠遠地奔過來行禮。原來一直披散的頭發也束了起來,整個人看上去斯文有禮,不再是有些歇斯底里、瘋瘋癲癲的模樣了。 “五郎。”林夕對著年輕了幾十歲的朱由檢,脫口而出了習慣稱呼。 崇禎的眼圈立即紅了, 他立即哽咽起來,再度躬身施禮,聲音里溢滿真誠的感謝:“五郎謝皇兄多年的照顧。” 林夕趕緊回禮。 “咳咳,不好意思,我叫慣了五郎了。” 崇禎紅著眼請求,“上人可否以皇兄的樣子與我說話?” 林夕點頭,幻化出朱由校的模樣。謝必安和幾位鬼差躲去了一邊,暗地里撇撇嘴,這模樣是還沒長大啊,怎么當的那十幾、二十年的皇帝呢?! 崇禎又是一禮,“上人,是五郎錯怪皇兄了。上人借皇兄說的話,我都記得呢。是父皇沒有盡到責任,是祖父荒唐,幾十年不上朝,敗壞了大明的根基。還有,還有……” 崇禎說不下去了。 停了一會兒,他又繼續說:“不怪皇兄的。是老天要亡大明,黃河、淮河才年年泛濫、地動接連不斷,皇兄已經用盡全力了。我不該怪罪到皇兄身上。” 林夕這才明白崇禎要自己幻化為朱由校模樣的原因。 ——原來是為了向他親哥道歉啊。 “上人,我皇兄在位的時候,已經是很努力了。他比我做的好,他也不是后世所傳言的棄了朝政做木工。那些史書記載是丑畫了他,孝和皇后不得父皇歡心,李選侍飛揚跋扈,他……只有客氏一直在照顧他——” 朱由檢早后悔殺了魏忠賢了。他不知道該怎么說魏忠賢、客氏與親兄的事情,覺得還是閉口不要再說了為好。因為林夕上人改了大明太多他認為不能改的東西。 親親相親是頭一條。原來親親也是淘空大明的禍根。 每年幾百萬的銀子甚至更多的銀子,被他們浪費掉了,原來都是沒必要的,是完全可以不用花的。 看林夕上人對那些宗室斷了朝廷的贍養,宗室里不是有不少人就奮起努力了嗎?不是比領著朝廷給的那點兒微薄祿米,過的更好了嗎? 還有那些抱著“近君養親”之目的進宮的宦官,在林夕上人嚴厲的“禁閹令”之下,各自在鄉村里好好干活,也能夠奉養父母親的。 最重要的是內廷里沒有宦官也是可以的啊。 自己那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