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5
著各種各樣的弱點。比如泛濫的母愛,多余的圣母心,自我感動的潛意識,隱藏著的虛榮,不合時宜的脆弱,天真單純,沒有被社會毒打過……等等,正是這些弱點被pua給抓緊了,她們才會被套路。如果一開始,溫如瑾就像現在這樣,表現出了對魏鐘憲的人設和背后的故事毫無興趣,說明他根本就不適合成為獵物,魏鐘憲也會在短短的交談幾句之后,直接放棄這個人。可是當時明明不是這樣的,當時!當時她明明就是那種最容易被套路,最廉價的獵物的表現。該死的!這賤女人,扮豬吃虎嗎!-----------------------------溫如瑾的冷漠,讓魏鐘憲的第五步陷阱夭折了,但是原劇情里,原身是深陷這最可怕也是最殘忍的情感虐待陷阱之中去了。這個愛情陷阱的第五步——情感虐待陷阱,一共有三個關鍵點。第一點就是所謂的情感虐待,這種類似于無中生有的指責對方出軌背叛,大吵大鬧等等,當然,還有使用冷暴力的。但是與上一種不大一樣的是,情感虐待還鼓勵這些pua男對女性使用暴力,即用拳頭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憤怒,讓對方真正的順從。說到被男友或者老公家暴,很多女性都是多次被家暴之后才會有離婚的念頭,盡管網絡上已經一片喊聲——“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可是很多女性,是非常感性化的,她們會因為愛意因為曾經的情感,而懷著一種隱秘的自我說服和期待——“我覺得他只是一次控制不住自己,我相信他不會再這樣了,他以前不是這樣的,我愿意再給他一個機會”;甚至有些是懷著一種圣母一般的寬恕——“雖然我被打了個半死,但是他現在精神狀況不太好,也怪我沒有顧慮到他的心情,我不會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的。”所以在被一次家暴之后,立馬當機立斷地選擇離婚或者分手的女性少之又少。很多女性,都是被多次、長期家暴之后,已經根本無法忍受了,到了生命無法承受的重量了,她們才會不得不選擇分手和離婚。-----------------------------對于這些事件,或者說,對于很多很多區分開了受害者和施害者的事件中,存在著一種政-治-正-確,即“受害者有罪論”都是人-渣。但是很多時候,并不是所有違背了“一致性譴責施害者”的言論,都必須被盡數歸類于“受害者有罪論”,這些言論可以屬于第三方,即提出建議的一方。比如說家暴事件曝光后,有些人說:“以后女性遇到這種情況,一定不能忍了,必須第一次就馬上離婚。”也有些人會提出一些不好聽的質疑:“她被打了五年了,現在才離婚,為什么呀?”比如說女性被侵-犯的事件爆發后,有些人說:“其實不管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凌晨兩三點,還是不要隨意走夜路,那些沒有監控的,那些人流量少的,那些黑布隆冬的小巷還是不要去。”;還有些人說:“穿好看當然是你的權利,但是為了保護自己,還是盡量不要在凌晨穿的丁字牛仔褲之類的泡吧了吧?”比如說女性被酒吧門口撿尸事件爆發后,有些人提議:“如果一定要去喝酒,可以找個朋友陪同,喝醉了也能讓朋友送回家。”等等。以上這些所有不同于一味指責渣滓的言論,都會被打擊成為“受害者有罪論”,繼而被釘在恥辱柱上。可是捫心自問,這些言論并不是毫無道理的。如果將所有不符合“百分百全部都是渣滓的錯”這個政-治-正-確的言論,都被淹沒,那么這真的就是人們想要的嗎?人們想要的,難道就真的只是用自己的言論,不痛不癢地對這些犯罪分子進行道德上的譴責,企圖讓自己的唾沫星子淹死他們,還是企圖讓他們幡然醒悟,悔恨當初?其實都不會,罪犯就是社會的毒瘤和病毒,人們連理解這些毒瘤都困難重重,更別提要用譴責來改變他們了。所以改變毒瘤很難很難,可是,讓潛在受害者群體,盡最大的努力去規避這些意外事件的風險,這個確實是可行的。可是有些人,已經失了智到了一種見人就咬的瘋狗狀態,就連有人憂心忡忡地建議“凌晨深夜少出門,女性還是對周圍多注意點”之類的言論都要撲上去狠狠地咬一口——“受害者有罪論是不是!?這種情況,動不動就說讓女性注意點,你怎么不讓人-渣去自殺,你告訴我怎么注意,天天就知道要要求女性,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壓迫還不夠嗎!”等等。說難聽點,難不成人們要建議“女孩子還是多走夜路比較好,凌晨別回家,去泡吧,走路挑漆黑的小巷,大醉一場千萬別找朋友一塊兒照應……出事了別怕,網友們會幫你譴責渣滓的”?全部的錯都應該歸咎于犯罪人-渣,這確實是正確的,但是這不說明受害者潛在群體不應該做出任何規避風險的行為。但是這個社會的言論就是如此可怕,人群的愚昧已經展露無疑,人們明知道一味的譴責犯罪分子其實沒什么用,卻堅持要這樣做,而不是尋找更有效的辦法,不僅如此,甚至存在一大批人,打著各種各樣“平權”之類的口號,阻止人們去尋找更有效的方法,否則就是“受害者有罪論”,否則就是“歧視女性”。就像原身被魏鐘憲這種人-渣套路了,一旦曝光,人們肯定一擁而上地譴責魏鐘憲這個渣滓,這當然沒有問題,但是光是指責魏鐘憲就夠了?真的沒有人想過,要培養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從而從根本上斬斷女性被輕易套路的可能性嗎?這是不能提的,一旦提出來讓原身這樣類型的受害者做出改變,那必然就是“受害者有罪論”了,是要被釘在恥辱柱上的。這個號稱自由的網絡世界和輿論世界,其實一直存在著某種政-治-正-確,甚至可以說是一言堂。-----------------------------可是就算如此,溫如瑾還是要將原身受騙的整個過程給整理下來,并且每一步都指出她之所以上當受騙的關鍵點。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