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4
別的動靜。天氣預報報道,大風天氣仍然持續,氣溫將降低。聲音戛然而止,想必是陸沨關了電視,然后,腳步聲逐漸靠近,陸沨回到了臥室,在書桌前坐下。幾聲紙張的翻動聲后,房間陷入寂靜,只有陸沨的呼吸聲。安折很想從床底下伸出幾根菌絲來,看看上校在做什么,但他不敢。最終他還是緩緩從通風口原路返回了。在十字路口,他選擇了風吹來的那個方向,拖著那根纖細的,用來標記路徑的菌絲繼續前進。冰涼的,血液味道的風吹著他的菌絲,管壁上連接著其它管道口,每一個管道口都連接著另外的復雜的管道結構。與此同時,前方又出現了一個交叉路口——僅僅是這么短的一段路徑,已經能夠讓安折意識到整個系統的復雜。他沒有路線圖,只知道燈塔的大概方向,他能想象到從管道進入燈塔的難度。但他可以一直找,他并不是個缺乏耐心的蘑菇。幾個轉彎后,安折已經徹底分不清方向,他也無法意識到時間的流逝,只知道當沿著風吹來的方向一路行進時,管道口會越來越寬,風也會越來越大,他猜測這是因為自己找到了通風系統的主干。有時他擔心自己的菌絲會斷掉,但沒有辦法再加固或多留一縷了,菌絲對于蘑菇來說就像人類的血液,失血過多會導致死亡,他不能把它用完。有時候,前方會出現金屬網,或者一些鋒利,仿佛能割碎一切血rou與關節的渦輪,這時候他就會小心翼翼沿著刀口滑過去,以免菌絲被割斷。安折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只有風聲和菌絲漫過銹蝕的管壁那種細微的沙沙聲陪伴著他。他的前方是無限延伸的黑色的管道,后面也是,這種感覺讓他回到了丟掉孢子的那段時光——漫無目的地游蕩在深淵各處,或許明天就能找回,或許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當管道的直徑有兩人那么高的時候,安折感受到前方亮起模糊的紅光。他往前去,小心翼翼越過一個大型渦輪——然后猝不及防從管道口掉了出來。他掉在了堅硬粗糙的金屬地面上,被昏紅的光照著,安折看四面八方——這里不再是管道的內部,而是一個空曠寬敞的圓柱形空間,有伊甸園的大廳那么大,風和紅光一同從上方灌進來。太高遠了,安折感受不到那里。于是他那雪白的一團在地面上拉長,菌絲收攏變為人類的身體和皮膚,很冷,于是菌絲在他身上蔓延,密密織出一襲寬松的白袍,擋住了外面冷沉的寒意。安折赤腳踩在金屬地面上,抬頭往上望去。一個巨大的渦輪傾斜著置于整個空間的最上方,占據了他的視野。渦輪周圍亮著暗紅色激光光幕,和外城城墻上的類似,安折知道這是人類防御武器中的一種,一旦有生物想要強行越過它,就會立刻觸發警報。目光穿過渦輪的鐵齒,安折看到了外面的天空,極光仍然閃耀著。這個地方與外界相連,他意識到這就是通風系統的入風口,渦輪啟動后,外界的空氣就會源源不斷被卷進來,往四面八方的管道中輸送。安折收回目光,往前看,在這個圓柱形空間的中央,有一個長方形的金屬工作臺——可能是整個系統的cao作臺,他走上去,卻發現并不是這樣。這座金屬臺上,焊著三個長方形的小盒,借著光線能看到小盒旁邊有斑駁的字跡,似乎是鍍上去的。安折微微俯身,擦去浮灰與銹跡,看清了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跡。——是一封信。“致后來者:我是北方基地地下通風系統工程建造負責人康景瀾。通風系統設計用時一年,建造用時九年,造價每公里1.1億元。反對者曾因為基地建設的難度與所耗人力物力的巨大而建議延緩工期。但我們經過討論,認為地磁減弱情況一旦持續惡化,十年之內,人類經濟必然崩潰,五十年之內,幸存人類必然徹底喪失重工業研發與生產能力,生產資料與科研重心全部傾斜至醫療領域,我們沒有時間了。所幸,今年地下通風系統與地上基地一同順利建造完成,人類同胞從此能夠生活在基地的嚴密保護當中了,這是我唯一感到欣慰的事情。宇宙輻射下,盡管處在嚴密的防護,我仍然身患多種癌癥與免疫疾病。我向基地要求將自己的骨灰安葬在通風系統的核心,這樣,每一代工程師進入系統維護時,我都能知道基地仍然安全,人類這一偉大的物種仍然存續。愿你們有光明的未來。此致敬禮2030年6月。”這是骨灰。所以,這個盒子里,裝著一個人類曾經的軀殼,它是個墳墓,而這些遺留的字跡是這個人類留給后來者的書信,或許稱作墓志銘更為恰當。安折往右邊看去,它的右側是一個形狀幾乎一樣的,底部被焊死在臺面的盒子,旁邊也有鍍字,一封口吻相同的信。“致康景瀾先生,致后來者:我是北方基地地下通風系統工程維護負責人廖平安。通風系統每半年進行一次檢修,每兩年進行一次整體維護,目前正在以完美狀態運轉。正如康先生所料,地磁減弱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而于2030年12月徹底消失。幸運的是,不久后人造磁極計劃成功,地球再次處于磁場的保護下,人類不再因為輻射暴露而罹患疾病。不幸的是,宇宙輻射造成細菌、真菌、病毒的感染變異,人類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作為浩劫的經歷者,我目睹了人類生存領域的收縮,經濟體系的崩潰,與工業能力的逐漸喪失。基地將人類剩余的所有產能投入到軍工生產、軍事基地的建設與基地的擴張上,源源不斷的槍支、彈藥、核武、飛機、裝甲、坦克被生產出來。我不知道基地的用意何在,也不知道這一行為是否加速了人類資源的枯竭,只能希望基地另有深遠的用意。在這場浩劫當中,我不幸感染了致命的細菌,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我仍然對基地的未來感到無盡的恐慌,因此選擇與康先生同葬此處,等待下一代工程師報告平安。愿你們有光明的未來。”此致敬禮2052年11月。”接下來是第三個骨灰盒與墓志銘。“致康景瀾先生、廖平安女士,致后來者:我是北方基地地下通風系統工程維護負責人楊燁。通風系統每半年進行一次檢修,每兩年進行一次整體維護,目前正在以完美狀態運轉。我必須要告訴兩位前輩,在這個時代,通風系統不再作為基地無數基礎設施中的一種而存在,而是在守護人類安全這一事業上發揮了無比光輝的作用。2053年,全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