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3
業船的甲板上也滿是泥濘。清掃工作和檢測工作同時進行。再大的風,也擋不住一群焦急的人,扛起儀器設備、穿上安全防護,走上跨海大橋。翁承先站在跨海大橋前的工地上,等候著前方檢測人員的匯報。律風站在他身邊,見他拿著對講機,走進了高壓水槍沖刷后的高速公路橋面。濕褐色泥土,仍存留在縫隙里,他抬手一抹,手掌里盡是淺淺的海底泥沙。對講機傳來無數“檢查完畢”“沒有故障”的聲音。翁承先愣愣站在原地,與跨海大橋共同矗立。整整五個小時的緊急檢查,證實了南海隧道跨海大橋、人工島、寶島區域沒有一分一毫移位,更沒有任何的損傷。正如丁鴻達在新聞直播里傳來的畫面那樣——南海隧道面對臺風狂浪,無所畏懼。檢查完畢之后,所有人站在跨海大橋前端,聆聽翁總工的講話。他拿著話筒,站在雨中,感謝所有建設南海隧道的同事們、朋友們的幫助,也感謝全國人民的關注。新聞電視臺的記者,正在將這一幕報平安、壯士氣的講話,記錄在攝像機里。“利蘇,是南海隧道建設過程中遭遇的第一個超強臺風,當然,它不會是最后一個。從今以后,我們依然要建好橋、守好橋,完成、完成南海隧道的后續建設……”翁承先說著說著,忽然哽咽起來。他擦著眼淚,幾乎沒法繼續說下去。老人家紅了眼眶,就很難平復情緒。瞿飛趕緊上前一步,接過了師父的話,“接下來,我們要打起精神,做好準備,為南海隧道的建設團結一致、開拓進取!”記者的采訪還會繼續,瞿飛留了下來,律風則是陪著翁承先回到室內。翁承先接過律風遞來的紙巾,難為情地搖了搖頭,說:“年紀大了,多愁善感。”“以前我們沒有這么好的橋,更沒有這么好的設備。現在你看,再大的臺風,我們都扛過去了。我心里啊……”他嘆息一聲,擺擺手,“我心里高興。”“剛才我見到橋上留下來的那些泥印子,就覺得好像是他們乘著波濤而來,親自檢驗了跨海大橋,伸手摸下的痕跡。”翁承先仍有淚水過后的哽咽,“橋沒事,橋很好。我啊,高興。”他沒有說他們是誰,只是拿出了工程安排,紅著眼眶仔細謀劃后續的進度。可是律風心中,隱隱覺得自己知道“他們”是誰。他們是那位素未謀面,執著了南海隧道一生的上任總工。是96年大臺風吹垮橋梁時,與翁承先同樣年輕,卻犧牲了的橋梁前輩。還是千千萬萬,為了中國橋梁奉獻了一生,也沒有等到南海隧道建成的人們。狂嘯而過的臺風,好像“他們”大笑歸來的聲響。他們的靈魂裹挾在穿橋拍岸的白浪里,波濤如山,磅礴宣告:我們見到了,橋,修得很好!第54章讓他們瞧瞧臺風過去半天,南海隧道宣布完好無損。臺風過去一天,受災省市完成了緊急救援。臺風過去兩天,立安港撥云見日,天氣晴好。南海隧道建設團隊,終于可以放心輪休,一群臺風前后連軸轉的工程師、建設者,得到翁承先許可,先行休息。橋梁沒有受損,他們被臺風驚擾的心情變得輕松愉快。律風滿腦子睡覺,走在洪水泥濘、高壓水槍沖洗的街道,都渾渾噩噩的。他還是太不能熬了。律風想起瞿飛活蹦亂跳的樣子,感慨這人不愧是一米九的大體型,熬夜的能量都比其他人充足。臨近中午,殷以喬站在綜合區建設工地,收到了一條消息——回來了,我睡覺。簡短得透著疲憊,看得殷以喬無奈一笑。余工跟殷以喬搭檔幾個月,還沒見過他這么溫柔的表情。他手上拿著要遞過去的表格一愣,直到殷以喬收好手機,恢復平時一臉冷漠精英模樣,才回過神來。“殷先生,您看看,這是這次臺風受損的部分,我都做好統計了。”綜合旅游區的建設,并未受到什么嚴重影響。主要是因為余工是本地人,常年臺風暴雨折騰出來的老建筑,殷以喬做防臺加固,很多東西不清楚,他都能做得極為迅速。只可惜,移植過來的小樹苗沒法救了。時間緊迫,也只能來得及把樹苗固定上防風鏈,最后他和余工檢查現場,樹苗折斷的折斷,只剩下一地狼藉。幸好,殘枝沒有飛出去砸物傷人,工地也沒有什么嚴重損害。殷以喬清點了破損扭曲的鋼管架子,重新核實了采購物品簽了字。“這兩天辛苦余工了。臺風過后都不容易,等大家場地清理完畢,該休息就休息,有老家受了災的,可以批假回去救災就讓他們回去吧。工期不急。”余工接過清單。殷以喬是他見過做好說話又最為悠閑的建筑師。別人都趕天趕地恨不得立刻見證自己的設計作品誕生,殷以喬卻像雕琢藝術品一樣,保持著英國式的安排,從來不催工期。換個人,政府都該跳腳了。可偏偏這是殷以喬,又偏偏是為了南海隧道修建的工程。余工見殷以喬要走,隨意笑道:“這個點,殷先生又去看跨海大橋啊?”殷以喬微微挑眉,想起平時自己眺望的人已經回去睡覺了,嘴角自然地勾起笑意。“不,我回去休息。您也早點休息吧。”臺風過后的街道泥濘,好在工地和酒店不遠。殷以喬沒有開車,一腳深一腳淺地踩在雨后濕滑的街道上。立安港防范工作做得不錯。近兩年新建起來的樓房,充分具備抗擊臺風的能力。即使是利蘇這樣的狂風,也不過是吹折了樹枝,吹來了泥土。殷以喬常年在英國,極少去氣候惡劣的地方。他沒有見過那么可怕的臺風,也沒有見過那么迅速的救援。陽光下,無數穿著工作服的市政工作人員,正在立起警戒,重設臨時標牌。利蘇過境才兩天,這座繁忙的城市,已經習以為常地回歸了平時的生活。以殷以喬的認知,遭受重大災難后,恢復速度如此快的國際例子幾乎沒有。好像刮過立安港的不是一個16級超強臺風,而是一縷清風。沒有長期住在國外的人,可能無法理解他的感慨。救援效率、復原速度,都代表著一座城市核心保障能力。在立安港,不會出現爛了半年還沒人管的路,更不會出現臺風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