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船鼓(一)
龍船鼓(一)
老宅家門前的水庫地下鑿了一道溝渠,沒砌上水泥,渠道邊長滿野草,水很清澈,一覽無余,底下的石子形狀一清二楚。 這種布滿水苔的石頭底下偶爾能翻出螃蟹,不過需要很好的運氣,石蝦子倒是很多,一群一群的,呆頭呆腦立在石頭上,用漏勺隨意一撈就能捕到不少,因為這些石子擋住了它的逃路。 阿容很喜歡養這些小活物,漸漸就發現了一些訣竅,清水是養不活蝦子的,一定要放些石子給它落腳,最好在放些水草,每天換水,能養到夏天結束。 說來奇怪。 明明水草和石子讓這些蝦子輕易就被捉到,可它們偏偏離不開這些東西。 這大概是蝦子的悲哀。 從老宅到鎮上有一段不短的路程,不論走哪條路,都能看見這條溝渠穿繞過麥田伴隨著行人,直到車子駛入鎮上,這小河便匯入資水。大河將土地分為兩半,一半丘陵,一半平原,這交界處碼頭便成了一處繁華的市集,百貨齊全,物美價廉。 龍船鼓咚咚敲著,聲音極有力悠遠,掠水越山傳得很遠,在群山回響間傳到十里外的小小村莊,帶著節日的喜慶和大河的味道。離得近了,這蓬蓬的鼓聲更加清晰,卻不是震耳欲聾的,一下一下,敲得穩重而有序。 剛漲過龍船水的大河是豐盈的,披著豆綠色的輕紗,河里已經有兩條龍船在預習競賽劃槳,碼頭上又有數十個裸著上身的漢子扛著另一條龍船來了,圍觀的人和擺攤的小販紛紛讓出一條道路,在一陣熱鬧的鞭炮聲中,龍船登江了,這里有一個當地的風俗,不能叫下水,得叫登江,若是有外鄉人喊錯了,必定會遭人白眼。 賽龍舟的隊伍是附近幾個村莊的青壯漢子,都是相熟的,大著嗓子在河里攀談,岸上也熱鬧,小孩大人熙熙攘攘擠作一群,天氣明朗而干凈。? 阿容他們要到河對面去,那里更適合看劃船。 如今的渡船換得更大了,容得下八臺小轎車,以前那種窄窄小小的鐵皮船已經停運了,船架子還停泊在碼頭,成為船員休息和守夜的地方。渡船行到河中央,可以更清楚地看見龍船上的樣貌,被曬得黝黑發亮的臂膊肌rou拱起,船頭的漢子賣力地敲鼓吆喝,便快速地劃過渡船了。 林音昱將車子停在大堤另一邊的樹蔭里,下車去買紫蘇姜了,阿容等著他,百無聊賴地撐著手肘看向窗外。 一河相隔,兩岸卻是不同的風景,長養出來的人也不同。牛眠石的人像山,忠厚老實;桃花江的人像水,浪漫靈秀。阿容的成長中得到了山水的長養與教育,帶著些活潑機靈,骨子里仍是傳統的。? 一開始,阿容很抗拒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雖然姑媽待她很好,可自己心里明白終究不一樣,時間久了,阿容漸漸發現這里的好處了,在這里,沒人認識她,她只是林家的侄女,而不是老人身邊的遺孤。 姑父也很好,他是一位精明話少的商人,大多數時間在城里經營楠竹生意,每次回來都會給阿容帶禮物。 林音昱終于回來了,他遞過來一袋紫蘇姜塊和外面的熱浪,“別下去了,外面熱得很。” 阿容本來也沒有很想看賽龍船,只是想聽龍船鼓蓬蓬的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