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594節
歐洲各國的軍隊基本上都是以火器齊射為主要作戰手段,這就讓英軍士兵對這種“排隊槍斃”的戰法已經非常熟悉,并且還發展出很多的“小技巧”。 而明軍各部將士則多少有些不適應,畢竟原本明軍面對的敵人是滿清、流賊、朝鮮和日本國的軍隊,這些敵人雖然也裝備了大量的火器,但是卻沒有歐洲那種,能夠將火器的火力發揮到最大的戰法。 所以此時在洞吾城戰場上,面對幾乎是與己方復制出來的敵人,明軍各部將士打得異常辛苦。 先是魏漢指揮明軍主力,在洞吾城以北的伊洛瓦底江一帶,對英軍一部展開伏擊。 此戰中,明軍以優勢兵力圍攻英軍七千多人,戰斗進行得非常順利,一個時辰之內,英軍便死傷五千多人。 不過隨后英軍援兵抵達戰場,英軍主將約翰遜親自率軍參戰,一萬三千多英軍在兩百門火炮的掩護下,朝著明軍軍陣發起進攻,并且集中火力率先擊潰了明軍左翼掩護的朝鮮國仆從軍。 魏漢見狀急忙從包圍圈調集兵力進行支援,雖然明軍很快就穩住了陣腳,并且開始朝著約翰遜率領的援軍發起反擊,但是因為包圍圈的兵力減少,致使包圍圈內剩余的一千多英軍趁亂突圍成功,這場圍殲戰中,明軍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作戰目的。 魏漢隨即集中兵力進攻約翰遜部,但是此時突然下起大雨,雖然明軍與英軍裝備的火槍全都是燧發槍,但是在大雨中依然受到了巨大的影響,雙方的火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大幅削弱。 此時再繼續打下去,雙方只能短兵相接,可不管是魏漢還是約翰遜,都不愿意將兵力消耗在雨天的rou搏戰中,于是雙方非常默契的各自退兵,雙方大軍脫離接觸后,開始同時撤回。 這場大戰算是平局,明軍未能全殲這股七千人的英軍,而英軍雖然成功撤走,但是卻被明軍先后擊殺六千多人,也算是吃了一個大虧。 隨后英國不斷向緬甸方向增兵,到了崇禎二十七年末的時候,駐扎在緬甸的英軍已經達到七萬人之巨,印度的土兵兵力也達到了十余萬人,這已經是英國的最大能力,也可以看出,英國在荷蘭、西班牙接連被大明帝國擊敗后,要強勢進入遠東地區的決心。 在英國不斷增兵的同時,明軍各部也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雙方大大小小的戰事接連不斷,并且戰火已經從洞吾城一帶擴展到了北面的阿瓦、木邦一帶,大半個緬甸都成了大明帝國與英國角力的戰場。 隨后時間來到崇禎二十八年三月。 經過雙方不斷的接觸戰,都督魏漢與都督李定國經過商議,決定要打破眼下的膠著局面,于是二人集中明軍主力六萬人,并且調集了朝鮮國、日本國仆從軍七萬多人,合兵十三萬余人,在阿瓦城一帶設下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 同時明軍一部以突襲明軍在阿瓦城一帶的補給點為誘餌,將英軍三萬多人的援軍引入了包圍圈內。 隨即魏漢親自率領一萬明軍主力,以及朝鮮國、日本國仆從軍七萬多人出擊,將三萬多英軍團團包圍在阿瓦城內。 雖然七萬多仆從軍戰力遠不如英軍,但是勝在有明軍大量火炮的掩護,并且在人數上占據絕對優勢,竟然也將英軍打得無法出城。 而李定國則在接到夜不收消息,得知約翰遜率領兩萬英軍、五萬印度土兵前來救援的消息,親自率領五萬明軍主力在阿瓦城以北埋伏,在英軍渡過大金沙江的時候,明軍突然發難,以數千門火炮齊射轟擊英軍渡河各部,隨即發起猛攻。 此戰明軍以圍點打援的辦法重創英軍,在阿瓦城一戰先是重創了約翰遜率領的援軍,斬首英軍一萬一千多人、印度土兵三萬多人,然后李定國率領明軍主力趕到阿瓦城下,與魏漢部合兵一處發動總攻,最終全殲了阿瓦城內的三萬英軍。 經過這一戰后,英軍一戰損失了主力四萬多人,印度土兵也傷亡一半,自此之后英軍便一蹶不振,從洞吾城一帶狼狽北撤,明軍大踏步的向北推進,開始在緬甸戰場上掌控了主動權。 隨后在崇禎二十七年七月的時候,大明南洋艦隊與英軍艦隊在緬甸以東海域爆發決戰。 在這場大海戰中,總兵官鄭彩、副總兵洪旭的指揮下,南洋艦隊投入了全部的兵力,五百艘各式戰艦與英軍海軍激戰三個時辰。 在激戰中,南洋艦隊旗艦昭烈號位于戰場中央,先是遭到英軍艦隊的圍攻,隨后在明軍戰列線內三艘戰列艦、七艘巡洋艦的掩護下才成功脫困。 而南洋艦隊其余各部也是陷入了苦戰,雖然英軍艦隊在得到本土的兩次補充后,在數量上依然不如南洋艦隊,但是英軍艦隊的航行技術是要強于南洋艦隊的,在這場大海戰中,英國人也將這一優勢發揮到了最大程度,給南洋艦隊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隨后鄭彩以各個支隊各自組成戰列線,不惜代價對英軍艦隊進行分割,南洋艦隊五條戰列線同時發力,在損失了至少兩艘戰列艦、四艘其余各式戰艦的代價后,終于對英軍艦隊完成了分割。 至此,英軍艦隊被南洋艦隊以數量優勢分割成六部分,隨即便被南洋艦隊各部圍攻。 面對實力上的優勢,英軍艦隊上下雖然在航海技術上占優,但是也難以挽回頹勢,各部戰艦損失嚴重,主力戰艦更是成為南洋艦隊各部的重點圍攻目標,而相繼被擊沉。 當黃昏灑在海面上的時候,英軍艦隊最終戰敗,除了少部分的戰艦狼狽逃走之外,大部分的戰艦都被南洋艦隊擊沉。 這一戰英軍共損失戰列艦十四艘、其余各式戰艦六十九艘,武裝商船損失的更多,一百三十多艘沉入海底。 當然,這一戰南洋艦隊也損失不小,七艘戰列艦、九艘巡洋艦、五艘驅逐艦、十九艘護衛艦被擊沉。 就連副總兵洪旭也被飛濺的木屑擊中,不過并沒有傷到要害,也救治及時,保住了性命。 此戰之后,英軍徹底喪失了遠東地區的制海權,約翰遜率領的英軍也失去了海路的補給通道,英軍的補給變得越發的困難。 到了崇禎二十九年,此時經過將近一年的消耗戰,英軍在兵力上和物資上獲得補給的速度,已經遠遠比不上戰爭消耗的速度,經過明軍不間斷的進攻作戰,英軍的兵力不斷萎縮,最終約翰遜只能率部龜縮在緬甸最北部的孟養城。 魏漢與李定國在經過商議后,認為最后決戰的時刻已經到了,于是明軍各部以及仆從軍各部在經過兩個月的休整后,對盤踞在孟養城的英軍發動了最后的進攻。 這一戰中,明軍先后調集了一萬四千門各式火炮,對著孟養城進行了為期四天的“狂轟濫炸”,駐守在城中的英軍從未見過如此恐怖的炮火,哪怕是經歷、并且指揮過多場歐洲戰事的主將約翰遜,此時也被明軍恐怖的炮火嚇傻了,甚至恍惚之間以為自己回到了歐洲戰場,難以置信自己還身處緬甸境內。 到了第五天,李定國下令朝鮮國、日本國仆從軍率先發起進攻,數萬仆從軍前赴后繼的開始攻城,此時城內的英軍已經沒有多少戰力,竟然被仆從軍輕松殺進城內。 隨后明軍各部順勢進城,雙方展開激烈的巷戰。這恐怕是這個時代爆發的第一場巷戰了。 約翰遜乘亂率領兩千多英軍撤出了孟養城,然后一路狼狽的撤出了緬甸返回印度,據說最后當約翰遜抵達印度加爾各答的時候,兩千多英軍只剩下八百多人,一路上被明軍追擊,以及各種意外,這支殘存的英軍死傷大半。 而被明軍堵在孟養城內的幾萬英軍則全被被殲滅,至此大明-英國緬甸之戰歷時三年左右,以大明帝國全勝而落下帷幕,作為“歐洲人在遠東的最后希望”的英國軍隊,被徹底趕了出去。 第八百六十章 四國條約 崇禎二十九年五月初五,北京城。 經過三年的殘酷戰爭,英國在與大明帝國爭奪緬甸的戰爭中徹底戰敗,這個消息徹底震撼了整個歐洲,也讓大明帝國的威名傳遍了世界各地。 此時經劉衍的提名,已經任命都督賈洪雨為呂宋都護府首任都護,任命副都督陳默成為呂宋都護府副都護,國防軍第九軍四萬數千將士隨同二人一起進駐呂宋,治所便設立在馬尼拉城。 同時,劉衍任命李定國為爪哇都護府都護,治所設立在巴達維亞城,并且新組建了國防軍第十七軍,作為爪哇都護府的駐軍主力。 到了眼下,呂宋都護府與爪哇都護府的各項事務已經步入正軌,兩地的駐防軍也相繼組建起來,大明帝國與南洋各國,以及葡萄牙人之間的海上貿易日益繁盛起來。 另外被明軍攻下的緬甸、安南、占城等國,此時也已經相繼建立新的政權。當然這些國家的新國王在繼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與大明帝國簽訂“友好條約”,不但與大明帝國接壤的國家要“主動”內投部分疆域,還要像朝鮮國、日本國一樣,遵守一系列效忠大明帝國的法條。 可以說到了此時,大明帝國已經在遠東地區建立了嶄新的秩序,一個沒有歐洲勢力,只有一個大明帝國強權的秩序。 在如此大背景之下,這天一大早,從北京城東面的朝陽門,一支規模很大的儀仗隊進入了北京城內。 這支儀仗隊由國防軍第一軍的騎兵將士護送,并且隊伍中還有一些歐人面孔。 但是沿途的百姓卻已經見怪不怪了,如今大明帝國國勢強盛,什么樣的胡人、夷人沒見過?說不定又是哪里的夷人過來進貢了,所以雖然這支儀仗隊聲勢浩大,但是卻并沒有百姓過來圍觀,只是引來一些百姓好奇的目光,隨后看了幾眼便不再關注了。 在這支儀仗隊中有三輛馬車,上面乘坐的便是英國、西班牙、荷蘭三國的使者,經過幾年的征戰,作為此時歐洲頭部強國的英國、西班牙、荷蘭三國已經徹底認清了現實:要想繼續本本分分的在遠東地區經商,就必須要在大明帝國的管控之下,必須向大明帝國低下自己的頭顱。 所以三國紛紛派出使團前來,準備與大明帝國正式簽訂停戰條約,并且還要協商將來繼續通商的事情。 很快,這支儀仗隊抵達了位于前三門的國賓館,英國、西班牙、荷蘭三國的使團被安置在這里,準備明天參加會談。 與此同時,劉衍也召集內閣眾人在內閣官署議事。 “明日的會談,英規、西班牙、荷蘭三國使者就一并參加吧,反正朝廷準備的條約內容大致一樣,具體的一些數額雖然有所不同,本公認為那些使者也不會有什么意見的。” 此時在劉衍的主持下,內閣已經準備好了相關的條約內容,對于這場前所未有的停戰談判,內閣眾人忙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可謂是非常的重視。 用劉衍的話來說:此番談判關乎著大明帝國未來數十年的強盛基礎,關乎著華夏未來數百年的命脈根基,所以必須要錙銖必較! 于是這次內閣會議在劉衍的主持下,一直開到了深夜時分,眾人將明日會談可能發生的任何情況都一一想到,并且擬定了相關的預案。 轉眼來到次日上午,英國、西班牙、荷蘭的使團在國防軍第一軍將士的護衛下,從國賓館出發,來到位于內閣官署的談判會場。 當這些使團成員見到規模宏大、巍峨壯觀的皇宮之時,所有人都震驚不已,一名英國使團的成員甚至還在自己胸前畫著十字,喃喃的說道:“上帝啊!這個東方帝國竟然有如此宏偉的宮殿,就算是上帝居住的地方,恐怕也比不上這里,英國這幾年究竟在跟怎樣的一個強敵作戰啊?” 隨后眾人在震驚之中進入了皇宮,一路來到內閣官署,此時一處巨大的會場已經準備就緒,談判的四方按照四個方位一一入席:大明帝國以劉衍為代表,內閣各部尚書為成員,眾人坐北朝南居于正位;英國使團坐在南面,荷蘭使團坐在東面,西班牙使團坐在西面。 眾人全部入席之后,便有內閣侍郎過來為四方互相介紹,當英國、西班牙、荷蘭使團眾人聽到,坐在自己面前的就是大明帝國的內閣首輔,是大明帝國的實際掌控人,所有人都再次被震驚了,并且心中都緊張起來,甚至一些心理素質不是太好的使團成員,此時已經臉色發白、額頭冒汗,不知道一會兒應該如何進行談判了。 劉衍倒是很和藹,甚至在談判正式開始之前,還與眾人寒暄了幾句,當然這期間都是有內閣提前準備的翻譯官進行溝通的。 “好了,諸位遠道而來,咱們開始進入正題吧。” 隨著劉衍“一聲令下”,便有內閣官員上前,開始給英國、西班牙、荷蘭使團主要成員發放各自版本的條約副本。 “諸位仔細看看,我大明帝國與英國、荷蘭、西班牙要分別簽訂停戰條約,并且根據與諸國此戰戰爭的時間長短、烈度如何、損失如何、戰果如何,與三國的條約內容也有一些差別,諸位看完之后要權衡一下,咱們再進行磋商。” 說完,劉衍心中暗道:“其實也沒有什么可商量的,就看這些白皮狒狒還抗不抗揍了!” 英國、西班牙、荷蘭使團眾人緊張的開始研讀各自的條約內容,劉衍發給他們的副本都是已經翻譯成各自國家文字的了,這一點對于大明帝國朝廷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沿海的許多商賈家中都雇傭了許多通事翻譯。 這些使團成員足足研讀了將近一個時辰左右,期間劉衍與內閣眾人并沒有催促,只是耐心等待著。 隨后還是西班牙使團的主官最先開口:“尊敬的內閣首輔閣下,對于這份條約,在下僅代表西班牙國王表示贊同,隨時可以簽字確認!” 聽到西班牙人竟然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說法,英國與荷蘭使團眾人頓時傻了眼。 劉衍大笑起來,與西班牙人的條約中,要求西班牙承認大明帝國對于呂宋的主權,并且對大明帝國進行價值一千四百萬銀幣的戰爭賠款,等等一系列的打壓條款,并且還要求西班牙稱諾今后要徹底撤出東亞、南亞地區。 當然,劉衍既然重重的打了西班牙國王一個巴掌,自然也要給個甜棗吃,那就是在呂宋都護府設置了一個自由貿易港口,在條約中規定:今后西班牙大帆船可以在這個港口往來貿易,只要正常繳納關稅和商稅,西班牙就可以繼續維持與大明帝國、朝鮮國、日本國等地的海上貿易,這就等于給西班牙保留了一條輸血的通道,西班牙人自然要趕緊認下這份條約。 緊接著,荷蘭使團也表示可以簽下這份停戰條約,因為在給荷蘭人的條約中,具體的內容與西班牙版本差不多。 同樣是要求荷蘭人承認臺灣島是大明帝國的固有領土,承認大明帝國對爪哇的主權,地大明帝國賠償價值兩千四百萬銀幣的賠款等等。 隨后劉衍也在爪哇都護府設置了一處自由貿易港口,準許荷蘭人通過這里與大明帝國、朝鮮國、日本國等國進行貿易。 這樣的結果對于荷蘭人與西班牙人來說,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畢竟繼續打下去,不管是荷蘭人與西班牙人都已經沒有能力繼續向遠東地區投入軍力了,可是大明帝國的艦隊卻非常龐大,并且擁有數量巨大的精銳陸軍,天知道大明帝國會不會向歐洲投送兵力!哪怕如此一來注定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錢糧,但是荷蘭人與西班牙人都不敢賭這一場。 所以面對這種局面,盡快簽訂停戰條約才是正確的選擇。 現在會場內的所有人都看向了英國使團,壓力也給到了這邊。 在劉衍給英國人的停戰條約中,其實主要條款也是一樣的:英國必須承認大明帝國對緬甸、安南等國的宗主國權益,并且要求英國只能在印度范圍內發展實力,其勢力不得超出印度國境,并且向大明帝國賠償價值五千七百萬銀幣的戰爭賠款等等。 至于通商的事情,劉衍只是在緬甸設置了一處小港口。英國人如果想與大明帝國、朝鮮國、日本國等地進行貿易,就只能通過緬甸來進行周轉。 這也是劉衍對英國心存芥蒂,或者說是防備,所以需要緬甸作為緩沖區。 對于這樣的條約,英國使團直接表示無法接受,要求大明帝國不得限定英國的勢力范圍,英國只能保證不再與大明帝國發生沖突。 要求大明帝國將賠款數額減少到三千萬銀幣左右,同時還要求大明帝國在廣東瓊州府,或者是呂宋都護府也對英國開放通商港口。 對于英國使團的要求,劉衍和內閣眾人頓時大笑起來,劉衍也沒有什么爭論的話語,只是站起身來,說道:“既然如此,那今日便與荷蘭、西班牙簽訂停戰條約,至于英國方面,諸位就回去繼續準備戰爭吧,估計今年我大明的兵鋒就會沖進印度了!” 聽到翻譯官轉述的話語,英國使團眾人頓時驚呆了,這也叫談判?漫天要價坐地還錢懂不懂?一句話說不妥就直接不談了? 見劉衍態度堅決,英國使團主官急忙結結巴巴的解釋了起來,但是顯然劉衍并沒有與其長時間糾纏爭論的耐心,直接說道:“貴方只有同意或不同意兩條選擇,其他的話就不要說了!” 英國使團主官聞言好像是便秘了一個月,臉色變得非常的難看,沉默了好一會兒,終于頹然的說道:“英國愿意接受這份條約!” 崇禎二十九年五月初五,大明帝國與英國、荷蘭、西班牙三國同時簽訂停戰條約,史稱“北京四國條約”。自此正式宣告大明帝國開始執掌對整個遠東地區的主宰權力,也宣告了歐洲各國從遠東地區全面撤出的時代到來了。 同時,這份條約也讓整個歐洲意識到,一個足以匹敵整個歐洲的強大帝國,已經開始將目光投向西方! 第八百六十一章 海上絲綢之路 崇禎三十年,三月初八,呂宋都護府商貿港。 這處商貿港便是大明帝國對西班牙人設立的自由貿易港口,此時經過一年左右的發展,已經建成了一座初具規模的貿易城鎮,甚至呂宋都護府在這里還專門駐守了駐防營的一部兵馬,四千八百多人的兵力。 這一天,商貿港熱鬧非凡,不但駐防在這里的一部駐防軍將士全部出動,在城鎮內外,以及港口附近進行警戒、維持秩序,甚至呂宋都護府都護賈洪雨的旗號也出現在這里,還有國防軍第九軍的部分將士在這邊出現。 “今天這是怎么了,都護府竟然調來這么多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