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487節
在運輸船隊上已經搭乘了不少民夫,這時候正好派上用場。 而在濟州島上其余地方的日軍,雖然聽聞了消息,但是卻根本不敢上前進攻,因為阿部忠秋的兩萬大軍只用了一個沖鋒,就傷亡了四千多人,明軍卻一人未死,這樣的結果已經讓日軍各部喪失了繼續打下去的信心,哪怕不斷有日軍登陸到濟州島中轉,這樣的局面也沒有改變。 于是就出現了非常奇特的一幕,在濟州島上,數萬乃至越來越多的日軍聚集在一側,靜靜的看著施瑯所部數千明軍將士占據了己方的錢糧囤積處,看著明軍的民夫搬運著堆積如山的錢糧,卻全都無動于衷。 這樣奇異的場面一直持續到傍晚時分,當最后一箱銀子被民夫抬走,施瑯心滿意足的大笑著下令:“各部將士撤回岸邊,準備回家啦!” 北洋艦隊第一支隊的數千將士快速后撤,當眾將士抵達岸邊的時候,日軍各部也隨后跟來,只是始終與施瑯所部保持著“安全距離”。 施瑯見狀便大笑起來,命人找來一塊木板,在上面刻下“不必相送”四個字,然后率部上船,揚帆而去。 此番,施瑯率部突襲得手,至少搶走了日軍一百二十萬兩銀子、七十八萬石糧食的錢糧物資,收獲頗豐,沒有給日軍暗地里做手腳的機會。 第六百九十八章 漢城條約 在濟州島北面的外海上,一艘日軍水師的關船快速朝著一支艦隊駛來,然后在一艘大安宅船的旁邊停靠,用繩索將一封情報投擲到甲板上。 很快,酒井忠勝便拿到了這封情報,得知濟州島囤積的錢糧被明軍突襲劫走,頓時暴跳如雷,怒聲吼道:“明人無恥!” 此時酒井忠勝自然不會記得,自己還曾準備將濟州島囤積的錢糧運走一部分,此時卻發了怒。 周圍的日軍將領都是變色,如此一來,正在撤離中的日軍各部就無法在濟州島獲得補給,返回日本的路途上,大部分的兵馬都將斷糧了。 而且以日軍的航海技術而來,還必須在濟州島中轉一番,否則發生海難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而中轉的話,歸途所需的時間就注定又要增加了。 想到這里,酒井忠勝只能下令,讓各部中轉的時間縮減到一天。至于各部的存糧問題,目前各部都有兵馬在海上航行著,酒井忠勝也沒有能力一一通知到位,也只能讓各部自求多福了。 就這樣,五十萬日軍的大撤退,因為明軍突襲濟州島而發生了變化,變成了一場“饑餓之旅”,后世日本史書曾記載這段歸途,日軍各部攜帶的糧食只能支撐兩、三天的時間,原本就算能夠在濟州島獲得補給,從朝鮮長興府到濟州島的這段路途,也要斷糧一到兩天的時間。 可是隨著濟州島囤積糧食的喪失,日軍各部兵馬在海上斷糧數日之久,甚至日軍第三軍的一部兵馬因為遇到了逆流和海風,形成延誤了四天,于是在海上斷糧十幾天之久。 這樣的局面讓日軍各部兵馬軍心動搖,不少船只的兵丁都發生了動亂,甚至是內斗。 當酒井忠勝率部最終全部抵達日本本州島的時候,五十萬大軍之中竟然有兩萬多人的折損,這樣的結果讓德川家光無法接受,當即下令剝奪酒井忠勝一萬石的封地。 與此同時,劉衍也率領大軍抵達了漢城,此時李倧被安置在朝鮮王宮之內。經過一連串動亂的朝鮮王宮,此時已經變得無比的蕭條,到處都能見到殘垣斷壁,還有不少焚燒過后的痕跡,王宮內也看不到多少宮女和侍衛,冷冷清清的好像是一處廢墟一般。 李倧原來居住的寢宮更是已經荒廢,不得已便移居到了原本世子李淏的居所。但是李倧睹物思人,想到自己死于非命的王妃和兩個兒子,病情頓時加重,已然是臥床不起了。 劉衍聞訊也很憂慮,原本希望李倧能夠再支撐一段時間,以便能有時間將朝鮮國的事情安排妥當,可是如今看來,留給劉衍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有的事項都要抓緊時間部署了。 在大軍抵達漢城的第二天,劉衍便召集了李倧的一眾部下,當眾任命大將軍李光統領數十萬朝鮮兵馬,命其“整頓朝鮮兵卒,分兵鎮守各處,加強對日本的防務”。 同時,劉衍任命大臣李希君為領議政,并且將李倧的小兒子李澄帶到了議事的大殿之上。 此時被劉衍召集起來的朝鮮文臣武將,大多都是李倧出逃漢城之后,逐漸重新任命的,并不是之前的朝臣,所以這些人都算是李倧的心腹,也是將來朝鮮國的中堅力量。 眾人看到劉衍拉著只有七歲的李澄走上大殿,都是很詫異。因為這個四皇子始終不被李倧喜愛,甚至并沒有養在王宮之中,而是被寄養在其生母家族中,也因此僥幸的躲過了之前樸自荀、金自點的政變動亂。 眾人看到這一幕,再想到已經病入膏肓的李倧,頓時就明白過來,紛紛低下頭,暗地里交換著眼神。 片刻之后,劉衍走到大殿最前面,直接坐在了李倧的王位上,在場眾人無人敢言,依然恭敬的原地站好。 劉衍將年僅七歲,此時已經緊張得快要哭出來的李澄拉到自己面前,面朝滿朝大臣,然后說道:“如今朝鮮國王李倧病體沉重,朝鮮國必須立即擁立世子,本公提議立王子李澄為世子,諸位可有異議?” 劉衍說完,大殿之上無人應答。 這時領議政李希君站出來,大聲說道:“閣老有令,誰敢不聽!” 眾人這才反應過來,紛紛行禮說道:“臣,領命!” 隨后李希君率先跪下,朝著李澄行禮,說道:“臣,叩見世子!” “臣叩見世子!” 小小的李澄頓時被這一幕嚇得哇哇大哭,劉衍卻將其攬在懷里,安慰了一番,便起身將拉著李澄,邁步朝著殿外走去,滿朝文武全部叩拜在地上,沒有一個人敢抬頭,只有李希君和大將軍李光急忙起身,一左一右的跟在劉衍的身后,一同朝著大殿外面走去。 隨后劉衍等人直接來到了李倧養病的宮殿內,見到了已經虛弱無力的李倧,小小的李澄頓時哭了出來,直接撲到了李倧的身上。 李倧睜開眼睛,頓時也哭了出來。此時李倧已經說不出話來,只是指著李澄,看向劉衍,不住的哭著流淚。 劉衍雖然對李倧并沒有什么交情,但是見到此情此景,心中也很是感觸,說道:“本公準備立李澄為世子,將來接你的班。” 李倧點了點頭,但是依然指著李澄,嘴里不斷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 劉衍繼續說道:“李澄與本公的兒子年紀相仿,今日本公便認下李澄為義子。” 一旁的李希君和李光聞言都是瞪大了眼睛,震驚的看向劉衍,萬萬想不到劉衍竟然會如此袒護李澄。有了這樣一層關系,只要劉衍在大明沒有倒臺,那李澄這個朝鮮世子、將來的朝鮮國王的地位就是不可動搖的。 畢竟在朝鮮國內,誰也沒有膽子為了拿下李澄,而與大明帝國作對。 李倧聽到了劉衍的稱諾,臉上瞬間露出了笑容,指著李澄的手也放了下來,長出一口氣后,便閉上了眼睛,再也沒有動彈一下。 當日,朝鮮國王李倧病死,劉衍命世子李澄繼位。 次日,一場簡單的繼位大殿在漢城舉行,隨后領議政李希君和大將軍李光率領朝鮮的文臣武將叩拜了朝鮮的新國王,接著李澄又在李希君和李光的陪同下,對著劉衍行禮,叩拜自己的義父。 當天晚上,在漢城內劉衍的臨時住所內,李希君和李光緊張的坐在椅子上,劉衍則是拿著一份公文看著。 過了好一陣,劉衍才在李希君和李光的注視下,放下了手中的公文,對二人說道:“今晚咱們就商議一下,大明與朝鮮國的停戰協議吧。” 這時李希君和李光才重新想起了,原來朝鮮國與大明也是敵對狀態,李倧投靠劉衍雖然是以投降的名義,但是大明朝廷并沒有任何正式的回應。 李希君和李光急忙起身,恭敬的說道:“一切全憑閣老做主。” “哦?是嗎?” 劉衍拿起那份公文遞給二人,然后笑著說道:“那二位就看一看這個吧。” 李希君和李光急忙接過來仔細看了起來。 這份公文便是大明內閣按照劉衍的意思,經崇禎帝朱批,最后定下的停戰條約。 里面零零總總有幾十條約定,但是歸結起來,大概的意思也只有幾點最為重要。 第一:朝鮮國正式成為大明的屬國,每年春秋兩季向大明進貢兩次,春季進貢白銀十萬兩,秋季進貢糧食十萬石。 第二:朝鮮國國王依舊為大明郡王級別,但是可以提升一級,身穿大明親王服飾,使用大明親王一級的儀仗和用度。 第三:朝鮮國作為大明屬國,有義務服從大明的征調,有出兵作戰、承擔軍費開支、提供民夫等義務。 第四:作為此次與大明開戰的懲罰,朝鮮國割讓平安道和咸鏡道給大明,在三個月內,將一切不愿入明的朝鮮百姓和文臣武將遷走,并且賠償給大明白銀一百五十萬兩,糧食兩百萬石的賠款。 第五:大明改安東都護府為嶺北都護府,將整合原平安道、咸鏡道為大明新的安東都護府,并且安東都護府會分出部分兵馬駐防漢城等地,駐軍的開支費用由朝鮮國承擔。 第六:朝鮮國對大明商賈完全開放,允許大明商賈自由往來各地經商、開礦、辦工坊,不得對大明商賈征收稅賦,朝鮮國的律法對大明商賈無效…… 李希君和李光看了這份停戰條約,心里面沉甸甸的,里面第一條到第三條一類的約定自是不用說,朝鮮國是大明的屬國,這些都是屬國的義務,肯定是要答應下來的。 可是后面關于割地賠款,以及駐軍、開放經商的條款,二人卻不敢答應,這要是答應下來,二人可就是朝鮮國的千古罪人了! 劉衍見二人猶豫了起來,說道:“怎么,有意見?” 李希君糾結了許久,還是不敢說什么,李光咬著牙說道:“啟稟閣老,這份條約太苛刻了,還請閣老看在先王先錯后降,并且追隨閣老奮戰的份上,網開一面!” 劉衍沒有說話,只是冷笑著盯著李希君和李光,看得二人心中發毛。 李光咬著牙再次說道:“駐軍和賠款的事情,朝鮮認下了,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湊齊錢糧。只是割地,能不能少一點,通商的話,讓朝鮮多少收些賦稅?” 劉衍臉上的冷笑也沒剩下多少,眼神越發的冰冷。 李光和李希君直接跪在地上,二人再不敢說什么,只是趴在地上不敢抬頭。 這時,劉衍的聲音傳來:“本公也是心善,那就看在義子的面子上,賠款的數額降低到白銀一百二十萬兩,糧食一百五十萬石。” “至于割地的范圍,以大同江為界,本公可以將大同江以南的平壤、成川、中和三地留給朝鮮國,平安道大部和咸鏡道必須割讓給大明!” “而通商之事,沒有商量的余地!” 聽了劉衍的話,李希君和李光都是松了一口氣,能夠將平壤爭取回來,也算可以給朝鮮國上下一個交代了,畢竟平壤在朝鮮人的心中,就好比南京在大明百姓心中的地位,是不能失去的。 于是李希君和李光紛紛叩拜行禮,說道:“是,我等聽令便是。” 兩天之后,年僅七歲的朝鮮新國王李澄在條約上簽字畫押,劉衍也代表大明帝國在條約上簽字,并且蓋上了大明內閣首輔印章。 這份條約因為是在漢城王宮內簽訂的,所以后世也稱之為《漢城條約》。 這份條約標志著朝鮮國從此以后成為大明帝國的“輸血庫”,朝鮮的商業和手工業、開礦業等產業,全面遭到大明商賈的沖擊,為大明帝國帶來了大量的白銀流入,以及大量的稅收。 同時,這份條約也標志著大明帝國開始向外開拓,將勢力向外拓展的第一步! 第六百九十九章 德川家光的奮斗 八月二十五日,日本江戶城,天守閣。 此時劉衍已經代表大明與朝鮮國簽訂了《漢城條約》,消息傳出來之后,明軍各部數十萬將士歡聲雷動,隨即在漢城周邊開始了為期五天的休整,劉衍定下九月初一大軍班師回朝。 而德川家光卻是驚怒交加,自己一手打造的五十萬出征大軍,竟然在朝鮮轉悠了一圈,一點好處都沒撈到,直接被明軍驅趕了回來,而且還賠上了大批的錢糧,以及兩萬多精銳足輕士兵。 這樣的局面對于幕府來說,是非常動搖威信的,對于德川家光來說,也是無法容忍和接受的。 于是一場關乎日本命運的會議,在天守閣內將此番出征朝鮮的將領全部召集起來議事。 山城淀藩初代藩主永井尚政,丹后國宮津藩初代藩主內藤忠重,幕府大老、若狹國小浜藩初代藩主酒井忠勝,將軍府老中松平信綱,武藏國忍藩藩主阿部忠秋,親信家將堀田正盛,小姓組番頭太田資宗,親信家將阿部重次,武蔵國忍藩藩主、同時是川越藩的初代藩主松平信綱,下野國壬生藩藩主阿部忠秋等人紛紛趕來。 眾人已進入天守閣正殿內,就看到了德川家光鐵青的臉色,眾人心中都是暗暗叫苦。 當眾人落座之后,德川家光便冷聲說道:“此番出兵朝鮮,乃是我日本進軍大陸的第一戰,可是結果卻令人難以接受,難道明軍當真如戰報所言,是那樣的難以戰勝嗎?” 說完,德川家光的目光便看向此番領軍主帥酒井忠勝。 酒井忠勝“嗨”了一聲,說道:“將軍有所不知,此番我率軍在礪山城與明軍對峙,原本是準備在此處與明軍展開決戰,一戰定勝負!” “可是當我和諸位見到了明軍的軍容之后,便立即收起了決戰之心,而蒙生了退意。” 德川家光問道:“為什么?你們都是日本最勇猛的大名,是日本人的驕傲,難道都被明軍的軍容給嚇住了嗎?” 酒井忠勝老臉一紅,隨即低頭說道:“嗨!我們正是被明軍強大的實力所震懾!” 聽到酒井忠勝直截了當的承認,德川家光的臉色也不禁變得非常難看,說道:“戰報之中寫明:明軍全員披甲,裝備大銃至少一萬門,當真如此?” “千真萬確!” 酒井忠勝說道:“而且明軍的兵卒高大威猛,我軍的武士在明軍士兵跟前,就好像是孩童一般。而且明軍之中騎兵眾多,部下十萬眾,更裝備了大量的鐵炮。如今的大明軍威,恐怕已經不下當初的大唐了,所以我等才沒敢對戰。” 聽了酒井忠勝的話,德川家光久久無語,一眾將領也沉默無言。 許久之后,德川家光猛地一拍身前的案幾,大聲說道:“日本決不能再這樣下去,必須要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