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480節
劉衍收到消息后不禁大笑起來,明軍各部在開城駐扎的這幾天,劉衍還曾想過用什么辦法,可以將樸自荀手中的兵力調開一些,以免其部大軍全都聚集在漢城,給己方攻打漢城造成麻煩。 這下好了,樸自荀不知道發了什么瘋,竟然自己幫了劉衍一個大忙,直接將兵力一分為三,只留下幾萬兵馬駐守漢城。 劉衍隨即召集各部總兵官議事,并且將李倧和李光也一并找來。 劉衍先是將兩份情報通報了一下,然后笑著對眾人說道:“如此看來,樸自荀是在找死!” 不等其余眾人說話,李倧率先激動的站了起來,行禮說道:“懇請閣老下令,小王愿率朝鮮各部為大軍前驅,南下楊州,進攻漢城!” 明軍各部總兵官見狀,都是心中發笑,這個李倧好歹也是朝鮮國王,如今在明軍營中卻好像是一個將領,心甘情愿的充當起劉衍的部下。 當然論權勢和實力,劉衍的確是在李倧之上,可李倧畢竟是一國之君,現在這個局面,只能讓眾人對劉衍更加仰視和崇拜。 劉衍笑著寬慰了李倧幾句,然后說道:“各部將士在開城已經休整一段時間了,現在朝鮮各方的局勢也逐漸明朗,叛逆樸自荀、叛逆金自點各自糾集了一批賊人,此二人都是我軍要討伐的對象!” “所以,本公命令:各部將士從今日起開始整頓,兩天之后大軍揮師南下,進攻楊州!” “得令!” 隨后劉衍看向李倧,說道:“大軍出動之時,還需殿下率部為大軍前驅,盡量招降沿途朝鮮兵將,為朝鮮國多保存一絲元氣。” 李倧不疑有他當即領命,甚至心中還滿是感激。就連旁邊的李光也是心中暖洋洋的。 劉衍則是在心中暗道:“如此,大軍南下的速度會快一些,我軍將士的傷亡也能最大程度的減輕,日后也能多一些朝鮮兵馬充當攻日的炮灰!” 當日軍議上,劉衍部署了一番南下的方略,便宣布散會。 而李倧和李光走出中軍大帳后,心中都是暢快無比。 李倧還對李光說道:“早知道閣老如此仁義,當初直接向閣老投降請罪就好,哪里還會有如今的禍事!” 李光點頭贊同不止。 第六百八十八章 方略 崇禎二十年五月底,北京城。 劉衍寫給內閣的《對朝鮮國方略變動疏》送到了內閣官署,參謀部尚書陳新甲召集各部尚書召開了內閣會議,開始討論這份奏疏。 此時的陳新甲滿面紅光、中氣十足,可以說是越活越精神,干起事情來也是干勁十足。 此時陳新甲的聲音正在內閣官署內回蕩著:“在開戰之前,朝廷對朝鮮國的策略是滅之,在朝鮮重建漢之四郡。可是如今局勢突變,朝鮮國大將軍樸自荀突然發動政變,朝鮮政局一夜之間分崩離析,一國之內竟然出現三個國王,朝廷之前制定的對朝鮮方略已經不再合適,理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說到這里,陳新甲拿起了劉衍的奏疏,語氣贊嘆的說道:“閣老的這份奏疏諸位已經傳閱過了,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高瞻遠矚!” “閣老提出:要扶持李倧為傀儡,以朝鮮人制衡朝鮮人,將朝鮮國變為我大明的東部屏藩,將朝鮮之人力、財力、物力供應我大明,以節省大明之國力。此舉,真乃千古第一妙計。” 在座眾人也是紛紛點頭。 按照華夏中原王朝以往的做法,對于周邊藩屬國通常都是,藩屬國進貢一兩銀子,朝廷便要回饋賞賜三、五兩,甚至是十倍之利,如此才能彰顯中原王朝的大氣,讓周邊屏藩感恩戴德。 當然,歷史上在滿清之前,不論是漢唐還是大明,雖然對外豪爽,但是總體上也是以國家利益為先,一旦周邊國家有異動,歷代漢家王朝都會以實際出發,或是結交、或是聯姻、或是出兵征討,并不會像滿清那樣自居“天朝上國”,總是趕出光怪陸離的事情來。 而此番劉衍的做法則更進一步,完全將朝鮮國作為大明的“供應商”,只要大明有需要,朝鮮國就要傾盡全力付出,而大明則只需要付出甚少的成本。 財政部尚書岳明說道:“按照閣老的方略,我看朝廷完全可以將遼東重建的部分開支拋給朝鮮國,等王師平定朝鮮之后,便向朝鮮國攤派。” 商務部尚書宋功明也說道:“而且還可以讓朝鮮國開放商埠,朝鮮國必須允許大明商賈在朝鮮國任意經商,而且不得向大明商賈征稅等等,我商務部可以拿出一份具體的細則來。” 有了岳明和宋功明開頭,其余各部尚書也開始順著這個思路暢所欲言。 這場會議持續了一個多時辰,最后經過陳新甲的總結,眾人拿出了一份“內閣意見”來。 在內閣眾人看來,將來朝鮮國平定之后,必須要按照內閣拿出的這份意見來執行,如此大明發動的這場戰事才算是勝利。 如果此時劉衍看到這份“內閣意見”的話,肯定會大為吃驚,這份所謂的意見完全是一份“條約”,而且還是一份不平等條約。 例如:大明商賈可自行到朝鮮國各地經商,朝鮮國不得向其征收稅賦、徭役,大明商賈不受朝鮮國律法的約束,如有犯罪,需移交大明處置,朝鮮國不得處理。 又比如:大明有權在朝鮮國各地駐軍,兵馬開支由朝鮮國支付,駐軍營壘周圍,朝鮮官民人等不得居住、逗留等等。 眾人商議妥當之后,便由陳新甲帶著這份“意見”來到宮中御書房,向崇禎帝稟報。 此時太子朱慈烺也在御書房內侍奉,正在向崇禎帝談起自己隨軍出戰遼東的事情。 陳新甲進入御書房之后,便先后向崇禎帝、太子朱慈烺行禮。 “陳尚書請起,賜座!” “謝陛下!” 隨后陳新甲便將內閣擬定的“意見”呈報給崇禎帝,說道:“陛下,這份方略是根據劉閣老的最新意見,由內閣重新擬定的,請陛下過目朱批。” 崇禎帝看過之后,便將“意見”遞給了太子朱慈烺,說道:“太子也看看吧。” 太子朱慈烺恭敬的接過來,看完之后,便對陳新甲問道:“內閣擬定了這么多的條件,是不是太苛刻了,朝鮮國方面會答應?” 陳新甲說道:“太子放心,如今朝鮮國王李倧已經被趕出了漢城,如果沒有閣老率領大軍的扶持,別說是王位了,性命都難保。所以此時我大明提出什么條件,李倧都會同意的。” “那如何保證戰后朝鮮國一定會執行?” “駐軍!” 陳新甲說道:“劉閣老此番改變對朝鮮國的方略,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在朝鮮國駐軍,并且逼迫朝鮮國與大明通商。” “朝鮮國高麗參、皮貨等都是上等,而且朝鮮還有金礦、銀礦,我大明商賈可以在朝鮮獲得大利,朝廷也可以獲得不少的稅收。” “有了駐軍在,朝鮮國不敢毀約,所以殿下請放心。” 朱慈烺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這時崇禎帝說道:“在他國駐軍,而且還是我大明的屏藩,是不是有以大欺小之嫌,傳出去有損我大明國威,此舉朕以為不妥。” 太子朱慈烺想要說什么,但是卻組織不起語言,猶豫著沒有說出來。 陳新甲則說道:“陛下,劉閣老有言:如今泰西諸國勢力膨脹,甚至已經到我大明沿岸發展據點,可見如今之世已經不再是漢唐之時的局面了,正所謂大變之時,當行大變之事,朝廷的對外之策也要隨之變革!” “如今諸國之間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大明如果不能跨出疆域向外拓展、爭利,化外之利就會被泰西諸國盡數收入囊中,假以時日,我大明將會被泰西人甩在后面,這才是動搖國本的大事!” 劉衍早在出關剿滅滿清之前,就曾與內閣眾人促膝長談過,當時便向眾人談及大明未來的發展軌跡,那就是對外開拓。 不管是拓展疆域,還是向外爭奪利益,或是向外擴展勢力范圍,都是對外開拓的范疇,這將是為大明后世子孫爭取生存空間,是功在萬代的功業! 崇禎帝聞言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陳新甲的一番話語顯然與崇禎帝多年的所學所知不相符,但是太子朱慈烺聽完卻雙眼發亮,連連點頭,激動的說道:“陳尚書所言在理,劉閣老之方略大善,如此施行,我大明才能無敵于天下!” 崇禎帝看向太子朱慈烺,眼神有些詫異,也有些落寞,隨后說道:“朝廷對朝鮮國的方略,暫時就按照劉閣老的意思辦吧,只不過在具體執行的時候,要注意分寸,切不可墮了我大明的國威和仁德。” “是。” 當日陳新甲從御書房出來,便急忙趕回內閣公署,方略已經朱批完畢,陳新甲便盡快部署落實下去。 與此同時,在朝鮮國忠清道道治公州城內,金自點和大將軍李現正在商議著什么,二人的臉色都非常的凝重。 “領議政,你選好了出使日本的人選?” 金自點說道:“是的,是我的心腹金越秀。” “是他!” 李現不滿的說道:“此人是有名的小人,讓他擔當向日本求援的使者,當真合適?” 金自點說道:“那大將軍還有別的人選嗎?” 李現搖頭說道:“向日本求援之事我本就不同意,哪里會有什么人選!” “那不就成了?” 隨后金自點說道:“日本當今的征夷大將軍是德川家光,此人可不是一個善茬,而是真正的梟雄,所以派去的使者不能太強勢,最好是能夠讓德川家光喜悅的人,所以派去一個小人最合適。” “那你給出了什么條件?” 金自點說道:“全羅道。” “全羅道!” “全羅道。” 李現猛地站了起來,怒聲說道:“你這是割地賣國!” 金自點冷聲說道:“命都要沒有了,哪里還管得了那么多?只要咱們借助日本兵馬擊退了明軍,奪取了朝鮮的天下,只需要休養幾年,便可以重新奪回全羅道。” 李現怒極而笑,說道:“你以為日本人都是傻子,會等到我們朝鮮重新振作起來?我告訴你,日本人一旦在全羅道站住腳,便會以此為跳板,重演當年倭亂之事!” “不可能!” 金自點非常自信的說道:“此事我已經謀劃了許久,絕不會有差池的。” 李現大吼道:“將來禍亂朝鮮之人,畢竟是你金自點!” 幾天之后,金自點派出的使者金越秀趕到了忠清道西面的保寧府,并且在這里登船出海。 金越秀還攜帶了大量的金銀,這些金銀幾乎是金自點大半的儲存了,拿來賄賂日本人,可見金自點明白自己已經走投無路,這是要孤注一擲下血本了! 金越秀所搭乘的船只從保寧府出海,然后向南航行,沿著忠清道、全羅道的海岸線一路向南。 按照計劃,金越秀將在全羅道的濟州島上岸,并且在哪里休整一番,與日本方面取得聯絡之后,再乘船登陸日本。 此時的日本在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光的支持下,為了壓制西方天主教的傳播,以及將對外貿易的利益控制在幕府之下,已經開始全面閉關鎖國,所以金越秀雖然作為使者,也不敢貿然進入日本境內,以免因為誤會被日本兵馬拿下。 大概七、八天左右,金越秀乘船抵達了濟州島,隨即派部下乘小船,準備在毛利藩登陸。 第六百八十九章 日本幕府 此時的日本正處于德川幕府時期,因為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光駐江戶城,所以也叫江戶幕府 在日本,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光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著日本全國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許多重要城市,全國其他地區分成大大小小兩百多個“藩”,藩的首領必須聽命于將軍。 全國的大名分為三類:親藩、譜代和外樣大名。將軍與大名都養著自己的家臣即武士,他們構成了幕府統治的基礎,從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構成的封建統治制度即幕藩體制。 在德川時代,所有的日本人都被嚴格的等級制度分為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德川幕府對外實行鎖國政策,嚴禁日本人與外國貿易,禁止日本與海外交往,把外國商人和傳教士驅逐出境,只許同中國、朝鮮、荷蘭等國通商,而且只準在長崎一地進行。 而日本閉關鎖國的主要內容是:第一、進一步取締天主教,特別是徹底根除農民中的天主教徒;第二、一切外國船只均不得在大名領地通商,只能在長崎和平戶從事貿易活動;第三、中國船只不受此規定之限制。同時,加強了對朱印船貿易的管制,禁止西部大名擁有載重五百石以上的大船,朱印狀只發給與將軍關系密切的京都一些少數豪商。即使這樣,西部一些大名仍然在私下與西方商人經商,以求壯大經濟實力,得到先進武器,幕府非常不安。 由此為了維護幕府的統治,德川家光設立中央官、地方官和三役職三級管理體制,將藩侯們分為“親藩”(德川氏同族)、“譜代”(德川氏原屬)、外樣(關原合戰之后歸順的)三個等級,三者的領地互為交錯以達到監視外樣大名的目的。而且,親藩大名和譜代大名占據了富庶和重要的領地,以保證德川家族的利益最大化。 隨著德川家光下令接見金自點派來的使者,金越秀在毛利藩登陸后,便被一路帶到了江戶城。 此時的江戶城算是日本的第一大城,由本丸(包括本丸御殿及天守閣,現今為東京皇居東御苑的一部分)、二之丸、三之丸和西丸構成,本丸御殿中又分為表向、中奧、大奧三區。 大奧在日本江戶時代,是德川幕府將軍的生母、子女、正室、側室和各女官(稱為“奧女中”)的住處。大奧的另一含義指代德川幕府家的“后宮”,即是宮女、嬪妃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