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136節
第二百零四章 南洋老農 劉衍說道:“那好,坐吧。” 劉衍與張耒分主賓坐下,然后張耒將目前春耕的準備工作匯報了一下。 現在靈山衛各處的耕地有四十八萬三千六百余畝,分布在三個千戶所各處,其中八成都已經分在各處軍戶名下,每戶有三十到一百畝不等。 其中九千余名新軍將士已經有四千四百多人分到了實實在在的耕地,所需種子、耕牛和農具等已經全部發放到位。剩下的大約五千名新軍將士則是選擇了將一百畝耕地的產出,折合成銀子,每月直接拿錢。 另外各處原有的墩軍經過裁撤,還有數百人,分布在各處火路墩和屯堡中,每戶墩軍也分到了大約三十畝耕地。其余各地軍戶目前只能分到三十畝左右的耕地,等到農閑的時候,張耒準備繼續帶人想辦法開墾部分荒地,只不過數量不會太多。 “大人今年的春耕,我靈山衛準備充足,可以預見,只見今年老天爺做美,沒有太大的旱澇蟲災,咱們靈山衛一定是一個豐足之年!” 張耒整日埋頭在田間地頭,雖然是靈山衛的千戶管屯官,可是骨子里卻和普通的軍戶一樣,都有著一顆農民的向往之心,一想到豐收的景象,心中便滿是喜悅。 劉衍也非常高興,問道:“那你估計,今年咱們能有多少收成?” 張耒說道:“現在咱們靈山衛主要種植小麥,每畝產量的話,按照往年的經驗來看,上等的熟地大約能有兩百斤,中等地大約能有一百六、七十斤上下,下等生地只能有個一百二、三十斤的產量。” “按照大人制定的田稅政策,各地軍戶要向靈山衛繳納每畝五十斤的稅糧,再繳納每畝五十斤的軍糧,如此將好地、差地綜合一下,軍戶一畝可以結余大約五十多斤的糧食。以現在每戶軍戶最低三十畝的數量計算,每戶軍戶一年余糧一千六百多斤。” 劉衍算了算,如此每戶每月平均下來也就是一百四、五十斤的糧食,一戶四、五口人,每人每日也就是一斤糧食,這還不算其他的花銷。 于是劉衍搖了搖頭,說道:“太少了!如此一來,各處軍戶百姓根本過不下去。這也怪我,沒有具體細算一下,就直接定下如此高的稅賦數額。” 張耒自然知道這些,說道:“屬下已經在靈山衛北面的鐵撅山一帶勘查了一段時間,那邊也可以開墾部分荒地,今年屬下會繼續擴大耕地面積的。” 劉衍說道:“現在靈山衛可用的耕地少,畝產也少,最好的熟地,竟然畝產只有兩百斤!” 劉衍清楚的記得,史料上曾有記載,早在西漢時期,山東各地的畝產就已經達到了兩百五十斤以上,到了明朝中后期,則是達到了每畝四百二十六斤左右。 可是現在靈山衛最好的耕地,畝產只有兩百斤,還沒有西漢時候高,這是越過越回去了! 張耒說道:“大人,現在咱們靈山衛各處的水利設施雖然經過大整修,但是許多地方依然很薄弱,耕地長時間缺水,不是幾天時間就可以蔭過來的,耕地的地力需要時間來養,假以時日,各處耕地的畝產會不斷提高的。” 劉衍知道張耒說的是實話,但是現在自己先要讓各地的軍戶有飯吃,至少不能餓肚子,否則自己治下肯定會鬧出事端。 于是劉衍說道:“本官會讓趙經歷擬一份公文發下,從今年開始,每戶軍戶上繳的田稅和軍糧都要降低,都改為每戶每畝上繳二十斤,先要讓各地百姓喘口氣!” “大人仁德,屬下佩服,我靈山衛的百姓這是有福啦!” “唉!” 劉衍揮了揮手,此時感嘆道:“要是有那些高產的作物種子,該有多好啊!” 劉衍此時無比懷念后世玉米、番薯、土豆等高產作物,懷念雜交水稻,可是這些東西都不是這個時代具備的。 雖然在歷史上番薯已經在明末的時候,在陜西和山西等地有所種植,但那是沒有經過改良的品種,此時的產量并不高,所以朝廷在強行推廣種植的時候,遭到各地百姓的極力抵制,甚至還因此引發了民變,到了后來不得不將推廣番薯的事情給停了。 到了劉衍此時,曾經有所推廣的番薯秧苗早就不存在了,甚至都沒有多少人知道此事。 一旁的張耒只道是劉衍在感嘆百姓之艱難,可是自己也沒有什么好辦法,所以又說了一些春耕的事情,便告辭回去了。 劉衍隨后派人通知了趙民,讓其盡快通知各處千戶所、百戶所,立即將軍戶百姓上繳的田租和軍糧數額降下來。 這邊剛剛處理完,王炆鎮便興沖沖的找來了。 “大人!” 人還沒進屋,聲音便已經隨風飄了進來。 王炆鎮大步走進正堂內,抱拳說道:“大人,屬下向大人舉薦一個人才!” “哦?什么樣的人才?” 王炆鎮凍得搓了搓手,然后笑著說道:“呵呵,是耕地的人才!” “哦!” 劉衍笑著說道:“今日這是怎么了,管屯官張耒剛走,你又來舉薦耕地人才,你們都跟農事較上勁了?” 王炆鎮說道:“原來張千戶也來過了。對了,大人可曾聽說過番薯?天啟年間,朝廷曾在陜西一帶由官府推廣種植過的,后來還鬧出了不小的動靜!” 劉衍剛端起一杯熱茶喝了一口,此時聽到王炆鎮的話,頓時一口噴了出來,直勾勾的看著王炆鎮,說道:“今天這是怎么了,想什么來什么!” “大人知道?” “當然知道!” 劉衍很是興奮的說道:“你說的那個人才在哪?立即帶來見我!” 王炆鎮說道:“就在門房內,屬下這就去把他帶來。” 片刻之后,一個個子不高,長得黑黑瘦瘦的男子跟在王炆鎮的身后走來,劉衍打量了一下,此人年紀大概在五十多歲的樣子,一身破舊的棉衣,完全就是一副農戶的打扮,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一個老農了。 “啟稟大人,此人名叫杜峰,是萊州那邊的農戶,早年間曾隨船出海去過南洋趕海,在南洋的一個大島嶼上面,見過番薯!” “你去過南洋?” 劉衍頓時來了精神,讓王炆鎮和那個叫杜峰的老農都坐下,又讓仆人端來熱茶和糕點,說道:“你詳細說一說。” 此時那個杜峰還非常緊張,畢竟自己五十多歲了,還是頭一次見到劉衍這么大的官,緊張得只在椅子上挨了半個屁股,手邊的熱茶都不敢喝一口。 “大、大人,小老、老是崇禎元、元年年……” 劉衍哈哈一笑,說道:“不用緊張,本官并不是在審問你,而是有求于你,放心說就是了。” 看到劉衍和藹可親,杜峰也放松了一些,說道:“啟稟大人,小老是在崇禎元年隨船去的零丁洋,也就是南洋,當時是在船上做苦力。” “后來海船到了南面的呂宋,據說哪里盛產黃金,所以小老等人便在一處叫做小呂宋的城市落腳,在哪里生活了兩年。這兩年可真是苦,金子沒挖到,還被那里的佛郎機人欺負的不行!” 劉衍點了點頭,呂宋就是后世的菲律賓,主要指馬尼拉及其附近一帶。宋元以來,中國商船常到此貿易。大明洪武年間以來,中國福建居民到此地者甚多。 自1571年,其地為西班牙,也就是此時所說的佛郎機國所侵占。 “……小老就是在小呂宋城外的農田中,見到了番薯,還吃過,甘甜可口,很好吃的。” “那邊的番薯產量如何?” 這是劉衍最關心的問題,大明之前在西北推廣的番薯秧苗是早年間傳入的,基本上是沒經過培育的,就是不知道呂宋那邊的番薯秧苗如何了。 “產量很高!” 杜峰說道:“在小呂宋那邊,番薯一年可以兩熟,一年的畝產可達將近三千斤左右。” 劉衍頓時喜出望外,雖然與后世動不動就五、六千斤的畝產比不了,可是已經比現在的小麥產量高太多了,完全可以解決自己的糧食問題。 于是劉衍說道:“本官,如果說本官為你準備一條海船,再配備船工等人,另外再配一隊官兵保護你,讓你再去呂宋一趟,為本官尋找高產的番薯秧苗,你可敢去?” 杜峰頓時愣住了,苦笑著說道:“大人啊,小老已經五十多歲了,黃土都埋到脖子了,現在再泛舟出海,去那萬里之外的番邦,這不是要小老的命嗎?” 劉衍說道:“本官知道此行艱難,但是也不會讓你白去一趟。只要你答應去找,本官不但派人保護你的安全,送你過去,你只要做向導,并且故地重游去找東西就好。另外還會給你一千兩銀子作為獎賞,只要你答應,現在本官就可以先支付二百兩銀子作為定金,如何?” 杜峰開始還滿臉不愿意,可是聽到有一千兩銀子的巨款可拿,頓時就糾結了起來,片刻之后便咬著牙說道:“小老這一輩子都沒見過一百兩銀子,更不用說一千兩了。好!小老就拼一把,幫大人去找高產的番薯秧苗!” “好!” 劉衍說道:“你現在靈山衛城內住下,等到本官派人去王家莊百戶所那邊準備船只、招募人手,一切準備好了之后,便派人送你過去。” “另外,此番出海,本官也不會規定具體的時限,只要你能完成任務,不管是一年、五年還是十年,本官的承諾都是有效的。” 隨后劉衍便命人取來二百兩銀子交給杜峰,看到如此多的銀子,杜峰幾乎拿不住托盤,激動得老淚縱橫,直接跪下來不斷的磕頭。 劉衍隨后將招募人手、準備海船的事情交給王炆鎮,并且讓王炆鎮好好安頓杜峰。 “呵呵,大人放心,屬下一定將此事辦的漂亮。” “嗯,王同知辦事,本官是非常放心的。” 送走了王炆鎮和杜峰,劉衍心情大好,雖然尋找番薯秧苗的事情還沒成行,但畢竟已經有了希望。 隨后劉衍思索著,自己的根基在王家莊各處,現在靈山衛這邊已經步入正軌了,自己是不是也應該回王家莊各處巡視一番了。 第二百零五章 商會 數日后,在冰冷的寒風中,一支鐵甲馬隊正行進在官道上,朝著王家莊百戶所的方向趕去。 劉衍身披一件黑色大氅,身旁跟著騎兵營千總許銘、親衛營千總苗紹,三人身后便是由騎兵營將士、親衛營夜不收組成的大隊人馬。 “大人前面就是王家莊了,咱們的陳千總應該已經到那里等候了。” 劉衍點了點頭。 幾天前,王炆鎮派出了十幾個精干手下,帶著杜峰前往王家莊,然后王炆鎮花重金買下了一艘八百料的海船,雇傭了十幾個老海狼,又召集了自己原來的十個家丁作為護衛,與杜峰一起泛舟出海了。 處理完這件事情,劉衍便率部來到王家莊,準備視察這邊的各項產業。 王家莊外,防守官陳勛帶著升任王家莊管隊官的魏漢在堡外等候著。 自從陳勛外放駐守夏河寨前千戶所以后,便讓左總百總魏漢駐守王家莊及大盤堡,命右總百總郭銘緒率部駐守古鎮巡檢司,以及鐵撅山的鐵料場。 沒等多久,劉衍與許銘、苗紹便率部抵達這里,眾人一陣寒暄過后,便進入王家莊內。劉衍拒絕了陳勛的邀請,并沒有去百戶官廳歇腳,而是直接前往火器督造處視察。 在譚曉大、趙昚、崔明源的陪同下,眾人先后視察了鳥銃、火炮、震天雷的制造情況。 目前火器督造處每個月的產量已經非常可觀,可以打造一千一百桿鳥銃,虎尊炮、佛郎機炮、火箭炮車這些火炮十五門,至于震天雷的產量更是可以達到兩千顆,定裝彈五萬枚! 可以說,現在的火器督造處已經被打造成一個巨大的兵工廠,這樣的產量即便是京師的兵仗局,也不一定有如此精良的產量。 “按照目前的產量,在春耕之前,屬下便可以為全軍將士提供足量的火器裝備。各營裝備完畢之后,屬下將繼續全力生產,盡快將靈山衛以及各處千戶所的武庫裝滿。” “很好!” 隨后劉衍率隊辭別了譚曉大、趙昚、崔明源三人,來到距離這里不遠的兵甲督造處。 徐樂已經早早的等在了門口,見到劉衍之后急忙行禮。 “呵呵,走吧,這里太冷了,咱們就去說。” 眾人進入兵甲督造處內,只見這里熱火朝天,鎧甲坊、兵刃坊先后看了一遍。 現在兵甲督造處的產量也大幅提升了,每月可以打造鎧甲一千兩百副,長槍三千桿,刀盾一千五百副。 “大人,算上之前積攢的鎧甲,以及在巨鹿之戰中繳獲、并且改造過的鎧甲,現在各營需要裝備的鎧甲還缺少將近三千副,屬下已經調集人手,爭取在兩個月內全部打造完畢。” 長槍和刀盾已經足夠用了,甚至現在靈山衛的武庫內還有不少存量,所以徐樂便將兵刃坊的工匠調集一部分到鎧甲坊內,以便盡快增加鎧甲的產量。 “如此最好!” 現在火器督造處和兵甲督造處的占地面積很大,劉衍下令將周邊的不少房屋都收購下來,同時還從其余的幾個衛所、州縣高價招募了不少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