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線閱讀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81節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81節

    朱文奎點頭,內心舒坦多了。

    自己的未來并不需要追求超越父皇,只需要在他的基礎上繼續做好各項事宜。

    太祖是打地基之人,父皇是立梁柱之人,那自己,就應該是添磚加瓦之人。

    只要將這大明治理得井然有序,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商人晝夜往來,科技不斷發展,自己也有希望成為一代明君。

    送別的隊伍里傳出了一片片哭泣聲。

    呂太后看著馬恩慧,輕輕嘆息:“你應該和皇上坐在一起,緣何跑來這里。”

    馬恩慧整理下了下衣襟:“這個時候,玉輦里一個人好過兩個人。治國十余年,人心如此,皇上定會有不少感慨與欣慰,讓他一個人笑笑也好。”

    呂太后拍了拍馬恩慧的手,聽著外面的聲音,笑道:“人心才是治國之本,這些年來也辛苦你了。這些人心里,有你的一份功勞。”

    馬恩慧輕輕搖頭:“妾身所作所為,相對皇上而言不值一提。”

    呂太后只是笑了笑,并沒說話。

    皇后做了不少事,安穩的后宮,皇室的諸多產業,皇子的教育,妃嬪關系的調和,還有陪著自己這個老婦人打發時間等等。

    沒有皇后在cao持,朱允炆無法心無旁騖去處理朝廷上的事。

    “民心啊,才是王朝最寶貴的東西。”呂太后感嘆著,伸手拉開了帷幔一角:“現在大明擁有了這寶貴的東西,隆盛可期。只可惜,孝康皇帝他……”

    人群中。

    黃二月拉著陳余的手,眼眶濕潤。

    陳余抽了抽鼻子,輕聲道:“咱們當真不跟著去北京嗎?”

    黃二月看著陳余,有些于心不忍地低下頭:“我們不能去北京,蒸汽機紡織已經完全成功,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屬于蒸汽紡織的時代即將到來,我們必須留在金陵,準備好傾銷之事,這是皇上交給我們的使命。”

    陳余有些哽咽:“我只是有些舍不得皇上、皇后。他們去了北京,我們不知幾年才能回去見一面。”

    黃二月手上發力,捏了捏陳余的手:“等我們送走水師船隊之后,就著手準備第一次大規模傾銷。皇上說過,要讓西方再無手工業,全部依賴于大明的產品。要控制西方,遏制西方,就應該給他們,那就話怎么說的?”

    陳余白了一眼黃二月:“皇上說,應該讓西方認識到‘自己造不如買大明的’,以物美價廉的貨物徹底占領西方的市場。”

    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永遠留在金陵

    遷都,是金陵的哀傷。

    朱允炆坐在玉輦里,始終沒有下令停下來,沒有對金陵百姓說什么。直至車隊走了數里之遙,接近龍江碼頭時,無數的百姓依舊跟在隊伍之后,一路送行。

    此時的龍江碼頭已完全被水師控制,無一艘民船,就連進出金陵的船只也被擋在了長江上下游或對岸的渡口,以保障朝廷船隊出行的安全。

    負責護送朱允炆的不是別人,正是水師的李堅與駱冠英。

    鄭和需要統籌環球大航海與燕王船隊前往北美燕國,事繁且多,無法抽出時間去護送建文皇帝,畢竟來回一趟至少一個月余,在籌備遠航最關鍵的時候走不開。

    水師大都督府同樣需要遷移到北京,天津港與東海水師將會得到增強,但金陵還是會保留一個水師都督府衙署作為辦理公務之地,負責金陵的造船、海試、船只分配、物資調度等等。

    鄭和雖然沒空去北京,但和朱棣一樣,很早便來到了龍江碼頭。

    “皇上,距離龍江碼頭不到一里路了,百姓們還在跟著。”

    湯不平隔著玉輦的帷幔說道。

    朱允炆沉聲道:“先去碼頭吧。”

    湯不平了然,命人傳報碼頭做好接待事宜。事實上也用不著傳報了,那么大的隊伍,龍江碼頭的人早就看到,整理好迎接隊伍。

    劉長閣帶人最后一次檢查過船只,確保不存在任何隱患之后,也出現在了龍江碼頭之上。

    大駕鹵薄的隨行人員實在是多,龍江碼頭也不可能一下子擠入十萬人,儀仗隊這些到了碼頭之后并沒有停留,而是直接被引到了船只之上,在船上該舉旗子的舉旗子,該敲鑼打鼓的敲鑼打鼓。

    車駕抵達龍江碼頭,朱棣、鄭和、朱能等率眾迎接。

    朱允炆下了玉輦,抬手讓朱棣等人免禮,笑問朱棣:“四叔,出航事宜準備得可還順利?”

    朱棣肅然道:“一切順利。”

    朱允炆微微點頭:“順利便好,只是可莫要超員太多,李堅可是給朕埋怨,說四叔以家口多為由要求多增船只。朕做主,再給四叔撥兩艘寶船隨行,再多可就沒有了。”

    朱棣笑著謝恩。

    對于李堅這個自家人埋怨,實在是沒啥可說的。

    朱棣要的是船,原本要求的人手是不少,可籌備起來才發現,各方面的人才都要有才行,泥瓦匠需要,制造筆墨紙硯的匠人也得跟著吧,還有誰懂得釀造醬油醋,到了燕國咱還想吃點酸白菜,宮里賞賜下來的朝鮮火者也得帶走吧。

    朱高熾身體不好,醫生總不能少,朱瞻基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衣服年年得換,紡織人才需要有,還有那個唐賽兒,非要帶在制造冰糖葫蘆的人一起去……

    什么人都缺,自然需要都要點一點,這一點點加起來,人口數量可就多起來了。也就是這些年朝廷始終沒有停滯造船,否則根本無法支撐起這次環球航海與燕王遠航并行的大航海。

    朱允炆看向鄭和:“統籌之事萬千,可就需要多辛苦你了。對于你的能力與忠誠,朕信得過,遠航上,你可以小事立斷,大事準你先行而后奏。消息去北京甚遠,容不得耽誤。”

    鄭和肅然行禮:“臣定不負皇上所托,必完成此次環球航行!”

    朱允炆又看向梅殷,叮囑道:“你留守金陵,可要約束好部將軍士,萬萬不可出現傷民害民之事。軍士訓練不可懈怠,大明不是沒了敵人,而是大明的敵人在遠方。敵人可能來,大明也可能往。”

    朱棣聽得直皺眉。

    敵人在遠方?

    這話怎么感覺是在對自己說的,讓自己老老實實別回來折騰大明?想啥呢,北美洲那么大的地盤,等啃完了,估計一百年、兩百年都過去了……

    朱允炆沒在意多想的朱棣,朱棣去的是蠻荒之地,幾十年光折騰都折騰不大動靜,自己在意的是西方,不中斷他們的文明進程,不毀掉他們進入蒸汽時代的根基,遲早會成為大明的威脅。

    興許大明無法從根本上斷絕西方科技的發展之路,但朱允炆相信,大明有手段可以將他們的進程延后數十年,甚至是更久!

    大明需要時間拉開更大的距離,形成真正的科技凌駕地位。

    “父皇。”

    朱文奎走了過來,指了指碼頭之外。

    朱允炆回頭看去,只見無數百姓聚攏在碼頭之外,黑壓壓看不到盡頭。

    “上船吧。”

    朱允炆轉過身,下了命令。

    朱文奎猶豫了下,終沒說什么,禮官在引導眾人上船。至于京軍則會通過浮橋過江,并沿京杭大運河兩岸護送同行。

    一個時辰后,朱允炆帶后宮、東宮等人登上一艘蒸汽機鐵質河船,除內閣六部、水師主官陪同外,其他文武官員上了其他船只。

    站在船上,看著遠處的無數百姓,朱允炆對朱棣、梅殷等人下令:“放開碼頭,讓百姓進來吧,維持好秩序,莫要推搡。”

    朱文奎聽聞,松了一口氣。

    太后與皇后對視了一眼,嘴角帶著笑意。

    龍江碼頭經過多年擴建,已能夠同時容納五萬余人,可即便如此,當人潮涌入之后,碼頭外依舊有無數人進不去。

    人群里喊皇上的聲音此起彼伏,揮手告別者眾。

    鼓聲響起,蕩平雜音。

    朱允炆站在船首,看著前來送行的百姓,氣沉丹田:“大明的子民們,朕的子民們,遷都乃是為千古社稷之基,是為萬民康泰之舉!今日你們前來送行,朕心甚慰!”

    傳令兵將朱允炆的話一字不落地傳達出去。

    朱允炆深吸一口氣,再次喊道:“朕雖去北京,然金陵始終是朕的根基。為感恩金陵百姓厚德與人心,朕決定:百年之后葬于鐘山,陪著太祖,看著你們!”

    此話一出,無數百姓喜極而泣。

    這意味著,建文皇帝的陵墓將修于金陵鐘山。在未來,他將永遠留在金陵,留在這一片土地之上。

    “出航,前往北京新都!”

    朱允炆轉身下令。

    船只的汽鳴聲拉響,水開始蕩漾。離別的殤,在眼淚的朦朧中揮動。

    這一刻,日月旗獵獵作響,高高飄揚。

    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運河之上的沉思

    死后埋在哪里,對朱允炆來說并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

    歷史上朱棣死后選擇埋在北京,估計一個是圖方便,不用死了還跑個長途;另一個原因估計是不知道怎么和老爹朱元璋與大哥朱標交代,埋遠一點,在底下想好措辭再跑去解釋總好過到了下面就被人摁著揍強。

    朱允炆就沒這么多顧慮了,頂多朱元璋罵罵咧咧“老子制定的制度全被你丫毀了”,至于挨揍就不太可能了。

    朱文奎這個時候不好說話,楊士奇站出來進言:“皇上,陵寢修筑大耗年月,前宋時諸多帝王登基之后便著手陵寢之事,如今皇上選定鐘山,理應著工部早日動工興建陵寢。”

    朱允炆擺了擺手,看向楊士奇、楊榮、夏原吉、解縉、駱冠英等人,正色道:“他日朕百年之后,當力行節儉,修一墓,置一棺槨足矣,不要奢華,不要填多少陪葬之物。陵寢之事,大可走后挖掘簡修,不必生前安排。這是朕的旨意,他日太子遵旨辦事,不可讓他背負不孝之名。”

    楊士奇、解縉等人感慨萬千。

    朱文奎連忙說:“父皇春秋鼎盛,那些事現如今考慮還早。”

    朱允炆微微搖了搖頭,認真地看著朱文奎,道:“好好跟著這些文武大臣學習治國之道。”

    “兒臣定不負父皇期望。”

    朱文奎保證。

    朱允炆站在船舷側,看著漸漸遠去的金陵城,內心百感交集。

    有大臣說,在消滅了韃靼與瓦剌之后,遷都北京已無必要,當留在金陵,以強化對大海的控制。

    朱允炆并不這樣認為。

    韃靼是被打敗了,瓦剌是被分解了,可他們不是滅族了。草原上的人和草原上的草一樣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給他們兩代、三代乃至五代人的時間,他們還是會起來。

    洪武時期,一次次遠征,藍玉更是在捕魚兒海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可以說是基本上消滅了元廷力量。

    然后呢?

    才過去多少年,朱棣奉天靖難之后,便開始了一次次遠征,丘福十萬大軍被人硬生生吃了個干凈,朱棣發怒,帶五十萬大軍親征草原。

    朱棣成為皇帝之后的親征,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草原進行,一次又一次,有大勝,有殲滅,也有一無所獲。

    可窮盡朱元璋、朱棣兩朝十余次大規模北征,草原問題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朱允炆很清醒地認識到,馬哈木等人的臣服,只是以臣服的姿態換取族群的延續與壯大。只要族群發展到一定程度,瓦剌未必會繼續臣服,他們極有可能會成為另外一個兀良哈,背叛大明。

    大明不可能成為令世人膽寒的屠夫,不分青紅皂白,對一個投降的大規模族群進行無差別的屠戮,現在大明與瓦剌之間已不存在明爭,但暗中的角力不會少。

    文化輸出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對游牧民族的改造,這是一個嬗變的過程,沒有數十年之功做不到。而想要控制草原,就需要靠近草原。

    除了草原的考慮之外,還有西部邊疆的控制,大東北的控制,這些是薄弱之地,也是不能不加以控制的地方。

    倒是南方,本就趨向于安穩,在解決了土司問題之后,在朝廷不過分盤削百姓的情況下,南方基本上就沒出現過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