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線閱讀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40節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40節

    顧三審、岳四海闖了進來,柳成貴手微微顫抖,向后仰去,重重砸落地上。

    朱棣隨手將古今令拿起來,丟給顧三審:“告訴陛下,古今令——找到了。”

    顧三審接過令牌,深吸了一口氣。

    這群人還是陰魂不散,古今死了,棋手死了,竟然還想冒出來掀起風云!

    朱棣將信也交了出去,在徐輝祖、鐵鉉等人進入營帳之后,便將柳成貴的話復述了一遍,然后說:“我朱棣,生不負大明,死不負太祖。”

    話說得很漂亮,只是朱棣心里苦啊。

    誰不想當皇帝,何況自己有希望,可丫的所有希望都是霧中花,水中月,自己是有兵權不假,可調動不了大軍與朝廷為敵,與朱允炆為敵啊。

    前面造反的都死了,白癡才造反……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分批北遷,遷都籌備

    岳四海收起了古今令牌與書信,看向朱棣的目光深邃且帶著警惕。

    顧三審搜尋柳成貴的尸體,發現了一把小巧的匕首,肅然道:“此人有刺殺大帥之陰謀,為萬無一失,安全局將與親衛一起,負責大帥安全。”

    朱棣臉色有些難看。

    以前安全局對自己的“照顧”還算是克制,至少不會挨那么近,始終保持著一定距離。可被柳成貴這么一折騰,安全局便有了接近的借口,而自己還不能反駁!

    這就是自己不能造反的原因啊。

    古今也好,棋手也好,都低估了新軍之策的力量,低估了朱允炆在軍中的威望。

    回頭看吧。

    朱桂他造反憑的是什么?

    一群帖木兒國的俘虜,他們的命運本就是暗無天日,毫無希望的挖礦勞作,被拉去當奴兵并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反正他們在哪里都一樣是干活,死哪里都沒區別。

    朱允熥造反憑的是什么?

    是野心,是仇恨,是日積月累的死士培養,他的主力不在金陵,而是外調來的淮安衛。很可能在這些年里,淮安衛都被滲透與掌控,并沒有貫徹新軍之策中的忠君思想。

    可自己憑什么?

    徐輝祖是建文的死忠,平安也是,兩個副將軍都死心塌地跟著建文皇帝,譚淵、段云、劉啟夏、周大志、袁岳,這些猛將哪個不是建文皇帝的人?

    還有鐵鉉,這是個忠心耿耿的文臣,建文皇帝不死,他恐怕不會考慮侍奉第二個君主,此人有著監軍之權,自己可以下令造反,他也可以下令讓軍士弄死自己。

    監軍,雖然不會干涉主將的作戰謀劃,戰爭布局,卻管著軍隊忠誠,有著平亂之職。

    退一萬步,不考慮這些武將文臣,就是連大頭兵,朱棣也深感無力。

    這里大部分軍士都是京軍,還是大勝的軍士,他們都在盼著回金陵,該受封的受封,該領賞的領賞,誰有心思會跟著自己去造反?

    時代不同了。

    擱在建文登基時,自己可以憑借著三護衛造反,他們是自己的嫡系,而且家眷都在北平,沒什么后顧之憂,現在讓大軍跟著造反,自己最好的下場就是被抓到囚車里,在小木屋里被人推著晃到金陵去。

    棋手的謀劃,古今的算計是合理的,只是他們選錯了時間。

    為了避嫌,朱棣生病了,將軍中大權交給了徐輝祖、平安、鐵鉉等人,自己則病倒在大帳之內,看那樣子,大軍不班師,朱棣連榻都懶得下了。

    現如今征北大軍也沒什么大事需要處置,周圍并無敵人,不存在威脅,只需要看好俘虜,做好日常警備便無大事。

    為了減輕后勤壓力,徐輝祖、鐵鉉等人決定,先將俘虜分批次送往關內,這些俘虜都是強壯的韃靼軍士,是上好的勞力。

    十一月,金陵迎來一場大雪。

    東宮。

    戶部尚書夏元吉對太子朱文奎奏報:“遷都事大,不宜一蹴而就。戶部建議,可分批次遷移,先遷禮部、兵部、刑部。禮部負責相應禮儀祭祀,當先行。兵部負責處理京軍事宜,刑部負責安穩地方。至于戶部、工部與吏部,可后續北遷。”

    朱文奎清楚遷都事繁,在金陵的大小官員有幾千人之眾,加上其家眷,下人隨從,少說也是幾萬人,加上金陵到北平路途遙遠,這么多人全靠船不太可行,會導致漕運中斷,商船中斷,大部分人還需要走陸路。

    在路途之上就需要花費一個多月,而在這段時間里,大明朝廷不能所有衙署都不運作,全都去忙活搬家之事。

    朱文奎謹慎,以商量的口吻詢問夏元吉:“戶部建議中肯得當,孤以為可行。若敲定禮部、兵部、刑部三衙署先期遷移,是否可以先安排三部官吏,再分三批次或五批次遷去北平,先做好前期接待,置辦,檢查,安置等事宜?”

    夏元吉深以為然:“如此甚好。”

    朱文奎批了夏元吉的奏請,將文書擱在一旁,這些文書并不會直接拿去當命令來用,而是需要先送內閣,內閣大臣附議之后,送武英殿,經朱允炆用印之后再推行下去。

    “夏尚書,戶部這段時間壓力怕是有些大,張輔大軍在班師的途中,燕王叔爺的大軍想來用不了多久也會回朝,最遲明年春,東海水師、東南水師主力也會返回,南洋水師也建了功,同樣需要封賞,戶部可以扛得住嗎?”

    朱文奎有些擔憂。

    夏元吉哀嘆不已,面露難色。

    舉世攻明帶來的是大明全面反擊,雖有輕重緩急,但動用的資源,人力,兵力,投入的財力,可以說開國以來最多的一次。

    戰爭是花錢的,戶部為了支撐一場場戰爭,幾乎掏空了老本。

    打仗贏了,軍士立軍功而回,朝廷必須給封賞才算有個交代,要不然這些人拼死拼活圖的是什么?

    人家用命換前路,戶部總不能鼓勵兩句話,給他們精神安慰而沒有半點好處吧?

    按照兵部、五軍都督府、水師都督府初步推測,此番用于獎賞的錢糧不會低于一千萬貫,這可以說是天文數字。

    但這個天文數字一旦平均下來,那就少得可憐,甚至每個軍士僅僅只有二十貫,這是一個寒酸至極的數目。

    擱在洪武朝,一千萬貫幾乎相當于三分之一的年財政收入,一旦發下去,全年日子都不用過了。縱然是建文朝財政年年攀升,可一千萬貫的財政還是令戶部承壓。

    夏元吉無奈地說:“戶部確實很難,加上秋稅還沒送至金陵,更是顯得捉襟見肘。不過太子放心,戶部無論如何都不會虧待了浴血奮戰的軍士。”

    朱文奎敬佩地看著夏元吉,道:“夏尚書辛勞。”

    夏元吉行禮,離開東宮。

    朱文奎見文書處理完,便吩咐內侍將文書送至內閣,自己則去了武英殿,對正在審視大明輿圖的朱允炆說:“父皇,財政不濟,國庫空虛,當如何是好?戶部雖有夏尚書,可他畢竟不能憑空幻出錢財來……”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朱文奎問策

    財政是穩朝政的基石。

    百姓家沒錢,最多是受窮一陣子。

    可朝廷若是沒錢,就不只是受窮的問題,很可能會造成一系列的亂象。

    官員俸祿不能保證,官員可能會怠工,軍士賞賜不到位,很可能會折損軍心,甚至會引起sao亂。賑災銀拿不出,那百姓就無法安置,會造成人口損失,出現一批流民……

    朱文奎自小學習的不是老朱那一套“財政夠了就行,多了傷民”的理念,而是學習朱允炆的“做大財政大餅,民富國強”的理念。

    現在朝廷花錢如流水,張輔打仗要錢,鄭和打仗要錢,袁岳打仗要錢,朱棣打仗,那簡直就是搬國庫了。

    眼下一波一波的大軍即將回朝,戶部連賞賜的錢財都沒準備好,夏元吉的保證靠不靠譜,萬一搞砸了,就是把戶部賣掉也收不了場。

    朱允炆將目光從輿圖上移開,看了看朱文奎,問道:“夏元吉叫苦了沒?”

    “這倒沒有。”

    朱文奎想了想回道。

    “那他請求催促地方解運秋稅了?”

    “也沒有。”

    “他提出節省開支,精簡衙門了?”

    “呃,還是沒有。”

    “可說了要增加稅賦,加征商稅了?”

    “沒。”

    朱允炆笑了,看著朱文奎并不說話。

    朱文奎明白過來,行禮道:“父皇,兒臣明白了。夏尚書還有諸多手段沒有施展,說明戶部能夠應對賞賜事宜。”

    朱允炆點了點頭:“你忘記了一點,代王與一干江南大族可是給朝廷送來了很多錢財。戶部有這筆錢打底,又進賬了夏稅,供應賞賜不成問題。等到水師凱旋,秋稅也會入庫。你要相信夏元吉,他對財政的把控,遠遠比你強得多。”

    朱文奎了然,自己倒成了空擔心之人。

    看來只要夏元吉不動作,國庫就不會出現危機。

    朱允炆走至桌案處,拿出一份奏折,遞給朱文奎:“山西平陽府知府打著支持征北大軍的旗號,趁機斂財,橫征暴斂,惹得當地百姓怨聲載道。安全局與監察御史已都已奏報京師,事實確鑿。你為何在這文書之中,只批了扣押其于當地知府衙門,調河南官員前往堂審,而不是將其帶至金陵,殺頭以安民心?”

    朱文奎知道這份奏折。

    征北大軍在前線征戰,需要無數后勤百姓支援前線。

    為響應此戰之后再無大戰,支持這次傾國戰爭,北方諸省百姓聞風而動,山西因地理位置處在前線,更成了后勤主力,許多百姓活都不干了,男人都推車去支援大軍了。

    可偏偏有人借此機會欺負百姓,說什么大軍需要糧食,你們出的糧食不夠,地主家出一百石,你們小百姓至少也應該出個十石八石糧,不給糧就是不支持朝廷,不支持征北大軍,若是因為你們少給了糧食,大軍吃不飽,打了敗仗,責任就是你們的,到時候抓起來問罪。

    各種威嚇,各種理由,從百姓家里搶錢搶糧,還對外說是百姓自愿,民風淳樸,擁戴朝廷。

    朱文奎恨不得將這群蛀蟲踩死,但國有國法,官員犯了罪,君主也應該先安排人審,審完定罪了再殺,像太祖那樣掠過刑部、大理寺與地方,直接派人取人頭,或干脆自己親自拿鞭子上場,這種做派是“大快”太祖的心了,可對官員的傷害很大,對朝廷的傷害更大。

    “父皇,兒臣想其罪行于當地犯下,惹當地百姓破家無數,與其將他押送金陵審訊定罪再問斬,倒不如在當地審訊問斬,一來節省人力,免去衙役辛苦,二來可以讓當地百姓親眼看到其人頭落地,以收攬民心。至于調河南官員前往,是為保公正,避免地方官官相護……”

    朱文奎仔細說著自己的理由。

    朱允炆聽聞之后,微微點頭,對朱文奎的安排相當滿意。

    朱文奎說完山西事之后,轉而說:“父皇,張輔大軍撤出朝鮮,朝鮮國王李褆發來了請求文書,一請求幫其重建宮城,二請求幫其打造水軍,三請求允許朝鮮商人加入遠航貿易。兒臣拿不準主意,特來請教父皇。”

    朱允炆想了想,搖了搖頭說:“幫其重建宮城不是不可為,但打造水軍,就沒這個必要了吧,他們已經有了大福船的圖紙,按部就班打造便是,慢一點,也是好事。至于加入遠航貿易,可以拒絕。”

    朱文奎詢問:“是日后都不準其加入遠航貿易,還是暫時不準?”

    朱允炆淡然一笑:“朝鮮國小地貧,他們要什么遠航貿易,但凡他們需要的,大可以來大明購置。遠航,他們還不夠資格。孩子你要記住,大明要做海洋上的規則制定者,大明不允許朝鮮加入遠航貿易,就如同不允許占城、暹羅等船隊前往朝鮮一樣。”

    “東海是大明的,這里讓不讓船過,大明說了算。朝鮮的航路,只能定在大明天津港與定遠行省港口。但凡出現在其他港口,大明應該將其擊沉,并帶著他們的尸體去找李褆問罪。遠航貿易只是名頭,他們想要的是海洋利益,是分配海洋利益的權力,小國寡民,就不要參與進來了。”

    朱文奎記在心中,看向輿圖上的朝鮮,這里雖然是個臨海之國,不過對他們來說,大海就如同湖泊,只能在一片區域內撲騰,不能去遠方。

    這樣也好,不能總看著大明遠航貿易有利可圖你們也想插一腳,多加一條船,大明就少賣一批貨給朝鮮,這不劃算……

    “父皇,兒臣還有一事。”

    朱文奎認真地看著朱允炆,有些不安地說:“代王之亂,說到底與其財力分不開。可眼下藩王之中,擁有財力的可不在少數。遼王、岷王雖然低調,但其經商最久,家產無計,等其財富堪比小半個國庫時,會不會生出問題。巨商,未必有利朝廷吧?”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

    以遼王、岷王的錢,別說鬼推磨了,就是閻王爺估計也能請來磨豆漿了……

    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財團?朱允炆的殺豬刀

    登基之初,朱允炆以財富換走藩王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