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04節
朱棣咬破舌尖,劇烈的疼痛讓自己清醒過來。 楊烽火的話提醒了自己,這他娘的就是朱允炆的一個大坑,是這個侄子挖的一個死人坑!說不得,這個坑是為自己準備的! 換個角度想,如果建文皇帝全家出了事,那誰最有希望主持大局? 環顧四周,無一人。 唯自己耳。 朱棣想了想,這不是針對自己的坑,又是針對誰的坑?感情自己這個侄子,在演戲試探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意謀反! 若自己聽到這個消息之后,揮師南下,穩定朝局,估計到了金陵,自己也要躺到坑里了…… —— 前文宮廷政變時,寫東宮官員金幼孜、楊溥,改正為金幼孜、黃淮。楊溥隨軍出征了,人物太多,搞亂了哈哈……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瀚海,忽蘭忽失溫 皇帝不會有事! 朱棣做出了判斷,然后拍案而起,面對眾將喊道:“建文皇帝自登基以來,勤勉為政,謹慎有加,宮廷之中,即有安全局,亦有偵察兵,豈是賊人可下毒能得逞的?” “興是宮廷中出了變故,代王余孽未曾現身,皇上這才用了手段,誘使賊人浮出水面。我朱棣相信,建文皇帝定不會有事,眼下大軍最重要的使命,便是籌備糧草物資,儲備水源,準備跨過瀚海,徹底消滅韃靼主力!” 徐輝祖深深看了一眼朱棣。 皇帝出事,太子出事,軍隊之中最令人擔心的不是軍心,而是朱棣的態度。 若是朱棣以此為借口轉回金陵奪權,那事情就徹底麻煩了,不說此番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將空勞無功,就是朱棣返回可能帶來的風波便不可測,大明很可能會因此陷入戰亂。 畢竟朱棣的威望很高,若朱允炆出了事,還有朱文奎的話,那全軍都將唯朱文奎馬首是瞻,畢竟他是眾人認可的太子。 可朱文垣的話,尚沒有得到認可。 局勢如何發展,全看朱棣的態度與動作。 現在朱棣表態,判定宮廷危機是假,并主張集中力量準備征戰,這是最符合大明利益,符合大局的選擇。 平安松了一口氣,朱棣能在此時以大局為重,堅定不移地執行建文皇帝的征討戰略,這是對的。 大軍都到了這里,多少后勤都在來的路上,一應物資紛紛運來,多達六十八萬的民力被征用,全力支持這一次遠征,如果突然取消北征,那不僅大戰略目的無法實現,還將空耗無數人力與物資,朝廷多少財力都將打水漂。 鐵鉉贊同朱棣的決定,對眾人道:“皇上謀略草原多年,渴盼我等徹底消除草原威脅,為子孫后代打出一個和平年景,再無邊患!現如今箭在弦上,當兵發瀚海,不為任何事所動搖!” “再說了,朝廷并沒有發文書前來告急,讓我等回轉,也無一封文書告知皇上與太子出事,只因消息滿天飛,不足以作實證!” 徐輝祖重重點頭,沉聲道:“征服瀚海,消滅韃靼,是陛下給我們征北大軍的最高任務。陛下沒有下旨之前,大軍只管前進!我建議,自今日起,軍中將校與督官,與軍士說明情況,穩住軍心,堅定前行的信念!” 大督官楊烽火嚴肅地點了點頭,看向朱棣:“既是如此,那就應該敲定進入瀚海的日期了。” 朱棣看向呂毅:“后勤局還需要幾日能做周全準備?” 呂毅正色道:“還需五日,眼下陜西送來的駱駝數量已達八萬,尚有兩萬沒有送達。糧草物資基本到位,但還有一批水囊、水袋尚未出關。” “給你四日,四日之后,大軍進入瀚海!” 朱棣以不容商量的口吻下令。 呂毅凝重地答應下來。 軍隊之中,議論紛紛,有些軍士更是不知此番是向前還是向后,直至將校與督官紛紛召集軍士開導,明確進入瀚海的時間之后,軍心才穩定下來。 軍士看的是將官與督官,他們不亂,說明局勢不會差到哪里去。 鐵鉉、楊溥、宣青書站在輿圖之前,商討著下一步的行進方向,推測著韃靼主力可能在何處。 宣青書指向三峰山,嚴肅地說:“既然情報顯示韃靼主力通過瀚海正在北逃,那他們前往的地帶只能是這附近。三峰山以東是臚朐河,以西是土剌河,只要到了三峰山附近偵察,一定可以找到韃靼主力。” 楊溥微微點頭,抬竹棍指向輿圖上的一個點:“大軍穿過瀚海,必朝水流處集結休整,阿魯臺、本雅失里很可能就在這兩條河附近,甚至可能就停在此處休整!” 朱棣走了過來,背著手看去,凝眸道:“忽蘭忽失溫!” 楊溥肅然道:“據情報,忽蘭忽失溫地勢起伏,既有平原,也有小山丘,既容易隱藏軍隊,還容易打伏擊戰。若我是本雅失里與阿魯臺,定會選擇這里,可防可攻,可圍可撤!” 朱棣盯著輿圖。 不得不說,忽蘭忽失溫是一個很好的決戰戰場,何況這里還有土剌河,水草豐美,有利騎兵休整。 “阿魯臺一定會選在這里。” 朱棣斷言。 宣青書看了一眼朱棣,開口道:“那就前往忽蘭忽失溫,在那里與韃靼做最后的了斷!” 朱棣凝重地點頭:“我已五十,昨日對鏡,發現了不少白發。想來我也沒力氣再征戰幾次,若此戰不能解決韃靼,我朱棣便是大明王朝的罪人!這一次,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必須找到韃靼主力,一舉將其殲滅!” 雄心壯志,一腔熱血,終隨著年紀成了使命和責任。 朱棣想起太祖的教導與安排,希望自己拱衛大明。 一晃十一年過去了,太祖的容貌已是模糊,可諄諄教導尤在耳邊。 洪武時代遠去了。 無數的名將都已作古,他們用盡畢生的心血,沒有消滅元廷的勢力,現在輪到自己了,無論是韃靼還是瓦剌,就讓自己,徹底終結他們吧! 不惜代價! 丘福見大帳之中只剩下朱棣一人,便走上前,悄悄遞上一封信,低聲道:“大帥,有家書。” 朱棣打開一看,臉色頓時難看起來:“熾兒與煦兒都被安全局抓了?” 丘福大吃一驚:“這,這如何是好?” 朱棣滿是不安。 自己在外面帶大軍出征,家里兩個兒子竟然落到了安全局手里? 朱允炆啊朱允炆,你到底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丘福看過信之后,見左右無人,低聲說:“大帥,金陵情況不明,這興許是一次絕佳的機會。皇室無親無情,我們又何必……” “閉嘴!” 朱棣打斷了丘福,怒視道:“這種話,是誰讓你說的?” 丘福連忙跪下:“大帥,沒有人讓我說,只是建文皇帝及太子若真是不測,除了王爺之外,誰還能主持大局?若這江山落入二皇子、楚王或其他人手中,王爺豈不是錯過了天大機會?” 朱棣將家書擱在燭火之上,點燃之后,丟在地上,待成灰燼,一腳踏碎:“丘福,你是個武士,不是謀士。這是一個坑,你看不明白就不要推著本王去跳,會死很多人的……” 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帝王圣旨,北征開啟 對于朱高熾、朱高煦的死活,朱棣是一點都不擔心。 作為統兵主帥,帶著二十萬大軍為朝廷征戰,朱允炆再沒腦子,也不可能殺了朱高熾、朱高煦,有天大的仇怨,也得等著自己回去了再處置。 何況眼下收到的是家書,只是一個母親擔憂孩子受苦罷了,并沒有提到性命之危。 丘福的目光投向地上的灰燼,它如同野心枯萎之后,燃燒殆盡只剩下了這點不起眼的渣渣。十一年前的雄心壯志,豪氣干云,終內斂成了忠心耿耿、戍邊偉業。 罷了,我丘福跟著的是他,哪管他是闖蕩地獄還是殺向瀚海! 隨著將校、督官等一再開導,軍心穩定,軍士堅定了前進的信念。 各部軍隊有條不紊地準備著,無數駱駝集結,無數百姓集結,無數糧草集結。 大軍尚未行動,已有先遣軍隊帶騎兵進入瀚海,護衛輜重后勤打前站,沿途以木樁設置為簡單的營寨,儲備糧草與水等物資。 后勤局為了保障這次行動,準備沿途每次三十里設置一座小型后勤據點,每一百五十里設置一座大型后勤據點。 大同府成為了此番行動的最大依托,山西布政使丁景福掌控山西十一年之久,深得民心,此番丁景福為保障大軍糧草供應,喊出了“支援一車糧,打死韃靼狼”、“為皇上納福,捐糧越多,納福越多”、“打完這一仗,山西無戰事”等口號。 山西百姓對建文皇帝的好感是爆棚的,尤其是移民五十萬百姓之后,許多安頓在河南、山東、北平諸地的百姓都念舊,想回老家看看地方上也不阻止,大大方方讓來,也不怕不回去了。 原是分離之苦,悲傷的事,硬生生被朱允炆搞成了一般性質的分家,雖說這個距離遠點,但道路修平了,山里也沒猛虎了,路上也沒盜匪了,加上移民出去的百姓都得到了良好安頓,多年來有了不少積蓄,冬日的時候,路上有不少人結隊而行探親。 不良于行的人朝廷也沒虧待,驛站民郵讓兩地之間的聯系變得更是緊密。 從前慢的信,現如今已不需要兩個月便能跑個來回。 山西百姓感念建文皇帝的好,紛紛響應,有糧食的拿糧食,有衣被的拿衣被,有力氣的去運輸,沒力氣的編織筐婁、縫制鞋子等。 為了這一次遠征,山西百姓無私地貢獻著。 但常家、侯家、渠家等大晉商卻保持著令人匪夷所思的安靜,只象征性地拿出了一些錢糧。雖然談不上什么抵制,但也談不上多大力度的支持。 直至大軍出征的前一日,常家突然宣布支持大軍北征,捐贈朝廷錢五十萬貫,糧五萬石。隨后不久,晉商商會動作起來,出手闊綽程度驚人,僅僅是商會共同所給錢財便超出了一百七十萬貫,更不要說還有二十多萬石糧。 丁景福的疑惑并沒有持續多久,因為朝廷的文書在大軍出征之日送達,當看到朝廷文書中的落款時,丁景福如同一個委屈的孩子,嚎啕大哭起來。 哭是會傳染的,從一座城,傳到另一座城,從長城之內,傳至長城之外。 朱棣正在檢閱軍隊,尚未講話,便看到遠處一隊騎兵拿著日月旗闖入軍營,軍陣紛紛讓開道路。 “顧三審,岳四海?!” 朱棣看清了來人。 徐輝祖、平安、鐵鉉等人紛紛上前,緊張地看著來人。 這是安全局的高級將領,是朱允炆的得力部屬,他們在這個時候出現在大軍之中,定是有大事宣布。 到底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眾將不安,眾軍渴盼。 顧三審翻身下馬,手中托著圣旨,大踏步登上高臺,對朱棣氣沉丹田:“安全局內刑罰局指揮使顧三審,奉建文皇帝命,傳旨令于征北大軍!” 朱棣深吸一口氣,帶諸將校與全軍軍士行禮。 建文皇帝的圣旨! 朱棣不由一陣后怕,大哥啊,你怎么就生了這么一個妖孽,折騰死人不償命啊。但凡自己有一點異動,是不是這時候已經躺板板了? 果然是陷阱,是坑! 徐輝祖、平安、薛祿、段云等人驚喜不已,建文皇帝的旨意來了,那就說明建文皇帝沒事,看來之前什么中毒,什么太子失蹤,都是假的,是誘餌。 鐵鉉深深松了一口氣,宣青書閉上眼喘息,楊溥抓著胡須,手微微有些顫抖。 顧三審活動了下雙腿,多少年沒跑八百里加急,這突然一跑,竟差點玩死自己,看來平日里優渥的生活果然是墮落了身體,扛不住這幾千里的奔赴。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前有代王朱桂作亂金陵,朕平誅之。后有孝康皇后之子朱允熥陰謀篡位,朕平誅之。諸多魑魅,日月一出,化為烏有。民間魍魎,雷霆之下,蕩空無存!內憂已除,朕體甚安,太子穩健,東宮如故……” “然外敵不除,大明永無寧日。朕命征北大將軍朱棣,右副將軍徐輝祖,左副將軍平安,聯諸將士二十萬,兵討韃靼,肅清沙漠,無有邊患于朕之百姓!大軍遠征,當一往無前!開國四十一年,朕盼念大軍,滅敵寇,靖邊疆,安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