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76節
沈一元先回道:“不瞞夏尚書,沈家在金陵確實存有一些糧食,只不過這兩日已售賣出去不少,剩下的不過一千石,若朝廷需要,沈家愿以半個月之前的糧價轉給。” 常百業嘴角微動,根本不相信沈一元所說的一千石,沈家有三大產業,一是絲綢,二是糧食,三是南洋貨物。 一個主打糧食的商鋪,怎么可能在金陵僅僅只剩下一千石。 夏元吉也不點破,看向常百業。 常百業相當坦誠:“近日來金陵缺糧,常家愿為朝廷分憂,捐贈朝廷一萬石糧。” 夏元吉沒有說話,端著茶碗沉思。 一旁坐著的朱高熾敲了敲桌子,對沈一元、常百業說:“朝廷極度缺糧,你們卻在這里遮遮掩掩,不太合適吧?十萬石,你們各自出十萬石糧,戶部按正常市價收購。” “十萬石?” 常百業站了起來,臉色很不自然,目光從朱高熾身上轉移到夏元吉:“夏尚書,我們手中根本沒這么多糧,即使聽命朝廷去辦,也需要很長時日,就怕是遠水不解近渴。” 沈一元也怕戶部的胃口驚了下:“若戶部需要,我們可以捐一批錢給朝廷,十萬石如此海量的糧食,絕非短時間內可以做到。” 夏元吉依舊沒說話,朱高熾拍了桌子:“十萬石,八日之內務必送至金陵,一旦金陵陷入饑荒,定是損失慘重,你們也不想看百姓餓死吧?” 常百業很想問候朱胖子,你也不看看自己體型,饑荒也沒把你餓瘦一點啊,我們是商人,不是戶部下屬,不是聽命戶部辦事的衙役! 沈一元很是不理解,這一點都不像是戶部的風格,這種事也不像是戶部能干出來的。再說了,就算你們想要薅羊毛,也不能抓著我們兩家可勁地薅,多弄一些富戶過來啊…… 走了。 常百業、沈一元走出戶部大門,一臉的疑惑,總感覺這次戶部的邀請有些莫名其妙,這種攤派式的安排,更令人摸不著頭腦。 可不管咋樣,還是需要籌糧。 就在常百業、沈一元收攏糧食,安排伙計四處去買糧時,聚寶門、三山門、江東門、金川門等附近,出現了一批神秘的商人。 大戶王素正在聚寶門外逍遙,與張大亨欣賞美妙的舞蹈。 門被推開,掌柜王迅走至王素身旁,低聲道:“有人在出手糧食,看樣子數量不少。” “吃掉,全部吃掉,不準任何糧食進入百姓手中。” 王素不假思索地下令。 王迅了然,帶人搶購糧食,三萬石糧,竟要價二十萬貫錢鈔,王迅咬牙出血,交錢之后命人將糧食運走。 這些可都是日后控制金陵的法寶,誰能拿出穩定金陵的糧食,誰就能擁有人心。哪怕是這個時候朱允炆掛了也沒人在意,相對朱允炆的死活,每個人的肚子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王迅這邊剛忙完,又聽到消息,有外地商船帶兩萬石糧入了金陵,現在已到江東門,王迅通報王素之后,又提了一筆錢鈔,以高價將這一批糧食買下…… 這一晚,糧食出奇的多。 直至天亮時,王素、張大亨有些麻爪了,一晚上竟吃掉了三十萬石糧,花費近百萬貫錢鈔,自己與一干大戶,現在除了堆積如山的糧食之外,竟成了窮光蛋…… 秦淮紅樓是待不住了,你總不能看了一曲舞,開了一間房,命人抗兩袋糧食來結賬吧。也不知道紅樓的存了多少糧,人家硬是不慌。 王素、張大亨沒錢了,那就找其他人要錢,畢竟任務完成不了,太陽不換一換,大家都沒任何好處。 于是乎,一干大戶集結,各自拿出了家產,一些人甚至將地契、房契、田契都拿了出來,抵擋給了金陵的中央錢莊。 中央錢莊在瘋狂壓價,說地方上的東西不值錢,畢竟不是金陵地段,憑啥給你高價,田契倒還是可以,多少抵擋一些。 大戶們吃了血虧,但也不介意,反正是暫時抵擋,等有了錢之后,立馬可以贖回來,要知道糧食的價格一日三變,說不得改天就能賣出金子價了,到那時,所有人都將發達,身價翻個十幾番不在話下。 翌日中午,戶部又放了五千石糧,百姓沒購走多少,這些大戶蜂擁而上,直接瓜分了出去。 戶部放糧數量極少,這也“坐實”了朝廷沒糧的傳聞。 當日黃昏,金陵又出現了神秘商人,也不知道他們哪里弄來的糧食,一晚上竟然又出手了四十萬石,王素、張大亨弄起來的大戶們也傻眼了,剛剛從中央錢莊弄來的錢,只過了一晚上就不見了…… 跟著這群人混的伙計們是叫苦不迭,埋怨聲頓起。 要知道這些糧食大部分都在船上,人家是可以將船開到你指定的位置,也可以幫忙卸貨,可總量高達幾十萬石的糧食,這就不是少數人可以卸下來的,昨晚上的貨還沒卸完,今天晚上又來了一批糧,沒日沒夜地干活,誰受得了? 代王府。 朱桂聽聞又有一批糧食出現在秦淮河上,幾乎暴走。 娘的,哪里來的這么多糧食,不是說浙東蘇杭都沒糧可征調了,不是說湖廣、江西的糧還得七八日,怎么突然來這么多糧? 為了確保人心亂下去,朱桂只好下命大戶們賭上一切,收購走所有出現的糧食。 一夜還沒過去,這些大戶們就徹底沒錢了。原因很簡單,今晚上的糧食漲價了…… 三十萬石糧,要價二百萬貫錢鈔。 這些被糾集至金陵的大戶可不是頂級商人,不像沈家、常家那么有錢,一晚上幾十萬貫錢財出去,基本上沒多少存留了…… 朱桂無奈,只好命人從代王府中提錢購置糧食。 天亮時,又一批糧食出現在黑市之上,額度不大,三萬石,代王府吃掉,還沒消化,在另一個地方又出現了三萬石糧,代王府繼續買下,之后又出現一批糧…… 朱桂看著賬面上不斷銳減的數字,感覺有些不對勁了。 金陵的糧食怎么一直冒出來,有完沒完了? 一百多萬石糧,你以為自己是開金川門糧倉的嗎,到底是誰拿出來的糧?如此海量的糧食,絕非是尋常人可以拿出! 當再有消息傳來,說通濟門外出現了三萬石糧時,朱桂隱約感覺到了這是一個陷阱,一個針對自己的陷阱……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空手套千萬貫 密室,燭火躍動。 鋒芒伸過火焰,剪斷一截芯繩,火光變弱了些,但也安靜了下來。 朱桂看著眼前沉默的老人,急躁地問:“眼下如何做,誰知道外面到底有多少糧,若照此下去,多年財富揮霍一空也不夠買糧所用!” 朱坐照盯著棋盤,苦澀不已。 原以為燒了金川門外的糧倉,朝廷手中就沒了多少糧,配合以謠言動人心,金陵遲早大亂。可誰成想,金陵還沒亂起來,就有無數糧食涌了出來。 朱坐照很清楚是誰放的糧,除了戶部,絕沒有任何人可以一口氣拿出上百萬石的糧,任何人都不可能。 糧行糧鋪做買賣,是零散售賣,鋪子里存個二百石糧就不錯了,誰會建一個超大倉庫,弄數以萬石的糧食? 民間設的義倉也不可能存超過萬石的糧,很顯然,除了朝廷掌控的官倉,沒有任何人能一個晚上拿出數十萬糧。 朱坐照看向朱桂,問出了疑惑:“情報不是說金川門糧倉的糧食全都燒了,緣何在如此短的時間里,會有如此多糧食出現在金陵?” 朱桂皺眉:“金川門外的糧倉是全燒了,會不會是朝廷手中還有其他大型糧倉?” 朱坐照沉默了。 官府在金陵是設置了不少糧倉,但許多糧倉都是小型的,規模不到一萬石,光祿寺也有一個糧倉,但那里的糧也不多,只有三萬石。 可如今出現在暗市之中的糧已經超出了百萬石,哪怕是掏空了所有小型糧倉也不夠這個數額。 官府手中,絕對還隱藏有不為人知的大型倉庫! “會不會后湖那里有糧倉?” 朱桂問。 朱坐照不置可否,后湖的物資運輸都是絕密,有一些物資還是專人負責,很難了解,那里火藥倉庫都不知道建了多少了,原是方圓十里的湖,現在都被填得萎縮了一半了,弄幾座糧倉,偷偷藏一批糧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那里的人都答應起事了吧?” 朱坐照轉了話題。 朱桂臉色變得凝重起來:“放心吧,鑰匙已經到手,里面也有我們的人,隨時可以動手。” 朱坐照指了指棋盤空處:“現在令人忌憚的是偵察兵,這些人神出鬼沒,身份不明,其隱匿能力、戰力不輸安全局。窮盡調查,至今我們依舊沒有掌握到這群人的動向。他們不現身,終究是一個變數。” 朱桂清楚偵察兵的可怕,他們曾在交趾三百人殺三千人,還曾在亦力把里城燒毀過帖木兒的糧倉,刺殺過帖木兒,可以說每個人都是以一敵十的悍勇之人。 這群人絕對忠誠于朱允炆,忠誠于皇室,他們的危險程度超出了安全局,因為除了明面之上的若干人外,幾乎沒有人知道誰是偵察兵,他們可能在朱棣身邊當近衛,可能在大軍之中當先鋒,可能在后勤之中當農夫,可能在金陵城里賣燒餅,可能在角落里當打鐵匠…… 身份的高度保密,讓這群人變得極度神秘。 面對這最大的障礙與威脅,朱桂卻表現得相當鎮定:“偵察兵也是人,是人總會被殺死。我們手中有奴兵,有老兵,還有一些王府護衛,況且我們手里還有一批火器,不難解決他們。你認為現在到時機了嗎?” 朱坐照想了想,嚴肅地說:“今日晚間,我要夜觀天象。” 朱桂重重點頭:“我等你的好消息,那眼下的糧食還要不要繼續收?” 朱坐照果決地說:“自然,全部收了。事已至此,已沒了其他選擇。要么贏天下,要么輸一切。” 戶部。 卓敬匆匆走至桌案前,低聲對假寐的夏元吉說:“夏尚書,今晚已經放出去十七萬石糧了,金川門外、聚寶盆、通濟門、太平門等處糧倉全都空了,戶部現在是一點糧都沒有了。” 夏元吉微微睜開眼,又閉了回去:“收到多少錢鈔?” 卓敬拿出一本賬冊,遞了過去:“合九百六十八萬貫。” 夏元吉睜開眼,伸手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冷茶,接過賬冊翻動,心滿意足地點了點頭:“正愁缺少錢財,有了這一筆錢,征戰的損失總算是可以彌補回來了。” 卓敬嘴角不自然地動了動:“可是夏尚書,我們將所有糧都換成了錢鈔,金陵城內的糧食危機如何解決,百姓如何吃飯,人心浮動之下,怕是有人借機作亂啊,錢鈔畢竟不能當糧吃……” 夏元吉看著卓敬,老謀深算地說:“錢鈔是不能當糧吃,可賣出去的糧食在哪里?” “在大戶手里啊。” 卓敬不解。 夏元吉繼續問:“大戶在哪里?” 卓敬更是疑惑:“自然是在金陵。” 夏元吉笑了:“糧還在金陵,怎么能說沒糧呢。” 卓敬瞪大眼,驚愕地看著起身的夏元吉。 糧食是在金陵,可這玩意沒在戶部手里,朝廷再強勢,也不能搶糧吧? 沒錯…… 夏元吉決定搶糧了。 戶部得到朱允炆許可,聯合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五軍都督府、京軍衛、安全局與應天府衙門,以打擊囤積居奇,投機倒把為由,將不遵朝廷售糧令、存儲超出合理范圍用糧的大戶作為打擊對象,調動人手超出五千,一口氣查抄出了一百六十萬糧。 一艘艘船只裝滿糧食出現在秦淮河之上,車隊絡繹不絕,一袋袋糧食運至城中,驢馬馱載著糧食入城…… 無數百姓看到了海量的糧食,看到了戶部放糧售糧的告示,充足的糧食,瞬間便安撫了人心。 糧食危機解除了。 代王朱桂想哭,一干大戶絕望至極,直接跳了秦淮河,有幾個沒撈起來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