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642節
“很好,有任何問題,都不要問,更不準說,你們聽清楚了。再下西洋,抵達天方,這一段海域你們是走過的,熟悉的,朕放心,自天方抵達好望角,這一段海域,朕也放心,但你們要切記,好望角不好過,海浪風暴時有發生,若儲備不足,可以在附近其他海域上岸補給,若儲備充足,當向南繞過好望角之后再北上……” “抵達非洲西海岸近中部之后,你們在這里出發,沿洋流方向,一股向西南而去,可以抵達亞馬遜平原,這里有一條巨大的河流,名為亞馬遜河流,從這里可以進入。一股向西北而去,抵達加勒比海,這里颶風猛烈,海況復雜,尤其是六月至九月之間,能規避盡量規避,遇到可以登陸的大陸,盡早登陸……” “這一片大陸名為南美洲,北面這一塊是北美洲,但你們的目的地是南美洲。自非洲至南美洲,航行超出五千里,如此浩瀚的海域,全程可能沒有任何可以登陸的島嶼作補給,一旦遠航,不達南美洲,便是死亡!” 鄭和吞咽了下口水,駱冠英等人的臉色也有些蒼白。 如此浩瀚的一片海域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這可就有點欺負人了。 大明水師雖然有著遠航經驗,但誠如朱允炆所言,大部分都是沿著海岸線不太遠的地方航行,真想靠岸了,最多幾天的時間,可這一片海域,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一旦進入茫茫大海迷失了,那就徹底完蛋了,東西南北都沒補給…… 說是九死一生,還真沒有半點虛言。 朱允炆看著眾人,說道:“這些海圖你們記清楚了,在出航時,朕會給你們更為詳細的海圖。抵達南美洲,只是你們完成任務的地方,而你們真正的任務,就是挖土豆,找番薯,拔花生,掰玉米,摘番茄……” “……” 眾人錯愕。 這都什么跟什么,完全聽不懂。 不讓問,憋著難受啊! 朱允炆也清楚他們不知道啥是土豆燉牛rou,不知道酒鬼花生,也沒品嘗過烤地瓜,不過沒關系,咱有圖紙,用畫的…… 拿出一張張圖紙,分別掛了起來。 朱允炆指著土豆圖畫介紹道:“你們都看清楚了,這就是土豆,一種農作物。地上莖呈菱形,有毛,初生葉為單葉,成長之后,是羽狀復葉,如圖中所繪,地下所結果實,即為土豆……” “這是玉米,真正的糧食,都說稻、黍、稷、麥、豆為五谷,你們若是能帶玉米回來,五谷將會成為六谷……” “番薯,這個必須找到,應該是在南美洲的西面的安第斯山區,即這一片區域,想要深入到這里,你們有得走了……” “辣椒……” “橡膠樹……” “這些圖紙也會在你們出發之前發至船上,每一個隨行的船員都必須一眼識出,是每一個!” 武英殿中,朱允炆一一介紹,所有人都在傾聽著,大殿之外,護衛森嚴,沒有任何人能接近大殿三丈以內。 “朕知道你們有諸多疑惑,也想問此行任務到底是為了什么,那朕告訴你們,你們此行極為危險,但也極是光榮,你們是為了大明千千萬萬的百姓而去冒險,是為了大明王朝再無饑荒,再無易子而食的慘劇去冒險!” “你們之中,許多人出自農家,也知道麥子、稻谷一畝地產出多少,最好的年景,最好的農夫,一畝稻田能有三石收成就不錯了!可朕告訴你們,土豆和番薯,一畝地能產出二十石乃至二十七石!” 聲音落地,滿堂驚愕。 郁震、匡愚等醫官更是急得連忙上前,一些將校也想要發問,可每個人都謹記著朱允炆的話,不能問! 朱允炆抬手,嚴肅地看著眾人,說道:“朕知道你們想問,這是不是真的?朕可以告訴你們,是真的!所以,去南美洲,帶回來這些農作物,你們就是大明王朝最偉大的功臣,是活命無數的功勛!你們將用雙手與生命,創造一個天下無饑荒的盛世王朝!” 第七百七十四章 日月永在,大明永在 天下無饑荒! 趙世瑜眼眶濕潤,自己的爺爺、二爺爺,都是死在了饑荒之下!一向剛強的袁逸塵也握緊了拳頭,父親餓死時,自己只有七歲,若不是母親拼了半條命搶了一把糧食,自己怕也等不到朝廷的救濟…… 匡愚、郁震等人抬手擦了擦眼角,活了大半輩子,見多了生老病死,算是心性堅韌之輩,可一想到饑荒,一想到那個遍地餓殍、易子而食的黑暗歲月,就止不住地顫抖。 饑荒如同猛獸,先是吃掉人的尊嚴,讓人活著連狗都不如,為了一口飯,什么人倫道德,什么禮儀都顧不上了。 一切值錢的東西都可以賣掉,賣無可賣的時候,還可以賣老婆,賣兒賣女!若是小兒女賣不掉,甚至還可能拿出去交換別人的孩子,然后…… 你吃我兒! 我吃你女! 饑荒啊! 那是人間最可怕的事! 一連十幾天吃不了幾口食物,肚子里像是有無數螞蟻,一口一口咬出了火,灼燒著內臟,讓人痛不欲生! 可人還是想要活著的啊! 吃! 什么能吃,就吃什么! 兒女可以吃,老婆可以吃,父母也可以吃! 匡愚親自經歷過這些慘劇,親眼看到過一具具不完整的尸體,見過嘴角沾著鮮血的獸人! 郁震流淌下眼淚,一畝二十石的產出!這世上真的有如此驚人產量的莊稼嗎?如果真的有,那大明天下,或許真的能創造一個再無饑荒的盛世啊! 朱允炆的話,可信嗎? 郁震回想著自己與朱允炆的交流,他有著卓越而非凡的見解,超出世俗的見識,他曾指出了新醫學的方向,很多內容依舊是醫學院的研究方向,其中一些內容更是得到了驗證! 國子監許多課業背后都有著朱允炆的介入,尤其是《格物新學》,里面講述了許多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學問,可現在其中許多學問已經成為了國子監師生的共識! 他沒有欺騙過眾人! 自他執政以來,一改洪武朝的高壓、殘酷氣息,大興文教,用心民生,他曾經說過的話,都在一一兌現,大教育戰略之下,無數社學拔地而起,無數縣學得到修繕,無數孩子走入學堂…… 他推出的拼音,成為了啟蒙第一課! 他沒有撒過謊,他的人品是絕對可以信任的! 雖然不知道朱允炆為什么會知曉如此神秘的知識,知曉在另一個大陸之外,還有一個從來沒有人提起過的神秘大陸,不清楚他到底如何知曉這些農作物,聽聞嗎?不,聽聞不可能如此細致,他應是親眼見過,甚至是吃過! 可這又怎么可能,他是大明皇帝,從小就成長于這座金陵城中,沒有離開過大明,沒有去過大海,更沒有遠航過! 但他拿出來的輿圖,鄭和指不出半點問題,其他水師將校也沒有人說出一點紕漏,而這又證明了朱允炆掌握著遠比洪武時期更詳盡的世界輿圖,他這一份輿圖,極有可能是正確的! 可還是那個問題,他到底如何知道這一切的? 郁震收回了思緒,深深看著朱允炆,他嚴肅的面容告訴了所有人,他有著自己的秘密,不容許任何人窺視與詢問的秘密! 他如何知道的,真的重要嗎? 不重要,一點都不重要! 郁震看向那一幅幅農作物的圖畫,真正重要的是這些東西啊,重要的是大明百姓需要這些,大明子孫后代需要這些東西! 南美洲嗎? 奇怪的大陸,無論如何,哪怕是死,也必須有人到那里去,帶回來這些農作物! 無論什么代價,都必須做到,這才是最重要的! 駱冠英目光篤定,盯著南美洲的方向。 因為淑妃駱顏兒的關系,駱冠英進入宮廷的次數遠比張玉、朱能、袁逸塵等人多,從駱顏兒、宮女與宦官的話語中,駱冠英早就聽聞了朱允炆的種種神奇。 他創造了醫用紗布,創造了混凝土路,創造了千里眼的望遠鏡,創造了晶瑩剔透的玻璃,打造了令安南人絕望的二炮局…… 如今的后宮已經不是洪武時期的后宮了,雖然戶部依舊每年照例會給內宮撥付三十萬兩作為日常用度,但后宮產業規模已超出了許多人的想象。駱冠英在駱顏兒那里看到過一本賬冊,上面清晰地記錄著結余三十七萬兩,而那并不是總賬本,只是醫用紗布、羊毛織造、絲綢制品等賬本。 后宮的富裕,超出了朝廷的想象,而這一切的背后,都是朱允炆帶來的,他說的話,往往都成為了現實,他的設計與發明,正在改變著大明。 現在他說,在極西的大陸對面,跨過五千余里的大海,還有一片新大陸,那一定是真的! 不需要任何懷疑! 駱冠英堅定地相信著朱允炆,自己的余生,就是聽從他的指揮與安排,他手指的方向,就是自己的航向,他交代的任務,就是自己畢生的使命! 去南美洲,去挖土豆,去找番薯,去拿回一切朱允炆想要的東西! 王景弘激動不已,看向鄭和,又看向朱允炆,眼神中滿是火熱。 是的,自己沒有參與過航海,是一個新人。 遙想很久之前,鄭和還是馬三寶的時候,自己與他一起待在燕王府,也曾憧憬過大海,也曾談論過異域。后來鄭和從一個寂寂無名的宦官,一躍成為了大明水師的副總兵,真正的實權人物,并在大海上縱橫馳騁,殺賊寇,滅倭寇,下南洋,至西洋! 鄭和實現了自己的天方夢想,完成了生命的朝拜,王景弘不甘心繼續留在燕王府當一個無名小卒,于是寫信告訴鄭和自己也想出海。 后來,朱允炆親自找燕王朱棣,將自己調到了水師,充任了鄭和的部屬。 王景弘深深吸了一口氣,原以為自己第一次遠航將會是重復以往的航線,可誰知朱允炆竟有著超越大海的夢想,他想要去一個大明乃至世界都沒有觸及過的新大陸! 這是創造歷史的超級事件,是堪稱偉大的一次航行,縱是死在途中,也是值得驕傲的事! 我王景弘雖然是宦官,但依舊是男人,一個敢于迎風破浪,冒險的男人! 鄭和挺了挺胸膛,目光留在了非洲與南美洲之間的海域。 對于朱允炆刻畫出一個巨大的陌生大陸,鄭和怕是唯一一個不甚驚訝的人,因為早在前往天方之前,朱允炆就交給了自己一份詳盡的海圖,其詳實程度遠遠超出了舊港等地收集到的海圖,現在朱允炆拿出一份更詳盡的輿圖,并不令自己過于驚訝。 新大陸嗎? 鄭和并不懷疑新大陸的存在,畢竟大海是如此的遼闊,多出一片大陸來并不是不可思議的事,令人最費解的怕是朱允炆為何知曉這一條航線,從哪里得知大明從未有過的農作物,還將其詳盡刻畫出來。 朱允炆不讓問,那就不問。 他兌現了初見時的承諾,讓自己抵達了夢想的天方,安拉聽到了自己的心聲,剩下的歲月,自己要為朱允炆而活,為他而死。 他說那里有寶藏,那一定會有! 不同人,心思不同,想法不同,但無一例外,都在滿腹疑惑中,堅定地相信著朱允炆。 朱允炆看著沉默的眾人,滿意地點了點頭。 此時沉默,是一種強大。 “為了大明百姓,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大明萬世基業,朕將這個偉大的使命托付給你們,哪怕是只剩下一個人,也一定要帶回來這些寶藏,哪怕是帶回來一種!朕希望你們哪怕身陷絕境,也能昂起頭顱,看看天空,看看這日月,記住日月永在,大明永在!” 朱允炆放下了帝王的架子,緩緩抬起雙手,深深作揖。 他們即將押上了自己的命,為了江山社稷,為了天下人,當得起這一禮。 鄭和、張玉、朱能、匡愚等人連忙跪下,沒有人敢受如此重禮。 “日月永在,大明永在!” 鄭和喊道! “日月永在,大明永在!” 日月永在,大明永在! 近百人齊聲喊道,一遍,再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