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486節
現在京師舉辦武會試,如此熱鬧的事,這群人怎么可能不參加,不為了看熱鬧,也為了散散心不是。 “給他們搭個高臺吧。” 盧淵勸道。 鐵鉉很想拒絕,眼下距離武會試只有一日了,這個時候臨時搭臺,萬一質量不過關,摔了某位王爺,這責任可就大了。 “呀,幾位大人都在呢。” 內侍雙喜走了進來,笑呵呵地看著鐵鉉等人,說了句:“有口諭。” 鐵鉉等人連忙行禮。 雙喜手中拂塵微動,笑道:“皇上說,朕要親臨武會試,此事保密,不得外傳。” “啊?” 鐵鉉懵了,盧淵與劉儁也很是吃驚。 要知道一個問題,科舉會試的時候,朱允炆并沒有親臨現場,舉人也見不著他,只有通過會試的文官,取得殿試資格,才可能見到朱允炆。 可現在,朱允炆竟然要親至教場,這是給了武舉人多大的面子啊,何等的榮耀! 這是文臣的危機啊。 朱允炆若是知道了鐵鉉的想法,估計想一腳踹飛他,科舉考試會試之后有殿試,武會試之后有什么?毛都沒有,不這個時候出來見個面,啥時候見面? 總不能設置一個武舉殿試,在大殿里面比賽扳手腕,仰臥起坐,或者舞文弄墨,抓耳撓腮吧? 鐵鉉沒有辦法,只好派人到小教場,重新準備,皇上來了,規格不一樣了,至少需要弄個上檔次的圍欄,擋一擋呼呼的北風。 小教場在忙碌,武舉人也在準備,京師百姓翹楚以盼的日子,終到來了。 京師小教場內,馬匹嘶鳴,軍士盔甲明亮,氣勢高昂。 而在小教場的比試場之外,修有三道圍欄,在最里面的圍欄內外,都有手持長槍的軍士把守,而在而外圍的二、三道圍欄外,則擠滿了圍觀的京師百姓,密密麻麻,熱鬧非凡。 一些商人發現了商機,拉著伙計拖了幾車的凳子過來發賣,原本幾文錢的凳子,竟然在這里賣到了一錢,即便如此,還是脫銷了。 人太多,個子不夠,凳子來湊。 一些帶孩子的大人,干脆就讓孩子騎在脖子上,觀看著這一場京師武舉盛宴。 兵部、五軍都督府官員率先入場,隨后,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藩王在萬民歡呼聲中走入教場,燕王、寧王的聲音響成一片。 徐輝祖有些憧憬與羨慕,自己一直待在京師,想要揚名疆場,怕是不太可能了。 當朱允炆的鑾駕進入小教場,在安全局顧三審、薛夏的護衛,在朱棣、朱權、眾官員與百姓震驚的目光中,在武舉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中,朱允炆慢步而來。 “皇上,是皇上。” “皇上來參看武會試了!”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原本有些嘈雜與混亂的聲音,最后都被一句萬歲給統一了起來,圍觀百姓熱烈地喊著,一次接一次,聲浪一波蓋過一波,浩蕩的聲勢令人震撼。 朱權暗暗搖頭,朱允炆在民間的威望實在是太高了,哪怕是征戰在外,功高卓著的燕王,也無法與之匹敵。 就這一份民心,就不是誰可以做到的! 萬歲山呼聲,沸騰了寒冬,沒有人再感覺寒冷,只覺得渾身熱血流淌,就連那五歲的孩童,都會興奮地拍著手掌。 朱允炆抵達高臺,對朱棣、朱權等藩王、鐵鉉、徐輝祖等官員微微點了點頭,然后轉身面向百姓,抬起手,原本震天動地的聲浪,在一個呼吸之間,瞬間消散無蹤。 如此整齊劃一,如此可怕的秩序,讓朱棣都感覺頭皮發麻。 這還是無秩序的百姓嗎? 即便是百戰軍士,也未必可以做到這一點! 朱允炆做到了,輕而易舉! “朕在這里,陪你們一起看大明好男兒!” 朱允炆高聲喊道,在寂靜的教場中,傳出許遠。 “好男兒!” 這三個字,是朱允炆給武人最直接的定義! 遙想宋朝,韓琦對好男兒的定義,那就是東華門外唱名者,換句話說,宋代的好男兒,那就是文官,武人算什么好男兒! 但到了朱允炆這里,他憑借著自己的身份與影響力,以一句話,三個字,徹底扭轉了世俗、民間對武人粗鄙、非是好男兒的看法! 至于官員會不會改變看法,朱允炆并不在意,只要自己堅持武會試到場,讓武舉人享受與文官一樣的待遇,百姓們就會看到,文官與武官都是有前途的,都是有地位的,沒有誰一定榮耀過誰。 武舉人中,袁岳看著朱允炆激動不已。 張輔說得沒錯,朱允炆是一個不同的帝王,他是重視軍士的,他是有人情味的,他也是深得民心的。他親自來到了教場,說明武會試的結果,將更為光明。 只要拔得頭籌,他日定能登上更高的舞臺,成為一名稱職的將帥! 紀綱站在人群中,雙眸閃爍著渴望的光芒,抬手之間,萬人齊喑,這就是權勢的力量,何等的驚人,何等的令人向往! 薛祿挺了挺胸膛,目光堅毅。 自己已經四十有二,在燕王護衛中混了多年,仍是一個不起眼的角色。可我薛祿不甘心,我想要建功立業,想要征戰沙場,想要留名青史! 既然武會試是自己的機會,那就不可能讓它從自己手中溜走! 林昭雪抬手按了按脖頸,有些瘙癢,然后看向朱允炆,目光有些復雜,只握緊了拳頭,低聲說了句:“抱歉,我身不由已。” 朱允炆坐了下來,對鐵鉉微微點頭。 鐵鉉起身,接過劉儁手中的木槌,敲打著銅鑼,待場面安靜下來之后,才高聲喊道:“遵照皇上旨意,朝廷開恩于四海,首開武舉選拔良將,第一日測舉石,拉硬弓。第二日測舞刀,第三日測步射、馬射,第四日主策論。今有武舉人合計三百六十九人,擇最優六十人中式,授予官職……” 淘汰雖有些殘酷,但弱rou強食,這是歷史的規則,朱允炆不想違背這個規則。 第五百七十六章 武會試,測舉石與獻印 測舉石,開鑼。 袁岳、薛路、紀綱等一干舉人分散開來,在邊緣處等待呼名上場。 比試場中,擺放著三個大小不一的長方形柱體青石,青石石壁經過打磨,并沒有毛刺,在青石柱離地面大致七寸位置,左右各鑿有凹槽,供人抓持。 青石寬皆是一尺,高分為一尺三寸、一尺六寸、兩尺,對應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 考官是兵部古樸,站在前排,面向武舉人喊著:“凡呼名三次不登場者,視為棄考。登場者,當先選石號,獻印兩次,方為通過。現開始呼名,福建福寧武舉人馬亮。” 朱允炆繞有興趣地看著,對一旁的朱棣、寧王、鐵鉉等人說道:“這就是石礩(zhi)?” 朱棣等人連連點頭。 鐵鉉解釋道:“皇上,此石礩專為武舉所備,原是宮室梁柱下的墊石,為唐宋開槽,測人膂力。” 朱允炆打量著遠處的石頭,這可與后世的舉重杠鈴完全不同,杠鈴是一根木頭挑兩端,重量都在兩端,可這里的舉石頭,那就是純碎的舉石頭…… 取材還真是方便,加工也簡單,撿塊大石頭鑿巴下就行了,純天然材料,不另花費。 “何為獻印?” 朱允炆有些不解。 鐵鉉指了指馬亮方向,笑道:“皇上且看。” 只見馬良走到三塊石礩面前,在圍觀軍士與百姓的鼓舞之下,最終也沒敢挑戰三百斤石,而是選擇了二百五十斤石。 古樸與馬良確認之后,一旁有文書記錄下來,然后高聲喊道:“馬良,測二百五十斤石。” 周圍百姓與軍士聽聞之后,一陣叫好聲。 馬良活動了下筋骨,然后如大猩猩一般,捶打著自己的胸膛,之后彎腰,雙手放在地上摩擦了下,又站直了拍去手上的泥,扎好馬步,雙手放在了石礩兩側的凹槽處,大喝一聲:“給我起!” 馬良腰間一緊,雙臂發力,二百斤石晃動了下,猛地被抬離地面,此時馬良額頭已冒出青筋,再度發力,石礩被舉至胸膛位置,然后借著胸膛,抵住石礩頂部,怒吼一聲,石礩的底部朝著北面顯露出來,然后落下,轉過身,再次舉著石礩,將底部朝南面露出,之后便轟地丟下石礩,雙臂高舉。 “好!” “好樣的!” 教場中歡呼不斷。 鐵鉉笑著對朱允炆道:“這就是獻印。” 朱允炆算是看明白了,這石柱子不就類似于一個放大的印章,獻印,就是將印章的底部顯露出來,獻給人分看一看。 這可就需要大力氣了,后世舉杠鈴只要過頭頂,一口氣憋上去,立住了,還好一些,但這獻印,可不是一口氣的事,他需要先提舉,之后連著獻印兩次,不是一口氣能辦完的事。 “不錯。” 朱允炆很是滿意。 古代戰爭以冷兵器為主,力量的大小,往小了說,關系著自己干死對方,還是被人干死,往大了說,關系著戰場成敗。 戰場交鋒,沒力氣還真不行。 首先,你需要背幾十斤的盔甲,然后還需要兩條腿跑幾十里路,有時候可能是幾百里,千余里,沒力氣,沒好身體,誰熬得住。最后,打誰都需要力氣啊,人家揮舞馬刀,你都沒力氣格擋一下,兵器都飛了,被人砍了也不怪人家。 有力氣,起碼占了一定優勢,哪怕是逃命,也比人家多跑幾里路嘛。 舉石頭玩,說真的,并沒有多少的觀賞性。但看著看著,百姓與軍士,官員與藩王,朱允炆都逐漸投入其中,力量是帶著美感的,而擁有力量的強者,是足以讓人敬佩的。 “廣西南寧袁岳。” 古樸喊了下一個人的名字。 朱允炆眼神一亮,對徐輝祖與鐵鉉問道:“這就是南寧衛的指揮史,張輔舉薦多次的青年才俊?” 徐輝祖眼神中滿是期待,道:“沒錯,此人在與安南作戰中,有勇有謀,是個將才。都督府這邊很希望召他至京師,委以重任。” 朱允炆擺了擺手,道:“委以重任的事以后再說吧,聽聞安南那邊動作很大,征調了不少百姓充當軍士,此事可為真?” 徐輝祖臉色有些凝重,嚴肅起來:“接廣西奏報,安南國內正在不斷擴軍,數量與日俱增,即有南下占城之跡象,也有重新進犯我大明之準備。” “兵部怎么看?” “兵部與五軍都督府意見一致,安南之亂,早打好過晚打,在安南打好過在廣西打。事已不可逆,宜早出兵。” 鐵鉉清楚局勢的發展,也明白安南胡氏的野心。 若大明不出手,胡氏哪怕不會進攻大明,也會打下占城,眼下占城是大明遠航船隊的重要補給點,一旦丟了占城港口,鄭和的船隊與未來的商隊,那就只能繞路找尋水源與補給,這對于大明的南洋戰略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