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280節
何況朝廷還酌情優選這部分人員為官,如此強的政策,稍有覺悟的百姓便會努力爭取,不,就是那些士紳之家,也必然會爭取這些名額,以求“開枝散葉”,壯大“家族”。 “若這些政策還不足以打消百姓顧慮,那就再加一條,五年之內,朝廷不在五十萬移民中征調軍士?!?/br> 朱允炆擲地有聲地說道。 解縉走出,贊道:“皇上,若行如此移民之策,可改被動移民為主動移民,此策大善,臣以為可行?!?/br> “臣附議?!?/br> 郁新、黃子澄等表示贊同。 以前移民沒什么好處可言,現在移民有好處了,難度自然降低許多,甚至會有人主動選擇移出山西。 朱允炆見說服了內閣與戶部,便將目光看向雙喜,道:“讓他們入殿吧,山西移民少不了他們出力?!?/br> 第三百三十三章 商人在移民中的作用 當晉商常千里、侯西域、曹有山等進入武英殿時,黃子澄、解縉等人都露出了驚訝之色。 移民畢竟是朝廷之策,找五軍都督府作后盾可以理解,找商人來做什么? 商人擅長的,只是買賣。 買賣? 解縉靈光一閃,看向朱允炆,不由折服,若真的引商人進來,可以為朝廷省去不少事。 黃子澄、郁新等人卻并沒有看透,只不解地沉默著。 朱允炆在晉商行過禮之后,道:“今日召晉商入宮,是有兩件事與你們商議。這第一件事,便是朝廷準備今年于山西移民五十萬,至北直隸、山東與河南等地,你們如何看……” 八大晉商不由地震驚起來。 對于山西移民,常千里、侯西域這些人并不陌生。 洪武三年六月,朱元璋為應對蒙元“四大王”襲擾大同、武州等地,采取堅壁清野之策,大規模遷移山西北部居民。 洪武六年九月,朱元璋又以“屢為胡虜寇掠”為由,遷移山西北部居民八千余戶近四萬人入中立府(即鳳陽府),而這也是明代初期,第一次大規模移民。 洪武二十五年、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出于軍士需要,移十幾萬山西居民至晉北、內蒙古南部以及河北西北部。 然而這兩次移民,是出于軍事的需要,移民范圍又多集中在山西省內。 洪武朝真正的大規模移民,是出于經濟建設需要開展的,時間是洪武二十一年,之后移民一直持續,直至洪武二十八年,自山西彰德、衛輝、廣平、大名等府移民四十余萬。 這四十幾萬人,多分散在了北直隸與河南等地。 如此大范圍、長時間的遷移,才遷移出不到五十萬人,朱允炆竟然打算在今年一年之內,實現五十萬移民? 這足以讓常千里等人瑟瑟發抖。 “皇上,恕草民直言,移民五十萬恐怕需要更長久時間,一年期是萬萬不行的?!?/br> 常千里深知移民之苦。 洪武朝移民并不太平,雖然朱元璋給了不少政策,移民之前按戶發銀鈔,路上還有官兵護送,到地方給農具,給免稅三年。 但那只是書上的記載,真正的移民,是伴隨著血與淚的。 要知道移民中窮困百姓居多,他們沒有馬車,沒有毛驢,只能靠兩條腿走路,短則五百余里,長則一千多里路啊。 徒步跋涉二三十天,風霜露宿,一些人病死在路上,一些人累死在路上,一些人寧愿逃命也不想去陌生之地。 家鄉月明,故土難舍,誰愿意離開故土? 可不去,不行。 逃命的人多了,完不成移民指標,于是底層便拿出了繩子,將移民綁著,以“押解”的方式趕著他們離開山西。 很多移民手臂長時間被捆著,胳膊逐漸麻木,并在日后留下了一個背著手走路的習慣,而這個習慣,也一直留在了山西移民后裔的骨子里。 因為是押解,路上有人需要小便,則需向官兵打報告,喊一嗓子“官爺,請解手,我要小便”之類的話。 久而久之,便演化為了“解手”等同于“小便”。 走南闖北的晉商,對于移民之苦、移民之困有著深刻的印象,明知反駁朱允炆這個少年英主不合適,但還是硬著頭皮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自己雖是商人,但還是有良知的。 黃子澄看向朱允炆,依舊認為一年五十萬的步子有些太大,可見朱允炆沒有絲毫改變的神情,便也沒有再多說什么。 朱允炆對常千里等人說道:“朕知道一年移民五十萬是困難,但你們也須知,方法總比困難多。這是朕擬定的新移民之策,你們且看過之后再回話吧。” 雙喜將文書轉給常千里,常千里等人看過之后,頓時一改愁容,一臉輕松地奉還文書。 常千里整理了下衣襟,肅然道:“皇上,若按此策行事,山西移民大計可成,草民有些旁親在太原府,不知移民之策可否包含太原府?” 黃子澄等人聽聞之后,不由搖頭苦笑。 朱允炆也放松下來。 這群人不愧是商人,看到了好處,馬上就想湊上去。 不過這也證明了一點,商人都心動了,百姓中但凡有些覺悟的,也定會參與到移民之中。 至于那些沒覺悟的人,沒關系,搞宣傳、洗個腦什么的,咱有經驗。 覺悟這東西是可以說出來的…… “你們想移民,朕自是歡迎的。不過這不是朕將你們喚來的目的,移民五十萬,所需物資自然是千千萬萬,只依靠朝廷去辦,一年期很難籌備妥當。朕希望晉商能協助官府,完成移民壯舉?!?/br> 朱允炆認真地說道。 黃子澄臉色一變,剛想走出來反對,卻又止住了腳步。 雖說移民保障工作應交給戶部、地方布政使、府縣等辦理,可一些縣的官吏加起來也就幾十號人,讓他們在短短幾個月內籌備幾萬乃是十幾萬人口的物資,或許可行,但定會極度擾民,甚至會有地方借朝廷需要物資之由,搶掠百姓家產。 如此思來,不妨讓商人以買賣的方式,去籌備物資,而戶部只要把關錢糧即可。 常千里看向侯西域等人,侯西域等人更是驚喜莫名。 若此事辦成,晉商便直接與地方官員搭上了線,甚至可以改觀朝廷對晉商的看法,日后晉商行事,定會方便許多。 “草民愿為移民之策鞠躬盡瘁。” 常千里、侯西域等人跪拜,齊聲道。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看了一眼解縉、黃子澄等人,說道:“晉商來負責移民物資保障,戶部支付相應款項,安排朝廷官員與地方布政使官員監督,如何?” “皇上英明?!?/br> 解縉、黃子澄等選擇了支持。 到此時,朱允炆總算敲定了移民之策,然后對黃子澄說道:“此番移民數量之大,堪稱我朝第一,所耗費錢糧自是巨大,朕知戶部困難,打算將商人自南洋之地取來的一些寶物,交付戶部,由戶部發賣變為錢糧,以支移民。” 第三百三十四章 關門,打胡杜 南洋寶物? 黃子澄眼珠子都發光了,那些東西隨便拿出來一件,都堪稱稀世珍寶,皇上竟然舍得拿出來換錢糧? 原以為皇上是想依靠商稅來彌補移民花銷,不成想皇上想用寶物直接賭上這個窟窿。 “謝皇上!” 黃子澄發自肺腑的感激朱允炆,這事若擱置在太祖皇帝身上,絕對就是一口命令,坐等結果。 至于過程中百姓愿不愿意移民,移民過程如何,到了地方有沒有吃的喝的,太祖日理萬機,是沒時間關照的。 可朱允炆不一樣,他自己提出了任務,也知道問題出在哪里,還主動提出了解決辦法,作為官員,只需要去執行,去完善,去反饋即可。 有如此皇上,黃子澄心悅誠服。 “皇上,有多少寶物,是否可以折算給晉商……” 侯西域請求道,滿是期待。 山西晉商可不少,可家里有絕世珍寶當門面的可不多,這若是拿回山西去,將會大賺一筆…… 廣西,十萬大山。 僻靜的山谷中,歪歪斜斜地躺著一支軍隊,千戶黃桂低頭看了看露著腳拇指的布鞋,鞋底子隨拇指上翹分離出一條縫。 軍士袁岳大口地喘著氣,努力坐了起來,從腰間拿出了短刀,然后拖下草鞋,看了看腳上的血泡,咬牙便扎了下去。 血水流了出來。 “這翻山越嶺,真不是人玩的啊……” 袁岳心中感嘆。 自己好歹也是勤練之兵,腳底板早就磨練出來了,可誰能想到,以前的那點繭子還不夠這山上磨的,沒幾天就出了血泡。 這一腳已經被扎破了四五個血泡。 “這里的水是干凈的,可以飲用?!?/br> 千戶潘成走上前,對坐在圓石之上的張輔稟告道。 張輔微微點頭,從懷里取出一幅輿圖,低頭審視著,然后說道:“讓大家休息兩刻鐘,將黃英喊過來?!?/br> 黃英,廣西思明府土司俍兵,對廣西山川走勢知之甚詳,這也是張輔敢選擇這一條路的底氣。 張輔聽到動靜,抬頭看著走過來的黃英,道:“快到鎮南關了吧?” 黃英伸手指了指南面,道:“翻過去這座山,便可以看到金雞山與大青山,鎮南關便處在這兩座山的隘口之上,按往日行軍,半夜時分可抵達鎮南關?!?/br> 張輔收起輿圖,站了起來,一臉剛毅地看向南方,喊道:“王遠興,你帶二十余人,先行過山偵查敵情,切記,不可打草驚蛇?!?/br> 王遠興深吸了一口氣,站了起來,喊過二十余軍士,問明方向便走了出去。 “大人,軍兵疲累,不宜再走,應在此地修整兩日。” 黃英看了看周圍倒在地上的軍士,他們已經疲累到了極限。 這段時間里,每日每夜行軍,一天僅得休息兩三個時辰,拼了命的行走,雖然爭取了時間,但也極損了戰力。 縱是以勇猛著稱的俍兵,也沒有如此玩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