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96節
“楊榮,你如何看?” 朱允炆輕聲問道。 徐輝祖、朱棣、解縉等人有些驚訝,楊榮不過是翰林院編修,而且進入翰林院還沒幾個月,這就參與軍國大事了? 楊榮也有些錯愕,原以為自己與楊溥、金幼孜等人不過是旁聽,帶耳朵來的,周圍都是大佬,怎么也輪不到自己說話才是。 朱允炆期待地看著楊榮,史書給他的評價是“揮斤游刃,遇事立斷”,極擅軍務,不知道初入仕途的他,有沒有這份決斷力。 楊榮定了定心神,走了出來,目光篤定,神情嚴峻。 雖然對于自己而言,這個舞臺來得太早一些,但既然登臺了,就不能錯過機會。 楊榮行禮,而后浩然道:“皇上,臣以為,不僅要發兵安南,還應將安南收至我大明版圖,讓其成為我大明的一個郡!” 此話一出,眾人皆驚。 茹瑺直接反駁:“安南乃是大明藩屬國,是不征討之國,若動用大軍,不過是處罰胡季犛,讓其還政于陳氏,若占領安南,讓其成為大明郡縣,我大明豈不是成了侵略他國?于禮不合,于情不合!若用兵不義,大明如何立足,其他藩屬國如何看待大明?” 徐輝祖也皺眉道:“安南立國已久,想要將其領地收入大明,未必容易,而且當地蠻夷眾多,極難管控,若是強硬控制安南,勢必會引起戰亂,時間久了,會拖我大明于泥沼之中,不利,太不利。” 姚廣孝看著楊榮,目光中透著幾分異樣。 在別人反對的時候,姚廣孝已在盤算收回安南利弊。 那地方,原本就是中原郡縣,若是收回來,貌似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這些朝臣,都將“正義”看得太重,若不是正義之師,違背儒家禮法,他們恐怕是不會同意出兵的。 楊榮面對質疑,毫不畏懼,只坦然地看著朱允炆,說出了收回安南的理由。 第二百三十四章 楊榮初顯崢嶸 戰爭是一種手段,服務于政治,服務于大局。 若脫離政治與大局,單獨去論戰爭,其職位與成就,多只能止步于將領,無法成為真正的統帥。 統帥所慮,絕非一城一池得失,而是全局全域。 朱棣力主出兵,便是從大明南部邊疆、西南邊疆安穩來考慮。 楊榮不是朱棣,不是職業軍人,沒有天才的戰場指揮能力,但他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全局觀與謀斷力。 面對兵部尚書、中軍都督府府事等人的駁斥,楊榮堅定著自己的看法,肅然道:“臣之所想,理由在七,還請容臣稟說清楚,再作評判。” 朱允炆眉頭一抬,好家伙,楊榮這是要露崢嶸啊,七條理由,足以證明其心中已有計較。 “講來!” 朱允炆期待地看著楊榮。 楊榮從袖子里拿出了一張折疊的紙,展開之后,是一幅簡畫的大明輿圖,輿圖北部重鎮,寫著密密麻麻的小字,南面明顯空了許多,只有寥寥幾筆。 “皇上,各位大人,我大明邊防重在北部,以御蒙古部落南下。然回望洪武朝,南部邊疆并不安穩。洪武三年,廣西陽山縣山民十萬余反,洪武十四年,廣州的曹真和蘇文卿等叛亂,洪武十五年,廣東鏟平王叛亂,洪武二十八年,廣西瑤壯叛亂。” “此間種種,禍亂難平,朝廷大軍雖屢次平叛,終無法解決根本。臣以為,發兵安南,設安南郡,不僅有助戡亂地方,遏亂民之心,亦可借此機會,調整大明軍務部署,改八分北、二分南為七分北、三分南。以穩帝國南方,此為一。” 聽聞楊榮之話,朱棣、徐輝祖、姚廣孝等人不由暗暗吃驚,就連朱允炆也露出了驚訝之色。 楊榮所說的是整個大明的軍事部署,他的眼界之高,令人贊佩。 沒錯,大明的主要敵人是蒙古部落,所以在軍事部署上,大部分軍力都沿北方邊疆一線部署,除了京師主力之外,精銳之師百分之八十都在北方重鎮! 而剩下的軍事部署,又分散在全國各地,云南、廣東、廣西等地衛所數量不多,實力也偏弱。在平時,確實可彈壓地方,然一旦遇到大的叛亂,根本無濟于事。 洪武朝時,南方屢次反叛,朝廷鎮壓一次叛亂一次,這邊剛剛班師回朝,還沒睡個安穩覺,那邊又開始叛亂了,甚至有些叛亂長達數年之久,一個關鍵因素便是南方軍事力量薄弱,干不過當地土著與少數民族。 而楊榮看到了大明軍事部署上的不足,想要借發兵安南,增加朝廷在南方的軍事存在,以更好控制地方。 就連駁斥楊榮的茹瑺,此刻也平息了憤怒,安穩地聽著楊榮的講述。 楊榮繼續說道:“再看安南,其屢屢進攻占城,威脅暹羅、勃固,更屢次進犯我大明,廣西一線深受其害。無論是安南陳氏王朝,還是這胡季犛,其都有著對外征戰的野心,若是朝廷動用大軍,何不一勞永逸,徹底踏平安南,將其收回?” “若按所謂正義之師,戡亂安南之后,選一陳氏后人主政安南,過三五年,其野心膨脹之下,必會再犯邊大明。屆時,大明是出征還是不出征?出征,豈不是二次動用大軍,耗費巨大,不出證,便是坐視安南襲邊,蠶我大明!這個結果,誰來擔?此為二!” 朱棣贊賞地看著楊榮,他所言確實在理。 朝廷動用大軍不容易,不說一勞永逸吧,至少也得一戰而定,換個十年二十年太平。 如果只是打胡季犛,地盤不歸大明,說話算數的還是人家,太平不太平,大明管不了,萬一在出現個胡季犛第二…… 若是將其收回大明,派駐大軍與官員管控,只要不欺壓當地過甚,保個太平還是沒問題的。 楊榮侃侃而談,從大局至地方,從朝廷至安南,從治國至安民,講述著一個個出兵安南,收安南而大明領地的理由。 到了此時,茹瑺、劉儁等人也看清楚了,雖然出征安南有困難,會耗費一定財力、物力、人力,但相對于大局,相對于整個大明而言,打下安南,利大于弊。 楊榮指了指手中的輿圖,說道:“安南一側臨海,與廣東雷州府、瓊州府遙相呼應,若占據安南,我大明便可在南洋之地,存在一個軍事據點。近可遏制占城、暹羅、真臘諸國,遠可控制滿刺加,蘇門答刺、三佛齊、瓜哇、渤泥國等。” “雖我大明無意于吞并南洋諸國,但卻可以借此威懾諸國,靖清海賊,也為南下船隊清除障礙,與廣東水師配合,肅然南海,此為七。” “綜而論之,取安南之地利大,舍安南之地弊大。由此,臣力主出兵安南,并將其納為我大明領土。” 朱允炆看著楊榮,微微點了點頭,擊掌道:“處處在理,精妙之論。茹愛卿,你認為楊榮所言如何?” 茹瑺深吸一口氣,對朱允炆道:“臣所思所慮,皆不如他,仔細想來,他所言是對的。然臣堅持認為,只有正義之師,方可立國安國,若我們趁機強占安南,恐會為后世人恥笑,還請皇上多多思量。” 朱允炆知道這些文官都是正人君子,做不出強盜行徑,不過,運作一番的話,還是可以收回安南的,歷史上的朱棣不就做到了? 只是,這個計劃,還需要死幾個人,也需要一點時間。 “是否出兵安南,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朱允炆沉吟道。 茹瑺、徐輝祖、朱棣等人愣住了。 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 看他的態度,不是一直想要出兵安南嗎? 而且楊榮的觀點十分鮮明,皇上也贊同了,轉頭卻說要從長計議? 朱允炆起身,嚴肅地說道:“占城使臣求援,我大明身為宗主國,不可不管。然安南情況未名,不宜直接出兵。不若先安排人查明情況,若安南真有天變,且兵指占城,那大明再出兵也不遲。至于安南歸屬問題,日后再談吧。” 眾人見此,也不好再說什么,只好帶著疑惑,紛紛行禮告退。 朱允炆踱步思索,胡季犛弒君篡位極有可能是真實的,只不過問題是,胡季犛這個人雖然有些手段,但下手不夠利索,陳氏后人與大臣還沒殺絕,估計過不了多久,陳氏后人與大臣便會跑到大明來。 陳氏后人不死絕了,那大明想要安南那塊地皮,可就太難了,再加上朝廷里有一群儒士,要臉要皮要名聲,出兵安南他們或許沒意見,但直接占據安南,他們會跳起來的。 想要安南全境,徹底將其并入中國領地,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把胡季犛一家子全部干掉,然后,陳氏王族也一并消失。 安南沒管事的了,自然就由大明說了算,再安排一些托,請大明留下,事情不就成了? 即有臉,又有名聲,南洋諸國知道了也無法反對。 現在不能動用大軍,因為安南還不過亂,事還不夠大,朱允炆選擇了等待,等待胡季犛殺更多的人,等待更合適的機會…… 雖然朱允炆沒有采納楊榮的意見,但卻讓眾人看到了楊榮的能力,第二日一早,徐輝祖便求見朱允炆,希望將楊榮調入都督府,人盡其用。 朱允炆這邊還沒批準,茹瑺也來了,一樣的事,希望楊榮進入兵部,進入職方司任職主事,配合職方司郎中,主征討、軍制、城隍、鎮戍、巡視cao練、整頓軍伍等事。 徐輝祖極力爭取,茹瑺毫不退讓。 沒轍,朱允炆讓楊榮自己選,楊榮二話沒說,選擇了兵部職方司。 這個選擇也很好理解,職方司類似于后世參謀部,本就是籌劃戰爭的主要機構,楊榮擅軍務,又是科舉出身,不去兵部,難道去都督府? 坤寧宮。 朱允炆看著拿著鏡子當寶貝的馬恩慧,微微搖頭,繼續鼓搗著粗細不一的竹子。 “皇上這是在做什么?” 馬恩慧見朱允炆拿著個短鋸,將竹子鋸開,不由問道。 朱允炆將短如巴掌的竹子拿在眼前,透過竹孔,對馬恩慧說道:“朕聽聞有神仙會千里眼,也想學學。” 馬恩慧噗嗤一笑,說道:“人家千里眼,皇上這是千里竹呀。” “你懂什么……” “臣妾不懂,但那放大鏡寶物,緣何不給臣妾留著,反而給了戴院使?” 馬恩慧有些委屈。 朱允炆指了指自己的眼,說道:“放大鏡在皇后這里就是個不祥之物,朕不打算給你了,免得這一只眼也挨一拳……” 馬恩慧不愿意,拉著朱允炆便想哀求一個放大鏡,雙喜卻托著一個托盤走了過來,托盤之上,皆是放大鏡,不過卻沒有把柄,只是中間的圓鏡。 “為何沒有把柄?又為何有大小不一之別?” 馬恩慧不解地問道。 朱允炆拿起一枚小的鏡片,對竹子比劃了下,稍大,便換了一個合適的,小心將鏡片塞至竹筒,然后又找來一個大竹筒,選了大鏡片,組裝起來。 將小竹筒套入大竹筒,朱允炆將竹筒緩緩拉開,眼睛透過竹筒向外看去,有些模糊,便又調整了幾次角度。 門外走過的侍女清晰可見,就連其衣服上的花紋都看得清楚。 朱允炆拉著馬恩慧走出了坤寧宮,走到一處高地,然后對馬恩慧說道:“皇后,你看清楚,將眼貼在這里,另一只眼閉上,然后通過抽取竹節,調整遠近,來你試試。” 馬恩慧不明所以,接過之后,看了看,對朱允炆說道:“皇上,不是和平時一樣嗎?” 朱允炆笑著說道:“那皇后將竹節抽出一點試試。” 馬恩慧試著抽出一點竹節,頓時驚訝出來,喊道:“皇上,臣妾好像看得更遠了,那里不就是冷香殿嗎?為何隔著數百步之遠,還得看得如此真切?” 朱允炆含笑道:“朕不是給你說了,這是千里眼,以后行軍打仗,人家都用斥候,咱用千里眼……” 第二百三十五章 開封是個旋渦 郁新站在黃河河堤之上,看著遠處繁華的開封城,目光中透著幾分憂思,對一旁的景清說道:“開封,乃是中原要地啊。” 景清認可地點了點頭,轉身看了一眼黃河,道:“這黃河河床如此之高,一旦決堤,整個開封府都難保,幸賴大堤穩固,沒有釀成大禍。” 一旁的宋禮微微搖頭,插了一句:“大人,這黃河若再不治沙,河床繼續抬高,便只能加高堤壩,然堤壩總有不安全的時候,根治黃河,還應從沙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