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50節
主簿謝剛進入房間,馬上跪下,喊道:“尚書大人,左都御史大人,都是知縣,是知縣把糧食都賣了,不關我的事啊。” “別叫我們大人,是我們應該喊你主簿大人!你現在告訴我,縣衙哪里還有糧食!” 黃子澄憤怒不已。 “知縣,知縣家里有糧食,有兩千石。” 謝剛連忙說道。 “就在縣衙?” 黃子澄問道。 “不,在綠柳莊園。知縣在城北修了一座大宅院,里面有糧食。” 謝剛為了保命,什么都說了出來。 黃子澄厲聲道:“前面帶路,若找不到糧食,不僅你會死,你家人也跑不掉!” “不用去找了,那里也沒糧食了。” 雄武成手里掂量著一塊銀錠走了進來,說道:“吳茂才已經將大部分糧食都換成了銀子,莊園內的糧食,只剩下不到一百石。” 黃子澄與景清臉色變得蒼白,這樣的話,縣衙將面臨無米之炊的境地。 “我們可以買糧。” 景清咬牙說道。 雄武成將銀錠高高拋起,又穩穩接住,道:“這一枚銀錠為五兩銀子,景大人以為可買多少糧食?” 景清快速說道:“一兩銀子兩石米,自然是十石米。只需拿出幾百里銀子,購置糧食,還是可以等到朝廷糧食運抵。” 熊武成將銀子丟給景清,然后將肩膀上的褡褳丟了過去,道:“這里是五百兩銀子,也不需要景大人購置一千石米,購五百石,剩下全都是大人的,如何?” “你這是私動公財?!” 景清不滿地說道。 “呵呵,現在誰還管這些,幾百口人,乃至上萬口人等著吃飯,只要有糧食,用點貪污的錢,皇上也不會怪罪某家吧?” 熊武成說完,便轉身離去。 黃子澄看著景清打開褡褳,果然是銀子,但此時此刻,黃子澄的臉色卻極為難看。 “先買糧吧,這是當下唯一的出路。” 景清有些無力地說道。 黃子澄看著景清,苦澀一笑,道:“你不認為熊武成的話有問題?五百兩銀子讓你買五百石糧食,這事他為何不做?” 誰會和錢過不去。 景清疑惑地看著黃子澄,迷茫地問道:“為何?” 第一百九十章 神秘的古今今古(三更) 大明皇宮已經很多天沒有笑聲了,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皇上的心情好起來。 馬恩慧揮了揮手,讓侍女退下,抬腳踏上棧道,沿著曲折的棧道,緩緩走去,無心欣賞池塘中開得正鬧的白蓮、紅蓮。 棧道的盡頭,是一座亭式殿閣,四周皆無遮擋。 朱允炆正半躺在殿閣中央的椅子上,枕靠著雙臂,看著池塘中隨風擺動的風荷。 “皇上。” 馬恩慧輕輕喊了一聲。 朱允炆抬眼看著馬恩慧,平靜地說道:“皇后,坐。” 馬恩慧微微搖頭,盈盈施禮,道:“皇上應以龍體為重,眼下夜涼如水,不宜再宿留冷香殿,臣妾懇請皇上,回坤寧宮吧。” 朱允炆坐直了身子,將馬恩慧攙了起來,道:“朕只是想清凈幾日,想想事情。” 馬恩慧眼神中帶著憂傷,輕柔地說道:“回坤寧宮想。” “朕會發脾氣。” “臣妾受著。” “朕會打人。” “臣妾受著。” “朕……” 朱允炆看著馬恩慧的秋水雙眸,不由心頭一軟,輕輕抱了抱馬恩慧,道:“好吧,朕今晚回去,來,陪朕說說話。” 馬恩慧拉著朱允炆的手,情深意切地說道:“只要皇上心情能好起來,臣妾愿做任何事,受任何懲罰。” “皇后又無過錯,談什么懲罰。”朱允炆看向池荷,嘆息道:“皇后,朕只是有些害怕,害怕控制不住性情與脾氣,說到底,朕的心境還不夠。” 馬恩慧輕輕依偎在朱允炆的肩膀上,道:“皇上永遠都是對的。” “哪怕朕發脾氣?” “嗯。” “哪怕朕打死人?” “那是他該死。” 朱允炆看著馬恩慧,苦澀地說道:“皇后,你要有自己的立場,要指明朕的錯誤……” “永遠站在皇上身旁,便是臣妾的立場,至死不改。” 馬恩慧堅決地說道。 朱允炆無奈又感動,手輕輕拍了拍馬恩慧的后背,道:“朕不是有心打死李森的,只是當時太過憤怒。” 馬恩慧知道李森,那個都察院外派的御史,他不是什么好官,明明地方貪污橫行,欺民害民,他卻選擇黃白之物,為地方官員掩過飾非。 “這樣的人,該死呢。” 馬恩慧咬牙說道。 沒錯,該死! 馬恩慧巴不得天下如此貪官污吏都死絕了,再不會惹皇上動怒。 朱允炆微微搖頭,道:“他該不該死,都應該交給三法司來審判定罪,而不應由朕動用廷杖,直接懲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朱允炆難過的不是李森的死,而是自己對權利與力量的過度使用。 身為皇上,手中握著的權勢太重,重到了朱允炆甚至有些迷戀這種掌控人生死的感覺。 這種感覺,很令人舒坦,也極度危險。 朱允炆很清楚,若不能約束自己,克制自己,那接下來的路,便是家長式的獨裁之路! 日積月累之下,自己便再聽不得任何人的反對,聽不得任何人的意見,自以為是,自決一切,一旦有人犯了錯誤,觸怒了自己,那他們的下場便是死。 這種獨裁專制,或許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感,卻帶不來真正的繁榮與盛世。 時代不是一個人締造的,而是時代之下的所有人合力的結果。 朱允炆需要大臣,需要百官,需要懂得克制與約束,需要一個言路開闊,清明郎朗的朝廷氛圍,而不是一群整天擔驚受怕,不敢言說的羔羊。 “廷杖也是太祖之制……” 馬恩慧撇了撇嘴,認為朱允炆打得沒錯。 朱允炆郁悶,朱元璋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上,沒錯,可他沒有法治觀念啊。殺人的時候,問都不問,一刀切幾萬人頭都成了習慣。 《大明律》是朱元璋推動實現的,他要求百官與百姓遵守,至于他自己,想遵守的時候就遵守下,不想遵守的時候,誰也攔不住。 完全一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帝王風采。 “朕可不敢與太祖比啊。罷了,朕決定了,廢除廷杖,日后再不會出現這種荒唐。” 朱允炆下定了決心。 馬恩慧嘴角帶著幾分笑意,深深看著朱允炆,起身施禮道:“皇上圣明,臣妾為大明有如此明君賀。” “少來吹噓,剛剛是誰說太祖之制的?” 朱允炆翻白眼。 “若是皇上日后啟用廷杖,臣妾還會說……” 馬恩慧秋眸左右靈動。 “你這是將朕的軍啊,朕可不可以悔棋……” 朱允炆拍了下眉頭。 馬恩慧見朱允炆走出心結,身體輕輕一旋,道:“落子無悔,皇上,我們去摘蓮蓬吧。” 朱允炆攬著馬恩慧纖柔的腰,走到邊緣處,道:“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朕希望皇后,能多一些天真燦漫。” “寧知寸心里,蓄紫復含紅。臣妾愿皇上能知寸心顏色,明察秋毫。” 馬恩慧款款撩裙,踏上小小蘭舟。 朱允炆含笑登舟,解開繩索,拿起竹篙輕輕一撐,蘭舟已動。 看著被劃紅胳膊,沖著自己嗔怒的馬恩慧,朱允炆的心變得踏實起來。 擺在自己面前的,不就是貪官污吏的問題? 需要整頓,那就整頓吧。 無論是京官還是地方官,都來一次考核吧。 朱允炆不清楚大明官場腐爛到了什么程度,但僅從懷遠知縣這件事來看,絕對不是懷遠知縣一個人的問題,很可能是塌方式的腐敗。 按照朝廷規制,縣衙文官考核,需要州府考核,考核結果報送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復查,復查之后,報送吏部考功司,由考功司再次復核。 懷遠隸屬于鳳陽府,鳳陽府又是南直隸治下,并沒有布政使一級,而是直接對朝廷負責。 這也就意味著懷遠知縣,至少也要經過鳳陽府、吏部考功司雙重考核,而這兩個地方,竟然都沒有發現懷遠知縣的問題,在考功卷上,寫的是“平常”的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