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被留下來的,還有管水利的張專員。三人坐在那里,談了一會水利方面的工作情況后,杜書記問趙彬:“你去過珍珠壩沒有?” 趙彬回復:“沒去過。” 杜書記說:“珍珠壩村在郊區北面,離我們這里有三千多米,全村五百多戶,四千多人,有耕地一千多畝,其中水田有八百多畝。石谷專區絕大部分是山地,水稻種植面積少之又少,而珍珠壩呢,一個村的水田就有八百五十八畝。”杜書記頓了頓,又說,“只可惜那里沒有活水,屬望天收。” 張專員接話說:“如要提高珍珠壩的水稻產量,唯一辦法,就是尋找水源。” 杜書記望趙彬說:“趙局長,把你留下來,就是說這個事。” 張專員笑道:“趙局長現在忙得很,他既要抓水利工作,還要擠時間鑒定文物。” 杜書記略吃驚地說:“趙局長鑒定文物?” 張專員說:“是的,我們現在還沒得文物局,各地建筑施工挖出的古物,沒得人管,趙局長懂這行,只好請他鑒定。” 趙彬望兩個領導說:“尋水源是大事,我把其他工作暫時放一下。” 杜書記笑道:“好,好,那就這樣定了。” 趙彬從會議室出來,看表快一點鐘了,就沒去組織部交調函,直接回了家。 這以后,趙彬帶著技術員,天天到珍珠壩考察,忙得沒一點時間陪馮瑩。他怕馮瑩又鬧著回娘家,就派人去玉梅區,把岳母接來。岳母來后,他去行政科要了一架木屏風,將房隔成內外兩間;還要了兩個長凳子和鋪板,在外間給岳母支了個床。家里一安頓好,趙彬便全力以赴地投入興建水庫之中。 馮瑩母親第一次來石谷,對這里的一切感到新鮮。馮瑩反正沒得事,就每天陪母親到老城、梓江橋、大院里逛;晚上兩娘母就坐燈下聊天。有個晚上,母親聊家鄉熟人時,不知怎么說到了吳元。她對馮瑩說:“我才不久碰到你娘娘,她跟我說,吳元現在在松木區當民政助理。” 馮瑩淡淡地說道:“哦,難怪,高升啦。” 母親不明白女兒話的意思,就又說:“你娘娘說,吳元曉得你跟趙彬結婚的消息后,就病啦……” 馮瑩打斷她媽的話:“他病啦,與我么子相干。媽,你莫說他啦,提起他,我心里就煩。我和趙彬結婚,他躲得遠遠的,生怕那個把他怎么樣啦。他光明正大地來看我,趙彬為必把他吃啦!” 母親愣了下,她本來還要說,“你跟趙彬結婚時,吳元不在家。”可現在一看女兒氣呼呼的樣子,就把沖到嘴邊的話咽下了。 母親在女兒家住了一段時間,因惦記老伴,就對馮瑩說,她要回去。馮瑩也不放心父親,就給母親買了車票,讓她回去了。 第10章 馮瑩吸煙解愁悶,趙彬勸妻起風云 趙彬帶著技術員在珍珠壩考察了半個月,才在北面的青松山發現三股泉水。一股水像蛇一樣掠過洼地草叢,不仔細看,發現不了;另兩股泉水,也是隱藏在密林石縫間。尋到水源后,趙彬又帶著技術員反復察看地形,最后決心在青松嶺山下建一個小型水庫。剛好這個地方呈三面環山,中間低平,形如畚箕,只要在“畚箕”敞口處,修一個壩子,就能將三股泉水全部攔入其中。雖然三股水的流量不大,但日積月累,也能形成一個小湖泊,加之降雨時,還有地表水流入“畚箕”。水庫建好后,再筑渠引水到珍珠壩。 趙彬這個方案,經局辦公會議集體討論通過后,他馬上起草了一份在青松山建小型水庫的可行性報告。趙彬將報告交給了張專員。令趙彬沒想到的是,報告很快就批下來,基建專款也撥到石谷縣財政股。這之后,趙彬和村書記,還有水利技術員,便帶領幾百上千人,開始在青松山修建水庫。為了便于指揮,趙彬搬到工地上與村民同吃同住。 趙彬臨走時,怕馮瑩在家寂寞,就從單位借了三本“人民畫報”和幾張報紙回來,放茶幾上,要馮瑩沒事看畫報和報紙,或者寫日記。趙彬走后的第二天上午,馮瑩做完家務,坐在茶幾旁,一頁頁地翻看畫報,三本畫報看了一天。第二天,她拿起茶幾上一張“參考消息”看,看了會,覺得不好看,就放下了;又拿起“人民日報”看,看了會,也放下;直到看“石谷日報”,她才完整地看了幾則新聞報道。第三天,馮瑩把所有報紙翻看完后,走到書架旁,想找本書看。可是,她把書架上的書,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看了個遍,沒找到一本適合她看的書。書架上盡是《資本論》《共產黨宣言》《洪秀全演義》《太平天國興亡史》等。這些書,她那里看得懂。沒有書看,她開始寫日記,可寫了幾天,就不想寫了。她覺得每天的生活都是打飯、提開水、掃地、洗衣服,天天重復記這些流水賬沒意思。她開始到大院各處閑逛,可一個地方重復逛多了,也覺枯躁乏味。于是她到蕪蔓壩去轉,可蕪蔓壩到處在修房子,路極不好走。她又去老城逛。老城熱鬧雖好玩,但路程又有點遠,她去了一次,就不去了。之后,她還是在院子里轉。 這樣的日子過了一段時間,馮瑩又越來越感到孤獨。白天還好點,關鍵是到了晚上,空蕩蕩的房子里,她只能坐在那盞冒著微微青煙的煤油燈下胡思亂想。有時,她很想去串門,找人聊天。可是,每次走到門口,又退回來。她不知去哪家,找誰聊天。她和這棟房子的一些鄰居,雖已熟悉,但人家都是雙職工,白天晚上都要忙,那有工夫跟她扯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