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科舉奮斗日常 第171節
書迷正在閱讀:龍傲天穿成爽文炮灰經紀人、穿到民國好好學習生活、再生歡、熾夏不落、重生后手撕婚書,嫁給前任他親叔、笨蛋美人成為太子妃后、虐文女主手持瘋筆、《哥哥們太愛我了怎么辦》1vN(骨科)、攻略竹馬他爸【年齡差】、月色肆虐( NPH 虐男)
今日的事,看來是做完了。 所以說,深入群眾根據地,通鋪也是個好主意。 - 平光縣縣衙。 知府前來,縣令與木家一族老作陪,陳延是個事多的領導,他就喜歡到處檢查,不提前通知。 著一本地常服,同縣令和族老在街道上走來走去,一會兒問這個,一會兒問那個,問題稀奇古怪,有時路邊的百姓會答,有時約莫是看他煩人又不買東西,并不給好臉。 弄得縣令誠惶誠恐,心中暗嘆,自己治下也是一堆木頭樁子。 帶這么多人跑的人能是凡人嗎?!你就這個態度! 好在,陳延對百姓寬和,并不在意這個。 于市集之中跑了三五天,陳延才選好了官鋪的位置,并同平光縣縣令說了此事,王縣令先前就有收到過陳延發的公文,但沒想到,上鋒動作這么快。 “王大人,你認為這幾個地方如何?”陳延把自己看中的位置圈了出來。 王縣令看了一眼,最后選了一個靠近東城門的位置,見陳延看過來,他解釋道:“方才大人您說這官鋪出來,主要是賣府內的粉糖、售賣一些米面糧油,東門外有許多村落,放在這里,方便城外的百姓進城。” 對方是本地父母官,對這兒的了解肯定比自己的多,陳延思忖了一下之后,便點了王縣令所選的位置。 二人談話,和木扎則在旁邊添茶。 見上鋒認可自己的提議,王縣令也是有些開心的,不過開心之余,他也有點疑惑。 這開官鋪,賣點粉糖,賣米面,這…… 說起來,平光縣能消費起這些東西的人其實不多啊,不需要專門開個官鋪,莫非是府庫缺銀子,這,這陳大人想在這里開個鋪,讓當地的豪強消費一點? 昨日還請了木家的人,這么一想,這也不是沒可能,那他還是不提什么米面糧油店,百姓不光顧了,反正也不是專門開給百姓的。 誰知,他這里準備略過不提,陳延卻直接挑起了話頭。 茶香裊裊,面前的青年知府說話四平八穩,極有態勢,道:“第一家官鋪開在平光,本官亦希望王大人能分神出來,把它經營好。” “大人放心,下官定然日日看賬。”王縣令立刻肅起來。 陳延搖搖頭,“本官叮囑王大人,并非為查賬一事,方才沒講,開此鋪,并不全為兜售米面。” 王縣令:? 他試探:“主要是兜售粉糖?” 陳延只能說,目前看了一下百理當地的官員力量,各地縣令守成有余,但在開拓、進取上,實在有許多不足。 “并非如此。”這鋪,是陳延的武器,是陳延促使平光縣這些人,從以物換物,到以錢買物的武器,“本官是希望王大人能敦促本地官鋪的伙計主持好鋪內的活動。” 所謂活動,便是官鋪內每逢五、逢十,會發放一些籌子,籌子中有空籌和中簽時籌,抽中中簽籌的百姓,可以用折扣在鋪內以極優惠的價格買上一些米面。 不過要設置一些門檻,譬如持中簽籌的人得在某一個時間點內入店,過時不候。 以及,店內除了米面糧油和粉糖,也可以售賣一些生活中不起眼,但是大家都需要的小東西,譬如鹽、碳,棉布什么的。 王縣令聽著一套cao作下來,好像明白了點什么,又有些疑惑,但他也不好一直問,只連連應聲。 陳延又說:“那縣內的書塾里,上課后也可每月或是每兩月考核一次,排名前列者,亦可發中簽籌。” 王縣令:“下官遵命。” 這二人一來一回,和木扎聽了后,卻目光一直落在了陳延身上。 王縣令還一知半解,他卻已了然了。 入夜,不欲參與王縣令所設的酒宴,陳延帶著隨從們在酒樓里用餐,平光縣的酒樓還是木家開的,這里的菜,頗有些當地的特色。 此一行人中,能與陳延同桌的人并不多,和木扎一個,從京城帶來的侍衛幾個。 介于陳延有些喜歡在飯桌上講話,是以,一杯清酒下肚,喉間略辣,他問和木扎,“下午奉茶時,木扎何以一直盯著我?” 有時候,陳延并不是那么愛自稱本官。 不過和木扎很手里,陳延稱我,他還是愛自稱卑職,“卑職只是驚于大人之策,深感敬佩。” 他抬手,滿目崇敬敬陳延。 陳延:“看來你看到了其中關竅?” 和木扎點頭,“先前在府衙,便拜讀過大人您的手書,也同幾個書吏一起議過錢幣之事。”那時候陳延也在府衙內‘集思廣益’過,不過收上來的大都是不太具備創設性的建議,陳延并沒有采納。 “也不算拿到關竅,只是在想大人此舉極妙。”升斗小民,誰能不愛占便宜呢。 況且,這米面買來,就算自己不想吃,也可以加一點價格出手啊! 所以,來官鋪排隊的人,肯定絡繹不絕,但陳延又設置了限制,抽中即進,必須有錢。 那么來抽的人,身上必須有銀子,大家都要換銀子,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以物換物。 等人人都有銀子,人人都用銀子之后,一些民眾很快會發現,用錢買東西,比東西換東西更方便的。 但,和木扎有一疑惑,想求陳延解答。 “你說。”他看著和木扎,面帶欣賞。 陳延覺得,這書吏還年輕,肯上進人又活泛,若心里還有野望,其實可以再讀書,努力考一功名。 百理府學風不濃,若能下一狠手,不說別的,秀才和舉人還是好考的,若和木扎能考上舉人,將來就不是止步于書吏了。 舉人,已可為一方父母官了。 “卑職在想,百姓想要錢,可錢又從何而來呢?”出身平民,和木扎對于百理民眾的困境是有些了解的,錢幣推廣不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大家沒有獲取錢的渠道。 陳延眼神一亮,“木扎的確抓住了重點,先前這縣衙里的人或許沒有換銀子的地方,但近來應當是有的。” 他發出求知的眼神,陳延便略點了一下木家在本地收土特產之事。 第一,本地有人去農場上工,這是第一道錢幣來源。 而做工人的錢,往往會流入家眷手中,家眷要生活,開支,錢幣流轉開來。 第二,木家撒錢,人人家里都會有些存貨,此時一出,戶戶有盈余,不買點東西,心里能踏實嗎。 原來如此,和木扎恍然,然后有些激動地說:“這樣一來,所有的事便都串上了!” “大人實在算無遺漏!” 不過是用一些經商的手段來經營一方天地,陳延并不居功,只道:“望此行后,大家不必再以物換物了。” 有些老人家、或是家里急需錢的,這以物換物,換來換去,實在吃虧。 二人就此聊,又聊到了民生,這是個大話題,和木扎不自覺說起了家中往事,來自親歷者的第一手資料總是難得的,陳延漸漸聽入了神,了解了一些之前不曾知道的細枝末節。 許久,和木扎說著說著,略有些掙扎,朝前一看,小聲道:“大人,其實于此錢幣統一一事,卑職亦有一策。” “何策?”陳延目光一亮,他始終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集眾者之策,方能行最妥帖之事。 這法子其實有些莫名,但,對于某些人少進縣城的人來說,也有奇效。 和木扎慢慢道出了自己的想法,陳延聽罷,微微頷首,“不錯。” “于此刻提出,實乃恰到好處。” 此時,山中百姓、山邊百姓,還并不知道,今年,自己行慣了的貿易模式,將發生翻天覆地之變化。 第152章 下山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初夏時節, 柳綠花紅,山上也逐漸暖和了起來。 天一暖和,山間的動物、樹梢上的野果、地上的菌子都多了起來, 這是一個生命力蓬勃的季節。 住在山上的虎頭喜歡又討厭這個季節。 喜歡是因為,每到此時, 食物會變多, 家里能貯存更多的糧食, 不用每日啃干rou, 能吃吃菜和酸甜的野果。 討厭是因為初夏時節, 總是落雨,住在山洞中、竹屋內,總會被泥水困住, 居于臟兮兮、黏膩膩之中。 噢,忘記一提,他最喜歡初夏, 還因為每到初夏時節, 村落里的長輩會允著小輩們下山, 或去見一見山下的親人,或去看看山下的行腳商, 總之, 很美好啦。 就是今日,天放晴了, 太陽照射在翠綠的山上, 水汽朦朧中, 高大的漢子們排成一條長線, 在樹林之中前行著, 虎頭也在其間。 他背著一個簍子, 簍子里裝著一些rou干、一些兔子的皮毛,這些東西在行腳商那兒還挺值貨,能換到不少的鹽巴和針線。 還有,他的衣兜里,還縫著一個小小的銀鐲子,這是他年紀到了,母親給他的‘聘禮’,望著他能用這個融成兩對耳環,一對給他,另一對留給家里的小弟弟。 想得很多,下山就不覺累。 偶爾,虎頭會碰到山路上的荊棘,被某種不知名植物的小刺劃到手,不過他并不在意這細小的血珠,路到盡頭,外間逐漸明亮起來,遠望無際,令人豁然開朗。 虎頭又羨慕了一瞬,他喜歡平坦的地。 眾人下上后,趕忙往親眷的村落走了去,虎頭也隨著爹爹望崖兒村去了,要不說無巧不成書呢,虎頭驚訝地發現,他們前腳剛到崖兒村,同親戚敘舊。 隔了些血緣的大伯喝了口茶,剛跟爹說,如今這下面的世道天翻地覆,就有一個表哥闖入內堂,高興道:“爹!行腳商又來村里了!” 虎頭爹登時站了起來。 眾所周知,行腳商的載力有限,每年拿來的東西不多不少,但好貨總是最先賣完的,所以,得早點去,才能搶到好東西。 “大哥,快快快,叫侄兒拿上皮子,我們趕緊走!” 大伯哥有些年紀了,身體不太硬朗,說話慢半拍,“不是,壯啊,哥家里沒皮子了……” “啊?”虎頭爹一愣,這以打獵為生,家里怎么會沒有皮子?莫非是去年冬天為了換糧食去縣城里賤賣了? “那大哥,你家中沒皮子了,我和虎頭先去行腳商那!今年我們要換點好東西!” 說完,他就一溜煙拉著虎頭跑了,大伯都愣了,嘴里的‘皮子全都給木家收了換成了錢,以及現在行腳商不收皮子,只收錢’還沒來得及脫口。 今年木家仁善,皮子換的錢能在縣里買的東西,不必在行腳商那兒少。 他說話慢,便埋怨門口的大兒子,“怎么沒把你叔叔攔住?” 兒子也委屈了,“爹,你又沒說……” “去去去,快叫你娘把家里的銅錢拿出來,我們趕緊去買東西,順便幫你壯叔付下賬。” 不愧是在山里討生活的人,虎頭父子的確跑得快,他們兩雙大腳,迅速跑出了村落,跑到了村前的路上,看見了三兩個推著車的行腳商,瞬間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