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當昏君 第202節
一井之中由水渠或道路分割成九塊方塊地,周圍的八塊分給八戶人家種,當中這塊不分,是朝廷的地。 也就是八戶人家種九塊地,所謂的田賦就是取這一年中中央田地的收成,當做賦稅,豐年的時候大家一起豐收,災年的時候大家都一起欠收。 看似公平,實則問題多多。 私田是自己一家在種,自然是人人為己全力耕種,但公田卻是八戶一起種。 于是必然有出力不均偷懶耍滑的問題,所以,這種方式就需要大量的官員進行嚴格地監督,但別說大商壓根沒有那么多官員,即便有,也得靠人治。 哪家把上頭的官員伺候好了,就能少干甚至不干,其他人家就需要多干,干的不好了,多干的甚至還有可能被偷懶的伙同官員一起栽贓嫁禍,最后…… 這種方法早就遭人詬病,陛下提及戶與耕種,莫非除了堅定變法外,還想趁機改革田賦? 難怪…… 萬年恍然大悟,他自己沒有下到地方執政,不明白百姓耕種方式以及田賦收取方法。 可李靖呢? 李靖雖然是仙人,但在陳塘關當官幾十年了,還能不懂這些? 從去年的小規模試種中就知道,李靖很謹慎,必然知曉如何推廣小麥與水稻,也知道該如何先行試種掌握方法。 可李靖還是一股腦直接勒令百姓大規模種植。 顯然是故意的啊! 賦稅之法,肯定屬于變法中的某一個環節! 陛下與李靖,還是為了變法,先用小麥與水稻徹查戶籍,下一步便是改變田賦之法。 說不定…… 文武紛紛想到了市集。 道路通暢,貨幣流通,人口往來,買賣不斷,盈利巨大。 賦稅可以從這之中收取嗎? 一斤木炭一百文,哪怕只收取一文作為賦稅,累計起來也相當可觀。 而且早就聽聞貴族弟子在宮市之中交付稅費,這是不是陛下的試收呢? 子受卻不知道朝臣在想什么,繼續道:“朕去歲在陳塘關見過小麥與水稻的收成,極為可觀,口感也比粟米更好,既然這些作物產量更高,能讓更多人溫飽,必然要大力推廣。” “莫說是陳塘關一地,便是朝歌也都種上小麥又如何?”子受掃視著朝臣:“一年、兩年,可能欠缺經驗種不出太多,但幾年之后呢?” 子受在盡力勸服朝臣,挨罵一兩年估摸著怎么也能磕成趙公明的水平吧? 至于之后的事情之后再想,一兩年的時間早就步入封神了,打起仗來昏庸值肯定成百上千的賺。 萬年感慨,離開朝歌許久,再回朝歌,陛下仍舊沒有變化,還是那么的圣明,那么的為民著想。 哪怕拋除變法,種植小麥與水稻,也是利大于弊的,雖然利得好幾年才能看到,但的確是社稷之福,天下之利。 為此,紂王甚至不惜在這幾年里背負陳塘關百姓的怨念與暗罵。 萬年忙道:“臣萬死。” 子受板著臉,這鍋怎么能讓你背了? “不怪卿,也不怪李總兵,十萬戶居民種植小麥與水稻的政策,出自朕之手。” “臣等……”群臣拜下,羞愧的道:“請陛下恕罪。” 子受嘴角一抽,我這越背鍋你們還越自責? 沒用的!不管你怎么怎么責,這鍋我背定了! “朕有過啊……” 可朕不改! 子受腦海里,已浮現出明年收成不足,百姓們吃著賑災糧罵著皇上的盛況了。 好好的新糧沒得吃,偏偏改種些莫名其妙的作物,還鐵了心變法,一定怨恨朝廷,怨恨我吧! 最關鍵的是,就算反轉,也是幾年后的事情了。 子受洋洋得意,他都把反轉的方法給算出來了,一兩年間,改種作物的昏庸值賺的穩穩當當。 這時,無名寺人卻是匆匆進來,拜道:“陛下……陛下……” 子受的話被打斷。 一臉幽怨的看了寺人一眼。 寺人拜倒:“陛下,伯夷大人的奏疏到了。” 子受沉默了,莫非是蠻夷暴亂? 哎呀,那可真是雪上加霜……不對,雙喜臨門啊! 陳塘關欠收,加上修路的蠻夷因不滿勞苦而暴亂,兩相之下,足以抵消平靈與曹州的事情,再加上摘星樓宴飲的不敬天神,囊血射天、盈土鞭地,說不定還能賺不少! 良久,子受感慨道:“看看吧,看看吧,無外乎是蠻夷暴動,這些蠻夷不通教化,難以馴服,是吃喝不足還是露宿郊野?” “雖然糧食是有些少,但足夠他們生活,蠻夷,不懂感恩啊!只怕又是如于越一般,鬼侯與虎侯都還在朝歌之中,沒想到他們的族人竟然如此……奏疏拿來!” “即便如此,我大商身為大國上邦,也不能因此放棄蠻夷,既然接納了他們,就要真心接納他們,哪怕有暴動,也不能以暴力平息,如果有更多的蠻夷逃竄來此,仍要接收善待。” 子受說了一堆,反正就是蠻夷暴動不能以暴力平息,得慢慢來,好不容易得來的昏庸值,肯定要拖得時間長些,多拖幾個結算期。 萬年面色有些古怪,沒想到伯夷迫不急的,人還沒到,就直接上陳奏疏了。 他更沒想到的是,陛下竟然如此仁德,抱著這樣決心,哪怕蠻夷不通教化,仍要善待,雖說有些理想化,想法有些天真,但事實是…… 那些蠻夷誠心歸順了! 寺人忙是將奏疏送上。 子受越看,臉色越難看。 “臣伯夷奏曰:化外蠻夷,感沐我大商恩德,紛紛順服,此百年未有之異象……北狄東夷,皆稱贊圣明,以商人自居……” 這是在說蠻夷們吃苦受累還感恩戴德。 看奏疏里的信息,伯夷修路編曲還不夠,順手用搜集的民間詩歌做起了思想工作。 讓蠻夷們感受大商文化,進而心悅臣服。 這洗腦水平是傳銷頭子吧? 子受覺得這份奏疏,簡直是在嘲笑自己。 竟然連昏君都當不好,這一定是系統對自己的控訴。 子受深吸一口氣,露出一個勉強的笑容: “諸卿也看看吧。” 第254章 水泊梁山 自打紂王看起奏疏,群臣心里就焦灼起來。 大家都猜到,蠻夷可能暴動。 因為還沒有皇帝輪流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局一個碗等概念,大商百姓再怎么,也就罵上幾句,沒人敢真亂起來。 但蠻夷沒這概念,所以才會有南逃的牧人。 當他們看到紂王的表情越來越難看時,心情更加忐忑。 奏疏在朝臣中傳閱。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這不是好消息嗎?蠻夷不僅沒有亂,反而真心歸附! 想了想,辛甲出列道:“臣聞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乃先王成湯,古有云:‘湯一征,自葛始’,先王自葛地而起,一統天下,天下人信之,向東征伐,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夏桀暴政,人人都想要先王拯救,希望被率先征伐。” “古有云:‘徯我后,后來其蘇’,人們盼望圣王,若大旱之望云霓,市者不止,耕者不變,先王仿若及時雨從天而降,救民于水火之中,百姓欣喜若狂。” 移動百科就是移動百科啊,什么都懂,古有云信手捏來。 其他人紛紛頷首,雖然很多人壓根沒聽過辛甲說的古有云,不過這不妨礙他們假裝比較懂。 這是將紂王比作了成湯!他們能不贊同嗎? 而且寥寥幾句,就解釋清了蠻夷誠心歸附的原因。 因為他們心悅誠服啊!發自內心感念紂王大恩,感念大商給與他們的一切! 費仲動了動唇,碰見對手了。 他是有點才智,可引據經典,還真沒辛甲專業。 于是乎,他道:“陛下圣明啊!以一人之力恩加蠻夷,北方可定!” 尤渾昂首:“辛中丞、費大夫說的是。” 他覺得很自豪,在傳令的時候,他親眼見過蠻夷的感恩戴德,日子是苦了點,可也是真的努力為大商添磚加瓦。 商容喜不自勝。 聞仲都笑了起來。 也沒啥人再管什么陳塘關百姓怨聲道載了。 百姓怨言年年有,小民就是這樣,稍有不順就愛抱怨,今年還有水患以及紂王不敬天神的狗屁倒灶事兒,早就有許多人暗罵了,多幾個人罵也都一樣。 更何況推廣小麥與水稻都是好事,為了成功變法,哪怕頂著罵名也得這么做。 可蠻夷不同,這可是恒古未有的功績,不僅內遷,更是心悅誠服,自古以來,這是歷代先王都沒做到過的事。 楊任表情古怪。 隨著奏疏傳閱,越來越多人的表情,和楊任一樣奇怪。 修路的蠻夷有多苦,他們心里頭都清楚。 鬼方、虎方、土方這些歸附了,有組織有背景,首領還在朝歌封侯,他們的待遇要好一些,可那些逃來的牧民、牧奴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