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當昏君 第39節(jié)
所以蘇護才會在支援朝歌的路上,用武乙的名義來為出身平民的士兵鼓氣。 子受嚴詞拒絕,他是個三觀奇正的穿越者,人殉這種事干不出來,不僅干不出來,他還得把這種事徹底廢黜,去做武乙沒做完的事。 反正廢除人殉在這個時代很難被人接受,尤其是那些諸侯貴族,妥妥被當做昏君,至于后世怎么看就和他無關了,那時候他早就攢夠足夠的昏庸值白日飛升咯! 人殉提議被子受拒絕后,上大夫楊任站了出來,提議將俘虜作為人牲。 子受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他在天命之論過后,就提議過廢除人牲,雖然得到了朝臣們議了幾次也沒議出個結果,但也基本沒人敢提出人犧了,由于需要用到人牲的機會不多,也沒翻起多大風浪。 可今天,楊任卻是在跟自己對著干。 人牲跟人殉不一樣,人牲是祭祀上天的。 楊任是朝中抵制天命之論最積極的一個,從云中子一直住在他府上就可以知道。 但他并非相信天命,只是因為他是個忠臣,死了都能忠心不滅驚動仙人足下的云朵。 楊任和子啟一樣,都認為天命之論會害了大商,除了蘇護那種父輩是平民的諸侯和崇侯虎那種毫無底線的諸侯,沒有哪個諸侯貴族,會贊同天命之論。 因為天命讓他們生得比普通人更高一等,天命不僅僅是天命,更賦予他們地位與權力,人們就應該相信天命注定,平民就是平民,奴隸就是奴隸,一輩子都不能反抗貴族,如果他們不信命,可就麻煩了。 為了避免諸侯反商的情況,楊任決意將俘虜當做人牲,甚至搬出了中興之主武丁。 …… 第50章 至北方,筑長城 楊任搬出武丁,事情就變得很嚴峻了。 武丁文治武功,但并非沒有污點。 人牲從盤庚時期規(guī)模擴大,而武丁繼位后,來到巔峰。 商朝總計1.3萬的人殉人牲,百分之七十五都發(fā)生在“武丁盛世”。 因為武丁戰(zhàn)功煊赫,開疆擴土,驅鬼方趕土方,而所捉來的戰(zhàn)俘絕大多數(shù)都殺了作為人牲。 哪怕有一技之長的羌方戰(zhàn)俘,被轉化為奴隸去養(yǎng)馬的也只是少數(shù),基本全是殺了祭祀上天,每次三人、五十人、三四百人不等。 被祭祀的人身上還帶著箭傷刀傷,意思是祭祀上天的時候,讓上天看看自己的豐功偉績。 楊任的意思就是,雄才大略的先王武丁都用戰(zhàn)俘祭天,作為其繼任者的大王您,也應該效仿先賢。 我效仿你個錘子。 人為祭牲,與牛羊犬豕同用,這是哪個現(xiàn)代人能接受的事? 要只是人殉,還有辯解的余地,畢竟有的忠奴就想給主人殉葬,如果子受問尤渾愿不愿意給自己殉葬,尤渾肯定說愿意,好歹人殉殉死的對象,是存在的。 可人牲呢?祭天用的,你拿活生生的人命去祭虛無縹緲的東西? 就算封神里有神有仙,如果這些神仙愿意接受人命的祭祀,那這個世界也算是完了,都他媽邪神啊! 良久,子受平靜道:“先祖武丁時期,據(jù)記載用人牲計數(shù)者有5418次、不計數(shù)有247次;先祖祖庚到文丁時期,用人牲計數(shù)者有1950次、不計數(shù)有189次;至先父帝乙時期,用人牲計數(shù)者僅有75人、不計數(shù)有29次。” “自孤繼位八年以來,人牲數(shù)為零,今日楊大夫欲開先河否?” 沒什么大道理,純粹羅列數(shù)據(jù)。 我大商的確有過人牲陋習,但在一代又一代君王的努力下,正在慢慢減少。 冰冷冷的數(shù)據(jù)一出,楊任說不出話。 他搬出武丁就是要紂王效仿先祖,以人牲祭天,以安諸侯貴族之心,可歷代君王都在減少人牲,那么廢除人牲,不才是老祖宗們所希望的嗎? 子受又道:“孤聞楚之南百越中有一部族,為啖人之族,其族長子誕生,則充作人牲,解而食之,謂之宜弟,楊大夫可知?” 楊任訥訥道:“百越乃化外蠻夷……” 他話還沒說完,子受就打斷道:“孤又聞東海有一大妖,喜食人,村民為避免災禍,每逢月圓便選出人牲,以祭大妖,楊大夫可知?” 妖族與人族最大的矛盾,在于有的妖族會吃人。 有道真修會被人推崇,在于他們能除妖,而妖怪吃人。 人牲這一行為,不就相當于將人類作為食物送給上天來吃嗎? 楊任支支吾吾,他總不能說上天和妖怪一樣需要人牲來食用祭祀吧? 紂王如此堅定,人牲肯定是不行了,但退一步,按照夏招所說,當做人殉也能緩和些許與諸侯貴族間的矛盾,于是他道:“今次平亂,俘虜萬余,隨時都會暴動,城中將士難以鎮(zhèn)壓,糧草亦不足供養(yǎng)。” 楊任倒想看看紂王有什么辦法,如此大規(guī)模的俘虜,不殺掉根本處理不了。 子受終于將自己的目的說了出來:“送至北方,以筑長城。” 對付俘虜就讓他們去勞改嘛! 修長城雖是利國利民的千古大業(yè),但這個時候沒人知道! 而且這種大工程勞民傷財耗費國力,大秦都因此不得人心,導致暴亂頻生,第一個提出修長城的君王肯定被罵死。 當然,子受得減少暴亂因素,萬一不小心出來幾個憨貨喊著大周興,姬昌王,就很麻煩了,必須維持一個界限,讓人們覺得自己是昏君,卻又不至于造反起事,罵歸罵,別打架。 修到一半還可以派個孟姜女去哭一哭,演場戲,人們最喜歡聽這種故事。 子受覺得自己的計劃很完美,往勞民傷財?shù)氖虑樯献觯词购笃跁兂扇私苑Q道的好事,經(jīng)過好幾個結算期肯定也累計了不少昏庸值,要知道秦始皇只是將長城連在一起,都花了十幾年。 殿下有人發(fā)問:“敢問大王,長城為何物?” 子受解釋道:“先祖武丁征朔方驅鬼方,威加四海,曾為抵御羌方、土方的騎兵,在邊疆修建土臺堡壘,長城便是將這些土臺、堡壘連成一片,鑄為城墻,從此蠻夷不得南下,保我大商邊境安寧。” 追著蘇護回朝的聞仲思考一會兒,似乎明白了什么,眼前一亮,道:“大王圣明,恕臣等愚鈍,還請大王細細道來。” 聽著大王圣明,子受心里沒來由一陣抗拒,不過這都是暫時的,等長城開始修了,你們就知道這玩意有多傷國力了! 子受一一道來,必須先給大臣們講明修長城的好處,他們才會同意,政策才能施行下去,除了修建長城的民夫俘虜,還得有不少軍隊護衛(wèi)才行。 一切都要從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矛盾說起,天災人禍讓牛羊減產(chǎn),鬼方、土方這種游牧民族就會突發(fā)奇想,南下?lián)屢话选?/br> 由于有馬,人人擅長騎術,搶完后帶著財物跑回草原,而作為農耕民族的大商,則面臨著打不著的憋屈。 這就是騎兵和步兵的差距,也是后世為何人們看到的更多是有馬騎兵的原因。 因為有馬就是牛逼。 有著這樣不可化解的矛盾,長城應運而生。 你們有馬很牛逼? 我讓你的馬過不來了不就完了! 沙場宿將魯雄欣喜道:“大王圣明,此乃一勞永逸之妙計!若是在蠻夷必經(jīng)之路上修建土墻,并此前設立的烽火臺傳訊,我大商再無邊患!” 此言一出,武將們贊不絕口,大王神機妙算,烽火臺不僅僅是為了引誘叛賊造反,更是為了建造長城以絕邊患所做的準備工作! 參與平叛工作的徐蓋忽然想到一件事,問道:“依大王所言,只在必經(jīng)之路上修建土墻便可御敵于外,可為何崇山峻嶺之中,也要修筑長城?” 朝臣們也紛紛想到這點,對啊,土方、鬼方的騎兵又上不了山,在山上修城墻白費錢糧,根本沒啥用! “此言差矣。”子受笑瞇瞇道,如果只是在關鍵地方修長城,消耗不了多少人力物力,自己又怎么可能挨罵? 平地上的長城只是長城1.0。 在崇山峻嶺上修長城,才是長城2.0,也是秦始皇修長城惹得百姓怨言的地方。 第51章 大家都沒馬,誰怕誰? 一般來說,邊疆以山為界,山與山之間的平地,就是游牧民族入侵的地方。 如果只是在這些地方建設長城,就得在所有地方都布置軍隊進行警戒,因為沒有馬,機動性差,補位能力不強。 西邊山頭發(fā)現(xiàn)敵人了,東邊山頭的軍隊如果想要過去阻擋,這路程就遠了,必須繞山而行。 小些的山還好,類似太行、王屋這種大山就沒辦法了。 唐僧師徒非得過地獄難度的獅駝嶺就是因為這山太特么大了,唐長老沒法繞。 必須蜿蜿蜒蜒的上山,再曲曲折折的從下山。 這樣一來,不僅烽火臺成了擺設,人家早把平地上的長城錘爛,大肆掠奪一番跑路。 但如果在崇山峻嶺上,也修上長城,就不會這樣了。 山上的長城與平地的長城連城一片,變成了一條路。 這樣一來,一支游走長城守衛(wèi)軍就能完成安保任務,土方、鬼方什么的剛剛毀壞墻,守衛(wèi)軍就已經(jīng)趕到,依托長城工事布防反打。 當然,這都是長期計劃,昏庸值要徐徐圖之。 子受給出的計劃是,先建土墻,再以土墻為基筑長城。 就地取材即可,以版筑夯土墻為主,將武丁留下的土臺堡壘連成一片。 一個個武將聽了,都是大喜,紂王雄才偉略,竟能想出這種聞所未聞的方法來抵御蠻夷。 只要一想,就知道絕對行得通。 土墻攔不住人,蹬腿就能蹦過來,隨便過,但馬爬不了墻。 大家都沒馬,誰怕誰? 破壞土墻也是個辦法,但有紂王英明神武早就搭建成片的烽火臺,破壞土墻的功夫烽火就通知傳到各地,哪怕守軍趕不過來,也能堅壁清野讓你啥都搶不到。 大王圣明啊! 聞仲山呼,然后武將們拜倒一片。 不通戰(zhàn)事的文臣反應雖慢,但這么簡單的事情,隨便想想就能明白,這是要徹底絕了北方之患! 唰唰唰,文臣也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拜倒。 子受看著下首一個個大商忠臣,心里冷笑,等著,等長城正式開工,你們就該罵我昏君了! 修筑長城勞民傷財,即使前期只建土墻也是個不小的工程,若是能看見成效,那還好,可如果看不到呢? 子受可比誰都清楚,演義里只有商周大戰(zhàn),根本沒提到什么鬼方、土方、羌方! 這些游牧民族早被武丁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