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帶著工廠穿民國在線閱讀 - 帶著工廠穿民國 第14節

帶著工廠穿民國 第14節

    村長好奇問,“羊也是這個價錢嗎?”

    “對。一樣的價。”

    村長點頭,見村長進來,讓媳婦去喊楊二爺,讓他把羊也牽過來,“一斤rou換四斤苞米。”

    村長老娘見這事是真的,心里也泛起嘀咕。

    糧販子到鄉下,一斤苞米給的價是一分2,四百斤苞米是……她不太會算數,算了半天,也沒算出來。但是養豬需要多少糧食,她是知道的,就算全部換成苞谷,三百斤就夠了。

    更何況他們鄉下養豬,用的是麥麩、紅薯藤、豬草以及剩飯剩菜。沒人會傻到只用糧食來喂。

    這么一算,養豬可以賺不少錢啊。

    村長老娘在這邊算小賬,村長小兒子也在跟大柱算賬。

    跟老太太不同的是,村長小兒子會算數,他只用心算,就算出四百斤苞米是四元八角。而賣一頭豬才值三個大洋。比賣給豬販子多賺一元八角。多劃算啊。

    大柱聽他這么一算,反倒不信了,“不能吧,天上怎么會掉餡餅呢。”

    村長小兒子見他不信,立刻急了,“真的。糧食就在我家擺著呢。整整六車糧食。那苞米比我們家的都好。”

    大柱一聽,將信將疑,不過礙于村長的威嚴,他還是牽著豬跟在村長小兒子后頭。

    大柱一家也跟過去,賣豬可是家里頭等大事。他們家一年到頭就指著這頭豬盈余呢。

    到了村長家,門口已經擠滿了人,時不時傳來豬叫。

    大柱踮起腳尖,只看到里面的人在稱豬。問村民才知道,村長把他家兩頭豬都給賣了。

    稱完重,秦無雙登記下來,“一頭是112.4斤,我算你113,一頭豬是110.6斤。我算你111。兩頭加起來是224。乘以四倍就是896斤。”

    她扭頭示意雷彪給大家稱重,這次沒有解開袋子,她沖村長道,“稱完重,你們再解開袋子挨個檢查,你把袋子倒過來都行。”

    村長心里確實這么想的,面上笑笑。

    一袋是80斤。這是標準規制。896斤是11袋,再加20斤。

    稱重后,村長挨個袋子打開。叫了兩個村民過來幫忙。他家的麻袋,口子要大很多。這種袋子一般能裝150斤。

    兩個村民把著麻袋,他往里面倒玉米,玉米嘩啦啦往下流,能看得清清楚楚。

    一袋沒問題。他們又倒到另一個麻袋。直到把896斤的玉米全部過一遍。

    那兩只豬綁好扔到一邊。接著稱重下一家。

    這豬體型非常小,稱重只有92斤。

    除了村長家,其他家都只養了一頭豬。而且這些豬重量都不及村長家的,最瘦的豬才83斤。

    最后一家是羊。

    村長見他只牽著三只羊過來,有些詫異,“你家不是養了四只嗎?怎么還留一只在家?”

    楊二爺熟練地扎好羊,這才回答村長的問題,“那只羊已經懷崽了。”

    三只羊總共152斤。最重的一只才62斤,這也太瘦了。

    豬和羊的糧食全部送完,還剩下不少糧食。

    秦無雙不可能原路把糧食運回去,她找村長商談明年養豬的問題,“我想村里幫我養豬。我可以預付他們兩百斤苞米。”

    她剛剛在路上跟雷飆打聽過了,這個村子其實還算富的,一個村子還能有好幾戶人家養得起豬,換成他們老家,一個村子能有一戶人家養豬就算好的。既然家家戶戶都養不起,而她又需要將大洋變現,就只能想法子讓這些人養豬。預支糧食就很有必要。

    村長眼底滑過一絲驚喜,“當真?”

    “對。”秦無雙示意村長跟大家說,“愿意養豬的,到我這邊領糧食。你這邊統計一個冊子,明天我再把剩下的糧食拉過來。”

    村長點頭,“好,沒問題。”

    他沖著村民們把秦無雙的意思轉達了。

    村民們立刻交頭接耳討論起來。還有給糧食喂豬的?這么好的事情打著燈籠都難找。一頭豬養到出欄大概需要280斤糧食,鄉下人一般都會打豬草,又能省下不少。她現在給了200斤糧食,剩下的他們自己打豬草就行了。想想這跟白撿錢有什么區別。

    難怪這些村民們激動得兩眼放光。更有人給秦無雙跪下磕頭。

    有人警惕心強,覺得這事兒太好了,好得不真實,不確定問,“明年還是一斤換四斤嗎?”

    秦無雙點頭,“對。還是一斤換四斤。”

    這話一出,全村幾乎所有人都舉起了手,“我養!我家養一只。”

    秦無雙看向村長,“家里養不起的。幫忙你幫我斟酌。這生意我是想長長久久干下去。”

    這年代的人太苦了,尤其許多人家喜歡多生。就算她給他們發糧食也未必會用來養豬。可能被他們自己吃了。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她樂意幫助他們,但是如果有人養不起豬,卻領了她的糧食,將來收豬時,她收不上來豬,她能拿對方怎么辦?她不可能將人逼上絕路。到最后會有一堆不養豬,卻想占便宜的人找上門。

    既如此,一開始就不能壞了規矩。需要由村長牽頭,讓他來負責監督這件事。

    村長秒懂她意思,在村民們過來登記的時候,他再三提醒村民們,這些糧食是用來養豬的,不是她發爛好心送給他的。

    村民們再三答應一定會養好豬。也有人家境困難,想多養兩頭。

    一頭豬給200斤糧食,兩頭豬是不是可以給400斤糧食?

    秦無雙搖頭拒絕了,“每戶人家只能領一頭豬。”

    有位村民當場就要給村長跪下,想讓他通融一二。村長不為所動,又轉頭求秦無雙。

    秦無雙不可能壞了自己的規矩,“一次養太多豬容易生豬瘟。你承擔不了這么大的損失,我也不行。”她給他指了一條明路,“你想多掙點錢,可以去別的村子買豬,送到我家。我一樣按這個價錢給你。”

    就像別人算的那樣,她收豬價格比較貴,一頭豬可以多掙一個大洋八角,這就是利潤。

    男人一愣,猛地抬頭,“你家?”

    “我家住在鳳凰街178號。一號和十五號我會在家收豬。你們可以去別的村販豬賣給我。有多少我要多少。當然羊也行。不過必須是成年的豬,成年的羊。”

    男人眼睛一亮。可是緊接著他以犯起了嘀咕,他沒有那么多錢啊。一頭豬要四個大洋呢。他沒錢。

    秦無雙似是看出他的唉聲嘆氣,“除了羊,雞也行。一斤給13斤苞米。”

    村長在邊上算賬,“咱們一只雞能賣三角錢,母雞也就3斤重,3斤可以換39斤苞谷。是4角6分錢。還是有得賺的。”

    村里其他人聽他算這筆賬,心下也就有數了。

    有些人家就養著雞,當即回家逮雞。

    沒一會兒,不少村民拎著雞過來。秦無雙挨個給他們稱重。

    這村子里養雞的人家比較多,而且一養都是好幾只,到最后,苞米不夠分的。

    秦無雙讓后面沒稱重的人家先拿回去,“明天我再運糧食過來。”

    動作慢的人家懊惱不已,又不想錯過這么好的機會,“要不然我跟你去吧。認認門。”

    秦無雙樂了,“行啊。你跟我去。”

    村長這邊已經登記好了,總共有58家要養。但是秦無雙這邊沒有糧食了。

    她突然想起來,明天她約了人,一時半會兒沒法運糧食過來。那就再往后推遲一天。

    村長可等不了那么久,好飯就怕晚,他主動道,“要不然我帶幾個人過去拉。一千多斤,兩輛車就夠了。

    秦無雙點頭同意,“就按你說的辦。我明天上午有空。中午要請人吃飯。你們早點過來。”

    村長一口答應,“沒問題。”

    這件事定下,秦無雙示意大家把豬和雞抬上車。

    剛才還想跟她一塊來的村民期期艾艾上前,好半天才開口,打算明早跟大伙一塊去。

    秦無雙無所謂,“那你們明早沒有賣成的人家,記得把雞帶上。”

    回去的路上,豬一直在嗷嗷叫喚,雞也是咯咯噠叫個不停。

    第16章

    一行人到了鳳凰街,秦無雙示意大家等在門口,“后門不方便讓男客進。請你們諒解。”

    眾人自然理解,都在門口等候。

    秦無雙打開門,將豬身上的繩子解開,只在腿上栓一根繩子。牽到職工生活區。

    生活區門口種一排樹,剛好可以用來安置豬。

    她將豬一一牽過來,又將雞也牽過來栓在樹下。

    回到門口,她給每位幫工都發了一枚大洋。每位幫工臉上都帶著喜色。一天就能掙到一個大洋,這可是走了大運。

    秦無雙給雷飆塞了五個銀元,謝過他幫忙。

    雷飆眼睛一亮,將銀元揣進懷里,沖秦無雙拱拱手,“十日后,雷某再來找秦小姐。”

    秦無雙頷首,目送他們一行人離去。

    她轉身進屋,見蘇錦繡拿著掃帚正在打掃衛生。剛剛牽豬進去的時候,豬和雞拉了不少屎,屋里有股難言的臭味兒。

    兩人一塊忙活,很快將房間打掃干凈。

    蘇錦繡出去倒垃圾,走到門口,秦無雙叫住她,“你知道豬食怎么拌嗎?”

    她知道豬吃玉米面,但是她不知道比例。干的好,還是濕得好呢?

    蘇錦繡讓她等等,倒完垃圾,她跟著秦無雙一塊到后院食堂。

    這些是糧販老板給她的贈品--散裝玉米粉,她特地留著養豬。

    蘇錦繡看到這食堂有這么多大鍋,微微一驚,“這是?”

    “這是工廠食堂。幾碗水配一碗玉米粉啊?”秦無雙提著玉米粉放到鍋臺。

    蘇錦繡見她把這么細的玉米粉用來喂豬,瞳孔都縮了縮,瞠目結舌半天,都可不置信了,“你用這個喂豬?”

    秦無雙點頭,“是啊。怎么了?”

    蘇錦繡倒吸一口涼氣,外面百姓連糠都吃不起,她卻用玉米粉喂豬。這這這也太浪費了吧?

    秦無雙大概猜到她心里在想什么了,嘆了口氣,“我家里只剩下這個了。再說了,我這豬轉明兒全賣了。我又不是天天喂這個。”

    這么一解釋,蘇錦繡總算好受些,她想了想,“加一倍或一倍半的水吧。先把玉米粉用涼水弄成糊糊,再倒進開水里。”

    她坐下來,開始往灶膛填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