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爸媽卷成首富[九零] 第173節
蘇以沫咯噔一聲,q1q好像就是照著msn做的吧?難不成江愛媛的輔導老師是馬化騰? 其實也不怪蘇以沫會誤會,因為她上輩子兩份工作是房地產和汽車,對互聯網大佬只限于普通人的了解,并不清楚他們的創業過程。自然也不知道這時候的馬化騰多大年紀,是不是鵬城人。 她試探問江愛媛,“什么軟件啊?輔導老師叫什么?” 江愛媛滔滔不絕,“聊聊,老師名字叫王開。” 蘇以沫根本沒聽王開的名字。聊聊這個聊天軟件也沒聽過。 江愛媛摸摸下巴,“我手頭確實還有點錢。但是我不確定這個軟件能成功。你幫我分析一下吧?” 蘇以沫問她有多少錢? 江愛媛掏出存折,“有十萬。” 蘇以沫又問她,“現在市面上有沒有類似軟件?” 江愛媛搖頭,“沒有。msn其實是去年才上線的,所以這是我們的商機。” 蘇以沫撓撓頭,所以q1q是什么時候成立的? 還是說王開因為沒錢,所以推廣不下去,最后反倒便宜了馬化騰。 蘇以沫不太清楚歷史軌跡,但她知道一點,“推廣很花錢的。十萬塊錢不夠吧?” 她以前也在線上推廣過房地產和汽車。花費并不比線下便宜多少。尤其是一篇軟文的推廣價格比報紙貴多了。 江愛媛被她問住,“推廣?” 還要推廣嗎?不是上線就能用嗎? 蘇以沫哭笑不得,“當然要推廣了,你不推廣誰知道你有這個軟件啊?像這種軟件必須免費,這樣才能吸引客戶。運營它要錢,推廣它要錢。十萬塊錢看著挺多,但我覺得可能只夠開發。要是真想把它做大,你每年至少得投十萬。以后逐年增多。” 江愛媛暗暗咂舌,十萬?還每年都要給。這是螞蟥嘛,一直吸她的血…… 從來不缺錢的江愛媛頭一次懵了,她巴巴看著蘇以沫,“你要不要也投點?咱們兩人一塊投,興許能成功呢?” 蘇以沫擺了擺手,她錢多燒得慌,干嘛要把錢投在不熟悉的領域。 如果真想投,她還不如投資q1q呢,起碼上輩子它后來上市了。這個聊聊,她聽都沒聽過。 蘇以沫怕她多想,就把自己在市中心開了奶茶店的事說了,“我的錢全投進去了,有心無力啊。我又不像你每月都有穩定房租。” 她跟江愛媛一比就是窮人。她爸媽大概知道她想躺平,擔心給的錢太多,她就不好好學習。所以逢年過節給的紅包都是控制著數目,并不像袁鳳那么大方。 袁鳳從小不缺錢,出手大方,不說對親生女兒大方得不得了,對蘇以沫都是毫不吝嗇。蘇以沫從她這邊收到的過年紅包比爸媽都多。 江愛媛名下有好幾套房子,每個月都有房租入賬。再加上她考上成績提升,袁鳳也會獎勵她。她不缺錢。 江愛媛眼睛一亮,奶茶店?賺錢嗎? 蘇以沫堅信可以賺錢,但她這不是剛開么,所以很誠實搖頭,“不知道啊。等我賺了錢再告訴你吧。” 江愛媛失望嘆氣,“那好吧。我要好好想想。” 第144章 話說蘇愛國這邊,和媳婦坐火車一路到了t市火車站,兩人并沒有直接坐公交車回鎮上,而是叫了輛三輪車直奔警局。 蘇愛國拿到了dna檢測報告,民警見他看著報告最后一頁久久不語,拍拍他肩膀,“恭喜你找到親生父母啦。雖然有點出人意料,但好歹是大團圓結局。” 正如江愛媛不了解蘇愛國的處境,所以分不清親生和養子的區別。這位民警同樣不能感同身受。 是啊,蘇愛國并沒有被親生父母拋棄,他跟所有人一樣,是被親生父母養大的。甚至他父母重男輕女,更偏愛他。他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不就騙他不是親生的么?這又算得了什么? 父母撒謊騙孩子能叫騙么? 他們不了解蘇愛國從小到大因為養子,被全村人道德綁架,他經歷多重的心理負擔。所以他們才說得那么輕松。 蘇愛國沒有反駁民警在說風涼話,他只是拿著dna報告,跟隨媳婦一塊離開警局。 張招娣是可以理解蘇愛國的,丈夫從小到大都覺得自己是欠債人,長大了之后,他想的都是要盡快償還從小到大欠下的巨債。 他以前甚至想著,養父母養了他18年,他也奉養他們18年,從此之后,他就可以站起來了。像其他孩子面對父母那樣,可以對他們說“不”的權利。對他們并不是欠債與債主的關系,而是單純的收養人關系。 可知曉真相,他才覺得自己可笑,甚至他記了18年的養育之恩都是笑話。 他的報恩更像是對他的諷刺,他半夜做夢都能夢到他躺在地上,他父母高高在上嘲諷他:蘇愛國!你就是個傻子。我們生你養你就是為了養老。你以為我們是真的愛你嗎?你以為我們是真的善良嗎?你個大傻子!你上當啦! 他們在他的夢里肆意嘲笑他的愚蠢,踐踏他的尊嚴,侮辱他的人格。 一想到自己永遠都不能擺脫他們,他就嚇出一身冷汗。 醒來后,他依舊要問個清楚明白。他是個執拗的人,張招娣因為父母要把她嫁給家暴男,她鼓起勇氣逃跑,再也不肯回去。她從小到大都知曉她父母不愛她,早就認命。 蘇愛國被愚弄這么多年,不問個清楚明白,他永遠沒辦法走出那個夢魘,他需要他們內心的剖析來徹底絕了他的奢望。 就好像情侶剛交往,有的喜歡昭告天下,有的卻隨緣,并不刻意告訴誰。 蘇愛國注重儀式,他需要這個儀式來結束這段荒唐的養育之恩。 張招娣見丈夫自打聽到民警的話,整張臉就繃得緊緊的。 等兩人出了派出所,她握住他的手,低聲寬慰他,“別將他的話放在心上。你只管做自己想做的事。” 蘇愛國臉色好看不少。 張招娣嘆了口氣,自顧自道,“小沫說你從小到大都是為別人而活,活得太壓抑。你又不是人民幣,不可能討得了所有人的喜歡。你今后要為自己活,做你想做的事。如果你覺得不能承受村民們的道德綁架,那咱們就離開,不必跟他們廢話。就算真的躲不掉,你也不要再將這些人的話放在心上,他們只是站在自身的角度想事情。害怕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也脫離自己掌控,并不會設身處地為你著想。只有遠離這些人,你才能真正解脫。” 許多人都沒法自視自己的缺點,蘇愛國也不例外,在女兒沒說出口之前,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居然是這樣的人。可現在聽到“為別人而活”,他突然明悟了,這就是父母想要的結果,他們就是想讓他為他們奉獻一生。 他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喜好,要不然他就是叛逆的,不孝子。他們就會發動一切力量阻止他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他一直待在老家,他或許就是他們最出色的作品。 可他去了鵬城,一切大變了樣。遠程指揮的影響力畢竟有限,他接觸到許多與老家截然不同的新思想。 或許就連老天爺都看不過眼,讓他遇到了季先生,然后季先生把他弄到鵬城,給了他新生。 人就短短一輩子,如果他能活70歲,他就只剩下一半的歲數。他們愚弄了他這么多年,他該償還的都還完了。他從此以后要為自己活。 他深吸一口氣,似是鼓起畢生的勇氣,握緊媳婦的手,“走吧。我要找他們問個明白。” 兩人坐上公交車一路到了鎮上,然后再坐三輪車到了平臺村。 剛進村就撞上村長,看到蘇愛國回來,他還有些詫異,隨即又滿臉欣慰,“你是回來探望你父親吧?他昨兒剛出院。身體好了不少,聽說這次手術花了不少錢,還是在外打工好,手頭能攢到錢。要是咱們老百姓就只能等死了。” 移肝手術花費可不低,蘇爺爺回村那天,村里人誰不羨慕。要是他們得這個病,可沒有蘇爺爺的好命。 不少村民看到蘇愛國,紛紛圍過來夸蘇愛國有孝心。甚至表示他這個養子比親子還孝順。沒有白養。 蘇愛國沒興趣聽這些人對他的夸贊,他沉默點了點頭。 他下了三輪車,付了錢,帶著媳婦回了家。 村長看到他這么冷淡,還愣了愣。以前蘇愛國到鵬城工作,可沒這么囂張啊。這好幾年不見,他連基本禮儀都不講了?這么多長輩在呢,他就這么敷衍地點了點頭,然后連三輪車都沒下,愛答不理走了? 村長總覺得蘇愛國有哪里不對,可他也沒有多想,只以為他坐火車時間太長,身體不舒服。 另一邊,蘇愛國深吸一口氣,上前敲了敲門,這門是半敞開的,農村鄉下大白天一般都會敞開門,只有不在家,才會把門鎖上。 鐵門清脆,鄉下也不像城里噪音大,他敲門的聲音不輕不重。屋里的人應該能聽到。 蘇爺爺正在堂屋歇息,但他從來不管家里的事情,所以也沒有起來迎客的打算。 蘇奶奶正在灶房忙活,將炒好的菜一點一點往盤子里盛,敲門聲響起,她騰不出手,只是喊了一嗓子就算回應。 等盛完后,她雙手在圍裙上擦了擦,出來見客。 待看到來人時,她臉上浮現一絲驚喜,“愛國?你回來怎么不提前說一聲?” 蘇愛國以前回家都會提前打電話回來。他從來都很貼心,永遠以他們為先,這還是頭一次不打聲招呼就回家。 蘇奶奶轉頭就想再炒兩個菜,“家里還有只下蛋母雞,我給你燉了。你們回屋等著吧。” 蘇愛國面無表情拒絕了,“媽,我有事跟你們說。你先把灶房的火滅了吧?” 蘇奶奶見他表情嚴肅,心里有種不好的預感,該不會出事了吧? 她心里一突,試探問,“你姐出事了嗎?” 蘇愛國被她的話怔住,一時之間竟忘了回答。 看到兒子臉色僵硬,蘇奶奶這才察覺自己想岔了。 蘇愛國搖了搖頭說“我姐沒事”,大步進了堂屋。 蘇奶奶看了眼緊跟其后的張招娣,嫌棄得撇了撇嘴。 堂屋里,蘇爺爺聽到老婆子和兒子的交談聲,他也沒有起來的意思。兒子回來,老子出門迎接?這不可能。這不是自降身份嗎? 蘇愛國進去后,沖他點了下頭,然后搬著板凳坐到他對面,張招娣坐在他旁邊,就這么看著老爺子。 蘇爺爺總覺得兒子怪怪的,他試探問,“你回來探病來了?” 蘇愛國正在等蘇奶奶過來,敷衍地“嗯”了一聲。 蘇爺爺卻是臉色一變,整張臉拉得老長,眼里的火快要噴出來了,“你倆這是空手回來了?” 蘇愛國怔住,他急著回來質問他們,自然沒有買補品。 張招娣知曉公公最要面子,但馬上就要鬧掰了,她自然也不會提醒。 這會被蘇爺爺點出來,蘇愛國卻也沒有多窘迫,只淡淡道,“我有事找你們。” 蘇奶奶滅完灶膛的火,走進堂屋,拿了條板凳坐到門邊,嗔怪一聲,“什么事啊?還搞得這么嚴肅?” 蘇愛國從包里掏出那份dna檢測文件,“爸媽,我想問你們,我真是你們從垃圾桶里撿回來的嗎?” 蘇爺爺不明白他手里拿的是什么,卻也沒有放在心上,冷了臉,“是啊。你還想去找你的親生父母?” 蘇愛國看向蘇奶奶,“媽,你也是這么說?” 蘇奶奶躲開兒子視線,輕輕“嗯”了一聲,她甚至有些不耐煩,“你從小到大問過那么多次,我不是老早就告訴過你嗎?你怎么還問啊。煩不煩啊!” 她這是要胡攪蠻纏的意思。蘇愛國卻不在意,他抖了抖手上的文件,“爸媽,你們久在鄉下,可能不知道現在有一門技術,可以通過血液驗證是不是親生父母。” 老一輩的人能夠接觸外面的方式很窄,無非是書本、廣播和電視。 蘇爺爺和蘇奶奶以前上過掃盲班,文化水平很低,再加上種地收入低,自然不會花錢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