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兒帶女去逃荒 第50節
“你說誰是妖怪?誰肚子里是旱魃!?” 幾個村婦豈會被狗兒一個年輕后輩嚇住,愣了片刻便沖著狗兒破口大罵起來,言語越發不堪入耳。 就在這個時候,只聽見院門咣當一聲響,隨即便響起一個尖銳的女子聲音。 “我肚子里懷的不是旱魃!” 紅兒這句話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把院外的兩群人全都嚇了一跳。 大家循聲望去,只見紅兒扶著門框站著,胸口劇烈地起伏著,一雙眼睛卻死死地盯著門外的人群。 ? 第059章 祈雨 一群大老爺們和小伙子自然不會被紅兒的一句話嚇到, 只是大家看到紅兒此刻的樣子,都是震驚萬分。 在簸箕村村民的印象里,紅兒這一年多一直是挺著個大肚子的孕婦形象, 可是才短短幾日,大腹便便的紅兒便不見了, 眼前的紅兒看身形完全是個正常人, 臉色也恢復了紅潤。 有愣頭愣腦的女人居然下意識地說道:“她……她生了?” 狗兒娘總算得了說話的機會,直接啐了一口, 說道:“呸,什么生了?睜大你那眼睛瞧瞧, 我兒媳婦這是病好了!” 誰家生孩子不聲不響的?再說了, 難道紅兒生完孩子不用坐月子嗎?怎么可能就這么站在院門口吹風? 那幾個婦人也自知說錯了話,只是還是盯著紅兒的肚子,一臉地不敢置信。 族長回過神來,清了清嗓子, 看向狗兒爹:“狗兒他爹,這是咋回事?” 狗兒爹忙解釋道:“這位云娘子那日便說過, 我家這兒媳婦不是有了身孕, 云娘子給她診過脈之后, 說這是個脹氣的毛病,這幾日吃了藥,已經好多了。” 族長還沒聽說什么人得過大肚子的毛病,活像懷孕似的,更沒聽說過這種怪病還有得治。 可是現在紅兒就站在他們面前,由不得他們不信。 那些人看了半天的紅兒, 再看云初的眼神便不一樣了。 這女子, 難道真的會醫術? 不對不對, 若是只會醫術,那日李神婆怎么會斗不過她? 大家越想越是覺得稀奇,竟有人說道:“這位云娘子……莫不是會仙法?” 要不是會仙法,怎么李神婆也不是她的對手?而且紅兒那奇怪的毛病,也是她一出手就給治好了! 有好事者發現,就連狗兒的傷也好得比正常要快! “她定是會仙法!” “這云娘子說不定是仙女下凡呢!” “仙女啊,讓我們村里快下場雨吧!” 三言兩語之間,眾人已經紛紛跪倒在地,沖著云初就磕起頭來。 簸箕村地處偏僻,常年連個正經郎中都見不到,即使生病也是尋了李神婆要符水喝下,如今見云初這樣的手段,自然驚為天人。 村民愚昧,只當云初也是李神婆那樣會法術的神仙,甚至法術比李神婆還高明,自然都是無比信服,磕頭禱告者甚多。 云初完全沒料到這些村民的態度改變得這么快,轉眼就沖自己磕頭,甚至開始祈雨了,頓時頭痛無比。 無論她怎么解釋,村民都完全不聽,只是沖著她連連叩首,雙手合十地禱告。 云初扶起這個,扶不起那個,更有村民拉了她的裙角哀哀痛哭起來。 宋大莊等人見勢不好,宋福和宋貴幾個人趕緊過去護住了云初,云初才得以脫身。 跟在族長身后的那個小伙居然提了一個罐子跑過來,放在云初面前就連聲喊著恕罪,說自己不該聽了李神婆的話,竟然敢帶黑狗血來,差點兒就褻瀆了仙女。 就連族長看向云初的眼神也是驚疑不定,暗暗思索著眼下該怎么辦。 如果云初真的會仙法,他帶這么多人來攆云初走,豈不是得罪了仙女? 要是因此惹得仙女不喜,簸箕村只怕更不會下雨了! 想到這里,族長決定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了。 為了求雨,他們連旱魃都打了,如今他跟云初賠個不是,又算是什么大事? 眼看連族長都向云初行禮道歉了,村民們更是熱情高漲,圍著狗兒家門口不愿離開。 云初無可奈何,又不能答應族長等人祈雨這樣無理取鬧的事,只好回了房間不出來。 饒是如此,還有村民不肯散去,拉了狗兒一家人打聽仙女的喜好。 云初并沒有被眾人的追捧沖昏頭腦,相反,兩世為人的她,深深地明白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這個道理。 是以她回房之后只是略想了想,便決定盡快離開簸箕村。 紅兒的病情已經趨于穩定,她再留下幾日的藥,估計就好得差不多了。 云初把決定告訴宋王氏,宋王氏也十分贊成她的想法。 宋王氏是親眼見過簸箕村的村民是多么瘋狂的,只想著那天打旱魃的場面,她就覺得不寒而栗。 為了祈雨,他們甚至準備當眾打死一個“孕婦”,如果云初求不到雨,他們肯定也會把憤怒發泄到云初的身上。 宋王氏可不相信云初有什么法術,可是這醫術的道理本就高深,這些愚昧至極的村民定是聽不懂的。 為了自身的安全,他們還是早點兒離開為好。 宋王氏得知了云初的決定,便悄悄從后門出去,找了朱家和葛家的人,通知他們趕緊收拾東西,連夜離開簸箕村。 大家本就準備要走了,聽宋王氏說了事情的大概經過也是覺得后怕,紛紛打點行裝,又拘了幾個孩子不許他們出門,時刻準備出發。 宋王氏跟大家通了消息,又回狗兒家跟狗兒娘說了一聲,狗兒娘得知他們要走,還有幾分舍不得,又給云初拿了些咸菜、臘rou,雞蛋和干野菜之類的吃食,算是報答云初給紅兒治病的恩情。 如此到了夜里,狗兒爹帶了宋大莊和朱長順等人,悄悄地從村后繞了小路,離開了簸箕村。 怕被人發現,他們都沒敢點火把,幸好有狗兒爹帶路,送他們走了七八里路,到了岔路口又指了官路的方向,狗兒爹才回去。 宋大莊之前跟狗兒爹打聽過,知道這前面都沒有能落腳的地方,又帶大家磕磕絆絆地走了好一會兒,實在是看不到路了,才點起了火把。 夜里趕路又慢又不方便,大家想著這里已經離簸箕村十幾里了,不如就地休息,明日起早再走。 大家尋了塊有樹和石頭擋著的空地,鋪了被褥便睡下了。 次日天一亮,宋大莊和朱長順就叫了各自的家人起來。 他們早就備好了干糧,又擔心簸箕村的人再追上來,是以連火都沒生,匆匆填飽了肚子便出發了。 若是他們沒有走錯路,明日晚間就能到昌高了。 有了這個信念支撐,大家都加快了速度,只想著能早日到達。 等上了官道,大家越發放了心,此去一路坦途,還有一天半的路程就能到了。 昌高封城封得及時,路上還算太平,并沒有興陵境內那么多流民,路上只有時不時經過的行人和車馬,倒是無人找他們的麻煩。 快天黑的時候,他們在路邊看到一個茶水攤子,一行人早已又渴又累,朱長順又惦記著打聽消息,大家伙便在茶水攤旁略作休整。 如今吃水艱難,大碗茶也漲到了三文錢一碗,宋家的人還好,朱家村的人早已身無分文,哪里還有錢喝茶,都自覺地坐得遠遠的。 云初見狀,便拿了兩串錢給宋王氏,讓宋王氏給了茶攤老板,叫了所有人都過來喝茶。 茶攤老板一下子進賬兩串錢,頓時喜形于色,把所有的茶碗都拿出來招待他們,又殷勤地問他們要不要綠豆湯。 綠豆湯可清熱解暑,是夏季極好的飲品。 云初因為要喂奶,便只喝了碗溫白水,其他人則各自要了茶或者綠豆湯喝著。 幾個孩子得了加了少許冰糖粉的綠豆水,高興得不得了,捧著碗小口地喝著,生怕弄灑了。 朱長順,宋大莊和葛文清等人坐在茶攤里頭,跟茶攤老板打聽離昌高還有多遠。 他們這一路都是沿著官道走,并沒有走彎路,茶攤老板告訴他們,順著這條路一直向前走,約莫再有五六十里就到昌高了,若是有馬車不過是小半天的路程。 一行人的馬車和驢車早已在翻山前就丟棄了,只能步行,再加上有老有小,葛老太太又行走不便,下了山之后一直靠著馬拉著拖筐走,這么算下來至少還要走半天。 如今說來今天晚上是無論如何也到不了的,朱長順等人又打聽起附近哪里有能住的地方。 茶攤老板是附近村子的村民,說若是人不多,他們村子里就可以借宿,可是他們這一行幾十口人,他們村只怕也住不下,再往前三四里路有個道觀可以借住,再不然,就只能去前面十里的鎮上尋客棧了。 打聽到了路程和住的地方,大家就放了一半的心,朱長順便拉了茶攤老板打聽昌高縣城的情形。 昌高雖然臨近興陵,兩地卻有很大的不同,興陵境內有黃河,每隔幾年便有洪水泛濫的危險,昌高卻地處內陸,境內并無大河路過。 兩地有群山相隔,氣候也有不小的差異,今年興陵一直多雨,昌高卻是少雨干旱,有的地方甚至從入春以后便滴雨未下,例如簸箕村。 因此今年昌高縣內的村子也多是收成不好,一些沒有收成的村民只好出來逃荒,茶攤老板日日在官道旁看著,自然是見過了不少。 不過昌高縣城中有一條昌河,這昌河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昌高也是依河而建,久而久之人聚集得多了,便成了縣城,而且因為當地經常少雨,縣城內和各個村子都早已挖了深井,還有囤糧的習慣,因此今年旱情雖然重,大部分地區卻尚可支撐,少數逃荒出來的村民也被官府劃了塊地統一安置,另有民間組織捐錢捐糧,因此昌高還算安穩。 聽了茶攤老板的介紹,眾人唯有感嘆。 云初也在想,昌高早早就封了城,可見這里的官員工作效率還是挺高的,還有前世聽領導人說過的深挖井,廣積糧,原來古人也有這樣的智慧。 如果興陵縣令也能有這樣的遠見和魄力,興陵又怎么會到如今這樣的地步。 聽說昌高一切正常,葛家人最先松了一口氣,他們本就沒過過這么艱難的日子,迫不及待想要進城安頓下來,結束這奔波難捱的苦難生活。 宋家人和朱家村村民聽說這里還有安置逃荒村民的地方,也是歡欣不已,不管官府劃的地方有多么荒涼,只要能安頓下來就好了。 云初卻隱隱覺得哪里不對勁,昌高會安置逃荒的村民,那他們呢,官府也會像對待自己縣內的村民一樣,妥善安置他們嗎? ? 第060章 路引 晚間他們在道觀里囫圇對付了一晚上, 次日一早便出發了。 若是沒有意外,今天午間他們就能到昌高了。 越臨近縣城,路上的行人車馬越是多了起來, 有坐著馬車進城的,有趕著牛車或驢車, 拉了村民或者土產的, 亦有挑著擔子或拎著竹筐趕路的,都是要進昌高縣城的人。 及至到城門口, 這里的人越發多了,有賣柴的, 有賣野物、蔬菜或者新鮮果子的, 有賣各色小吃的,還有一些賣吃食或布匹之類的鋪子,儼然已經成了一個小小的集市。 孩子們哪里見過這樣的熱鬧,看著那些賣糖人和零食的攤子便走不動路, 大人們急著進城安頓,硬是拖了幾個孩子往前走。 到了城門口, 見有官兵小吏查看文憑, 葛文清便忙取出了一路妥善保存的路引, 恭敬地交給守門的官兵。 那官兵打量了一番葛文清等人,才拿了路引遞給一旁的小吏。 小吏查看路引無誤,抬頭看向葛文清。 “你們一家是幾個人?怎么從興陵過來的?” 葛文清早已想好了措辭,答道:“葛某一家共六口人,葛某娘親年事已高,近來思鄉心切, 因此特來昌高探望親戚。我們初九那天出了興陵, 因孫兒幼小生病, 在路上耽擱了幾日,所以今日才到。” 那小吏聽說他們初九便出了興陵,那是在興陵□□前幾日了,又見路引上的日期也對得上,這才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