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氣盛(1)
“萬歲爺,事的經過就是這樣。” 坡田下的涼亭中,李景隆小心翼翼的講完王三巧的案子,然后就謙恭的低下頭,默不作聲。 遠處的山坡上,老爺子和一眾朝臣們還沉浸在洪薯豐收的喜悅之中。老爺子不厭其煩的跟別人講述,他從夏天開始到現在,在地里是如何的辛苦,對這些秧苗是如何的呵護。 順帶著一群干了幾天活,挑了幾次大糞的勛貴們,也都露出了趾高氣昂俱有榮焉的嘴臉。 空氣中滿是洪薯的香甜,旁邊就支著一口鍋,蒸著剛收獲的洪薯。豐收了么,總要嘗嘗豐收的喜悅。不過老爺子卻把摳門發揮到了極致,他們朱家爺仨怎么吃都行,文武官員們卻一人只有兩個。 文官們知道此物來之不易,頗為珍惜。而那些勛貴武人們,大嘴一張兩個洪薯片刻進肚,就跟豬八戒吃人參果似的。 “那這么說,這案子倒也沒什么太復雜的地方,是吧?嘶.....嘶.....” 朱允熥一邊說,一邊剝著手里的洪薯皮。 眼前的洪薯遠沒有后世的個頭大,而且瓤也沒有以前他見過的那么軟糯,口感上也差點。 可硬是讓吃遍了山珍海味的他,吃得甜嘴抹舌的。 “呼!”朱允熥對著剛出鍋的洪薯吹口氣,然后咬了一口,呲牙咧嘴的咽下去,“你怎么看?” “呃......臣以為此案,交由刑部大理寺會審即可。”說著,李景隆看看朱允熥,低聲道,“不過此案畢竟是涉及到了唐王的舅舅,還有宮里的賢妃娘娘,臣以為還是不宜太過聲張。畢竟,這種案子傳到民間的話,老百姓的嘴里可說不出什么好聽的!” “哈!”朱允熥啞然失笑,“皇親國戚欺負人都做得出來,還不許百姓罵幾聲?”說著,吃掉最后一口洪薯,喝口茶順順,若有所思的說道,“二十三叔的舅舅,朕也是見過的。早些年在文華殿讀書的時候,二十三叔有事沒事就說去他舅舅家打秋風。” “朕記得他早先是金吾衛的僉事,后來調任鷹揚衛,是吧?”說著,又想想,“這些年,倒是沒聽人說過,他品行上有什么過錯。” 李景隆馬上順著朱允熥的話頭,“萬歲爺說的是,早些年臣掌管皇城宿衛的時候,和李安有過同僚之誼,倒是位和氣的人!” 所謂說話聽音,李景隆在朱允熥說話時就揣摩著他的言外之意。 唐王跟皇上的關系一直很好,從小就是皇上身后的跟屁蟲。唐王又不比其他的藩王母族勢力強大,就這么一個拿得出手的舅舅。在萬歲爺沒有明確表達出厭惡之前,他也不能說人家如何。 而且以他對萬歲爺的了解,皇上一般說旁人的時候,前半部分若都肯定的語氣,那后半部分馬上就要開批。 “京城里朕和老爺子眼皮子底下,誰不是一團和氣夾著尾巴做人?”朱允熥話鋒一轉,“一軍指揮又是藩王的舅舅,駐扎在外縣誰敢惹?” “再者說了,養不教父之過,那jian污民女的李.......” “李子龍!”李景隆趕緊補充。 “對,jian污民女然后還反咬一口,手段輕車熟路,一看以前就做過不少次。養出這樣兒子的,當爹的也不見得是什么好東西!”朱允熥笑笑,“哎,老李,這名字和你有點像啊!” 李景隆訕笑兩聲,算是附和。 “哎,說起來句容也在京畿范圍之內。”朱允熥繼續說道,“也算是天子腳下,可也鬧出這種仗勢欺人的人案子,別的地方這等冤屈的事,說不定還有多些呢!” 這話,讓李景隆馬上陷入沉思,心中飛快的盤算著今年以來各地發生的大案。 皇上是不會輕易發出這種感慨的,更不會無端的說這些。 “這些日子朕聽翰林院的學士們講史,忽然發現個事兒!”朱允熥開口,指下身邊的石凳,“你坐下聽!” “遵旨!”李景隆往旁邊一坐,盯著自己的腳尖,目不斜視。 朱允熥翹著二郎腿,斜靠在欄桿上,看著遠處眉飛色舞的老爺子,笑道,“大漢朝鼎定天下之后,國泰民安之時,各地州府多出游俠,重義輕生。” “到了大唐盛世呢,天下也多出亡命徒!” “前朝趙宋時,汴梁多無賴潑皮。” “什么游俠也好,亡命徒無賴潑皮也罷,各個都是好勇斗狠之輩。本都該是官府肅清的對象,可在當地都是風生水起人模狗樣的,甚至廣有家財,多有黨羽。” “朕就納悶,既然是太平盛世河清海晏的,怎么會有這么多不良之人?” 李景隆默默聽著,沒有接話。 “你看,反過來歷朝歷代亡國之時,反倒是沒有這些牛鬼蛇神。就好比老爺子當年起兵,淮西勛貴大多是鄉下的泥腿子,祖上三代人都是八竿子打不出一個屁來的!” “那個那個.......曹震他們這些綠林中人,故開平王他們打家劫舍的強人,也都基本上是生活所迫才落草為寇。” “淮西功臣之中,沒一個是無賴潑皮出身。” “哎,你說是不是有些奇怪?正常的邏輯不應該是這樣吧?應該掉過來是吧?” 李景隆眼珠轉轉,還是沒有說話。 但心里卻在嘀咕,“皇上一句沒說王三巧的案子,卻句句說的都是案子。” “不過后來朕多讀了幾遍史書,才發現其中的細微之處。”朱允熥雙手抱著膝蓋,身子微微晃動,“且說為何盛世多這些不良人呢?盛世嘛,國家軍力國力強盛,官府有威嚴。” “當官的權大,所以滋生了養活這些不良人的土壤,狐假虎威狼狽為jian。而且呢,盛世更有規矩,不管是作jian犯科的還是老實巴交的,都有規矩管著。不過,壞人是管不住的,管的只是百姓。” “亂世則不然,民不畏死了,誰還敢欺負?泥腿子不種地改造反殺人了,管你什么當官的什么地痞無賴,當頭就是一刀。什么規矩法度,活下來就是規矩,是不是?” 李景隆拱手笑道,“臣愚鈍之人,聽萬歲爺您這么一說,還真有些茅塞頓開了!” “朕這也是歪理,但朕在想,這些日子一直在想。”朱允熥還保持著剛才的姿勢,靠著柱子微微晃動身體,說不不緊不慢,“盛世要講道理,別管怎樣大面都要過得去,亂世沒道理可講,所以就沒有不良人,只有不怕且死求著早死早托生的泥腿子。” “可也不是所有人都活不下去吧?也不是所有人都吃不上飯吧?” “那為何只要有人造反,馬上就是風卷殘云之勢呢?” “你說,為何?” 李景隆馬上做深思索狀,“臣愚鈍,不堪其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歷朝歷代亡國除了橫征暴斂天災人禍土地兼并之外,未嘗沒有官府威信喪失,百姓深惡痛絕的原因吧?” “咱們再用當年老爺子起兵說事,有的城池是不戰而降官民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可有的地方,卻在當地地方官的帶領下,寧可戰至一兵一卒,也絕不言降。” “其實降不降對百姓來說,無所謂對吧?換誰都是要征糧納稅,征丁差役。況且人都不傻,都知道拼死抵抗一旦城破之后,大軍必然要洗城示威。” “那他們為何那么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