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江山一體
“開海?” 頓時,老爺子眉毛眼睛胡子都皺在一起,眼光有些不善。 他是個極其傳統的人,在他心中凡是不好好種地伺候莊稼的,都是二流子。 所以,雖然建國之后輕賦稅,也有一系列的舉措促進商業。可大明朝商人地位低下,不能使用奴婢不能穿綾羅綢緞。 商人尚且如此,更別談漂洋過海做買賣了。 開海不就是允許百姓出海經商么,這事他明白,但他就是從心里隔應。 茫茫大海一個不好,就是死無全尸。而且一走就是好幾年,老話說父母在不遠游。都是有家有親的,為啥要出海? 孤兒呀? 在家種地,孝順父母,老實巴交的不好嗎? 凌漢見老爺子臉色不好,心知老爺子定是想左了,趕緊道。 “我大明海疆萬里,現在卻只有泉州港通海商,中華空有富饒萬物,卻換不成新錢。” “遠的不說,臣查閱前朝存檔。宋室偏安之時,光是廣州海關一處,一年的進賬就是,二百萬!” 說著,看看老爺子,重重道,“現銀!” 老爺子正捋著胡子,手突然一抖。 “二百萬現銀?嘶………”老爺子心中道,“這頂多少州府的賦稅了,怪不得老趙家讓人揍那樣,還挺了一百多年!” 凌漢繼續開口,“這其中,茶稅就七十五萬!臣聽皇太孫殿下說過,茶葉在咱們這不值錢,但是萬里之外的番邦卻等同黃金。因為普天之下,只有咱們這才有茶葉!” 老爺子眉毛一揚,朗聲道,“要么怎么說咱們是天朝上國呢?天下的好玩意,都在咱們這!” 群臣紛紛表示贊同。 其實他們的驕傲完全是有理由有資格的,中華文化歷來是世界之巔。在他們心中,世界上除了華夏之外,就都是番邦。 “你說這些咱都知道!”老爺子先是點頭,隨后話鋒一轉,“可商貿的事,不是三兩天就能興旺起來的,也不是拍拍腦袋說開海就能行的。” “再說,開海了,就有百姓要出海,都出去不回來咋辦?都去做買賣了誰種地?” 老爺子的話引得許多保守的大臣紛紛附和,天下就兩件正經事,種地或者讀書。 “殿下當日的意思是,朝廷可先組織船隊出海,讓水軍護衛………” 老爺子忽然打斷對方,“朝廷組織出海?” “太孫殿下的意思是,可以找時機朝廷牽頭,組織一支浩大的船隊出海,一是勘察海路,二是揚大明國威,三是沿途清剿海盜,確保海路安全!” 老爺子忽然笑出聲,“哦,水軍出海!呵呵!”說著,目光一變,“他是要去搶吧?” 他心里始終記著,當日朱允熥在大學堂中,對他那些小兒子們說的話。什么沿海諸國,雖是番邦但盛產黃金香料,能做買賣就做,不能做就搶。 這番混賬話說得那些小王爺們兩眼放光,暗地里總是吵吵著將來要要出海等等。 老爺子話音落下,頓時大殿中寂靜無聲,許多臣子的臉色怪異起來。 大明乃是天朝上國,懷德四海威服海內。怎么聽皇上的意思,皇太孫有意讓水軍出去搶那些番邦? 真是豈有此理! “你要是說,開放幾個通商的港口,慢慢放開海禁,咱還能商量!”老爺子沉思道,“可一下子要出海,這事要從長計議!” 聞聽此言,凌漢心里大喜。 “皇上的脈,果然還是皇太孫摸得準!”他心中不禁想起,皇太孫給他的信,“跟老爺子談事,漫天要價。不然,老爺子一點口都不松!” 凌漢雖然已七十多歲,但干勁十足,又是務實派開明的官員。對于海禁一事,有自己的看法。 人間有百業,只要百姓能用以糊口謀生,既不觸犯王法又不有違倫常,就算是出海又有何不可? 當下,馬上朗聲道,“陛下圣明,既然出海之事有待商榷,那開放海港口岸就勢在必行!取稅銀充實國庫,用以民生,乃大善之舉!” 老爺子想想,似乎明白了,瞪眼看著凌漢,“敢情你在這等著咱呢?” 本要發怒,但轉念一想,凌漢雖然頭鐵,但也不敢這么算計他。唯一能出此策略,指揮六部大臣跟自己打官司的,也就只有自己那寶貝孫子。 心中的火又馬上消了大半,想了想,“這事是皇太孫提起來的,那你們就等他回京跟他奏議!” ~~~ 朱允熥怕是一時半會也回不了京。 從開封開始,沿著洪水決堤的方向,尉氏,扶溝,周口等地微服查看。 讓他略微寬心的是,這些受災地區的地方官還算恪盡職守,能妥善處理災情,安置災民。尤其是淮陽一地,地方官從救濟災民開始,就把青壯召集起來,以工代賑。 不過,這一路走來,仿若調研一般,讓他對北方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大明的經濟中心在江南,江南的賦稅占據天下七成,人杰地靈商貿繁盛,尤其是蘇杭和沿海之地,已經隱隱有了自由經濟的萌芽。但內陸諸行省,依舊是千年不變的農業為本。 這就使得百姓沒有其他的路走,只能禁錮在土地上,看天吃飯。 除卻經濟還有文化,以前朱允熥去蘇杭之時,沿路各處學堂私學隨處可見。而在中原一連走了多處,都沒見到一處私學。 “孤記得,查抄天下僧產的時候,曾說過用廟產給各地治學,怎么地方上,私學沒有,官學也不興旺呢?” 通往周口的官路上,馬車緩慢的行駛著。 因為是微服私訪,只是尋常馬車,車輛里除了他之外,還有解縉和鐵鉉,所以顯得有些擁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鐵鉉開口道,“臣就是中原人,略知一二。以中原為例,讀書的多是官員子弟,寒門學子甚少!” “宋室南渡以來,北方淪為胡地,金時女真漢化重視科舉。但金元連年大戰在此,什么都打爛了!再往后大元一統,幾乎是不開科舉,更不重視各府道官學,所謂圣人文章,不過是給漢人看的擺設!” “而后大明代元,中原和北方各地又是連年大戰。讀得起書的豪門大戶,要么破于亂世,要么南逃安身,老百姓飯都吃不上,誰還在乎能不能讀書呢?” “如今殿下有恩,命各地整頓官學。但恢復學風,非一朝一夕之功!” “臣看來,數百年之亂,沒個三五十年,都恢復不了元氣!” 是呀,根子還在一個窮字上。 讀書是要錢要閑的,天下無數貧民,寒門學子卻屈指可數。若是家有耕地,又有牲畜牛馬,自然舍得讓孩子讀書識字。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北方百姓的擔子太重。江南賦稅充國庫,而北方之地,九邊用兵都是就近取糧征稅。 雖說軍衛有屯田,可話說回來,那些屯田夠兵士們自給自足都不錯了。 朱允熥思維跳躍,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事事都不盡如人意。 其實也不是他思維條約,江山社稷本是一體,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和其他事情無關的。 解縉開口道,“殿下,道德文章盛世興,推行官學急不來!” “不是急!”朱允熥微微一笑,“一路走來有感而發,沒有外人,咱們君臣三個隨意說說!” 話音落下,車廂忽然停。朱允熥措手不及,身子晃了兩晃。 緊接著,聽外面侍衛厲聲喝道,“什么人攔住去路?走開!” ~~~ 調整下角度思路,嗯嗯! 今天欠一章,我好好琢磨一下,會補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