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枝 第321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三重賠償、穿成炮灰假千金、嬌娘美如玉/花開勝錦、養(yǎng)狼為患、滿級大佬在線求生、我快穿過的世界融合了、重生之溫婉宜人/傾城佳人、非暗戀情書、太子!她下一秒要為你擋劍而死了、玫瑰花刺
眼前的人,正是定國公林繁。 作為林宣的得意門生,謝羽很早就認得林繁了。 他外放做官,甚少回京,又因林宣過世,他與林繁自然也少了很多往來的機會,只逢年過節(jié),他依舊會像定國公府送份年禮。 那張名刺,也不知道是之前哪一年隨著禮物送過去的。 可謝羽依舊對林繁印象很深。 前幾年他回京述職,林繁正是御前侍衛(wèi),兩人打過照面。 見到長大后的林繁,謝羽還想著,恩師地下有知,見獨子成長,應是十分欣慰。 再后來,他聽說林繁去了赤衣衛(wèi),年初時,聽說他出征對陣西涼,奇襲成功的消息傳到官州時,謝羽都忍不住多飲了兩盞酒。 可是,再往后,都是讓人很揪心的消息了。 定國公府反叛。 謝羽其實不信,只是圣旨如此寫,他也只能設卡查問。 長公主的言之鑿鑿,在當時就更讓人疑惑了,尤其是,大軍接連大勝。 而現(xiàn)在,謝羽握緊了手中的信,能揣度長公主的意圖,但又無法窺視全貌。 他干脆問道:“您親自送信,是有什么想做的嗎?” 林繁笑了笑,請謝羽坐下:“謝大人孤身過來,十分有勇氣。” “哪里的話,”聞言,謝羽也笑了起來,“不過是有自知之明而已,能掌握祁陽這么多內(nèi)情的人,真想要害我,根本不用那么麻煩,我就是一書生,半點功夫都不會。” “但您有天下數(shù)一數(shù)二的筆頭功夫,”林繁道,“父親曾說過,謝大人的文章,筆鋒凌厲、字字珠璣。” 謝羽謙虛地擺了擺手。 林繁說了來意:“我想請大人做一篇文章。” 第364章 我沒有退路 臨街的窗戶關著。 雅間里,一時陷入了沉默之中,以至于,外頭街上百姓們的熙熙攘攘聲音,一點一滴傳了起來。 吆喝叫賣聲,很是熱鬧。 謝羽極其認真地,看著林繁的眼睛。 林繁沒有回避他的注視,很是坦蕩。 倏地,謝羽回想起了一些往事。 慶元四年,赴京趕考的他,當時的年紀比現(xiàn)在的林繁還小幾歲,一身的書生意氣。 今朝科舉不似前朝。 前朝交卷不糊名,批閱的考官能看到考生名姓,因此,所有人必須打起精神,在開考之前,盡量給自己博取些才名,讓考官們熟悉自己的名字。 尤其是那些外地赴京的,原就不似京中學生這般、已經(jīng)有了些名頭了,必須抓緊一切機會,把自己的名頭打出去。 今朝,先帝建朝、重開科舉時,這一樁改了。 考卷糊名,誰敢在考卷上露出一丁半點自己的信息,就落榜了。 規(guī)矩改了,考生們的習慣還在。 畢竟,雖不能在批閱卷子時得個眼熟,但給自己累些好名聲,也是一樁好事。 興許在以后等缺時,能得一份先機。 謝羽亦頻繁地出入詩會、學會,寫詩詞文章。 年輕氣盛,又要快些出頭,策論的選題便也十分大膽。 那時候,謝羽寫了篇有關“先帝年間、吳王親征南方的兩府六州對朝廷的利弊”的文章。 頭一回拿出來,是在一次規(guī)模不大的小學會上,參與者不到十人。 他當時想著,大伙兒切磋一番,也給他一些潤色、修改的靈感,等完善之后,再在大場面上來論述。 結果是,這日學會一散,他就被茶樓小二請到了樓上雅間。 里頭坐著一人。 那人看起來應是沒有到而立之年,一身常服,說他是文官,又似乎練過武,可要說武將,又顯得太過儒雅。 不自報家門,那人卻問謝羽籍貫、師從何人,又與他探討那篇文章。 不過寥寥數(shù)語,謝羽頗受啟發(fā),想來此人先前在雅間里,很認真聽了他們的學會。 謝羽與他道謝,承諾回去后會再寫一稿。 那人卻搖頭:“記在心里就好,這篇文章也不要拿出來到處說了。” 謝羽愣在了原地。 他一瞬不瞬看著那人,不解緣由,他的眼神里全是不認同、不滿意、不舒服等等等等。 對方?jīng)]有回避他的視線,很坦然:“以你的功底,只要發(fā)揮正常,應是榜上有名。先帝年間已是過去,今上登基四年,正是需要有識之士一展抱負之時,你不妨把目光放在大周今后的發(fā)展上。” 說完這些,那人起身,拱了拱手離開了。 謝羽一路追上去,見對方進了定國公府,才知那人是這科的主考林宣。 他在胡同口站了很久。 不理解、不甘心,但最后,也只能認了。 能得主考官這么明確的指點,他若逆著來,定不會有什么好事。 那篇文章觀點,至此收了起來。 直到他金榜題名,考中進士后,謝羽與林宣熟悉許多。 有一回,他私下問過林宣,當初為何給出那樣的建議,林宣笑笑沒有給他答案。 可是,謝羽一直記得,那日雅間里,雅間里,林宣讓他莫要再寫那些文章時,對方那坦然又堅持的樣子。 一晃近二十年。 那人身影,那人眼神,與現(xiàn)在和他同席而坐的林繁,重疊在了一起。 也這因為這樣,明知道林繁要求的文章八成極其燙手,謝羽也沒有立刻拒絕,問道:“什么文章?” 林繁道:“謝大人看了那封信,有何感想?” “若上頭所述一切都是真事,”謝羽頓了頓,道,“顏氏一族,其心可誅。” “自是真事,”林繁道,“顏氏作為外戚,如此行事,不能姑息,我想請大人做一篇討伐顏氏的文章。” 謝羽抿了抿唇。 這個答案,他猜到了。 或者說,與其是討伐顏氏,不如說是從顏氏入手清君側,最終的目的在于皇位。 檄文,其實并不難寫。 以林繁自己的能耐,寫十篇二十篇的,也不在話下。 可檄文又不是普通文章,是曉諭,是批判,是聲討,需要傳得廣、傳得遠,讓天下盡知,人人憤慨。 偏偏,這檄文文體又晦澀,文縐縐的,別說不識字,便是識字的百姓,從頭到尾看下來,都不一定能全部領會,又何談傳播? 能讓這么難以被人口口相傳的文章傳播開,就格外需要成文者的名聲。 不一定位高權重,但一定得是滿腹才華、曾有出彩文章傳世,能夠一出手,就讓天下學子爭相品讀的。 堂堂定國公,爵位很大,戰(zhàn)場上也打出了名聲,但林繁在文壇,目前毫無地位。 他親自寫一篇檄文,效果遠不如謝羽。 謝羽自高中后,官當?shù)貌诲e,更是時常有文章在學子間傳頌。 這就是林繁從祁陽城趕來、找上謝羽的原因。 “我不怕罵外戚,”謝羽看著林繁,說得很直白,“可您與我都心知肚明,清君側的后頭,就是爭位,我是大周的官員,我豈能遞這把刀?” 謝羽的拒絕,在林繁的意料之中。 僅僅看到顏家在礦產(chǎn)上動手腳,就能義憤填膺到要立刻換一位皇帝,那也沒有林繁什么事兒了。 京里的文武大臣們就一窩蜂把皇上從龍椅上抬下來了。 江山易主,不是如此簡單。 林繁笑著嘆了聲:“謝大人,您知道,我沒有退路。” 謝羽的嗓子眼,微微一澀:“圣旨上那么寫了,可我原想著,其中有誤會,您與永寧侯不該、也不會有背叛大周的想法。” 可現(xiàn)在想來,似是他淺薄了。 圣旨一下,已經(jīng)不是“有沒有”、“想不想”的問題了。 謝羽在官場摸爬滾打了十幾年,亦不似當初趕考時一般“天真”。 君臣、朝堂,規(guī)則如此。 擺在林繁面前的,不過是三條路。 要么以死證清白,拿命來抗訴要么從此沉寂、遠離朝堂,做一閑散,還得賭皇上有朝一日別又想著收拾他要么,就清君側。 謝羽理解林繁選擇了第三條路,但他不想就這么去做那把刀。 “謝大人想過嗎?”林繁壓低了聲音,“長公主為何會與皇上拔刀相向?” 第365章 只為恩師當年提點 謝羽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