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枝 第211節
宮里不缺聰明人,但她們想得太多,要得也太多了。 淑妃要的也不少,她的喜好是精致的首飾頭面,漂亮的綢緞料子,對她口味的點心菜肴。 賞她的東西,淑妃真心實意覺得歡喜。 那種喜悅太實在了,很能感染人,會讓皇太后這個賞出去的人,都跟著高興起來。 誰不希望給出去的東西,能讓對方打心眼里喜歡呢? 哪怕是順手賞的。 比起其他人的恭謹、奉承,浮于表面的感激,淑妃就真切多了。 夸東西,能夸到實處。 譬如前回給她的寧神香料,淑妃會高高興興來說,不止她聞著喜歡,皇上聞了也覺得好。 說話時那小神情、小姿態的,皇太后瞧著都心里暖和。 至于為何會是這么個明事理、又不失孩子氣的性情,皇太后想,這與淑妃的出身有關。 亂世艱難。 程皇后也好,順妃也罷,她們雖也長在亂世,但自家背景不錯,吃穿都能體面。 淑妃的娘家很普通,民間孩子一個,幼年必然吃了許多苦。 等大周初建,政局漸漸穩定下來,長輩撿起了課業,考取功名,才算是漸漸擺脫了苦日子。 能吃飽穿暖了,才會有余力讓淑妃學這學那,長大后選入宮中。 吃過苦、受過窮的孩子,會格外珍惜物什。 金銀是富貴人眼中的阿堵物,卻是窮孩子眼中能換來一切的救命物。 想到這些,皇太后看淑妃的目光,越發柔和了許多。 淑妃笑著,與皇太后說些家常。 她的語調不快,一如她漸漸平靜下來的心神。 任何的不解、疑惑,都要一露出苗頭就摁死,只要摁得快,皇太后信她,就不會仔細琢磨。 一旦苗頭長高了,只靠這么三言兩語,就擋不住了。 而疑惑的種子只要長起來了,就像一根刺,再也拔不掉了。 另一廂,永寧侯府里,季氏滿頭大汗。 大姑娘去安國公府,好壞都還不知道,季氏實在坐立難安。 閑著就會胡思亂想,干脆,讓自己忙起來。 大太陽下打兩套拳法,就無暇想其他了。 正練著,一位嬤嬤急匆匆從前頭來,稟道:“宮里使人來了,慈寧宮召老夫人進宮。” 季氏一掌劈在木人上,沒控制好勁兒,痛得皺了下眉。 今兒怎么一回事? 一會兒安國公府請大姑娘,一會兒慈寧宮請老夫人。 她們永寧侯府,成香餑餑了? 簡單擦了下汗,也顧不上整理儀容,季氏忙往正院去。 屋里,永寧侯夫人端坐著,與那內侍道:“張公公辛苦。” “哪兒的話,”張公公笑道,“是了,淑妃娘娘托雜家帶句話,說是前回聽貴府大姑娘提過府里的百合糕,她也想嘗一嘗。” 侯夫人眉頭一抬,道:“不巧了,她出門去了。” “是,娘娘說了,今兒大姑娘不得空,改天大姑娘空著、入宮時,捎帶些。”張公公道。 話一入耳,侯夫人心里咯噔一下。 季氏正好進來,也聽得這么一句,下意識地皺起了眉頭。 這話,好像不太對勁。 偏她一時之間,沒品出具體的來。 季氏遲疑著,看向侯夫人。 永寧侯夫人哈哈一笑,與季氏道:“今兒廚房做沒做百合糕呀?” 季氏照著往下答:“沒有做,只有些豆沙糕。” “讓人去裝起來,”永寧侯夫人吩咐完,又笑著與張公公道,“不是我自夸,我們府里的廚娘,做點心手藝確實不錯。張公公坐著等一等,我進去換身衣裳,也讓廚房備些別的,我帶著去給娘娘。” 第243章 不能猶豫 合情合理。 張公公當然不會拒絕,更不會多想什么,依言落座,從采薇手里接了茶,稍作休息。 永寧侯夫人沖季氏努了努嘴,催道:“安排好了,就進來替我選身衣裳,好久沒有進宮了,不能失禮了。” 季氏應了。 出去交代了汪嬤嬤幾句,便趕緊回屋里,一直進到寢間。 繞過屏風,季氏定睛一看,果然,老夫人的臉上半點笑意不剩,凝重極了。 “老夫人,”季氏上前,壓低了聲,道,“您說淑妃娘娘是什么意思?我怎么聽著,怪怪的。” 大姑娘與她說過,淑妃娘娘是自己人。 自己人會捎帶著來討點心吃? 御廚房里,什么好吃的沒有呀! 再說了,自家廚娘、自家知道,他們永寧侯府的百合糕,就那么個意思。 即便是各人各口味,大姑娘中意的也是豆沙糕,而非百合糕,和娘娘說家常時說起來,一準也夸豆沙糕。 侯夫人也曉得,這個兒媳婦不擅長這種彎彎繞繞的,能聽出怪,可見是已經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我問你,”侯夫人指點她,“娘娘怎么知道阿鸞今兒不得空的?” 季氏一愣,而后,靈光一閃,思路一下子有了。 “先前,盯著我們府的那些人,往皇上那兒報了,”季氏點了點頭,“晉大姑奶奶過來,坐的是安國公府的馬車,馬車離開,門房上問了禮,盯梢的人看到了,曉得是我們大姑娘去了國公府。皇上知道了,娘娘就知道了。” 侯夫人頷首,又道:“宮中出入,亦都有檔,皇上問了就曉得,二皇子妃也在安國公府。” 季氏一聽,心猛地一跳。 “若是沒有別的打算,皇太后只是召我去說幾句家常,淑妃娘娘不會暗示。”侯夫人眸色沉沉,銳利極了。 季氏贊同極了。 一定是娘娘看出了端倪,才會…… “偏是句暗示,”季氏嘆道,“若是來個明白人,我就不用猜了。” 侯夫人哼笑了聲:“能趕上一句暗示,已是難得了。” 想想也是。 那張公公從慈寧宮過來,淑妃能讓他捎句話,此刻定然也在皇太后跟前。 娘娘哪有機會,使喚個信得過的? 便是抓到個時機,避開了眼目,等叫個自己人趕到永寧侯府,她也已經隨張公公進宮去了。 遲了一步,再明示,也只能讓這小兒媳婦急得團團轉了。 “就是個猜測,”侯夫人道,“皇上知道阿鸞去了安國公府在先,才會有皇太后召我進宮。 宮里一定在謀劃些什么,要不然,皇太后才懶得找我過去東拉西扯呢。 此去不妙,你在府里激靈些,阿鸞若回來了,你們多商量。” 季氏點頭,小雞啄米似的。 聽到最后頭,一個問題一直在腦袋里轉。 若大姑娘遲遲沒有回來呢? 若老夫人進宮后,也遲遲沒回呢? 這…… 侯夫人一面交代話,一面換了身進宮的衣裳。 季氏回過神來,幫著老夫人更衣,又替她麻利地梳了個頭。 外頭院子里,傳來一陣腳步聲。 季氏聽見了,低聲道:“應是點心送來了。” 很快,那腳步進了屋子,卻沒有停在中屋,而是穿過次間,直進到寢間。 季氏抬頭看去,從屏風后轉過來的人,正是汪嬤嬤。 剛與張公公打過招呼,汪嬤嬤臉上的笑容還沒有收起來,她匆匆走到梳妝臺邊,壓著聲,道:“盯著安國公府的人來報,說是宮里使了兩個嬤嬤過去。” 季氏捂住了嘴,瞪大眼睛看著侯夫人。 就是這個了! 娘娘察覺到的“打算”,一定就是這個了! “好一個顏潤茗!”侯夫人罵起人來,點名道姓,“沒上過戰場,還知道調虎離山了!” 季氏握緊了拳頭。 老夫人在宮里,不知外頭事情,大姑娘即便在國公府里吃了虧,她也鞭長莫及。 一旦皇上借國公府狀況發難,她季氏,能抵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