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那趙禎呢?你也不準備讓朕見他?”穆昭帝眼中最后一點希冀隨著白秉臣的話黯淡下去,“你是怕他知道,朕的死,是你一手在背后cao作的?” “陛下若真的想要見太子殿下,便不會到此刻才說了。”白秉臣溫聲道:“更何況,陛下是久病成疾。” “好,好。”穆昭帝頗為悲涼地笑了兩聲,語氣陡然犀利起來,似是用盡了他最后的力氣厲聲道:“白秉臣,既然你選擇了趙禎,便牢牢地記住你當初選擇他的初心!” 他死死地抓住錦被,努力地想要支起半個身子看他,卻因為力竭只能勉強地轉過半個身子,可一雙渾濁的眼中迸發出了往日的華光,似鷹一般牢牢地鎖住他,像是在用這樣的眼神逼迫他答應。 白秉臣沉靜地看著穆昭帝,深深地俯下身子,對著他做了最后一拜,“臣謹遵陛下教誨。” 他久久伏著,沒有起身。 他能聽見重物落在錦被上的沉悶聲響,隨即是重重的喘息聲,穆昭帝極輕地落下一句話,他的話音太弱,白秉臣幾乎以為是自己幻聽。 他似是自語般地呢喃了一句,“天生一代人,自了一朝事......” 白秉臣貼近床頭,屏住呼吸確認這游絲般的聲音是否是自己的錯覺,可等來的是死一般的寂靜。 他慢慢地抬起頭,穆昭帝已經合上了眼,在他因病消瘦的臉上白秉臣竟然看到了一絲安詳。 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白秉臣輕手輕腳地去拿他枕頭下的圣旨,摸到一半,愣住了。 并不是他想象中的兩封旨意,枕頭下只有一個卷軸。 ...... “我一直不清楚那句話是不是我的錯覺......”白秉臣擰著眉頭,從那段記憶中抽離出來。 聽完這件事,梅韶說不出什么,前面穆昭帝的懷念之語還可以歸結于人在將死之前習慣回顧自己的一生,可最后那一句若有若無的話卻更像是一種囑托,一種長輩對晚輩的勉力箴言。 可他怎么會向一個殺死自己的臣子說這樣的話...... 白秉臣側過身子,對上梅韶的眼睛,道:“或許,這才是先帝真正想要告訴我的話。” 他的眼中漫過濃郁的悲傷情緒,問道:“你知不知道景王身死之前,也說過一句話。” 梅韶愣了一下,想起在落楓齋中凌澈說的話,眼中頓時涌上了不可思議的情愫,緩聲道:“他說......” “我輸給的是天命!是黎國的天命!是黎國的天命需要一個趙禎,而不是本王就比不上他趙禎!” 兩人顯然都想起了趙玨自刎前放肆大笑時的狂言,彼時看只覺得景王臨死之前大放厥詞,是不甘和憤慨,如今想來,卻是徹骨的悲涼。 兩人眼中皆是一黯。 “我選趙禎是因為他備受先帝冷落,完全沒有接觸到輔帝閣的可能,在諸皇子中,他是最干凈的,也是最能下得了狠心去奪位弒君的。” 沉默半晌,梅韶道:“父親戎馬一生,恪守軍令如山,若沒有君王授意,他不可能倉促之間兵發蒼山。” 他們表面上說的不是一件事,可兩人皆讀懂了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 在看清真相的瞬間,白秉臣心中震顫難以描述,手心發出微微的汗。 “所以,蒼山之變確實是先帝的意思。”梅韶咬著牙一字一句地說著,“只不過那個時候他已經沒有辦法下明旨去處理這件事了,便私下用了什么法子,傳信給了父親,父親這才.......” 言至此處,梅韶微有哽咽,半晌才道:“可他心中真的明晰衛洮是什么樣的人,何故要拖到那個時候,何故要在一切都覆水難收的時候,才想起父親,叫他帶兵清剿......先帝心中到底想的是什么!” 他攥緊了拳頭,身子因為氣憤而微微發抖。 白秉臣默默地包住他成拳的手,安撫地輕輕拍著,眼中也有情愫微微波動,“或許他真的是到了那個時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白秉臣輕嘆一口氣,慢慢道:“他臨終的時候,和我說的最多的便是景王趙玨和皇后母家俞氏,他說俞家雙將攻破李氏部族的那年是他最快活的那年,我也記得在《黎史》上有書,‘勤元二十二年,黎軍占李氏部族,拓北境十二城。帝大喜,封俞廣鋮為忠正侯,其子俞佑為華明將軍,贊二人為黎國雙壁。’” “除了開國皇帝沿襲下來的四大軍候以外,黎國再未封過其他軍候,俞廣鋮是唯一一個。只是天公作亂,往后不過五年,黎國雙壁接連隕落。先帝那時又是何種心境?悲苦之后,一念之差輕信衛洮,求取長生,之后荒誕種種,都是真。可最后懸崖勒馬,一念回頭,也是真。只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穆昭帝十二歲登基,年少意氣風發之時,也曾敬佩過開國帝王,誓要做一代后世稱贊的明君。他娶了俞氏為后,二十歲時有了趙玨,他的嫡子生來聰穎,勤勉刻苦。穆昭帝幾乎是花了全部的心血在培養趙玨,他是君王亦是嚴父。 他不信黎國三百年必衰的哀言,不信地方偶爾上報而來的天生異象、地裂斷石,他只信自己的手中之權,麾下之兵,堅定地覺得只要他勵精圖治,黎國便會回到穆烈帝盛世之時。 他興修水利,開通漕運,秣兵歷馬,欲開北疆。 他懷揣著最高的熱忱,他有最值得相信的兵將,有最張揚的年紀,也有最愛的人常伴身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