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頁
書迷正在閱讀:每天都在暗殺死對頭的路上、霸道白虎俏玫瑰、魔頭又把正道之首的兒子搶走了、我養的鸚鵡竟然是陛下、[重生]鮫人師兄情劫難逃、千面人、獸王召喚師、原來我渣過的前男友是帝國皇子、玄溟魔域、全星系最A的Omega
只是千算萬算,沒想到會出了瘟疫這個事情,更沒想到孟宣德居然會以此作為要挾,呵呵呵,何其諷刺? 沈書行突然有些想自己兒子了,也不知道他又去了哪里,過得好不好,天冷了,有沒有被凍著,沈書行想起自己上次見自己兒子的時候,他問了自己一句,說:“丞相當年與我斷俗緣時,說是為國為民,這么多年,可曾問心無愧?” 為國為民?說得真是好聽啊——這么年走過來,自己確實有些作為,可是彎路也不在少數。 自己手底下無辜百姓的性命不算少,真是無顏以對。 謝夢安沈書行也早就讓何不為將她帶走了,自己連累不到別人了,如今自己孤苦一人,也是報應,罷了罷了,既然說的那么好聽,總歸是要做到些,才好安心上路的。 沈書行把那些證據放在地上,從懷里掏出一個錦袋來,雙膝跪下,抬手呈給孟宣德,高聲道:“罪臣沈書行,勾結安家,貪污受賂,以活人試藥,中飽私囊,欺君罔上,罪無可恕,此為一部分證據,剩下的全在罪臣書房,還請陛下發落。” 既然是來認罪的,那就要拿出些誠意來,多可笑,這些證據全是沈書行用來防著安家的,結果現在全成了自己的罪證,還是自己親手交出去的?往回三天,要是有人跟沈書行說他會拿著這些證據,自己認罪,沈書行肯定不信,可是這一刻這么做了,沈書行突然覺得無比暢快。 他不是沒有糾結猶豫過,他想過無數中脫身的方式,抵死不認,毀滅證據,栽贓嫁禍,無論是哪個,都可以保住性命,雖然會讓他有損元氣,可是那又怎樣?人活著就有無限的可能,他遲早能東山再起。 可是,然后呢?淵明的數十萬百姓怎么辦?就為了自己的一已私欲,棄他們于不顧嗎?其實裝聾作啞就好,其實視而不見,自欺欺人就好,可是沈書行做不到。 他本來也以為自己沉浮這么多年,早就應該是鐵石心腸了,可是啊,他這算是低估自己還是高估自己了呢?他做不到。 他兒子的一句“丞相當年與我斷俗緣時,說是為民為民,這么多年,可曾問心無愧?”更是在他的心里久久回蕩,他這一生已經對不起自己兒子了,總不能,兩邊都對不起吧? 所以啊,他認罪了。 孟宣德看著一臉輕松的沈書行,說不上有多意外,可是心里還是有點失望的,沈書行真的做到了他所說的,他本來都準備好后面要怎么對付沈書行了,可是沈書行這么一認罪,自己后面的準備,頓時沒有了用武之地了,還是有些失望的。 孟宣德接過那個錦袋,說了一句:“上朝了。”然后就走了。 小太監把門打開的一瞬間,被風吹進了房里,小太監立馬沖過來擋風,孟宣德轉頭一避,看見冷風吹滅了大殿一側的燭火,沈書行放在地上的那些證據被吹得漫天飄揚,沈書行跪在地上鄭重的磕了一個頭,高聲說道:“天佑大靖,海晏河清,國泰民安。” 雖然是朝著自己來的,但是孟宣德知道,這不是說給他聽的,是沈書行這么多年對自己的一個交代,或許是人老了總愛憶當年,孟宣德想到,自己這樣毫無芥蒂的和人說話,這輩子好像也就只有過兩次,看著沈書行,孟宣德心里生出些羨慕來。 這個人哪,在臨死前,完成了他的理想。 第134章 (40)顧修謹 沈書行落馬之快,完全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孟澄裕到了淵明的第二天,陵安那邊早朝上,鐵證如山,沈書行認罪入法,到了下午,元滿這邊就收到了飛鴿傳書,元滿看完之后,抬手就把信燒了。 元滿不算意外,也沒有可惜,沈書行往嚴了說不算良相,卻也是實實在在的功臣,大靖近年來的繁盛有他的功勞,他開設私塾,為寒門子弟辟出的一條翻身路,也為大靖招攬了不少人才,這些年孟宣德和沈書行的關系元滿看在眼里,從不參與,只是看戲,她覺得有趣極了,她看著沈書行一次又一次的表忠心,卻始終得不到多疑皇帝的信任,她看著沈書行一次又一次的駁斥皇帝,皇帝生氣歸生氣,卻不會動他。 就兩人的這種關系,孟宣德拖了這么多年才對沈書行下手,元滿都覺得算晚了的。 火苗還沒把信舔盡,元滿就聽到了營地里的動靜,都不用出賬看,元滿就能猜到了。 孟澄裕得到消息的時辰不會比自己晚多少,沈書行落馬,他麾下那些個個都是要被嚴查的,會有多少人被牽連,那都是不好說的,顧修謹也不例外,只是估計,孟澄裕不會給他被查的機會吧。 營帳被圍的時候,顧修謹大概就猜到發生什么了,只是孟澄裕動作太快,有人多勢眾,直接打了顧修謹一個措手不及,顧修謹被困在自己的營帳之中,身邊就只跟著子一一個人,縱使子一神功蓋世,面對這樣的天羅地網,能逃出去的希望都極其渺茫,更何況子一先前還受了重傷?他看著子一,突然生出了一點英雄末路的悲涼來。 孟澄裕的聲音在外面響起:“罪臣顧修謹,沈書行已認罪伏法,現奉名將你捉拿歸案,押回陵安審查,你還不快快束手就擒!” 顧修謹聽見這一聲喊,很快冷靜下來,就算知道孟澄裕的故意說給別人聽的,可是既然他說了,他倒是可以利用孟澄裕的虛偽,只能賭一把,于是顧修謹帶著子一,一掀簾子,舉著雙手從營帳內出來說:“即是御令,臣自當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