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夫人日常 第159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靠植物軍團稱霸異世、王府小廚娘、六零年代:大佬嬌妻很兇悍、鎖腰、在app圈錯賬號以后、反派老攻為我變綠茶了、我在修仙當海王、今晚和你媽說你在同學家睡(校園H)、對象是家里安排的(先婚后愛高H)、請于標記有效期內
他原本聽說五皇子和晏哥兒拔了太后的綠牡丹是想給太后賠不是的。 可他來了景和宮后見太后在那張牙舞爪的辱罵貴妃,便覺得太后有些小題大做了。 他就冷著臉打斷了太后的話,說自己會讓人再給她找幾株綠牡丹的。 太后還要不依不饒,啟和帝就說昔年成王幼子在母后宮里玩時打碎了母后的一個玉如意,母后都沒說什么了,怎么他兒子不過拔了幾株綠牡丹,她就氣成這樣。 “難道在母后心里,覺得兒子的兒子比不過成王的兒子嗎?”啟和帝冷著臉道。 太后聽他這么說,覺得自己要是再說下去,他恐怕要覺得自己偏心了。 她便不敢再說了,只訕訕的說早起時有個宮人惹自己生氣,所以她今日沒能控制住脾氣云云的。 啟和帝便說沒事,然后又親自把太后送回了宮里。 后來,他和魏若都賠了太后幾株綠牡丹后此事才算是完。 但李浩淼卻覺得晏哥兒太淘氣,不肯讓他入宮了。 五皇子一下子就缺了玩伴,整個人蔫的不行。 啟和帝知道后就把李浩淼傳進宮里,說了些男孩子淘氣本就是正常的,大了就好了,說晏哥兒和五皇子犯錯他們好生教他規矩就行了,但不能不讓孩子們玩。 他說了這么一大堆,就是想讓李浩淼再把晏哥兒送進宮里陪五皇子。 他都這么說了,李浩淼只能把晏哥兒又送進了宮里。 兩個小家伙多日沒見,自是親熱的不行,那天夜里,五皇子也不許晏哥兒出宮。 啟和帝便派了陳福去國公府說要留晏哥兒在公府住一夜。 他們把人都留下了,魏若和李浩淼等人還能再說些什么呢。 自那以后,晏哥兒就常被五皇子留在宮里歇息,同吃同住。 兩人本就關系親密,自那以后就更加親厚了。 當然,兩人湊在一起的時候也更淘氣了,經常湊在一起捉弄人。 有回啟和帝帶著宮內太后嬪妃公主們去京郊打獵,臣子們也一同陪從。 毅哥兒知道瑤姐兒也會跟著仁安長公主一起過來,就約著她偷偷見面。 兩個孩子帶著人在外閑逛的時候便看到了這一幕。 此時瑤姐兒和毅哥兒的婚事已經公開了,兩個孩子也都知道這是未來的嫂子/外甥媳婦。 他們難得見毅哥兒有些窘迫的模樣,就給宮人們使了個眼色,隨后他們就偷偷的湊到了山石下面旁聽,還將聽到的那些話學了過來給貴妃和魏若聽。 貴妃擔心他們把這話往外說,會讓瑤姐兒尷尬,便不許他們亂說。 他們當下雖然應了,卻總在毅哥兒面前開他玩笑。 直讓毅哥兒覺得又是好氣又是好笑。 五皇子和晏哥兒的淘氣也讓那些認為帝王需要端正守靜的臣子覺得五皇子不堪大任。 他們自動忽略了五皇子在學業上的聰慧,認為假使再聰慧但若是品行不行,也沒法做一個合格的帝王。 臣子們又將目光放到了另外幾個皇子上。 而另外幾個皇子見五皇子每日里淘氣的跟什么似的,而父皇和貴妃非但不管他反而越發的溺愛,就覺得至少啟和帝是沒有將五皇子培養成帝王的意思的。 不然他早就該約束五皇子了。 他現在對五皇子的寵溺就和那民間的老爺子喜歡小兒子似的,可重任確實要交給大兒子們的。 這么一想,其他幾位皇子都認為自己才是那個被委以重任的大兒子。 他們斗爭的越發的白熱化,對淘氣的五皇子也越加的溺愛了。 有時五皇子在他們府上淘氣,他們非但不管,還說五皇子淘氣的好。 若不是啟和帝在五皇子身邊安插的有心腹,他們說不得還會唆使人教唆五皇子變壞。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此時仍然是啟和二十二年的春夏之交。 第86章 毅哥兒和瑤姐兒的婚事是由樂太妃和仁安長公主做主與魏若定下的。 康平縣主和她夫婿陳顯之其實早就聽母親和樂太妃說過想把瑤姐兒說給毅哥兒的事,康平縣主是了解魏若為人的,自然很愿意這門婚事。 陳顯之雖不了解魏若,但他是知道安國公府家風很好的,且大周朝人人皆知安國公的兩個兒子是個英勇雙全的。 陳顯之自然很樂得得此佳婿的。 但他是個實在的人,也知如毅哥兒這樣的孩子,必定會有許多人想要給他說親,況且瑤姐兒又比毅哥兒大一些,便對康平縣主說這門婚事不能強求,若是能成的話那自然很好,若是不能成的話便也罷了。 康平縣主自然也知道自古佳婿難得這個道理,便給仁安長公主及樂太妃寫了封信,說是此事就交給母親和外祖母從中說和,若是能成自然很好,若是不能成,那也不要強求。 仁安長公主和樂太妃收到信后,自是知道康平縣主及其夫婿對毅哥兒也是很滿意的。 待到魏若過來說他們府上同意了這門親事后,兩人擔心康北與京城相距甚遠,若是寫信去問康平的意見,只怕此事會生變。 因此兩人便先同安國公府定下了這門親事,等到康平收到母親說親事定下了的消息后已是五月份了。 她自是十分的喜歡,連忙打發小廝去問陳顯之什么時候回來。 小廝過去衙門的時候,陳顯之正在處理一樁公案。 這樁公案說起來也讓陳顯之明白了什么是最毒婦人心。 這公案的苦主是本地一個參商家的老太太,他們家以販賣海參為生,又因為馮家老爺子是個精明強干的人,不過十幾年便積累出了一份家業。 這馮家老爺子去后,由兒子馮老爺繼承家業,他是個生性懦弱的,又家有悍妻李氏。 李氏是在馮老爺子活著時嫁過來的,那會兒馮老爺子身子已不太好了,這李氏的父母看上馮家家業便拖那與馮家想好的人家過去馮家說親。 馮老爺子想著舊友所說人家必是知根知底的,便應了這門親事。 哪想到李氏剛嫁進來時還好,待到生下兒子后,她就逐漸囂張了起來。 馮老爺子生了三個女兒才得了這么一個兒子,他生下兒子時已是五十多歲了,大女兒和二女兒早已出嫁,只剩下小女兒還待字閨中。 馮老爺子想著自己不知道能不能活到兒子娶妻那一天,且兒子生性懦弱,必得有人幫扶著才行,便想將小女兒許配給家中得力親族,讓這夫妻二人在家中扶持兒子。 他看中的人便是自己姨母家的兒子,此子個性憨厚,馮老爺子覺得他雖不是非常能干,但勝在是個踏實做事,知恩圖報的人。 小女兒夫妻都是實在的人,自成親后便一心一意幫著父親打理家業,因為馮母年老體衰,他小女兒馮三娘便協助母親兩個管家。 馮老爺子也沒有虧待他們,許諾將馮氏參行一成的干股留給他們。 馮三娘夫妻自是更加的盡心盡力,待到李氏進門后,馮三娘便說要將管家權交給李氏。 馮老爺子和馮母都覺得李氏剛嫁過來還什么都不懂,擔心她倘或做錯了什么,惹的家下人笑話,便讓馮三娘繼續管家,等到李氏漸漸熟悉了馮家情況后再說管家的事。 他們夫妻如此考慮本意是為了李氏好,哪知李氏卻心生怨言,以為馮老爺子夫妻偏心女兒。 她在知道了馮老爺子將一成干股許給馮三娘夫妻的事后,更是怒火中燒。 在她看來,這馮家的家業應當是她夫婿和她的孩子的,哪里容得下別人染指。 不過李氏彼時剛嫁過來,還未能生下兒子,便不敢多生是非。 等到她生下兒子后,自覺有了底氣,便開始搬弄是非了起來。 她先是在夫婿馮老爺面前鬧,馮老爺一開始并不肯聽她的,也好聲好氣的和她說過馮老爺子如此打算的緣由。 可李氏哪里能聽的進去這些,只兀自說這些錢財都是她兒子的。 馮老爺見說不過她,苦悶之下便去找丫鬟通房解悶。 哪知道這李氏也是個心狠手辣的,馮老爺前腳剛從通房房中離開,她后腳就帶著婆子們闖到那通房房中,先是讓婆子們廝打了這通房一頓,然后又讓人剁下了這通房的一只耳朵。 這還不算完,她打聽到馮老爺正在前廳與姐夫和管事議事,便讓人將這通房的耳朵裝到盒子里,讓小廝遞給馮老爺。 馮老爺初始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只以為李氏給他送了什么吃的,便若無其事的打開了這匣子。 哪知道匣子里卻裝的是一只血淋淋的耳朵。 馮老爺本就秉性怯弱,再一被這幅場面一刺激,竟病了過去。 馮老爺子知道后氣的不行,又心驚這婦人的狠毒,便鬧著要休了這毒婦。 李氏知道后就拿著把匕首橫在兒子脖子前,說馮家要是休了她的話,她就殺了他們馮家的大孫子。 馮老爺子和馮母等人看著那哇哇大哭,不知世事的孫子,氣的險些閉過氣去。 可他們卻也真的擔心李氏會害了自己孫子,只好按下此事不提。 自那以后,李氏就抓住了馮家人的命脈了。 馮老爺病好后,她就又在馮家鬧了好幾次,非要讓馮老爺子收回那一成干股,但凡他們說不肯,她便說要帶著孩子一起去死。 馮三娘的夫婿本就是個老實厚道的人,他見李氏在家中鬧成這樣不欲與她纏斗,便心生去意,回來和馮三娘商量不然將這干股還給馮家,他們也不摻和馮家的事了,自謀生路便是。 馮三娘是個性子潑辣的,聞言就眉頭一豎說憑什么李氏一鬧,他們就給她,再說了他們要是走了,那李氏在家搓磨她爹娘可怎么辦? 馮三娘的夫婿就指了指一雙兒女問她,若是再在馮府住下去,兒女們該當如何? 馮三娘看了一眼年幼的兒女們,見他們原本都是活潑可愛的模樣,可因為李氏這段時間一直在府里混鬧,他們的眼中滿是驚惶。 馮三娘沉默了。 她夫婿又說他們只是搬出去住并不是不管馮老爺子和馮母了,說如果李氏鬧的再厲害了一些的話,他們就把岳父岳母接到家里過活。 他承蒙岳父岳母多年照顧,自是不會不管他們。 馮三娘想著自己到底是嫁出去的女兒,以往是父親說弟弟性子怯懦,讓他們夫婦幫忙,她才一直留在馮家。 可如今弟婦惡毒且容不下她,她就不能再留在馮家了。 離開馮家的話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母和兄弟,可夫婿已經說了會將岳父岳母接過來奉養,且李氏現在這么鬧可能也是為著那一成干股的緣故,等到她們離開了,她或許會同弟弟好生過日子也未可知。 這么一想,馮三娘夫妻便退出了馮氏參行,又搬離馮府另找宅院生活。 這李氏見馮三娘夫婦離開了,自是遂了心意,心下大悅。 因此她也老實了一段時間。 馮老爺子夫婦看了就以為她一開始總是鬧是為了爭產,見她得了錢財不鬧了之后倒也覺得心下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