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閣臣夫人日常在線閱讀 - 閣臣夫人日常 第3節

閣臣夫人日常 第3節

    第4章 “侄女眼拙,還望叔父見諒。……

    這人好大的派頭,年紀輕輕,竟值得舅舅以身相迎。

    長宜心下納罕,不由多看了男子一眼,卻見那人好整以暇的站著,似乎也在打量她。

    雖說兩人年歲差了些,但這樣毫不掩飾的打量,也太放縱了些,長宜隱隱有些不悅,但也沒有說什么。

    沈褚很快從洞門走了過來,長宜許久未見舅舅,上前行了一禮,沈褚朝她點了點頭,轉頭和徐衍說話:“行之,這陣子翰林院不是忙得厲害,你怎么今兒有空過來了?”倒是很高興的樣子。

    徐衍收回目光,拱手道:“聽說府上在辦喜事,我是特地過來討杯喜酒吃的,沈兄不會吝嗇這一點美酒吧。”

    “我就知道你還惦記著我那壇子梨花白。”沈褚笑著搖頭,隨即指著長宜說:“這是我外甥女長宜,她父親是保定府同知,與你二哥是同科進士。”說完又跟長宜介紹:“這位是翰林院的徐大人。”

    長宜依稀記得從父親那里聽說過這號人物,在腦海里搜尋了許久還是想不起來他是何人,只好屈膝又行了一禮。

    徐衍受了她的禮,含笑問道:“三姑娘,還沒想起我是誰來?”

    長宜一愣,抬頭看向徐衍,她自幼跟隨父親在任上,從吉安府泰和縣到太原府,一路輾轉到保定府清苑縣,只有在傅家祖家才會有人這樣叫她。

    她似乎記起他是誰了,怪不得剛才她覺得此人看上去有幾分眼熟,若她沒有記錯的話,這位‘徐大人’該是和傅家祖家同住一條胡同的徐家長房幼子,按輩分她還要稱呼他一聲‘叔父’。

    剛才他朝她打量,想來就是認出了她,她卻惶惶以為他是個登徒子。

    長宜不由得暗暗懊惱,她怎么就把他給忘了。

    她五歲那年,曾在徐家的院子里摸迷了路,從臺階上摔下來,磕的膝蓋流血,還是眼前這位找到了她,替她上藥,還好心把她送了回去。

    經徐衍這么一提,沈褚也恍然大悟,笑道:“我倒忘了這一事,你們兩家在大興比鄰而居,怪道你如此說。”

    長宜抿了抿嘴,喊了一聲‘叔父’。

    徐衍輕聲道:“這回想起來了?”

    聞言長宜微微紅了臉,低下頭道:“侄女眼拙,還望叔父見諒。”

    前些年她跟著父親在外很少回祖家,后來父親升遷保定府同知,才回到北直隸,母親小產后身子一直不好,她貼身服侍在側,又要cao持府上的中饋,很少出門,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跟著父親回一趟祖家,兩人不過遠遠見過一面,她也沒甚在意。

    不知徐衍又怎的一眼瞧出了她來。

    等兩人進了書房,長宜摸了摸臉頰,才覺得臉上的熱紅消了下去,抬頭看到小廝封茗捧著茶壺從書房里出來,連忙接過道:“我來替舅舅和叔父煮茶吧。”

    看樣子兩人是有要事相談,她雖是小輩,站在一旁也難受,不如找點事做。

    以前沈氏吃的湯藥都是長宜親自煎煮,用起小風爐自然也不在話下,長宜燒開了水,取出茶葉來,親自沏了一壺太平猴魁,捧著茶盤進了書房。

    沈褚正坐在堂前和徐衍說話,聽到動靜都朝門口望了一眼,長宜端著茶盤走了進來,聽徐衍繼續道:“……這個就不勞沈兄cao心,我已經挑好了兩個人。”

    長宜聽著這話只覺得怪怪的,徐衍不過二十四五,比大表哥也大不了幾歲,卻在舅父面前以‘兄’稱呼,看來輩份長也是有些好處的。

    長宜雖在心中腹誹,卻小心翼翼的端著茶盅放在高幾上,連手都沒有抖一下,復又端著茶盤出去,侯在廊下等他們談完。

    “原來你早有想法,既如此,到時你去領人便好,何必又親自跑一趟,聽說你這些日子可是忙得腳不沾地。”屋子里傳來舅父的聲音。

    長宜站在門后往里面探了一探,見徐衍端起茶盅輕輕啜了一口,似乎是感覺到外面有人在看他,抬頭往外看了一眼,正對上一雙明亮的雙眸。

    徐衍低下頭笑了一下,握著茶盅道:“沈兄別不信,我是真來討喜酒喝的,皇上命我此行前去宣府籌劃軍務,后日就要啟程了,趕不上謹安大婚之日的喜酒,所以提前來喝,沈兄不會怪罪吧。”

    沈褚之前并未聽說,聞言道:“這么急,我道你這些日子怎么這么忙。”他朝門口的長宜招了招手,長宜進來,就聽舅舅叫她的名字:“長宜,去跟你舅母說一聲,就說翰林院的徐學士來了,讓她去廚房弄幾樣小菜,再把抱廈后面的梨花白挖出來一壇。”

    大興徐家世代官宦,也是有名的望族,族內弟子頗多,光長房就有三人入仕,徐家二爺現任江西布政使,徐家三爺則在大理寺任寺丞一職,徐衍排行第四,幾位兄弟中年紀最輕。因徐家入仕之人眾多,外頭的人都是以官職相稱。

    長宜福了福身子退下,帶著丫頭回了正房,梁氏已經看完了賓客名單,正帶著幾個陪房媳婦在后院庫房找大婚當日用的紅綢布,長宜過去跟梁氏說了準備酒席的事。

    梁氏吩咐了柳鶯去廚房傳話,轉身從博古架上找來一個白玉的手鐲套到了長宜的手上,笑著道:“舅母剛才就看中了這個鐲子,想著你皮膚雪白,戴上肯定好看,果然如此。”

    白玉玉料溫潤,在陽光的照射下看上去也無半點雜質,是上好的羊脂玉。長宜搖了搖頭說不能要,梁氏卻捂住長宜的手道:“這手鐲在庫房擱置了多年,放著也是積灰,你及笄那日,舅母就想給你帶過去的……還有幾個翠玉的手鐲,瞧著都不如這個顏色好,你若是不嫌棄,都拿去帶。”

    那時候沈氏剛去世不久,長宜就像丟了魂一樣,她當時去的著急,忘了帶這些東西,后來想起來的時候又想著當面給長宜。

    梁氏讓人包了那些鐲子,并一套純金的頭面,讓下人送到長宜所住的西廂房里去。

    長宜哭笑不得的道:“過幾日新嫂嫂就要進門了,舅母該留著這些給她才是。”

    梁氏卻道:“這些都是給你的,我自有一份重禮給她,你就不要擔心了。”

    從庫房出來,梁氏著人拿了鐵锨過來,帶著長宜去了正房后面的三間小抱廈挖酒壇,和長宜說:“別瞧著這徐四爺年紀輕,和你舅舅同出自梅大學士門下,你舅舅倒是很喜歡這個師弟,常相邀回來喝酒。”

    長宜是知道舅舅嗜酒如命的,每回喝酒就連父親也不得不推辭,沒想到徐衍竟然能跟他喝到一塊去。

    梁氏沒有女兒,素日里身邊連個說貼心話的人都沒有,長宜一來,她像是打開了話匣子,和長宜說這些佚事:“說來這位徐四爺也是個能人,十七歲就中了舉人,如今在翰林院也待了有些年頭了,極得皇上的看重,去歲就升了學士之位。”

    這件事長宜倒是有所耳聞,如今坊間流傳著一句‘非翰林不入內閣’,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擠破了頭想進翰林院,像徐衍這樣的翰林學士,前途一片大好,不知有多少勛貴世家想把女兒嫁過去。

    劉mama帶著人從庭前的梨樹下挖出一壇子酒來,梁氏吩咐送去前院,這時有小丫頭過來稟:“鄭太太帶著鄭小姐過來了。”

    “他們來的倒快,把人領到花廳,我這就過去。”梁氏轉過頭和長宜說:“禮部主事鄭大人的夫人來了,你跟舅母一道見見吧。”

    長宜聽到‘鄭’字愣了一下,心想京城這么大,也有可能是同姓,她暗暗想了一番,還是開口問了梁氏:“……這位鄭大人可是有個侄女,嫁到了大興徐家?”

    梁氏驚訝:“你認得她?鄭大人的確有個侄女,嫁給了徐家的三爺,你剛才在你舅父書房見到的這一位,是徐家四爺。”

    長宜也只是猜測,沒想到竟然真的是她,點頭道:“今年過年我跟著父親回了一趟大興,見過這位鄭太太。”

    梁氏皺了皺眉,她倒是記得徐家和傅家祖家都在大興,但怎么兩家扯上了關系,看樣子長宜是知道這徐家的。

    長宜跟梁氏解釋:“徐家長房和二房分家后,長房就搬到了柏樹胡同的宅邸,和傅家只隔了一條胡同,柏樹胡同前面是街市,常有商販叫賣,徐太夫人喜靜,住在偏院里,讓人開了個后門,與傅家祖宅大門正對著,這樣說起來兩家也算是鄰居。”

    梁氏這才道:“怪不得你見過鄭太太,她有個女兒,年歲和你相差不大,你們也可以結識一下。”

    鄭家在京城也算是名門之后,鄭老太爺曾在□□一朝任南京禮部尚書,后又被追封為太子少師。鄭老太爺和鄭太夫人生育兩子,雖然都沒有像鄭老太爺那樣居高官之位,好歹也都中了進士,鄭大爺現任寧州知州,鄭二爺在禮部任主事,也算是撐起了門楣。而且鄭老太爺的學生遍布兩京十三省,鄭家極得世人推崇。

    梁氏本意是想讓長宜結交個朋友,但她不知,她早見過這位鄭家小姐,而且之間還有些不愉快,長宜苦笑了下,心中祈禱這位鄭小姐萬不要太記仇了才好。

    第5章 徐衍道:“三姑娘,看戲好玩嗎……

    走到花廳的時候,丫頭們已經上了茶出來了,長宜一眼認出坐在黃花梨木圈椅上的鄭太太,而坐在她身旁的鄭媛齋穿了一件湘紅色折枝桃花紋緙絲圓領袍,戴著明晃晃的金項圈,一看就是精心打扮過的。

    鄭媛齋不像她的母親那般沉得住氣,一雙眼睛四下里張望,好似在找什么人。

    長宜跟著梁氏進了花廳,鄭太太和鄭媛齋齊齊轉過頭來,看到梁氏身后的長宜,那一瞬,母女兩個臉色都不免僵硬了一下。

    梁氏上前和鄭太太寒暄,鄭太太才笑了笑,臉色恢復了正常,目光落在長宜的身上,梁氏就道:“這是我外甥女長宜,聽說你們是認識的。”

    “倒真是巧了,不曾想傅三姑娘和你們家有親戚。”等梁氏坐下,鄭太太才道:“傅三姑娘年紀輕輕,卻做得一手好繡活,真真是叫人開了眼界,回去我還跟媛姐兒說,再見著傅三姑娘一定要討教討教。”

    梁氏自是知道長宜的女紅,她這個外甥女旁的不說,打小就比同齡的女孩子沉穩,初學針線的時候不用督促也能一連坐上三四個時辰,就連繡娘也忍不住稱贊。

    梁氏笑了笑,只是道:“媛姐兒的女紅也很好。”

    鄭太太卻接過話說:“到底還是差了傅三姑娘一截。”

    她這話說的有深意,梁氏不知,長宜還能不知。

    說起來那日倒也是徐家大太太的不是,三太太在徐太夫人面前稱贊侄女的繡活做得好,徐家大太太卻把她推了出去,結結實實的得罪了鄭家。

    長宜當時還以為是大太太和三太太斗法,后來她聽二祖母和幾位伯母的話音,倒好像是鄭太太有意與徐家長房再結親。

    如此看來,倒是一點不假,她是妨礙了人家的姻緣,也難怪被人記恨。

    一直坐著沒有說話的鄭媛齋卻突然看向長宜道:“傅jiejie,媛齋能在這里見到你真是太好了,回去后我就想找jiejie討教了,卻聽傅老夫人說jiejie已經回了保定府。”

    長宜在大興一直過完正月十五才回去了,她雖甚少出門,但也沒聽說有人找她,何況以兩人結下的梁子,鄭媛齋能再找她討教才是見了鬼了。

    長宜亦只是笑笑:“meimei謙虛了,我不過占著比meimei大幾歲多做了幾年針線罷了,我在meimei這個年紀,繡活又哪里比得上meimei。”

    鄭媛齋望著滿臉笑意的長宜,不由想起在徐家那日,所有人都夸贊傅長宜女紅精妙,而原本該受稱贊的她卻站在旁邊像個陪襯,就惱得厲害。

    那日傅長宜就是這樣的笑,還說什么‘謬贊’了之類的話,看起來虛偽極了,她恨不得上去給她兩巴掌。

    鄭媛齋咬了咬牙,面上卻帶著無害的笑意:“是jiejie謙遜,媛齋還想勞jiejie替我繡兩個荷包呢,以jiejie的活計,想來也費不了多長時間,jiejie不會推拒吧。”

    長宜這才算是知道了得罪人的后果,而且還是那種死纏爛打的,只是她不是那種任人欺負的性子,叫人逼得沒法,難不成還不興她反駁一次的。

    長宜想都沒想就拒絕了鄭媛齋:“meimei的繡活才是絕妙,jiejie就不獻丑了。”

    鄭媛齋沒想到長宜會一口回絕她,一時竟找不出話來,臉色變了幾許。鄭太太也察覺到傅長宜不是個好拿捏的,以女兒的道行根本不是對手,端起茶盅喝了兩口,嗔怪道:“傅三姑娘哪里像你無所事事的,你就不要再勞煩人家了。”

    梁氏自幼生活在京城,早就練得八面玲瓏,一雙眼睛又怎會看不透這里面的貓膩,她本就不喜歡和鄭夫人打交道,這回欺負人還欺負到她家里來了。

    何況天天盯著人家大門出入的,又能是什么正經人家。

    梁氏就道:“鄭太太不知道,我這個外甥女倒也不是怕勞累,她如今要打理府上的中饋,還是抽空才來參加她表兄的婚禮,實在是忙得抽不出時間。若是媛齋想要荷包,我府上的繡娘倒是可以,她之前就是教過長宜的,比長宜的繡活更要精妙。”

    聞言,鄭太太的臉色僵了僵,以前她公婆在的時候,甭說正四品官員的夫人,就是侍郎夫人看到她也得笑臉相迎,媛姐兒頂著禮部尚書嫡孫女的名頭,那些官家小姐哪個不圍上來,如今不過為了一個小小的荷包,梁氏竟然對她們冷嘲熱諷。

    難不成他們鄭家還稀的一個荷包不成,若擱在以往,她早走了,可今兒過來倒也不是真爭吵這個的,想見的人還沒有見到呢。

    鄭太太想了想,還是決定忍下這口氣,笑了笑道:“倒是不必了,剛才只顧得說別的,倒是忘了正經事,我瞧著府上布置的著實不錯,想著來跟夫人取取經的。”

    鄭太太膝下有一子一女,長子也到了婚嫁的年紀,前年和鴻臚寺少卿之女定下了親事,婚期就在下個月。

    梁氏是知道的,但只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取經是假,見人是真,不過兩家到底是近鄰,鄭大人和沈褚又在官場上打交道,不好兩家的關系弄的太僵硬了,她點了點頭道:“那我帶著太太逛逛吧,正好我也有幾處拿捏不準的,還要讓太太出出主意。”

    梁氏帶著鄭太太出了花廳,臨走的時候囑咐長宜好生待客。

    小丫頭端了果盤上來,都是時令的水果,長宜坐在圈椅上挑著櫻桃吃,鄭媛齋卻沒這個心思,她本就不屑于和長宜說話,這下大人們也不在,她更無所忌憚了,連裝一下都不裝了,無聊的擺弄手腕上的金鑲紅寶石鐲子。

    過了會子,鄭媛齋坐的失去了耐心,站起身來在花廳里來回走動,長宜被她轉的頭暈眼花的,就聽鄭媛齋道:“母親怎的還沒回來,我出去看看。”

    長宜正不想伺候這位大小姐,聽到鄭媛齋主動說想出去,立即隨了她的意,吩咐劉mama跟著她。

    從花廳出來,鄭媛齋就去了前院,劉mama跟在后面也不好說什么,前院正在搭戲臺,人多嘈雜,回來的小丫頭跟長宜說:“順天府知府洪大人來了,老爺正在前院大廳和洪大人說話,倒不見徐大人的身影。”

    長宜笑了笑道:“徐大人可是走了?”那鄭媛齋豈不是撲了個空。

    小丫頭搖頭道:“看樣子是沒找著人,不過公子從國子監回來了,聽說姑娘來了,說要見見姑娘呢。”

    長宜聽說表哥回來很是高興,讓小丫頭帶路去了沈謹安住的東偏院,婚房就設在了這里,收拾的比正房大院還要喜慶,廊下已經換上了紅紗燈籠,搭著紅綢布,院子里還有不少小廝正在搬東西,人來人往的。

    長宜一眼看到了站在廊下的徐衍和大表哥,鄭媛齋竟也找到了這里來,正笑著和徐衍說話,長宜走近了才聽到她說:“……前兒我還去了一趟大興,誰料四爺不在家。”

    當年在南直隸的時候,鄭太夫人和徐太夫人來往密切,后來鄭太夫人把嫡長的孫女嫁給徐三爺,按理他們成了平輩,鄭媛齋就把‘叔父’的稱呼改成了‘四爺’。

    徐衍顯然是沒想到會在這里遇到鄭媛齋,沉默了一下才道:“你找我做什么?”

    鄭媛齋盈盈的道:“上次四爺給我的字帖我已經寫完了,想著拿給四爺看,去了兩次大興都沒見著你,等一會四爺有空,也去一趟家里吧,我父親這幾日也嘮叨著,說是想和四爺唱和詩文呢。”

    她說完仰著頭看徐衍,眼睛里滿是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