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一行人進了谷,映入眼簾的首先便是一條平坦筆直的路。 “這路不錯。”譚見青踩了踩,比余槐城中好些路都還要還有好上許多。 “怎地這般安靜?”尹松有些奇怪,上次他來,可是在谷口便能聽見谷中漢子們干活的吆喝聲,孩子嬉鬧聲和婦人的談話聲,熱鬧得很。 “人都在哪邊。”王師爺指了一處地方道。 眾人順著他指的方向看過去。 雖離得遠,但仍可以看看聚集在壩子上黑黝黝的人頭,也不知在干啥,這么多人聚在一起,楞是沒有半點聲響。 “走,過去看看。” “這谷真大。“有第一次來的人感嘆,他們坐著牛車從谷口進來竟走了兩刻鐘還沒走到有人處。 譚見青的關注點又與其他人有所不同,他注意到左手邊的河,竟都修了河堤,在河的盡頭好像還修了水庫,遠遠便能看見高高鑄起的河壩。 河上還有座橋,修得威風霸氣,譚見青心癢難耐,那修橋和河堤大壩的材料他前所未見,當下就想過去一觀。 顧娘子他們才來南方多久,滿打滿算不過四個多月,四個月便能建好一座橋梁,這是何種速度! 顧月照遠遠看見谷口好似來了一隊人。 “阿諾,你看看是不是來了人。” 沒有眼鏡的近視眼傷不起,世界永遠是朦朧的,還好她度數不算高,只是人隔遠了看不清,不影響日常生活。 “是有人, 我讓陳虎去看看情況。” 待譚見青一行人到離考場一段距離時,顧月照早得了消息迎接出來。 “譚大人大架,有失遠迎,還望海涵。” “突然拜訪,是我失禮,顧娘子勿怪。” 一番寒暄后,顧月照將幾人迎進了屋。 “顧娘子,外頭這是?” “考試呢!” “考試?我可能去看看?” “有何不可。” 幾人再度來到考場,譚見青微微低頭便能看見一老農左手壓著雪白的紙,右手用著他從未見過的筆,眉頭緊鎖,再看紙上,寫著一題。 題目也出得很有趣味,用“把“字造句。 譚見青看見那老農鄭重的寫上了一句,‘我把米吃了’,忍不住笑出聲。 他自小學的便是四書五經君子制藝,倒是第一次見此出題法,雖簡單,卻甚有趣味,倒是很適合剛開蒙之人。 紙上除此還有些另外的題目,都是寫默寫,造句的簡單題目,卻將老農難得大汗淋漓,紙的最上方歪歪扭扭寫了老農的名字。 王二。 譚見青繼往前行去,一人一紙一筆,都在聚精會神的答題,半點沒被走動的幾人擾亂了心神。 譚見青除了驚訝顧娘子的這山谷中竟人人都需要識字一事,更訝異她的大方。 單說那紙,雪白無暇,裁剪規整。便是連進貢皇家的御用金梅紙也無法與之比擬,如今她卻用來給一個明顯也進學多久的老農書寫,何止是一句暴殄天物可以概括的。 尋常百姓家便是有一兩個個子弟讀書練字便很不錯,他瞧著此處考試之人幾千人,供幾千人還是一輩子在土地中渡過的農人念書,顧娘子這魄力常人難及。這些人中,甚至不少面孔還是幾月前前圍在余槐城的難民,而此刻他們個個抓耳撓腮,正為眼前的題目難倒,和一個多月前相比,是如此的鮮活。 顧月照看了一眼表,一個時辰的時間只余了十五分鐘。 顧月照拉住最近的一個監考沖他使了個眼色,那少年立馬會意,噠噠跑去敲響了三下鑼。 這鑼是陳耳東央求陳虎給他帶回來的,用來早晨時訓練用,今日被顧月照借用暫做考試鈴,鑼敲三聲,表明離考試結束時間只有了一刻鐘,提醒考生們時間不多了。 聽見鑼聲,沒答完題的更是緊張,寫完了的也抓緊檢查,要是因為馬虎被扣了分那可不值得。 要說譚見青為什么會想到來青鹿谷,那還真沒什么特別的原因。他得了消息,京都來欽差已經到了洛城,來余槐縣也不過這兩日的光景。 不知怎地,在走前,他就是想來看看顧娘子為主的地方,看看那群被她帶過來的災民生活得可好。 來后,果然沒令她失望。 顧月照陪譚見青又轉了一圈,在往回走時開口道,“聽說京都派了欽差過來,要徹查譚大人私自開倉放糧之事?” 譚見青猛的抬頭,“你怎么知道?” 然后又諷刺的笑了,一開始知道這消息的確實只有王叔一人。時間越往后,他需要交接縣衙一應事務,這消息也瞞不下去了,是以身邊親近的人幾乎都知道,但如今遠在青鹿谷的顧娘子卻知道了此事。 也是,他這顆大樹都要倒了,樹上棲息著的鳥兒們想著要重新找一顆大樹安家,這也是可以理解。 “譚大人如何想的?便就這般由那位京都來的大人帶上枷鎖?” 都是聰明人,聞弦歌而知雅意,譚見青直接問“你想說什么。” “我谷中正是缺人之時,不知譚大人可有意來幫我?” 譚見青停住,直直看向那一臉認真背脊挺直的女郎半響,撲哧笑了。“顧娘子口氣不小,一開口便是一縣之主為你辦事。” 顧月照慢條斯理道,“如今還是一縣之主,再過兩日,月照怕是想見譚大人都難,畢竟京都在千里之外,月照沒去過,那處的地牢更是不熟,如今連大門往那邊開都還不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