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苦盡甘來,劫后重生。 “啞巴可寶貝他的媳婦了。”啞巴走后,石凝說:“他自己早出晚歸,地里干活山里放牛,可從來不讓他媳婦干。” 這些年來,啞巴一直善待張小青,就連張小青前夫的兒子女兒他都舍不得罵一句。他們一家平安又喜樂。張小青也很滿足現在的生活,甚至還打算抽空多認一些字。 茂密的樹葉過濾了濃烈的陽光,地上樹影斑斑駁駁。遠處幾個穿著苗寨衣服的小孩蹦蹦跳跳,路邊一只小狗正在睡覺。 大人們在努力生活,小孩子們在快樂成長。 第38章 .新篇章04前人栽樹只為后人乘涼 二零一五年六月二十日,端午節。 七奶奶前一天就去山上摘粽子葉,又去找了野花椒、蒜頭等物。石凝一早就蹲在水池旁洗粽子葉,而石黛分配到的任務是敲野花椒。 七奶奶又去找了稻米草,將其阿昏燒成灰,把灰揉碎,倒進泡好的糯米里,一盆白色的糯米便被稻灰染成了灰色。 敲好的野花椒倒在紗布上,過濾,花椒水直接淋在灰色糯米里,拌勻。然后還可以加入板栗、花生等配料。七奶阿昏奶找來小凳子,教石黛和石凝包粽子:“雖然現在想吃都能買,但是你們倆也要學,學會了在哪都能吃知道嗎?” “你看我包得怎么樣?”石凝拿起她包好的粽子:“雖然有點丑。” “有進步有進步。”七奶奶看了眼石黛的粽子:“你看你石黛姐包得比你還丑。” 石黛:“……” 三人包了半日粽子,然后放到大鍋里煮。煮一夜,撈出來濾水就可以吃了。石黛扒開一個,灰色的小粽里面還有rou,真的非常香。這種粽子,苗寨里叫粽粑,也是貴州特有的一種粽子。若你去淘寶上搜索,關鍵字“灰粽”。 不過石黛從來不在淘寶上買,每年都是阿媽和七奶奶自己做的,也不知道淘寶上灰粽的味道和自己家做的有沒有區別,但看圖片,八九不離十的樣子。 雖然端午節是從漢人那里學來的,但是天長日久,苗人也加入了自己的民族特色過起了端午。端午這一天,不僅要包粽子,還要吃田螺,佩戴艾草。 石黛和石凝去田里撿田螺,田是自家的,螺也是自家的。石凝撿了十幾個,笑道:“每年端午節都要吃螺,前年二奶奶還沒死的時候,叫我幫她撿,腰都撿斷了。” 是的,就很奇怪,端午吃田螺,鬼節殺鴨子,過年必有魚,這是苗人多年來的習慣。哪怕是中華傳統節日漸漸淡化的今天,苗寨依然保留著這些習慣,隆重著過著每一個傳統節日。 “你沒聽七奶奶說過老傳說嗎?”石黛也撿了十幾個田螺:“據說很久以前,屈原跳江,大家想要去江里撈他。可是撈不著人,撈著了螺。于是這一天就要吃螺。” “哈哈哈。”石凝笑:“我聽過,奶奶老是跟我們擺這些故事。” 兩人撿了一盆螺,端著走回家。 七奶奶坐在屋外縫小猴子,顏色多樣的碎布頭,在她手里很快縫成一個抱著球的小猴子。然后在里面填充艾草。她把縫好的小猴子遞給石黛石凝:“你們自己挑。” 石凝接過小猴子:“我們都多大了呀!” 七奶奶:“再大也是小孩子。” 每到端午,苗人小孩都會佩戴這種用艾草做的小猴子,一來能辟邪,二來能寓意小孩和猴兒一樣靈動。七奶奶的做工一向很好,以前她還把做好的小猴子拿到山下賣呢。 水春寨有賽龍舟活動,七奶奶讓石黛石凝自己去玩。石黛開車,載著石凝往水春寨走去。水春寨已是人山人海,河兩邊擠滿了人。 如今政府撥了錢,在水春寨河流兩旁建了河堤。河堤的最高水位,就是按照九八年那次規格來建造的。那年以后,水春寨雖然偶有暴雨,可不會洪災泛濫了。 遠遠的,石黛看到了水春寨小學。 水春寨小學如今也煥然一新,新旗桿新教學樓。當年周校長心心念念的小食堂也蓋起來了。因為今天過節,人多,大家把車停到了cao場。石黛同樣把車開進去,對石凝說:“你現在踩著的這個cao場,是我們砌的。” “我知道。”石凝指著不遠處:“那邊那棟教學樓,是我們砌的。” 石黛:“看到那銀杏樹了嗎?我們栽的。” 那棵大樹,如今已綠樹成蔭。 石凝:“還有那個花壇,我們砌的。” 石黛覺得很好笑:“老話說得對,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當年為了建設學校,周校長嘔心瀝血,只為給這群孩子們創造好一點的教學條件。石黛也好,石凝也罷,都參與過建設學校。當初揮灑的汗水已變成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而這里,是她們母校,讓她們智力萌芽的地方。 真好,如今水春寨小學得到重視,再也不用像石黛他們一樣搬石頭砌cao場了。 石黛又往前走了一段路。 當年學校豬圈的地方,如今蓋了一棟小樓,石凝說是圖書室,里面有各地好心人捐贈的書。不知道為何,石黛忽然想起九八年那一日。 那日,寄予厚望的三只小豬被洪水沖走,事后只留下殘垣破瓦。周校長就坐在那兒,拿著卷煙一只又一只的抽。那時石黛還小,還體會不到周校長的心情,但卻從周校長緊鎖的眉頭中體會到了悲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