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名柯同人] 偵探們都以為我是渣男、[名柯同人] 威士忌今天被逼瘋了嗎、[排球少年] 他說月色之外、[綜漫] 論六眼與普通人的適配性、[綜英美] 如何避免成為羅賓鳥、[HP同人] 長腿叔叔、[綜漫] 肝帝辭職不干了
倘若北方水旱一直持續,那么長江中下游這塊寶地的挖掘,就不得不提上日程。 寧紹平原、太湖流域、云夢澤(洞庭湖前身)……這些后世產糧地區,都是劉隆重點關注的對象。 只是…… 劉隆腦海中浮現了長江以南郡縣設置圖,相比于北方的稠密,南方的郡國更加疏闊,對比鮮明。 郡縣設置與人口相關,可想而知,東漢現在南方的人口密集度要遠遠低于北方。 以云夢澤舉例,地跨洞庭湖平原與江漢平原,廣袤浩渺,但是秦漢時此地荒無人煙,郡縣更是沒有。 開墾荒地,興修水利,不僅要考慮地形,還要考慮當地人口,若人煙稀少,興修水利得不償失。 排除了云夢澤,南方較為繁盛的吳郡和會稽郡成為興修水利的首選地方。 第56章 劉隆問過張衡之后,拿著資料去了后殿與母后商議此事的可行性。鄧綏在劉隆剛開始收集資料就知道此事,樂見其成。 現在聽完劉隆的建議后,鄧綏沉吟半響。現在國家國庫貧乏,錢帛不多,南方若要興修水利,就主要靠郡國自己的力量,這樣一來勢必會給當地百姓帶來徭役負擔。 鄧綏所憂也與劉隆相同,若北方一直水旱蝗震不息,國家就會慢慢衰弱,百姓的生活也會漸漸滑入深淵。 尋找國家新的增長點,勢在必行。利用新的增長點,賑濟援助受災地區,國家和百姓才能好轉。 南方的水利要修,而且要以最小的代價去修,慢一點也不要緊。 鄧綏如是在心中打定了主意,朝劉隆頷首,然后命人召來都水校尉、河堤謁者等官員垂詢。 官員看完資料,也說可行,但具體情況要實地勘測,資料太少,說不定還有事半功倍的地方。鄧綏聽完,讓幾人退下。 在幾人走后,劉隆說:“此事正如都水校尉所言,需要人去實地勘測,做出預算。” 鄧綏點一點頭,說:“我命幾名謁者前往吳郡和會稽郡探測。至于張校書郎推薦的馬臻,到可以叫來一試才能。” 劉隆聽了,說:“建湖筑堤需要性格剛強、專業知識扎實以及清正廉潔的官員,不知朝堂之中何人能擔此重任。” 在國家危難時修筑水利工程,必要慎之又慎,若遇到刻薄暴虐的官員,說不定就會引發民變,與初衷背道而馳,得不償失。 鄧綏聞言會意,說:“先派人去勘測,然后再決定,這樣一來一回離正式興建水利工程還有一段時間,足夠在朝野找到合適的人才。” 劉隆回道:“如果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人,那就派多派幾人協同工作。” 說到這里,劉隆想起東漢現在的律法規章粗疏,人治蓋過“法治”。地方的治理更多依賴官員的自身素質,百姓期盼父母官是一位廉潔公正的青天。 除了地方官,大多數延尉揣摩上意,以執政者的意志為法律,執政者更是能隨意破壞法律。規章制度有時很難約束君王和官吏,而且又粗疏。 慢慢來,慢慢來,劉隆在心中對自己說道。 雖然很多人說清朝是封建社會的余暉,但不可否認,不管物質人口,還是文化制度方面,清朝經過歷代朝代的積累,處在封建社會的巔峰。 處在底部當基石又能看到未來的劉隆不免對未來的一切心生羨慕。他想要大運河,想要“蘇湖熟,天下足”的蘇湖,想要“衣被天下”的松江府,想要蘇堤白堤,想要綿延數千里的捍海塘…… 然而,大漢什么都沒有,甚至還要他從無到有地開始一點一點地建設。 他有的只是連年的水旱蝗震。劉隆身為皇帝,肩負萬民,還不能甩手不干。 唉!難! 再難也要繼續堅持下去。 鄧綏找時間召來在宮中做郎官的馬臻奏對,發現果然是個人才又通水利之事,就讓他與都水謁者前往吳郡和會稽郡實地考察興修水利的地形水文。 勘測兩郡興修水利只是鄧綏日常處理政務中一件小小的事情,她現在更關注的是西北西南與諸羌的戰事。劉隆也是如此。 諸羌之禍,綿延數年,至今尚未平定。今年春天,先零羌分兵寇益州。朝廷派中郎將尹就討伐,至今還不能平定。 朝廷決定命護羌校尉虞詡和三輔聯合出兵攻打先零羌首領的駐地丁奚城。 護羌校尉虞詡帶領歸義羌胡并邊地六郡兵八千余人,左馮翊司馬鈞為征西將軍率右扶風仲光、京兆虎牙都尉耿溥,并督三輔郡國兵八千多人,兩路并進,共擊先零羌首領零昌。1 少年耿曄也在這次的行軍中,他在父親耿溥帳下擔任親兵。耿曄穿著鎧甲,連日的奔波讓他渾身看起來臟兮兮的。 軍隊駐扎下來,耿曄跟著阿父一起去征西將軍司馬鈞的營帳商討行軍事宜。 耿曄本以為參加的是將領揮斥方遒臨機決斷的會議,不曾想看到的卻是爭權奪利人心不齊。 左馮翊、右扶風以及京兆尹并稱三輔,官秩不分高下,但此次出征卻以左馮翊為首,右扶風仲光當然不服,京兆虎牙都尉耿溥官秩最低,夾在兩人中間左右受氣。 左馮翊司馬鈞和右扶風仲光只因著朝廷的威嚴和詔令在,才勉強保持面上的和諧。 耿溥出去開會,吃了一肚子的氣,回來之后,滿臉都是憂愁,揮退他人,與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