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名柯同人] 偵探們都以為我是渣男、[名柯同人] 威士忌今天被逼瘋了嗎、[排球少年] 他說月色之外、[綜漫] 論六眼與普通人的適配性、[綜英美] 如何避免成為羅賓鳥、[HP同人] 長腿叔叔、[綜漫] 肝帝辭職不干了
現在書籍的成本一般是由筆、墨和人工構成。雕版印刷出來的書,若印多了,這雕版平坦下來的人工微乎其微,只剩下筆墨成本。 漱玉紙與縑帛媲美,賣得只比縑帛便宜一點,但其實成本比縑帛要低很多。 這樣一來,如果雕版印刷,書籍的成本將大大降低,有更多的人去讀書,朝廷就有更多的人才可選拔。 只是…… 鄧綏抬起頭,看向兩人道:“朕讀書時,發現書中訛誤甚多,若這樣就去刻板,遺誤后人,實在不妥。不若先校書,再刻 板印刷。” 許慎聽完,心中為后進學子感到高興,喜道:“陛下圣明,考慮周到,非我等及。” 鄧綏聽到一向質樸醇厚的許慎竟然這樣稱贊自己,不由得笑起來道:“許博士精通五經,師從大家,這校書一事需要你。” 許慎十分樂意:“承蒙陛下信重,下臣愿意。” 許慎答應后,鄧綏又問他還有何人學識淵博,許慎推舉馬融劉珍等人,然后轉頭看向鄧弘。 鄧綏點頭,假裝沒看到許慎的動作,叮囑許慎處理好校書和為陛下啟蒙的事情。 許慎心知這兩兄妹估計有事,就告辭離開。 鄧弘留了下來,問道:“陛下,難道臣的學問不如許博士嗎?為何陛下讓他校書,而不讓我也校書?” 校書這不僅是學問的證明,還是名留文壇的機遇。 鄧綏聞言,朝他笑道:“二兄確實不如許博士。” 鄧弘聽了臉一紅,強行辯解道:“論博學,我不如許博士;但若論對《尚書》的理解,許博士不如我。” 鄧綏解釋道:“二兄現為侍中,又為圣上師,且你身子不甚強壯,校書耗費心神,我怕你吃不消。” “二兄,校書之人都是經學名家,以二兄的性子定然不肯落人后,長久以往怕是對你身子不好。”鄧綏繼續勸解。 鄧弘動搖了下,但又舍不得校書的名頭,遲疑道:“只是……” 鄧綏見鄧弘的神色,明白他心中所想,于是提出一個折中的意見,道:“二兄治《尚書》,不如與他們只校這一本如何?” 鄧弘頗為意動,但最后還是搖頭:“不妥,我還是不去了。若為名聲而去,反而失了本心。” 鄧綏見鄧弘做出這樣的取舍,心中對他高看一眼,并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能拒絕這個誘惑的,贊道:“二兄真乃儒生。不過,不去校書,二兄用心教導陛下也是一眼的。” 教導出一位明君,亦能青史留名,萬古流芳。 鄧弘做了決定,反而放松起來,對meimei說的話極為贊同。于是,他開開心心回家做教案去了。鄧綏看著他的背影,不由得笑著搖頭。 然而,這樣的輕松開心是短暫的。西北傳來戰報,鄧綏看完整個人都愣住了,心臟一抽一抽地疼。 漢軍與諸羌戰于平襄(屬漢陽郡),大敗,死八千余人。漢軍氣勢萎靡不振,諸羌大盛。 第28章 九敏,母后要來考我了! 鄧綏不是不懂兵事的內宅婦人,鄧訓在時經常會與鄧綏說些以前的戰事。 戰死八千多人,這不僅是大敗,甚至可以稱之為潰敗,漢軍軍備竟然糜爛至此嗎? 鄧綏的腦子前所未有的冷靜,這次領兵作戰的是任尚和司馬鈞,節度諸軍的是她兄長鄧騭,此事之敗固然有郡國兵的緣故,但更多的責任在這三人。 鄧綏以手支頭閉目思索,打戰不是過家家,將近一年了,大兄仍未取得一場勝利,軍隊留屯在漢陽郡不前…… 大兄……大兄……大兄之才確實不能統帥三軍。 鄧綏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 一將無能,連累三軍。這是阿父經常與她說的話,無能的將領也是阿父最討厭的人。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否則局面將會進一步惡化,不可收拾。 實際上,現在湟中諸縣的局面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羌人擄掠財物人口,軍隊強征軍糧,殘兵侵擾,一石粟高達萬錢……百姓餓死被殺者不計其數。 鄧綏正打算找借口召回鄧騭時,收到一封奏表,乃是坐罪轉運的龐參所書。 他在奏表中說,現在國家天災人禍,百姓困苦,萬里轉運糧食到羌戎,百姓疲敝,不堪忍受,不如息兵耕織訓練軍隊,待羌人疲乏,出其不意,一雪前恥。 龐參上書之后,又有賑濟冀州歸來的御史中丞樊準附議。冀州百姓慘狀,讓他惻然淚下,夜宿農家那對祖孫的慘狀至今令他難以忘懷。 一人在外打仗,農田就少一青壯耕種,兼之萬里轉運糧食,路上消耗不知多少,再加上漢軍屢戰屢敗,不如罷兵還鄉。 劉隆在朝堂上聽到眾人的爭吵,有如樊準一樣同意還師的,也有反對的。若罷兵歸來,涼州無人抵御,羌人則得寸進尺,威逼三輔,攻入舊都(長安),因此決不能罷兵。 他沒有像去年那樣直接說出自己的主張,這兩派說的都是實情,需要執政者做出抉擇。 劉隆看過輿圖,鄧騭留屯的漢陽郡在渭水上游,沿著渭水往下游走是右扶風、京兆尹、左馮翊。 鄧綏與重臣商議后,很快做出決策,詔車騎將軍鄧騭率軍回朝,留任尚屯兵漢陽郡節度諸軍,拜 龐參為謁者,讓他督三輔諸軍軍屯。又令梁慬留屯金城郡,為諸軍援助。